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學院各學系簡介

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前身為「國立嘉義師範學院」,於民國89年(2000年)與「國立嘉義技術學院」合併成國立嘉義大學,創立迄今已有64年,對國民教育與學前教育的發展卓著。師範學院設有教育、輔導與諮商、體育與健康休閒、特殊教育、幼兒教育與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6個學系(所)、2個獨立所(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數理教育)及全英教學專業國際碩士學位學程,旨為培養優質中學、小學、特教和幼教師資為基本目標,為全臺少數具有培育4種類科師資之綜合型師資培育學院,以卓越的教育研究與豐厚的師資量能培育優秀未來教師,並協助雲嘉縣市學校發展優質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為職責,期能藉由提升教育專業品質,營造嘉大師資培育的優質場域。 從幼兒到新住民學習,展現教育政策導向研究實力 嘉大於雲嘉地區具居師資培育的領導角色,肩負帶動區域教學、學術及產業升級之社會責任,配合教師教育研究與實務,積極爭取中央與地方教育行政、社政、衛福及民間教育機構委託辦理或建教合作相關計畫,進行具教育政策導向的研究議題,如幼兒園健康促進工具包(電子版)設計案、幼兒園優質管理推動計畫、幼兒學習資料庫建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配套措施、新住民家庭母語教材研編與推廣計畫、雲嘉地區國民小學地方教育輔導特殊教育深化發展、大專院校課程實施全方位設計學習原則調查計畫、運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結合STEM教育融入程式設計課程、我國小學食育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之推動及醫療數位教材專案合作計畫等研究。 教育策略聯盟40所夥伴學校關係緊密,共創互利雙贏 嘉大於2019年初開始與地方縣市及鄰近學校簽訂夥伴學校策略聯盟迄今達40所,提供本校師資生見習、實習及參訪多元管道,並統合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資源,促進學術合作,有效運用校際資源,提升雙方整體效益,促進中小學新課綱在課程、教學、研究及師資培育之整合與運用,強化嘉義地區未來卓越優質青少年人才培育,開創互利雙贏的契機。 優質的教學實習場域,展現教育專業 嘉大師範學院培育各類教育人才,積極與縣市政府合作,提供多元教育專業服務,如適性教學、補救教學、學科教學、特殊教育、資優教育,以及多元評量之專業諮詢,並能與教學實務現場教師合作,研發課程教學,診斷學生學習問題,提供具體教學改進策略,協助地方教育學校發展優質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為職責,期能藉由提昇輔導區教育品質,營造嘉大師資培育優質的教學實習場域。 「數」常識診斷系統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數理教育研究所楊德清終身特聘教授長期致力於國小兒童「數」常識能力表現,在數學教育領域具有創新與獨特性。透過不同階段之診斷檢測系統檢驗學童「數」常識表現(答案選項),探究學童答題時所使用的方法(原因選項),從學童的答案及選用的解題方法,分別檢測學童對於所選答案的信心,進而診斷出學童解題時可能產生的迷思概念,提供教學現場教師了解學童在數學學習上的表現、信心與迷思概念,減少教學負擔。