About the University
學校介紹
學校特色
|馬偕紀念醫院是最強後盾|
全台有4大分院(台北、淡水、新竹、台東院區),結合醫院充沛的臨床醫療資源和研究教學能力,提升校內的教學能量,遴選優異的臨床師資到校授課,學生亦可至各院區進行見實習課程。畢業後,更可將馬偕紀念醫院做為您的工作場域首選!
|迷你精緻的書院式教育|
本校位於美麗的新北市三芝區,擁有親自然、親人與親社區的優質環境,善用風景秀麗與人文薈萃的地理優勢,營造全校學生和部分教職員住宿的學習環境,「生活及學習」,讓師生教與學的互動從教室延伸到宿舍及校園的每個角落。
|全國最優質的生師比|
全校目前有3個學系、3個研究所(共3個學士班、4個碩士班、1個博士班),生師比為5.06(平均1位老師對應5位學生),不僅學生可受到最多照顧,校內的教學設備、實驗器材、運動設施(如:健身房、室內跑道、室內籃球、排球、桌球場)及圖書資源皆可享用最多、最新;學校就是療癒花園,優美而健全!
學校資源
各學系擁有新穎的基礎科目實驗教室,包括大體解剖室、標本展示室等,以及護理技能中心、產科護理示範教室、情境教室、視訊創意中心、小型討論室等,還有專業的IAC隔音室、聲學分析儀檢查室、聽力室大型觀察室等,而馬偕紀念醫院斥資30億興建的淡水院區全新醫療大樓亦已完工,特別針對教學設計診間及多間討論室,以符合PBL教學需求。
教學成效
馬偕醫學院學生考取證照比例,歷年平均護理師100%、醫師第一階段國考93.5%、第二階段國考100%、聽力師100%及語言治療師100%!其中本校學生於104、106學年度拿下聽力師全國榜首,104、105學年度拿下語言治療師全國榜首,在在肯定本校辦學成效!
國際交流與合作
醫學系至今已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愛丁堡大學、日本弘前大學等8所國外醫學院及醫學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護理學系與聽語學系亦持續協助學生申請學海築夢計畫,至國外大學進行短期學習、交流,增廣學生的國際視野、畢業後可選擇到海外工作,灌輸學生「醫療無國界」、「世界醫師」的觀念。
生活資源
本校位於風景秀麗的新北市三芝區,背山面海,彷若宮崎駿筆下的可愛小鎮,舉凡白沙灣、淺水灣、三生步道(賞櫻)、三芝四大藝術村、風芝門自行車道等休閒環境,都是提供師生舒緩身心的好去處。本校交通方式可搭乘台北捷運紅線至淡水站,再轉861、876公車;捷運紅樹林站轉乘882、879公車,校門口即公車總站。
學校有校內餐廳,提供早餐、午餐及晚餐,如學生想大展廚藝,亦可至校外超市或菜市場購買食材,與室友一起下廚嘗試夢幻料理!而三芝鎮上也有許多知名餐飲店家,包括中式、西式、南洋料理及下午茶點心咖啡店,都相當有特色。
學生宿舍共四棟,宿舍數量足以提供所有同學在學期間之住宿需求。每一層樓有2~6個家庭單位,每個家庭單位可住宿8名學生(每戶4寢,每寢2人,床鋪、書桌及櫥櫃均為平面設置),空間寬敞舒適,宿舍採門禁感應管制進出,並有宿舍輪班值勤提供安全維護及學習服務、工讀助學之機會。
社團活動
本校社團分有學術類、音樂類、體育類、服務類……等社團,活動空間寬敞、設備新穎,同學們可依興趣申請成立社團,揮灑年輕的青春色彩。
目前有25個學生社團:
自治性4個:學生會、醫學系學會、護理學系學會、聽語學系學會。
學藝性8個:管弦樂社、熱音社、合唱團、攝影社、吉他社、台美社、毛線社、谷路瑪社
體能性6個:熱舞社、桌球社、羽球社、籃球社、排球社、網球社。
服務性4個:信望愛社、愛加倍社、毛寶社、薪傳教推社。
康樂聯誼性3個:桌遊社、焙啃社、僑生聯誼社。
林志恩
傑出校友
香港
代表學校參加正洲醫學生交流計劃AMSEP,遠赴澳洲與其他國家的醫學生進行學術交流
代表學校與來自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的學生交流,帶她們認識台灣並參觀我們醫院的設備
加袍典禮,帶著期待的心情迎接醫院實習生活
楊明
傑出校友
韓國
導生聚餐活動
