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亞齊大學師生體驗東華多元學習環境

國際處親善大使為亞齊師生導覽東華校園

印尼姊妹校亞齊大學(Syiah Kuala University)於107年9月27日至10月5日期間,由該校教師Ilham Maulana博士帶領5名數理自然學院大學生蒞臨本校進行短期參訪,深入體驗東華學習環境。 此次亞齊大學師生來訪,活動內容主要為參觀本校系所、實驗室設施、課程旁聽體驗等。國際處根據來訪學生就讀系所與興趣,聯繫本校系所安排參訪行程,包括化學系、生命科學系、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資訊工程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等系所,由各系主任、師生介紹系所特色及實驗室設施導覽。除了理工學院和環境學院系所外,亦安排旁聽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的科學傳播課程,相信如此多元的參訪內容,能推廣本校跨領域的學習環境特色,更能吸引該校優秀學生選擇東華做為未來升學規劃。

亞齊大學Ilham Maulana博士與國際處馬遠榮處長合影

為拓展該校學生國際視野,體驗不同國家文化的大學學習環境,亞齊大學辦理Student Mobility Program計畫,甄選該校數理自然學院優秀大學生,分別至日本、泰國、臺灣各一所大學進行短期參訪。今年透過目前在該校任職的本校化學系校友Ria Ervilita引薦,促成該校選擇東華大學為這次來臺參訪的學校。來訪的Ilham Maulana博士表示,本次活動除帶著學生們探索未來至海外升學的目標外,也希望藉此計畫能與參訪的大學有更進一步的學術合作機會。 為期九天的來訪在最後閉幕分享會圓滿結束,亞齊大學師生皆表達對東華的環境、教學設施以及師資表達肯定,其中也有學生表示有意願在將來申請本校攻讀研究所。本活動結束後更收到校友Ria Ervilita來訊,感謝本校各單位協助接待本次亞齊大學來訪,未來她也會持續向家鄉學子推廣宣傳東華大學。 參訪各系所及實驗室設施

            原文網址:https://b027.ndhu.edu.tw/files/14-1114-132065,r2360-1.php?Lang=zh-tw

阿中部長來了!聯合舉辦國際研討會

2021年「成人藥癮者家庭支持服務~用愛融合、追尋未來~」國際研討會(Family Support Services for Person with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Reach with Love, Gazing into Futurity),由衛生福利部主辦,本校社工系承辦,於2021年9月23、24日透過線上視訊的方式直播舉辦,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李麗芬政務次長、本校潘維大校長,以及董保城副校長等多位重量級人物共襄盛舉。

首先由衛福部陳時中部長開幕致詞,講述如何推動「藥癮者家庭支持服務及資源培力計畫」,例如:補助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推動藥癮者入監銜接、家庭轉銜預備、推動家屬自助團體、家庭維繫支持方案等,而這次委託本校辦理研討會是為精進成人藥癮者家庭支持服務,期望透過引介國際藥癮戒治專家學者、實務工作團隊的實務服務模式,強化成人藥癮者家庭支持服務品質,有效促進藥癮者修補家庭關係,順利復歸社會。本校潘維大校長則表示此次研討會的報名人數踴躍,反應出討論議題的重要性與社會關心指數,相信國際間夥伴們相互切磋琢磨後,無論是政策制訂面或是實務面的服務,都能帶來啟發與助益。 研討會規劃六大研討主題,包括物質濫用之治療與社工人力整備、家庭中的酒藥癮問題、藥癮者家庭支持政策與實踐、藥癮者多元創新治療模式、重建藥癮者家庭功能的方案實施、藥癮新樣態及減少干預相關爭議等。每場討論互動都非常熱烈,並且為了增進實務界參與及交流,特地規劃壁報論文徵稿及發表,國內實務工作者彼此間藉此可以有更深入的互動,開創壁報論文的新式型態。後續將統整研討議題討論與建議,作為相關政策制定之參考。