楊教授該項學術研究在104年度榮獲第1次科技部傑出研究獎;108年度再次榮獲此殊榮,以每位研究學者最多只能獲得2次傑出研究獎之機會,楊教授之研究成果深獲肯定。 師培獎學金與公費生逐年增加,提供雙專長就業管道寬 臺灣人口分佈少子女化現象日漸影響教學現場,正式教師職缺緊縮,嘉大所培育的師資生畢業後任職表現優異,教學表現獲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肯定,106學年度迄今提供嘉大100多名公費生名額培育未來教師,為國內師資培育體系中公費生人數相當多之師資培育大學,110學年獲小教、中教、幼兒園師資類科師資培育公費生獎優學校殊榮。全國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嘉大應屆師資生通過率歷年皆高於全國通過率,表現亮眼。另為增強師資生教學競爭力,提供第二專長增能修習管道,取得加註專長教師證,未來就業管道更寬廣。 師資培育國際化,豐富教學設計無國界 師範學院為培育師資生具國際觀,積極與美國、日本、韓國、立陶宛及印尼等國家大學校院簽訂國際交流合作(MOU),迄今10餘所,提供師院學生有更多交換及互訪國際交流管道,105-108學年度薦送32位學生出國修習專業課程拓展國際見聞;每年定期舉辦國際或全國性研討會促進學術研究互動;積極爭取國外大學教育實習或見習課程計畫案,帶領師培生赴海外交流學習提升國際素養,豐富課程教學設計,培養國家未來主人翁國際化能力。 KANO精神淵源流長,學生參與競賽獲獎連連 嘉大前身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曾於1931年獲得日本甲子園大會準優勝,成為臺灣棒球百年光輝史之源起,傳承與發揚「KANO永不放棄、突破逆境」的精神。睽違12年,嘉大棒球隊2020年3月進入全國大專棒球聯賽前四強之列;2020年大專校院運動會嘉大學生運動競賽表現優異,奪得2金4銅,另外在羽球、游泳及田徑等項目也有多位選手晉級得名;學生劉宛渝參加2019年世界大學運動會,榮獲不定向飛靶個人女子組金牌、男女混合賽銀牌;108年度總統盃全國角力錦標賽,學生羅志祥榮獲大專社會男子組自由式第一級57kg以下第1名、學生溫峻霆第七級86kg以下第1名,以及大專社會女子組自由式第一級50kg以下學生王思蘋榮獲第1名。學校為鼓勵學生參與競賽,設置「嘉大KANO棒球基金」協助棒球隊發展,以及潛優計畫經費,培育具發展潛力的運動選手。 教學成就表現亮眼,教育系研究生李育玲榮獲108年度校長領導卓越獎暨教學卓越獎最高獎項「金質獎」;特殊教育學系畢業生呂孟芳榮獲108年度教育部實習楷模獎特教組第1名;游佳玲、陳若水、周易潔榮獲109年度第十四屆師資培育學生提升創意與創新教學能力暨創意教學演示、新課綱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競賽「創意教學演示競賽組」第1名、「新課綱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競賽組」第1名;傑出校友賴英杰校長榮獲109年師鐸獎等,為臺灣教育春風化雨不遺餘力。 科技的蓬勃發展及教育學習環境的演變,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積極培育具有設計、發展、運用、管理和評鑑各類教育資源能力之專業人才,使教育科技能真正融入教育和訓練之環境中。該學系學生團隊參加IET國際學會FC2019國際研討會Fi-Award競賽獲得遊戲設計組冠軍;2019年全國慈善/科技/人文網頁設計比賽榮獲兩項佳作;2019第九屆全國大專校院倫理個案分析暨微電影比賽(NCCBE),從近百隊競爭中榮獲個案分析組第三名;微電影創作作品「族晴」獲屏東漫遊霧台微電影創作銅奬。 原文網址:https://www.ncyu.edu.tw/newsite/news4.aspx?news_sn=3830&pages=8&d_1=2020-01-01&d_2=2021-12-31