馬偕醫學院是一所小而精緻的學校,導生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每學期定期舉辦的導生聚餐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師生間良好的互動關係,也可以讓僑生更快的適應且融入大學生活,歡迎加入溫馨的馬偕家庭。
社團幹部訓練活動
馬偕醫學院的社團豐富多元,平均每一位學生的社團參與率相當的高。學校除了文藝、學術、運動型的社團以外,也為僑生設立了僑生社,其宗旨是輔導關懷每一位僑生,解決各項留學事宜,並促進跨國,跨文化的交流。
AMSEP 亞洲醫學生交流活動
透過亞洲醫學生交流活動,可以和亞洲各所知名的大學進行醫學教育以及文化交流活動。
系所特色
1.醫學系:
本系於民國98年創系,以「延續馬偕精神,培養明日良醫」為教育目標,提供醫學生「身、心、靈完整醫治」之全人醫學教育,並結合馬偕醫院既有之臨床醫療、研究與教學能力,傳承與實踐馬偕精神,培育醫學生具備以下五種基本素養與七種核心能力,成為尊重生命的醫療專業人才。
基本素養 |
核心能力 |
一、敬天利他,謙忍卓決 |
一、服務弱勢族群的能力 |
二、社會責任,環境關懷 |
二、關懷人文與環境的能力 |
三、團隊合作,溝通協調 |
三、終身更新醫學知能的能力 |
四、終身學習,國際視野 |
四、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
五、弱勢照護,全人醫療 |
五、評判思維與自我反省的能力 |
六、立足國際、追求卓越的能力 |
|
七、教學、研究與創新的能力 |
本系之醫學教育課程以雙螺旋結構教學模式,使用模組和PBL學習方法,同時融入「知己、知人、知天、知愛、知用」關懷弱勢之醫學人文精神,並在馬偕紀念醫院醫學中心之臨床醫療基礎支援下,發展出下列五項特色:
一、從理論到實踐的醫學人文教育
本系秉持馬偕博士關懷弱勢的精神,特別強調對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從大一到大六,藉由「知己、知人、知天、知愛、知用」的核心教育目標逐步拓展與深化學生的人文思維,使他們能夠在完備醫學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同時學習並尊重對人性的關懷,以達到「全人醫療」的醫學教育。
在一至四年級的學校端教育中,我們強調學生獨立及多元性思考能力的培養,五至六年級的臨床教育則強調理論與實務的連結。不僅在五年級時安排「敘事醫學討論會」,讓學生藉由實地敘事訪談來理解、體會醫療的全貌;六年級時安排兩週「偏鄉醫療」實習,使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到不同背景之病人的醫療情境中,以強化他們對文化差異性的認識與尊重。
二、優質醫學教育
引進優良教學方法,如問題導向教學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案例導向學習(case-based learning)、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及醫學模擬訓練等。採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升小班及互動學習的環境,注重討論、辯論和自省的思考訓練。強調主動學習與團隊學習的動力,例如在PBL學習中推動利用網頁CACOO為平台讓所有小組組員在電腦上可同時共同劃出該組針對教案探索出的概念圖。
三、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本系每年大一新進學生約45名,精緻小班的教學,使得師生關係相當密切,亦師亦友。系主任自新生入學後,便透過個別面談,認識每位新生及其對醫學系的期待。本系建置完善的基礎導師與臨床導師制度,使學生無論在學校或在醫院皆受到完善之照顧。
在大一至大四期間,每位基礎導師平均輔導約15位導生,從大一新生的環境適應、學習方式的調整、人際關係經營、愛情關係…等各種問題給予關懷與輔導;進入臨床實習後,每位臨床導師平均輔導約4位實習醫學生,提供更密切的實習生活輔導與生涯規劃之引導。導師亦結合學長姊對學弟妹作課業輔導。導師定期約談學生,並於每學期舉辦導師會議與師生座談會各2次,強化學生、導師與系上的交流與連結。