最後由衛福部李麗芬政務次長及本校董保城副校長致閉幕詞,為本次線上國際研討會畫下了圓滿的句點。線上會議突破了時間、空間與場地的限制,與會報告的國內、外學者及實務界專家多達25人以上,報名人數高達950人,直播觀看在線人數最高時將近450人。刷新歷屆研討會的紀錄。成功搭起學術溝通及續緣橋樑,社會工作學系感到欣喜萬分,非常樂意再次辦理,亦歡迎助人專業者到本系進修,共同切磋助人專業。     原文網址:https://www-ch.scu.edu.tw/october/news/16150

印尼僑先部學長姐分享

臺灣一所兼具教育及理工商專業之綜合型大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是一所綜合型大學,從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技職學院、管理學院及社科體學院都供您選擇! 如未來想成為老師,本校亦提供專業的師培訓練及實習機會,畢業後可獲得修習證明。 本校從學費至生活費都是留學的首選!另外,本校特別保障僑外生就學的住宿,希望可以提供僑外生安心就學的環境。 欲了解詳情及申請本校學位如下: 單獨招生:每年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 外籍生:每年2月至3月底 負責招生專員:謝專員 [email protected] 歡迎你加入彰師大的大家庭!

亞太碩專班菁英來臺面授 瓜地馬拉外長也是淡江新鮮人

亞太碩專班菁英來臺面授 瓜地馬拉外長也是淡江新鮮人
瓜地馬拉外長布卡羅(前排左三)特地穿著到淡江的飛行夾克參加外交部歡迎午宴。(攝影/ 亞太碩專班提供)
亞太碩專班菁英來校面授 瓜地馬拉外長也是淡江新鮮人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亞太與拉美研究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14位新生在參與開學典禮後合影。(圖/亞太碩專班提供)

【記者許宥萱淡水校園報導】包括來自瓜地馬拉的外交部長布卡羅(Mario Adolfo Bucaro Flores)等來自拉丁美洲各國的14位政治菁英,1日抵臺進行「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亞太與拉美研究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的實體面授課程,並由外交部於4日設宴款待,已於7日離臺。 布卡羅在就任瓜地馬拉外長後,曾於去年8月來訪,會晤蔡英文總統,與臺關係友好。此次來淡江當學生,在匆忙行程中,特地在外交部歡迎午宴上,穿著到淡江的校內商店選購印有「TKU」的飛行夾克和鴨舌帽,開心融入「淡江的一份子」。他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分享:「淡江大學是很國際化的學校,在研究國際事務的課程上投注許多心力,也有許多來自瓜地馬拉的學子在這裡留學。」當提及臺灣的外交事務時,他表示:「臺灣是非常重視民主主義的國家,我們須向世界多傳達民主的價值,讓世界知道臺灣的重要性。」 此一專班為全國首創的跨國遠距碩士專班,來臺面授除了安排我國近代史、圖書館數位資源利用講習、研究方法、亞洲歷史與文化、臺灣及東亞國家發展與社會轉型、數位平台操作教學等課程,亦參與外交部午宴、故宮參訪、淡水老街品茗等校外行程。

亞太碩專班菁英來校面授 瓜地馬拉外長也是淡江新鮮人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亞太與拉美研究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14位新生來台參與實體面授。(攝影/揭維恆)
亞太碩專班菁英來臺面授 瓜地馬拉外長也是淡江新鮮人
國際事務副校長陳小雀為亞太數位碩專班新生開設「亞洲歷史與文化」課程,到淡水老街品茗。(圖/亞太碩專班提供)