我在東吳大學的一天| 校園生活日常|A Da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0MxhlF_-Cs&list=PL86fFrYNL-Zdu_QJh_rQ1XL5tJDYnn0xm&index=80&ab_channel=%E6%9D%B1%E5%90%B3%E5%A4%A7%E5%AD%B8%E5%9C%8B%E9%9A%9B%E8%99%95SoochowUniversityInternationalOffice  

中國醫藥大學在《遠見》台灣最佳大學六面向評比的成績亮眼

中國醫藥大學榮獲2023年《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醫科大學的龍頭、私立大學第一名「雙冠」殊榮;綜觀48項指標評比,臺大奪得18項冠軍,中醫大緊追在後贏得5項第一,陽明交大4項居首,彰顯辦學治校的多元價值。 《遠見雜誌》2023年發布「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在今年國內87所大學辦學治校評比中,臺灣大學位居綜合大學、一般大學和公立大學三榜的冠軍,臺灣師範大學為人文科類大學的第一名、中國醫藥大學首度榮登醫科大學榜龍頭,私立大學排行榜第一名「雙冠」佳績;在COVID-19疫情與少子化的高教市場嚴峻衝擊下,逆勢前行大放異彩,也為邁向國際一流大學寫下新頁! 在2023最佳大學評比中,《遠見》從「社會聲望」「學術成就」「教學表現」「國際化程度」「產學合作」及「財務體質」六大構面做為排名評比基準,亦與時俱進優化細指標增為48項、具鑑別度的指標來評比,臺大奪得18項冠軍,中國醫大有五項居首。 中國醫藥大學在《遠見》台灣最佳大學六面向評比的亮眼佳績有: 在「學術成就」面向的指標,本校研究能量傲視群校,專任教師平均英文論文數32.53篇,在FWCI領域權重引用影響指數,成績1.87分,表現最為亮眼,兩項評比奪冠。 在「教學表現」面向中,本校大專生國科會專題計畫每師平均件數0.318件,拿下全台第一佳績。 本校在「國際化」程度相當突出,在「國際合著活躍指數」指標成績31.129分,表現可圈可點,名列全台第一。 在「財務體質」面向中,雖然國立頂大財源豐沛,然而,最被關心的是「學生平均經費」指標,中國醫大奪冠,每位學生分得71.7萬元,足足比臺大的50.5萬元多了21.2萬元,幾乎是最後一名的七倍,令人刮目相看。 中國醫藥大學近幾年在國際大學排名快速攀升崛起,這些榮耀得來不易,洪明奇校長感謝董事會的支持及學校經營團隊齊心努力,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樹德樹人,引領創新續創輝煌!  

原文網址:

https://www.tut.edu.tw/p/406-1000-33946,r13.php?Lang=zh-tw

【僑生榮譽榜】本校僑生榮獲全國獎項。

互動系原始公告:https://ixd.ntut.edu.tw/p/406-1089-141672,r1745.php?Lang=zh-tw

競賽名稱 : 2024 第七屆台灣數字媒體設計獎 大專組 新媒體互動類

得獎名次 : 金獎

作品名稱 : 吉照大冒險 作者 : 史卓嘉、謝茵萁、黃芷柔、張愷瑩、陳善婷 指導教師 : 蕭雨青老師 作品說明: 遊戲的開始接續《清道夫的孩子》劇情的結尾,玩家扮演著清道夫的孩子「阿吉」,因為一次懲罰對於勞動的意義產生誤解,從而害怕上學,只能在小鎮中閒逛。劇情分為三日,玩家透過吉照的視角與其他居民互動,完成各種任務,逐漸解開吉照的心結,重返學校。除了重溫短篇小說的劇情外,遊戲還包含多個有趣的小遊戲,提升玩家的遊戲體驗。

                   


得獎名次 : 佳作

作品名稱 : 464階 作者 : 范姜昱任、郭亦文、柯欣慈、吳佳麗、後藤脩 指導教師 : 曹筱玥、莊育鯉與蕭雨青老師 作品說明: 馬祖有許多傳說故事,我們利用遊戲的方式讓玩家了解這些故事的背後的歷史。464階是安東坑道的樓梯階數。以此命名代表當玩家走下坑道的階梯,他們也將步入恐怖的靈異世界。

 

            得獎公告連結 : https://tdmd2024.ntub.edu.tw/91-2/ 原文網址:https://oia.ntut.edu.tw/p/406-1032-142302,r1149.php?Lang=zh-tw