四、暢通學習與就業之管道
本系除了設立教材豐富的外語資源環境,聘任國外理念與本校契合的優異醫療與教育先進,增加學生以英文學習專業課程的機會之外;亦與國外多所一流醫學院校及醫學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訂立長期觀摩或實習的計畫,並持續拓展簽約區域與國家,且提供交流補助經費,讓學生至國外交流與學習,灌輸學生「醫療無國界」、「世界醫師」的觀念。
馬偕醫院目前有台北、淡水、新竹及台東四個院區,許多院區現正在擴編中,本系畢業生就業升遷管道暢通。醫院亦提供完善之出國進修補助,且醫學院於100學年度成立生物醫學研究所、103學年度成立長期照護研究所、108學年度接續增設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及生物醫學博士班。本系畢業生可依其志趣選擇以臨床服務抑或教學研究為主之生涯規劃,利用七年一貫學程(六加一)使得本系學生可在七年內獲得醫學士及碩士雙學位。
五、均衡醫療資源,照顧弱勢族群
服務弱勢族群為本系七大核心能力之首,在各分院的支持下,本系於六年級安排「偏遠地區醫療」必修課程,學生可選擇至台東或新竹馬偕分院見習2週,讓學生瞭解偏鄉病人之照護及就醫的不便,並接觸有別於都市圈少見的臨床案例。
除此之外,本系也有不少已進入臨床的學生選擇參加由馬偕醫院所籌劃的行動醫療團,前往吉里巴斯、緬甸等國家進行海外醫療義診服務。透過醫學生之醫學教育與專業職場生涯規劃,讓學生願意至偏遠地區服務,以達均衡醫療及照顧弱勢族群的目標。
2.護理學系:
本系教師各學有專長,實務經驗豐富,秉持教育熱忱,扮演學生學習典範,融合通識與專業課程,促進學生發展同理心及優質情緒。
本系掌握國內外資源,提供各種學習機會,以激發服務、科技與國際概念,並積極結合馬偕醫療體系之急、慢性及長期照護系統,漸進地揉合理論與實務,充份運用實務案例,培育護理專業能力與學養。鼓勵師生專業對話,啟發多軸度之終生學習,以協助其職涯發展。
3.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聽力組/語言組:
本學系之創立乃係因應國家產業與醫療臨床人才需求,聽力語言科學學制的發展與深耕,傳承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銹壞」之精神,尊重生命、照顧弱勢族群、善盡社會責任的信念,旨在培養出優質具愛心的聽力師與語言治療師,投入對溝通障礙族群的服務。
馬偕紀念醫院具有優異的小兒科醫護陣容,耳鼻喉科則是台灣新生兒聽力篩檢的先驅,且台北、淡水院區之臨床聽語中心其聽語之專業人員及設備完善。因應本學系課程需求,延聘不同專業領域師資,以提供更全面性的聽語專業課程。
因此本學系在課程師資、臨床教學師資與設備方面,皆具有深厚完整的基礎,可提供豐富且紮實的聽語專業學理教學。優異的臨床教學師資與優良的臨床訓練與環境設備,是本學系之特色。
4.生物醫學研究所:
臨床與基礎醫學的整合研究:
研究所與馬偕紀念醫院體系是一脈相承,醫學院與醫院已有緊密的研究合作,以落實生物醫學研究與臨床醫學應用完全結合為最終目標。
前瞻性的課程與研究:
本所課程以建立基礎與臨床醫學整合研究為宗旨及開發轉譯醫學,並致力於研究現代文明疾病的致病機轉及治療;以「培養研究生具備分子生物醫學的核心知識,且能應用於基礎或臨床之研究」為教育目標。
5.長期照護研究所:
一、 跨領域專業整合多元課程
本所研究生具多元專業領域及角色,包含長期照護機構管理經營、護理、營養、社會工作、藥學、物理治療、環境設計等,畢業生未來之就業機會寬廣,有多元發展之空間,如:於長期照護領域(如各類長期照護機構、以長期照護為發展主軸之基金會、社區發展協會、社會福利及醫療衛生照護部門、各縣市長期照護管理中心等)擔任進階護理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照顧管理專員、照顧管理督導、及相關長期照護專業等。
1. 自行創業或從事長期照護機構(如安養中心、養護中心、護理之家、日照中心及關懷據點等)之經營管理職務。