2日在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舉行開學典禮,瓜地馬拉駐台公使Daniela Ortiz、巴拉圭駐台大使費卡洛(Carlos José Fleitas Rodríguez)、外交部總領事陳昆甫、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許輝煌以及國際事務副校長陳小雀出皆席致詞,淡江大學致贈每位新生淡江馬克杯、杯墊、鐫刻中文姓名的印章以及附有拉美風格設計的環保提袋予學生們,淡江國際事務院院長包正豪以及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主任周應龍亦與會。當天下午這些遠道而來的學生參訪淡江校園,留下與宮燈道、書卷廣場等淡江經典校景的合影。 14位學生來自拉丁美洲各國,皆為政治菁英,分別是來自瓜地馬拉的外交部長布卡羅、瓜地馬拉駐美國加州聖貝納迪諾副領事艾薇拉、瓜地馬拉駐紐約領事白心蒂、瓜地馬拉駐美國大使館參事雷雅娜、外交部國際合作處一等秘書裴安娜、瓜地馬拉駐印度公使古麥斯、巴拉圭總統府阿布鐸總統專屬新聞顧問魏麗卡、工商部產業政策司司長希何瑟、巴拉圭駐臺大使館上校武官艾斯特班、智利眾議員Juan Carlos Beltrán辦公室主任李艾倫、智利眾議員Felipe Camaño辦公室主任羅依薇、厄瓜多國會議員何沃頓、阿根廷臺阿國會友好小組主席Marcela Campagnoli議員顧問史菲德、墨西哥眾議員艾爾薩。 原文網址: https://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56774

從競賽到實習的跨域先鋒!世新大學觀光系勇奪高中生最愛第一名

圖說如下
世新觀光系學生積極參與國際觀光大使活動

年終將至,各類型年度排行榜陸續出爐,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網站4日公布「高中生最愛2024大學問熱門學類排行榜之觀光休閒學類」前20名學校科系,世新大學觀光學系拔得頭籌,獲得高中生最愛的熱門學系第一名!再次彰顯世新觀光系在國際觀光教育領域的卓越成就與辦學成效。 人氣最高的世新大學觀光學系,設立以來培育眾多優秀觀光產業管理人才,並多次榮獲《遠見雜誌》調查的「九大學科領域畢業生企業評價」前5名。《大學問》此次統計站內3934萬筆使用數據(2024/1/3~2024/9/10),分析出高中生最愛的熱門學系,也為高中生選填志願、大考前夕,提早擇定目標、心無旁鶩,專注把握未來方向。

圖說如下
世新觀光系學生擔任國際觀光大使接待日本高中訪問團

世新觀光系培育人才不僅進入企業服務擁有好表現,在校期間也常年參與各項競賽與國內外實習活動,今年10月至11月間,觀光系便甄選了54名學生參與「國際觀光大使」計劃,接待來自日本愛知、靜岡與奈良縣的約300名高中生訪問團。 學生們透過文化導覽服務,涵蓋台北的歷史古蹟、現代景點及地方文化體驗,展現跨文化溝通與接待能力,以數位傳播貫穿觀光學門,成功凸顯跨領域專業力。 活用觀光力的專業表現,讓世新觀光系學生備受國內外企業青睞,他們也樂於向同儕分享學習經驗。在本年度的「學海築夢」海外實習成果發表會上,學生們發表了前往帛琉老爺酒店、美國紐澤西州愛迪生皇冠假日酒店,以及日本最大連鎖旅店集團APA在美合開飯店的服務歷練與國際視野。 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江岷欽指出,世新觀光系的課程設計緊扣AI科技、數位行銷傳播與創新創業,碩士與碩專班的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具備跨學科與產學接軌的專業能力,再藉由多元學習與國際交流等機會,奠定學生成功職涯的堅實基礎。