南應大視傳系勇奪2023 德國iF學生設計獎

照片出處: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提供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榮獲2023 iF學生設計獎(iF DESIGN STUDENT AWARD 2023),在國際舞台上再次展現出色的才華與創意。該系蔡庭宇、陳冠霖、林尚誼、楊若彤、潘俞含等五名學生,於這項全球性的設計競賽中脫穎而出,本年度2023 iF學生設計獎共有7,068件作品參與評選,最終只有76件作品獲得獎項,獲獎比例僅約為1.07%。 iF學生設計獎是一項享譽國際的設計競賽,素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旨在表彰青年設計師的創意和專業能力。該獎項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設計學生參與,提供了一個展示年輕學子設計才華的平台。 校長楊正宏教授對於學生獲獎感到相當欣慰,其表示:學生為了能做出理想的作品時常挑燈夜戰,無不希望能夠在世界舞台上讓人看見,他們的獲獎不僅代表了他們個人的成就,更凸顯了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在培養設計人才方面的優勢。這些學生以優秀的設計作品在國際專業競賽上脫穎而出,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創造力、專業素養和對設計的熱愛。

照片出處: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提供 學生們的獲獎作品為「蝕光影像館」,以解決臺灣偏鄉孩童教育不平等問題為設計理念。這組三合一的STEAM光影體驗教具,以投影機為主軸,結合了視覺暫留和萬花筒的科學實驗,提供了偏鄉孩童更多學習資源和機會。同時,透過開源共享平台,他們也鼓勵使用回收廢棄物來製作相同的教具,以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指導老師王聖文表示,「蝕光影像館」的設計理念與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契合,尤其是在落實平等教育方面。其通過科技和設計,為弱勢、資源不足的孩童提供了平等的學習機會,同時促進了親子共讀,孩童不僅能夠在學習上得到支持,還能夠培養親子間互相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學生代表蔡庭宇興奮的說:收到獲獎通知的那一刻,真的十分激動與開心,感謝學校、老師對我們的指導與支持,也提供很豐富的資源,讓我們能夠充分發揮創意和設計能力。這次的獲獎是我們整組人努力的結果,雖然一路上跌跌撞撞,也有很多的挫折,但經過一次次的修正,才有如今的成果。 這次的獲獎是對學生們設計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肯定,也是南應大持續培養優秀設計師的成果。校方表示將繼續鼓勵學生們參與各項國際競賽,為他們提供更多展示才華的平台,並不斷提升教學品質,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設計專業人才。

原文網址:

https://www.tut.edu.tw/p/406-1000-33069,r13.php?Lang=zh-tw

馬來西亞砂拉越獨中校長董事長訪問團拜訪屏東大學

馬來西亞砂拉越獨中校長董事長訪問團拜訪屏東大學 促進國際招生合作意向

原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nptu.edu.tw/posts/pfbid02LE3QwWGHK6x6UC2AgjQ7V1XcrKtqbsLqZ2CrUYNYczHpgiwzgYwLkKV3Lk9Npywal

中國醫藥大學在《遠見》台灣最佳大學六面向評比的成績亮眼

中國醫藥大學榮獲2023年《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醫科大學的龍頭、私立大學第一名「雙冠」殊榮;綜觀48項指標評比,臺大奪得18項冠軍,中醫大緊追在後贏得5項第一,陽明交大4項居首,彰顯辦學治校的多元價值。 《遠見雜誌》2023年發布「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在今年國內87所大學辦學治校評比中,臺灣大學位居綜合大學、一般大學和公立大學三榜的冠軍,臺灣師範大學為人文科類大學的第一名、中國醫藥大學首度榮登醫科大學榜龍頭,私立大學排行榜第一名「雙冠」佳績;在COVID-19疫情與少子化的高教市場嚴峻衝擊下,逆勢前行大放異彩,也為邁向國際一流大學寫下新頁! 在2023最佳大學評比中,《遠見》從「社會聲望」「學術成就」「教學表現」「國際化程度」「產學合作」及「財務體質」六大構面做為排名評比基準,亦與時俱進優化細指標增為48項、具鑑別度的指標來評比,臺大奪得18項冠軍,中國醫大有五項居首。 中國醫藥大學在《遠見》台灣最佳大學六面向評比的亮眼佳績有: 在「學術成就」面向的指標,本校研究能量傲視群校,專任教師平均英文論文數32.53篇,在FWCI領域權重引用影響指數,成績1.87分,表現最為亮眼,兩項評比奪冠。 在「教學表現」面向中,本校大專生國科會專題計畫每師平均件數0.318件,拿下全台第一佳績。 本校在「國際化」程度相當突出,在「國際合著活躍指數」指標成績31.129分,表現可圈可點,名列全台第一。 在「財務體質」面向中,雖然國立頂大財源豐沛,然而,最被關心的是「學生平均經費」指標,中國醫大奪冠,每位學生分得71.7萬元,足足比臺大的50.5萬元多了21.2萬元,幾乎是最後一名的七倍,令人刮目相看。 中國醫藥大學近幾年在國際大學排名快速攀升崛起,這些榮耀得來不易,洪明奇校長感謝董事會的支持及學校經營團隊齊心努力,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樹德樹人,引領創新續創輝煌!  