2. 從事長期照護相關教育及研發工作,擔任長期照護臨床教育專家或研究人員。
3. 繼續進修、攻讀博士學位,成為長期照護高階教育決策、法規訂定與學術研發之專業人才。
二、 提供以實證為基礎的健康促進與照護措施
1. 透過新生圖書館訓練,強化圖書期刊的運用能力。
2. 文獻資料蒐集訓練,提升學生以實證為基礎的長期照護資料蒐集與彙整能力。
3. 透過長照所實證課程與專業演講,加強以實證為基礎的長期照護實務應用。
4. 提供課程多元,課程設計分為三大模組:健康照護模組、政策與管理模組及環境與科技模組,提供不同專業背景之研究生適性學習,以更契合學生學習需求。
三、 培養研究生擔任長期照護之領導與管理角色
1. 規劃長照管理與領導相關課程,並聘請業師進行專題講座。
2. 在學生實習方面,本所長期與雙連安養中心等單位,建立管理與領導相關實習,培育學用合一批判反思及領導專業能力。
3. 安排學生就業參訪,使學生深刻了解長期照護市場,厚植未來就業能力。
4. 設立所學會,鼓勵研究生自治並學習組織運作與企劃管理。另依方面鼓勵研究生參與國際會議規劃與執行,於校內外人事的溝通與經營。
四、 培育研究生對長期照護相關議題之批判性評析能力
1. 培育學生具備國內人口老化趨勢與具體分析長期照顧需求的能力。
2. 長照政策全面推動端賴具備全方位能力的長照人才,以因應並落實台灣長期照護系統規劃,建構一個符合多元化、社區化、優質化、可負擔,及兼顧性別、城鄉、族群、文化、職業、經濟及健康條件之長期照護制度。
3. 具備分析跨領域產業參與長期照護政策與服務的能力。
五、 激發學生對長期照護相關產品與服務之創新與研究潛能
1. 校內各項軟硬體設施設備充足,以提供學生實驗及研究應用。
2. 本校以具百年歷史的馬偕醫療體系資源為後盾,積極發展延續性、無縫隙接軌長期照護教育服務及研究;具臨床實驗,基礎醫學及生物研究合作基礎佳,可為學生研究的後盾。
3. 與產官學界專家有多項研究、產學合作及交流研習。
6.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一、 培養具分析及解決高齡與亞健康族群生活照護支持科技議題之跨領域人才。
二、 促進本校各學術專業合作,連結馬偕優勢臨床醫療,延伸發展著重社區與在宅老化長期照護支持科技之整合性教學模式與團隊。
三、 建立聯合現代工程技術、生活科技、長期照護、生命科學、臨床醫學之優質應用研究。
四、 致力於應用台灣優勢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產品與服務,發展具全球競爭力之次世代高齡人口照護支持之科技產業。
7.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
為善盡社會責任,深化聽語科學領域之基礎發展、提升臨床督導教學及管理之專業,並促進新型態整合服務模式之開展,在課程師資、臨床教學師資與設備方面,皆具有深厚紮實的聽語專業教學師資及研究環境,使本學系成為真正「系所合一」、「臨床實務與研究並重」之學系。
未來發展
醫學系:
一、職涯發展:有馬偕醫療體系作為強大後盾,可至各院區擔任醫師一職。
二、進修選擇:本校已成立生物醫學博士班,並增加長 期照護以及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醫院亦有完善出國進修管道。醫學系畢業學生可依其志趣選擇以臨床服務亦或教學研究為主之生涯規劃。
護理學系:
一、職涯發展:
1. 臨床護理:考取護理師執照,服務於各大醫院及長期照護等機構。
2. 教學研究:報考國內外醫護相關研究所、教學於學校或各大醫院等機構。
3. 行政管理:擔任各大機構之行政管理人員。
4. 醫護相關產業研發與業務人員。
二、進修選擇:報考國內外醫護相關研究所。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一、職涯發展:
1. 一般醫院之聽力師及語言治療師等臨床服務。
2. 公私立復健醫院從事聽力及語言復健等臨床服務。
3. 助聽器公司從事助聽器選配及聽能復健工作。
4. 自行開業成立聽力所/語言治療所。
5. 協助、參與政府之教育(特教單位)及社會(殘障福利)單位,規劃(及執行)聽障、語障之業務。