圖說如下
世新觀光系優秀系友美國運通旅遊暨生活休閒服務部副總裁吳伯良發表新書,分享服務哲學。

畢業校友亦在業界扮演重要角色,諸如台北市旅遊公會理事長、品保協會副理事長、新板希爾頓飯店總經理、美國運通台灣區副總裁等皆畢業於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為觀光產業培育出眾多頂尖管理菁英。 競賽表現方面,世新觀光系學生的創新作品,在競爭激烈的2023年新北市「愛連網GIS創意活用競賽」中勇奪全國冠軍,以及2023年第28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獲得【教育開放資料組】佳作。學生們結合課程所學,創新應用政府開放圖資,設計出民宿經營方案,或建立水域安全觀念,獲得各界評審一致肯定,展現觀光系學生的跨領域學習成果及數據智能應用能力。 校內表現同樣不容小覷,觀光系學生近兩年在世新管理學院舉辦的AI數據分析師競賽中,皆在超過50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二名!學生們使用行動貝果的Decanter AI引擎進行數據分析,不僅靈活應用AI技術,更突顯觀光系課程在科技應用上的強勁實力。   文章網址:https://www.shu.edu.tw/Spotlight.aspx?from=06&sID=31478

全方位優秀良師與數位人才孵化地 首選嘉大師範學院

特殊教育學系系友回娘家合影。(照片由師範學院提供)

嘉義大學師範學院設有教育、特殊教育、幼兒教育、輔導與諮商、體育與健康休閒、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等6個學系(所),以及全英教學專業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主要培養優秀國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師資、文教事業、教育行政、體育休閒管理、輔導專業諮商及數位學習科技優秀人才。 師資培育部分包括中學、小學、特教和幼教四類科師資,為全臺少數同時具備各類師資之綜合型大學,以卓越的教育研究及豐厚的師資量能培育優秀未來教師。歷年應屆師資生參與全國教師資格檢定考試通過率皆高於全國平均率,表現亮眼,每年皆獲各縣市政府公費名額指定培育未來準教師,111年至113年共獲核定名額65位。 為強化學生跨域學習與技術實務整合能力,開設契合時代趨勢銀髮健康輔導、數位教材設計跨領域學程及教育神經科學微學程,提供學生多元發展與就業選擇。 師院學系運用特色專業,規劃適於學系特性之志工隊,提供偏鄉教育、社區學習服務,促進與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素養,充實學生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增進學生專業實務能力與服務精神,強化未來職涯發展之軟實力。 為擴展學生視野與學習經驗,推動海外教育見習,專業實習、國外交換、學海築夢、學海飛颺、出席國際會議,補助學生5萬~30萬元不等的出國獎助學金,自111年度至今,已薦送27位學生赴海外專業實習,8位同學出國研修,1位同學取得美國Youngstown State University雙聯學位,透過不同型式合作策略國際學術交流活絡,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實務經驗的專業人才。

教育學系發揚師培典範精神 創造多元教育路徑

  教育學系分別招收大學部、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博士班學生,110學年度起碩士班整併為一系三碩士班(教育研究所、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及數理教育研究所)。學士班學生皆具備師資生資格,主要培養國民小學教師。碩、博士班主要發展教育政策與各類教學的創新,重視在地化與國際化並進接軌,108年與印尼州立日惹大學師範學院教育系和教育研究學院簽署姊妹系所盟約(MOU),教師亦積極與國外建立合作關係,增加師生國際學術交流與參訪機會。近三年學生畢業後參與教師資格檢定通過率達96.26%,且102年至112年度考取正式教師之畢業系友已超過350位。 除從事正式教師工作,學生畢業後亦可擔任公私立中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公務人員;各類文教事業經營管理、補習教育業與潛能發展教育人員;教育學術研究人員;教科書、教具與軟體的編輯、製作與研發人員;博物館教育人員以及生態、觀光園區或國家風景區解說員;朝向國內外相關碩、博士班繼續進修等。教育學術是經世致用之學,培育豐富專業知能、深厚服務熱忱、嫻熟實務技能之優秀師資,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關鍵,本系以充滿活力的教育學術社群為自許,持續發揚師範精神道統,厚植教育學術研究能量,歡迎對從事教育工作有興趣者一同加入。