原文網址:

https://www.tut.edu.tw/p/406-1000-33946,r13.php?Lang=zh-tw

清華大學打造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清華大學打造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國科會與清華大學召開記者會,宣布成功研發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國科會與清華大學3日在新竹召開記者會,宣布成功研發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可永久加密而不被破解,大幅提升網路通訊的安全性至國安等級。本校褚志崧副教授領軍的團隊接下來還將與中華電信合作,將量子加密通訊技術投入實際應用。 在清華大學舉辦的記者會當場展示了這套量子加密通訊系統。由本校邱博文研發長以加密網路發話,另一端則由國科會自然處羅夢凡處長及中華電信林榮賜執行副總接聽,音質清晰且無延遲。一旦有人竊聽,就只能聽到雜訊。 本校高為元校長表示,今天的演示令他想起1876年加拿大發明家貝爾的那句「華生先生,快過來,我需要你!」貝爾因不小心打翻一瓶酸性溶液而緊急呼叫助理,成為史上第一通電話。147 年前的那通電話改變了人類歷史,他也為今天的這通加密電話即將啟發未來無限可能性感到興奮。 國科會吳政忠主委說,這是量子國家隊成軍以來的第一次記者會,就選在清華大學。他期許接下來的各項成果還要棒棒相連,邁向國際,讓世界看見台灣。

本校高為元校長(左)歡迎國科會吳政忠主委來到清華。

負責研發這項技術的物理系褚志崧副教授表示,目前網路上廣泛使用的加密方式是RSA加密演算法,因要對極大整數做質因數分解需要幾十億年,被視為難以破解;但在量子演算法出現後,完成質因數分解的時間可能縮短到只需幾秒鐘,因此尋求更安全的加密方式已迫在眉睫。 褚志崧副教授說明,量子加密技術是運用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量子兩兩成對,只要想要竊聽A,破壞了它的同調性,B就隨之改變,因此無論花再多的時間計算也無法破解,可達到永久加密的目標。 由褚志崧副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與清華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2019年即利用自製的「單光子光源」建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雛型,成功展示了點對點的通訊。如今更成功將量子通訊速度提升了100倍,並採用星狀網路有效連結多個用戶端點,成功打造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保障通話及資料、影片傳輸的安全性。 褚志崧副教授說明用戶之間的量子金鑰傳輸機制,是由用戶A與用戶B分別向中央機房進行量子通訊並取得金鑰,如A用戶的金鑰是01101…,B用戶的金鑰是 11011…,機房告知兩組金鑰之間的差異檢驗結果為XOXXO…(第一個錯,第二個對,第三個錯…),A用戶依此進行修正,即可開始加密通訊。 為簡化量子加密系統的操作,清華團隊並採用時間編碼的「弱同調態」技術,也就是以較簡易的衰減雷射脈衝來取代量子光源,大幅提升量子金鑰產率,提升傳輸速度。 褚志崧副教授表示,這項技術可望全面應用於金融財務、電子商務、個資傳遞及國防通訊上,全面提升網路通訊的安全性。 國科會量子系統推動小組果尚志召集人表示,量子加密通訊技術日新月異,全球的專家都各顯神通,想要打造出更安全且快速的加密網路。「國家資安要靠自己自力更生,不能全仰賴國外的技術。」果尚志召集人說,今天的成果發表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台灣在量子加密通訊技術領域成為領導者。 清華大學量子加密通訊網路研究團隊由褚志崧副教授領軍,團隊成員包括黃聖耀、蔡宗穎、陳彥儒、楊竣堯、施彥安、鄭畯元等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員。