6. 從事聽力及語言之基礎研究工作,如出國深造、助聽輔具或溝通輔具科技公司研發單位。
二、進修選擇:報考海外(英國、美國及澳洲等)及國內聽、語研究所。
生物醫學研究所:
一、職涯發展:
本所未來出路多元,每年均舉辦職涯規劃說明會,邀請相關醫院、生技公司及藥廠,以說明在生醫方面的就業需求及須具備的資格。
二、進修選擇:
1. 畢業後可報考海內外博士班,所上教師將協助並指導學生辦理相關事宜。
2. 報考本所博士班。
長期照護研究所:
一、職涯發展:
本所畢業生可為精準長期護照專業之照護專家、領導者、經營者、諮商者、協調者、個案管理者、教育者及政策參與者,畢業後可投入相關醫護照顧機構任職。
二、進修選擇:
報考國內外長期照護、物理治療、環境設計與高齡生物醫學相關之博士班研究所。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
一、 職涯發展:
–基礎聽力語言研究之人才工作
醫學研究部、聽力語言系所之教師、聽力語言相關產業研發人員。
–聽力語言臨床督導與管理人才工作
各醫療機構、診所。
–投入多元服務與新創服務之人才工作
走出現有臨床機構,以聽語服務為主軸,促進整合性服務之發展(教育系統、長照、早療、偏鄉服務)。
–聽力師、語言治療師之臨床工作
包含自行開 業、醫院早療系統、學校特教系統、衛福長照系統、醫院復健系統、醫院耳鼻喉系統。
–聽語溝通增進產業工作
包含溝通輔具、助聽輔具(CI/HA/ALD)、聲音產業、AI產業。
二、 進修選擇:
畢業後對研究(產業)/國外進修(教職)者,就讀完本碩士班後可銜接國內外相關高階聽語博士學程。
香港同學看過來~
醫學系
馬偕醫學系的教育目標為:延續馬偕精神,培養明日良醫。
此教育目標在於培育本系之醫學生具備有以下七種核心能力:
(一)服務弱勢族群的能力
(二)關懷人文與環境的能力
(三)終身更新醫學知能的能力
(四)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五)評判思維與自我反省的能力
(六)立足國際、追求卓越的能力
(七)教學、研究與創新的能力
馬偕醫院目前有台北、淡水、新竹、及台東四個院區,許多院區均正在擴建之中,就業升遷管道暢通。
護理學系
本學系提供給學生之教學空間充足,包括技能中心,基礎科目實驗教室、多媒體教室、會議室、小型討論室等,均建置完善的視聽設備,達到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學習目標,增進學生臨床基本技術之操作與熟練,特模擬實務情境設置示範教室。
馬偕紀念醫院提供足夠教學支援,故本系臨床教學能與課室教學配合良好,培養具科學與人文素養兼備的優秀護理人才。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聽力組/語言組
本學系採務實性的教學策略,基礎與臨床教學並重。除建置最新穎且完整的教學環境與儀器設備,並結合醫療服務與研究,與具有百年以上臨床服務歷史的馬偕紀念醫院為建教合作醫院;另與雙連安養中心,以及聽語相關之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等密切合作,提供學生「身、心、靈」完整之專業與醫療服務學能的訓練。
本學系所設定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具下述能力之聽語專業人才:
(一)能(於醫療院所及相關機構)從事有關聽力及語言障礙之臨床服務工作。
(二)能從事有關聽力、語言障礙及聽覺口語之教育工作。
(三)具有從事聽力、語言相關研究之基本能力。
(四)具有終身自我主動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具有從事於社區聽力語言保健醫療照護的倡導能力。
目前學系已有2位香港生在校進行聽力及語言治療的學習,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香港學生加入聽力及語言治療學習的行列。
生物醫學研究所
臨床與基礎醫學的整合研究:
研究所與馬偕紀念醫院體系是一脈相承,醫學院與醫院已有緊密的研究合作,以落實生物醫學研究與臨床醫學應用完全結合為最終目標。