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全人心發展 諮養服務心社會

  輔導與諮商學系分別招收學士班、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學生。教師具有家庭教育、家庭與社區諮商、學校諮商、職涯輔導、遊戲治療、老人心理、質性研究及測驗統計等專長,兼具從鉅視到微觀,預防到治療面向之教學與服務能力,學術專長多元,足以因應學生於家庭、學校、社區三大助人領域學習之需求。近三年學生參與教師檢定通過率達96.85%;112年應屆畢業報考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諮商心理師類科,考試通過率達94.74%,高於全國平均值(69%)。 課程設計學士班採師資培育與非師資培育雙軌並行;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以課程分組為諮商心理組與家庭教育組。奠定理論專業基礎課程,融入專業核心知識與技能的進階體驗/實作課程,強化理論與實務的連結應用深化課程,提供學生理論與實務兼具之完整課程規劃。教師積極爭取科技部、產學合作計畫,研究成果發表卓越,並透過參與校內外專業機構增加專業知能,將所學回饋於教學與研究中。學生畢業後可從事中、小學教師或專任輔導教師、社區輔導機構人員、心理衛生機構人員、家庭教育專業人員及諮商心理師等助人工作。

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培育數位跨領域人才 兼備科技、多元與創新

  「數位學習產業」為新世紀明星產業,扮演我國轉型為知識經濟國家的重要關鍵角色,為國家兩兆雙星優勢產業計畫中的推動要項。學系以三大領域為主,分別為 (1)數位學習設計:主要培育數位學習與媒體設計人才,學生畢業從事媒體設計、數位遊戲、電腦動畫、數位影音應用、個人影音工作室、影音剪接師、大數據應用及數位出版相關產業;(2)資訊科技:旨於培育學生資料庫系統、網頁設計、創客教育與實作、APP應用程式開發、社交機器人的應用、行動載具程式設計之能力,未來可擔任網頁設計與前端工程師的工作;(3)數位學習管理:主要培育智慧財產權、績效管理、創新理論和經營策略之人才,未來可擔任專案管理者、教育訓練者等工作。 學士班也鼓勵學生參與師資培育,畢業後可從事中、小學教師或高中藝術、資訊領域師資。碩士班則招收來自不同領域大學科系畢業生加入,以結合媒體科技與大學所學之領域專長,在各個產業中,成為數位媒體開發與數位學習設計之專才,未來能積極參與各項國家經建發展政策,協助產、官、學、研之發展。為發展數位教學的創新,鼓勵學生於暑假至國內外相關業界單位進行實習課程,在實習的過程中了解業界的工作內容以及相關的職場文化。此外,國外實習部份包含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國家,讓學生體驗不同文化下的工作生態,同時,也重視國際交流,每年皆有師生至捷克、日本、立陶宛、美國等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國際學術交流交換生與參訪。

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打造未來運動專業人才  休閒樂齡健康服務新趨勢

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結合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進修學士班,致力於培養出具有專業素養的體育專業師資、運動教練、運動保健與體適能指導人員及運動休閒管理專業人才。透過豐富多元的學術科課程設計提升學生專業成長,促進運動科學與休閒教育研究發展,更致力於與產業界及學術界建立緊密聯繫,透過產學合作鏈結和實習課程,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學士班課程涵蓋國中小教育學程、樂齡運動指導與健康學程、運動休閒管理學程;碩士班課程分成運動健康科學組及運動教育與休閒組。結合學術探索和實踐應用,學系規劃了跨系所銀髮輔導學程、提供樂齡實習實務參與,積極建立系上產學合作鏈結,規劃運動休閒實習課程,並因應趨勢設立運科產學交流合作、提供運動傷害防護課程,期望能與體育運動休閒各相關業界、學界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未來的教育和產業服務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特殊教育學系真誠、專業、同理、自律