本校邱博文研發長(左起)、中華電信林榮賜執行副總經理、國科會自然處羅夢凡處長演示分處兩地量子加密通話。

清華團隊模擬有駭客竊聽量子加密通訊網路的狀況。

  原文網址:https://www.nthu.edu.tw/hotNews/content/1125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自行招收僑生及港澳生申請入學招生

國立勤益大學自行招收僑生及港澳生申請入學招生系統

2023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亞大排名大躍進)

亞大排名大躍進,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非醫學類私大第1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THE)公布2023世界大學排行榜,台灣有11所大學入榜前1000排名,其中「中亞聯大」系統大學的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均入榜,中醫大排名世界第265名、全台第2名、私大第1;亞大排名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非醫學類私大第1,較去年進步202名,排名大躍進。 THE此次納入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獲選上榜的有104個國家地區的1799所大學,較前一年增加137所,是THE世界大學排名長達19年歷史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項排名依據各大學1550萬份研究出版品、1億2100萬次相關引用、超過4萬份年度學術聲譽調查回函、數十萬筆數據分析結果等,涵蓋教學環境、國際展望、產業連結等評分項目。 台灣共有43所大學上榜,有11所排前1000名,亞大排名從2022年排名第586名、國內第6名、私校第3名,躍升到2023年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同樣是私校非醫大第1,挺進前400名之列。 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AI人工智慧與醫療、永續發展議題正夯,亞大與亞馬遜AWS設立的雲端學院,正全力推展智慧醫療的大健康產業人才;並推動AI、元宇宙、數位學習教學,因應現代科技、及科技醫療所需技能。亞大全校1460門課程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的17項SDGs目標,從師資、課程、社團,應用AI、元宇宙、數位、雲端科技學習與應用,針對有關產業在能源、環境、碳排、碳價、碳稅、碳交易等管理與因應,增設跨領域「淨零碳排」學程。學生透過數位學習,每年分赴國內外企業實習,全力培育未來全球所需的「綠金人才」。 蔡校長說,檢視亞大建校21年的表現,在少子化困境中,連續9年獲國際「世界最佳大學」排行,被視為一所逆勢成長的「韌性」大學。全校將持續努力提升論文學術研究能量,提高學生的國際就業力。為永續發展盡社會責任,希望在國際排名更上層樓。 亞大國際學院長陳英輝說,亞大今年有600多位國際生,其中,資電學院的「半導體產研專班」,12年來培育印尼、印度高材生,畢業後進入台灣或國外電子大廠服務,如台積電、蘋果⋯等,甚至有榮獲歐洲最佳年輕科學家獎。目前又有30位印度生,由印度TATA電子贊助,指名到亞大讀半導體雙聯碩士。 亞大研發長殷湄晶指出,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世界大學排名的參考指標,包括:教學、研究、論文引用率、企業合作收入、國際聲望等5項評分,中亞聯大也雙雙入榜,辦學受國際肯定。亞大今年排名躍升的主因之一,就是國際論文引用率高。亞大的論文引用率、國際聲望成長幅度高,是亞大強項。

圖為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THE)公布2023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亞聯大」系統大學的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均入榜,中醫大排名世界第265名、全台第2名、私大第1;亞大排名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非醫學類私大第1

原文網址:https://www.asia.edu.tw/zh_tw/more_announcement/%E8%8B%B1%E5%9C%8B%E6%B3%B0%E6%99%A4%E5%A3%AB%E5%A0%B1%E9%AB%98%E7%AD%89%E6%95%99%E8%82%B2%E7%89%B9%E5%88%8A%E5%85%AC%E5%B8%83-2023%E4%B8%96%E7%95%8C%E5%A4%A7%E5%AD%B8%E6%8E%92%E8%A1%8C%E6%A6%9C-28927150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