本所課程以建立基礎與臨床醫學整合研究為宗旨及開發轉譯醫學,並致力於研究現代文明疾病的致病機轉及治療;以「培養研究生具備分子生物醫學的核心知識,且能應用於基礎或臨床之研究」為教育目標。
長期照護研究所
本所結合本校「培育尊重生命的醫療專業人才,提供身、心、靈完整醫治之全人醫學教育」之辦學理念,為使本所畢業生兼具長期照護相關之實務、管理、教學、政策參與及研究之進階能力的專業人才:
— 跨領域專業師資、課程多元涵蓋醫學、高齡照護、環境設計、物理復健、資訊等領域,提供多元學習環境。
–結合長期照護產官學各項資源,並敬邀多位台灣優秀專家學者及業界代表蒞臨分享長照系統中最前瞻的智慧照顧科技、實務案例、研究分享及產業應用現況 。
–致力於深入長期照護多元體系,檢視國內外長期照護就業市場與法規改革,並透過與教育機構之交流,以及重要之國際學會所發布之資訊,進而培育長照人力。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一)培養具分析及解決高齡與亞健康族群生活照護支持科技議題之跨領域人才。
(二)促進本校各學術專業合作,連結馬偕優勢臨床醫療,延伸發展著重社區與在宅老化長期照護支持科技之整合性教學模式與團隊。
(三)建立聯合現代工程技術、生活科技、長期照護、生命科學、臨床醫學之優質應用研究。
(四)致力於應用台灣優勢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產品與服務,發展具全球競爭力之次世代高齡人口照護支持之科技產業。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
為善盡社會責任,深化聽語科學領域之基礎發展、提升臨床督導教學及管理之專業,並促進新型態整合服務模式之開展,在課程師資、臨床教學師資與設備方面,皆具有深厚紮實的聽語專業教學師資及研究環境,使本學系成為真正「系所合一」、「臨床實務與研究並重」之學系。
澳門同學看過來~
醫學系
馬偕醫學系的教育目標為:延續馬偕精神,培養明日良醫。
此教育目標在於培育本系之醫學生具備有以下七種核心能力:
(一)服務弱勢族群的能力
(二)關懷人文與環境的能力
(三)終身更新醫學知能的能力
(四)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五)評判思維與自我反省的能力
(六)立足國際、追求卓越的能力
(七)教學、研究與創新的能力
馬偕醫院目前有台北、淡水、新竹、及台東四個院區,許多院區均正在擴建之中,就業升遷管道暢通。
護理學系
本學系提供給學生之教學空間充足,包括技能中心,基礎科目實驗教室、多媒體教室、會議室、小型討論室等,均建置完善的視聽設備,達到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學習目標,增進學生臨床基本技術之操作與熟練,特模擬實務情境設置示範教室。
馬偕紀念醫院提供足夠教學支援,故本系臨床教學能與課室教學配合良好,培養具科學與人文素養兼備的優秀護理人才。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聽力組/語言組
澳門聾人協會於107年6月7日到馬偕聽語學系進行參訪活動,與聽語學系師生進行交流。本次參與活動的包括澳門聾人協會的劉雪雯總幹事和其他三位協會的工作人員,以及聽語學系的老師和五位僑生。
活動由兩位大三語言組的澳門學生進行學習經歷分享,訴說在馬偕聽語學系學習和生活的經驗和感受,協會人員也了解到澳門學生在外地求學的苦與樂,最後由聽語學系師生帶領貴賓們參觀聽語學系的聽語教學實習中心和研究中心,度過了愉快又充實的時光。
透過本次的參訪活動,讓聽語學系的師生了解到在澳門聽語工作的模式,同時台灣和澳門兩地的聽語專業人員進行交流,促進兩地聽語服務經驗的交換和累積,為未來更多合作的機會打下基礎,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澳門學生加入聽力及語言治療學習的行列。
生物醫學研究所
臨床與基礎醫學的整合研究:
研究所與馬偕紀念醫院體系是一脈相承,醫學院與醫院已有緊密的研究合作,以落實生物醫學研究與臨床醫學應用完全結合為最終目標。