  特殊教育學系包含學士班及碩士班,目前每年獲得教育部核定的國小階段特殊教育師資生40位名額,師資培育的願景為培養優質的國民小學優秀特殊教育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教育教師為主,近三年應屆畢業生取得特殊教育教師證照通過率皆高於全國平均值,甚至高達100%。本系透過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培養學生具備真誠(Sincerity)、專業(Profession)、同理(Empathy)、自律(Discipline)四大基本素養。 本系歷史悠久,累積多年來培育國小特殊教育師資的經驗,至今已培育出師鐸獎、星雲教育獎、校長領導卓越獎、大學高等教育人才、中央/地方教育行政人才等多樣態的傑出人才。本系是全國為數不多,可以同時培育身心障礙教育教師與資賦優異教育教師的系所,有多元化的教檢與教甄的增能活動,並啟動全臺灣的系友協助母系學弟妹,因此近年來的教檢率、教甄率成績優異,110年度應屆畢業師資生教檢通過率達100%,111年度40位系友考取正式教師。學生從大一入學後,需參與本系專屬學生社團「特教志工隊」,以嘉義區的特殊教育學生、家長為服務對象,從現場的服務經驗探索自己對特殊教育的興趣,也善盡社會責任。 除外,本系每年積極爭取國際交流機會,辦理國際化活動(如:特殊教育國際演討會、海外見習),豐富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本系師長亦積極參與縣市政府的輔導工作,與縣市政府建立產官學夥伴關係,以結合師培相關課程與國小特教教學現場實務,充分發揮師資培育學系應具備的推廣服務功能,每年並獲有縣市政府提供的公費生名額。

幼兒教育學系從幼兒到新住民學習 展現教育政策導向研究實力

  幼兒教育學系是培育專業幼教老師的搖籃,提供學士班、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3個學制,所有學制的學生都可申請修習幼教師資學程的資格。 本系主要培育優質幼兒教保專業人才,規劃由淺入深之系列學習課程,內容涵蓋學術知識、美感、戲劇、餐飲、繪本、融合教育等多元課程,本系設有專業教室如故事屋、嬰幼兒照護教室、幼兒園模擬教室、餐點製作教室、韻律教室等供學生學習使用,使學生具備人文關懷素養與學術研究的基礎知能、強化教保多元化職能發展之訓練。並積極輔導學生取得幼兒園教師、保母證照,近三年畢業生參與幼兒園教師檢定通過率皆高達80%以上,為想取得教師專業證照的青年學子圓夢。 除專長多元且完整外,更積極爭取中央與地方教育行政、社政、衛福及民間教育機構委託辦理或建教合作相關計畫,如:幼兒園健康促進工具包(電子版)設計案、幼兒園優質管理推動計畫、幼兒學習資料庫建置、新住民家庭母語教材研編與推廣計畫、教育部國外教育見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教育部精進師資素質及發展特色發展計畫等,透過計畫引進各種資源與向海內外發展的觸角,滋養師資生多元專業知能,如齒輪轉動牽引出生生不絕之量能。 原文網址:https://www.ncyu.edu.tw/ncyu/Subject/Detail/190915?nodeId=835  

融合在地文化與 AI 科技 打造東部獨特 6G 人才基地

金屬中心與臺東大學簽訂「合作與交流備忘錄(MOU)」,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
金屬中心與臺東大學簽訂「合作與交流備忘錄(MOU)」,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林俊秀親臨見證。 臺東大學/提供。

登山運動風氣日漸盛行,現已成為許多人休閒運動的首選。為了保障登山者的生命安全並提升救援效率,臺東大學與金屬中心於6月14日在池上日暉飯店舉行「5G山難救助合作與交流」簽署儀式。此次合作旨在結合學術力量與專業知識,強化AI識別技術在山難救助中的應用範疇,以提高受困者的存活機率並降低搜救人員的風險。隔日,金屬中心更在臺東霧鹿砲台進行了多機編隊搜救模擬,利用無人機作為訊號中繼站,增強山區通訊的穩定性。