本所課程以建立基礎與臨床醫學整合研究為宗旨及開發轉譯醫學,並致力於研究現代文明疾病的致病機轉及治療;以「培養研究生具備分子生物醫學的核心知識,且能應用於基礎或臨床之研究」為教育目標。
長期照護研究所
本所結合本校「培育尊重生命的醫療專業人才,提供身、心、靈完整醫治之全人醫學教育」之辦學理念,為使本所畢業生兼具長期照護相關之實務、管理、教學、政策參與及研究之進階能力的專業人才:
— 跨領域專業師資、課程多元涵蓋醫學、高齡照護、環境設計、物理復健、資訊等領域,提供多元學習環境。
–結合長期照護產官學各項資源,並敬邀多位台灣優秀專家學者及業界代表蒞臨分享長照系統中最前瞻的智慧照顧科技、實務案例、研究分享及產業應用現況 。
–致力於深入長期照護多元體系,檢視國內外長期照護就業市場與法規改革,並透過與教育機構之交流,以及重要之國際學會所發布之資訊,進而培育長照人力。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一)培養具分析及解決高齡與亞健康族群生活照護支持科技議題之跨領域人才。
(二)促進本校各學術專業合作,連結馬偕優勢臨床醫療,延伸發展著重社區與在宅老化長期照護支持科技之整合性教學模式與團隊。
(三)建立聯合現代工程技術、生活科技、長期照護、生命科學、臨床醫學之優質應用研究。
(四)致力於應用台灣優勢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產品與服務,發展具全球競爭力之次世代高齡人口照護支持之科技產業。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
為善盡社會責任,深化聽語科學領域之基礎發展、提升臨床督導教學及管理之專業,並促進新型態整合服務模式之開展,在課程師資、臨床教學師資與設備方面,皆具有深厚紮實的聽語專業教學師資及研究環境,使本學系成為真正「系所合一」、「臨床實務與研究並重」之學系。
馬來西亞同學看過來~
醫學系
馬偕醫學系的教育目標為:延續馬偕精神,培養明日良醫。
此教育目標在於培育本系之醫學生具備有以下七種核心能力:
(一)服務弱勢族群的能力
(二)關懷人文與環境的能力
(三)終身更新醫學知能的能力
(四)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五)評判思維與自我反省的能力
(六)立足國際、追求卓越的能力
(七)教學、研究與創新的能力
馬偕醫院目前有台北、淡水、新竹、及台東四個院區,許多院區均正在擴建之中,就業升遷管道暢通。
護理學系
本學系提供給學生之教學空間充足,包括技能中心,基礎科目實驗教室、多媒體教室、會議室、小型討論室等,均建置完善的視聽設備,達到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學習目標,增進學生臨床基本技術之操作與熟練,特模擬實務情境設置示範教室。
馬偕紀念醫院提供足夠教學支援,故本系臨床教學能與課室教學配合良好,培養具科學與人文素養兼備的優秀護理人才。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聽力組/語言組
本學系採務實性的教學策略,基礎與臨床教學並重。除建置最新穎且完整的教學環境與儀器設備,並結合醫療服務與研究,與具有百年以上臨床服務歷史的馬偕紀念醫院為建教合作醫院;另與雙連安養中心,以及聽語相關之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等密切合作,提供學生「身、心、靈」完整之專業與醫療服務學能的訓練。
本學系所設定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具下述能力之聽語專業人才:
(一)能(於醫療院所及相關機構)從事有關聽力及語言障礙之臨床服務工作。
(二)能從事有關聽力、語言障礙及聽覺口語之教育工作。
(三)具有從事聽力、語言相關研究之基本能力。
(四)具有終身自我主動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具有從事於社區聽力語言保健醫療照護的倡導能力。
生物醫學研究所
臨床與基礎醫學的整合研究:
研究所與馬偕紀念醫院體系是一脈相承,醫學院與醫院已有緊密的研究合作,以落實生物醫學研究與臨床醫學應用完全結合為最終目標。
本所課程以建立基礎與臨床醫學整合研究為宗旨及開發轉譯醫學,並致力於研究現代文明疾病的致病機轉及治療;以「培養研究生具備分子生物醫學的核心知識,且能應用於基礎或臨床之研究」為教育目標。
長期照護研究所
本所結合本校「培育尊重生命的醫療專業人才,提供身、心、靈完整醫治之全人醫學教育」之辦學理念,為使本所畢業生兼具長期照護相關之實務、管理、教學、政策參與及研究之進階能力的專業人才:
— 跨領域專業師資、課程多元涵蓋醫學、高齡照護、環境設計、物理復健、資訊等領域,提供多元學習環境。
–結合長期照護產官學各項資源,並敬邀多位台灣優秀專家學者及業界代表蒞臨分享長照系統中最前瞻的智慧照顧科技、實務案例、研究分享及產業應用現況 。
–致力於深入長期照護多元體系,檢視國內外長期照護就業市場與法規改革,並透過與教育機構之交流,以及重要之國際學會所發布之資訊,進而培育長照人力。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一)培養具分析及解決高齡與亞健康族群生活照護支持科技議題之跨領域人才。
(二)促進本校各學術專業合作,連結馬偕優勢臨床醫療,延伸發展著重社區與在宅老化長期照護支持科技之整合性教學模式與團隊。
(三)建立聯合現代工程技術、生活科技、長期照護、生命科學、臨床醫學之優質應用研究。
(四)致力於應用台灣優勢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產品與服務,發展具全球競爭力之次世代高齡人口照護支持之科技產業。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
為善盡社會責任,深化聽語科學領域之基礎發展、提升臨床督導教學及管理之專業,並促進新型態整合服務模式之開展,在課程師資、臨床教學師資與設備方面,皆具有深厚紮實的聽語專業教學師資及研究環境,使本學系成為真正「系所合一」、「臨床實務與研究並重」之學系。
生活費
住宿費:NTD 30,000~40,000
生活費:NTD 80,000~100,000
學雜費
醫學系 NTD 59,317~120,882
護理學系 NTD 46,577~95,402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NTD 46,577~95,402
生物醫學研究所 NTD 47,564~97,376
長期照護研究所 NTD 47,564~97,376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NTD 47,564~97,376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 NTD 47,564~97,376
獎學金
獎學金
獎學金金額
申請資格
書卷獎
獎助項目:
一、受獎者可獲獎狀及獎學金。
獎學金金額為:
第一名20,000元
第二名15,000元
第三名10,000元
二、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分組後每組各取其二名,第一名及第二名各頒發獎學金12,500元、10,000元。
獎助對象:
一、本校大學部一至四年級在學學生均適用,休學、退學、延畢及交換學生等不適用。
二、領有新生入學獎學金者及四年級下學期畢業生不適用本辦法。
獎助條件:
一、前學期學業成績全部及格,且操行成績達80分(含)以上未有記過懲處,且當學期所修學分須達本校學生選課規定之最低學分數者。
二、以班為單位,受獎名額為每班學業成績前三名。若學業成績相同(至小數點以下第二位)時,則一併獎勵。
三、學生學籍及班級歸屬以教務處之學生名冊為依據。
醫學
學費 46,577~120,882 NTD/YR
住宿費 30,000~40,000 NTD/YR
生活費 80,000~100,000 NTD/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