金屬中心致贈臺東大學無人機模型禮物。 臺東大學/提供。
校長鄭憲宗致詞。 臺東大學/提供。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林俊秀親臨見證此次MOU。身為登山愛好者的林俊秀表示,此次合作最重要的是借助臺東大學校長鄭憲宗的AI專長。鄭校長在資訊界享有盛名,處理各種資訊的速度極快,金屬中心找對了合作夥伴。數位產業署未來也計劃增加補助,邀請臺東大學在無人機5G救難技術方面提供更多協助。

據了解,臺東大學校長鄭憲宗曾擔任國防部和數位發展部多項計畫的審查委員,擁有多項數位技術專利。他上任初期,即與數位產業署簽訂了「智慧感知系統強化產業韌性發展計畫」,利用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等技術強化應變體驗。鄭校長分享了一張掛在校長室的北大武山攀登照片,提到他年輕時因缺乏經驗,差點發生山難。如果當時有無人機巡邏和送水,他或許能完成登山壯舉。鄭校長還提到北大武山是臺東和屏東的界山,他的臺東情緣其實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經悄然萌芽。

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也特別出席了池上的簽署儀式。對於登山運動充滿熱情的他,曾兩次攀登玉山。 他表示,登山是一項極好的休閒運動,高山風景壯美,但也容易發生事故。此時無人機5G技術可以派上用場。鄭校長作為AI專家,能夠研發出優秀的辨識系統,雙方合作一定能順利進行,為國人研發出更好的救難技術。 2022年,金屬中心在數位產業署的指導下,與消防署在谷關多種地形進行了救援演練。針對攜帶手機和通訊設備的人員,無人機通過偵測通訊裝置訊號,並利用可見光和熱影像快速定位受困者位置,成功在通訊不良區域內找到遇難者。此次在霧鹿砲台的演練,金屬中心更利用多台無人機協同作業,精確定位待救者位置,加速搜救過程。 此次合作,不僅定下了未來在5G通訊、AI和無人機技術上的相互整合,更致力於強化國內山區搜救系統。未來雙方將透過理論整合與實際操演,提升通訊傳遞和山難者定位與搜救效率,升級國內災害應變救援能力和整體救災能量。同時,此舉也將帶動國內業者的技術研發,並守護國民生命財產安全。

原文網址:https://enews.nttu.edu.tw/p/406-1045-151765,r923.php

禮聘世界麵包大賽冠軍教練吳武憲任副教授傳授經驗

今年獲得法國路易樂斯福世界盃麵包大賽首座團體冠軍的教練吳武憲,這學期開始本校禮聘他擔任食品科技系副教授,把業界近40年經驗及獲世界麵包大賽的秘訣傳授學生。他指出,課程教授各種不同發酵種變化,優化課程內容,讓學生簡單學、好操作,學習多樣化技巧。學生說,課程手法多變,學起來更容易上手,希望有一天能跟老師一樣揚名國際。 食品科技系主任呂淑芬表示,系上規劃多元課程,教學實務化,因此,特別邀請在業界經驗豐富的烘焙名師吳武憲到校任教,傳授技術。原本系上在課程上便經常邀請業界專家協同教學,鼓勵學生參加競賽增加實務能力,這學期起禮聘「太陽之手」吳武憲老師任教,希望帶領弘光學子締造下一位台灣之光!鼓勵學生能汲取國際化專業技能及學習更多元烘焙技術。

吳武憲表示,他在業界近40年,擔任很多企業顧問、總監,以前到學校任教都是兼任講課性質,每次皆是短短的幾堂課,在以前主管、也是系上的特聘教授吳朝福邀請下,這學期真正進入校園教書當老師,每星期從台北南下台中授課,要把多年來累積的技術、經驗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把技術留在台灣,進行傳承。」 「我告訴學生要有熱忱,學習才會有動力。」吳武憲指出,過去教學對象以有基礎的烘焙師傅為主,現在則是還在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因此,特別囑咐學生要認真,因為學起來的技能對於未來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一定要有興趣,否則是在浪費時間。課程安排上,除了學校規定的既有教學內容外,也另外規劃自己獨特的課程,教學生用法國老麵種、湯種等不同的發酵種做變化。 以參加過世界比賽的經歷,吳武憲告訴學生,如果想要參加比賽,首先一定要把根紮好,基礎要學得穩固,而且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練習、參加比賽皆要主動,不能被動,因為比賽很辛苦,簡單的事要不斷的重複做,做到非常的熟練,更要犧牲假日不斷練習。 學生鄭杰倫說,上課前便知道老師曾經獲世界比賽冠軍,跟著老師上課,覺得老師烘焙製作手法很多變,多樣化的麵包整形技巧,讓烘烤出的麵包鬆軟,口感很好,希望有機會能跟老師去參加比賽。另一位學生謝佳蓁說,上第一堂課聽到老師自我介紹,知道老師是世界冠軍隊的教練,課堂上教導得很詳細,跟著步驟學習起來並不困難,感覺很棒。食科系學長學姊則說:「系上師資愈來愈好,學弟妹們太幸運了吧!」# 原文網址:http://epaper.hk.edu.tw/e_paper/e_paper_c.php?SID=1400

關山阿美族部落文化傳習與藝術創生

臺東縣關山鎮電光部落在電光文健站(Kaadaadaan)的推動之下,共舉辦了多場活動,其中包含推動族語學習及長輩互動的【教室外的母語課 – 青蛙運動會】、茶葉釀造教學知識分享會【天然的汽水 – 康普查釀酵】,以及凝聚部落青年向心力的拔河訓練等等……,透過活動的發想和參與,讓部落中無論長幼都有相聚、增添感情的機會。 電光社區隸屬於關山鎮轄區之電光里,是關山鎮,居住人口最少,面積最大的社區,由於社區的地理環境因素,多數的青壯年,為求生活經濟穩定,皆移居至都會地區工作生活,所遺留下來的多為60歲以上的長者、小孩及少數有穩定工作的青壯年。若依人口比例來說,電光部落已是超高齡的老人社區,當地實際居住者約200人,60歲以上長者約150位,其中尚具行動力可參加文健站活動者約20人。40-50歲青壯年人口為部落生產主力,務農工作外,多為鄰近地區建築、維修臨時工,除豐年祭外甚少投入部落文化工作。20-40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在地青年約20人,擁有穩定工作者約8人。 北藝大自6年前因地方創生計畫來到電光,透過樂舞採集、文化傳習工作坊及戲說雷公火演出等藝術與文化陪伴下,讓部落裡的青年文化意識逐漸抬頭,也願意為部落永續發展挺身而出,然而,從上述扶養比的驚人數字不難想像,有心為部落傳承文化的這3+2位青年(2位部落年輕媽媽去年新加入),以及願意投入時間參與活動的長輩,無論是提供文化諮詢、記錄,或是協助課程聯繫、田調工作,都已盡每個人最大的心力。 深知電光所面臨的難題,在與頭目、耆老及部落青年討論下,因此計畫以「歌謠傳唱班」及「語言文化」傳續為主要目標,邀請部落耆老作為重要的文化顧問,陪伴著大家,以青銀共學同樂的方式,擴大參與及影響力,讓更多人一起傳承部落記憶。 本計畫透過與電光部落合作,協助部落的傳統文化及技藝重現,預期透過戲劇表演將其歷史、傳統文化及歌謠公共化。藉此回應SDGs的議題第1項「消除貧窮」、第4項「優質教育」、第11項「永續城市與社區」、第15項「陸域生命」、第17項「夥伴關係」。 本計畫透過文化傳習課程及歌謠傳唱班,與電光國小及關山國中合作,透過地方學校的力量,擴大參與對象,強化地方人才培育。此外,邀請部落師資擔任文化課程講師,透過實作工作坊,讓北藝大學生一起深入體驗編織文化、樂舞及飲食文化,最後於製作戲劇演出與地方一起共創,為雷公火文化生活節開創更寬廣的能量,將藝術帶動地方創生的力量。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