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

    搜尋結果

    中原大學

    迎接量子科技世代 中原大學攜手台塑推動量子產學跨域合作

    迎接量子科技世代 中原大學攜手台塑推動量子產學跨域合作  「量子科技」被喻為下一世代的革命,更將是跨時代的影響。教育部於今年七月通過中原大學成立「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是台灣第一個以量子計算為主的學院,將培育更多量子計算方面的人才。同時,中原大學也宣布,將攜手台塑共同推動產、學、研跨領域合作,聯手打造量子科技人才育成環境,讓產學合作發揮最大效益,為量子世代的到來提前準備,打造未來台灣的量子谷! 中原大學推動量子教育,緣起於三年前中原大學化學系校友、台塑公司林健男董事長,在獲頒「工研院院士」的慶祝會上,引介中原前校長張光正講座教授(現任董事長)與台灣大學物理系張慶瑞教授,並談及量子電腦技術的蓬勃發展。有感於台灣量子電腦教育不足,中原大學邀請張慶瑞講座教授加入中原大學團隊。中原大學於2022年初正式成立量子資訊中心,並邀請張慶瑞講座教授擔任中心主任,在其引領下,中原大學在量子科技之研究、人才培育與科普教育三大方面全力發展。 中原大學表示,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於2020年發表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中原大學在11個領域(包括:物理、化學、化工、電機及生科等各領域),共有17位教授榮登頂尖科學家行列,研究實力獲得世界肯定。 另一方面,為建構台灣自製的量子電腦與量子通訊網路系統,行政院科技部正式成立「量子國家隊」,中原大學很榮幸成為「量子國家隊」的一員。在張慶瑞講座教授帶領下,攜手台大電機、台大資工、台大醫電及長庚電子等校進行跨校、跨域之合作。 培育量子科技人才刻不容緩,中原大學除了成立全台第一個以量子計算為主軸的「智慧運算與大數據學士班暨碩士學位學程」及「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更將整合全校包括電資學院各系所、理學院物理系等單位之資源齊力培育人才。 中原大學與台塑已正式簽署產學合作計畫,在量子科技之應用研究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人才培育上,積極培養量子科技人才的基底,並進行前瞻技術與跨域整合之研發。期望透過中原與台塑之產學合作,具體實踐中原大學「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之教育理念,讓中原大學與台塑共創雙贏局面,也為國家產業發展貢獻專業與心力!   原文網址:https://www1.cycu.edu.tw/news/detail?type=%E7%84%A6%E9%BB%9E%E6%96%B0%E8%81%9E&

    閱讀更多

    逢甲大學

    一個馬來西亞女孩的逢甲故事

    「我沒有訂定終極目標,是以往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決定,以及努力認真地做每一件事,把我放在現在的位置。」 成為小「資」女的緣由 大學與我同班四年的同學,沒有多少人知道其實我比他們大一兩歲。中學畢業之後,媽咪不讓我出國念書,加上自己也不知道要選擇哪個科系,有了長達一年多的 Gap Year。這期間在一家會計軟體公司打工的機緣巧合之下,決定了自己接下來的方向 -- 資訊工程。 「迷惘的時候,不需要急著做決定,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為自己的未來下更合適的決定。停留的這段時間,所遇到的人、事、物,都將成為你人生的養分,奠定你繼續前進的基石。」 大一的時候,7 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學生上了乙班這艘船。航程中,3 人半途下船,一去不復返;1 人離了又返,成了學弟。畢業的時候,就只剩下 3 位,我是其中 1 位。長大了,似乎就得習慣有些人會悄然離開你的生活,沒有告別,不說再見。 獎學金的魔幻力量 原本打算快活讀四年的我,因為獲得入學獎學金,在學習態度上有了轉變。於我,有好有壞。好在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也時刻督促自己必須維持好每一門課的學習,壞在無法花很多的時間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鑽研。 極速養成生活自理能力 人生第一次坐那麼久的飛機,而接下來的幾年,我將習以為常。隻身到國外念書,除了學習,生活上的大小瑣事都得自己包辦。在馬來西亞,家裡整潔打掃、衣物洗滌、一日三餐、生病看醫生,家人都會替我處理好。來到這裡,種種的這些我都得一手包辦。永遠無法忘記,在大一寒假獨自搭飛機回國心裡的忐忑。 結交心靈夥伴:瑜珈 人際關係處理不當或學業上遇到瓶頸所產生的負面情緒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消化和抒發。很高興自己來到台灣上大學,種類繁多的體育課任君選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瑜珈。長時間在書桌前苦讀,每週的瑜珈課堂便成了我活動筋骨、淨化心靈的好時光。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們 加入住宿服務中心志工隊,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體虛時,替我外帶糧食;搬家時,當我的司機和搬運工;心情低落時,陪我聊天;志工服務時,大家分工合作揮灑汗水。同系的幾位港澳朋友,也成為了我在宿舍或班級事務需要外援時的重要助力。我用了目前人生的六分之一時間待在逢甲,認識了你們,也很高興認識你們。 住宿服務中心志工隊合照 「大學四年要感謝的人太多,我無以為報,只願與你們共處的時光我都真誠以待,珍貴回憶留存腦海。」 與資工系朋友合照 大學教授不像中小學老師

    閱讀更多

    國立政治大學

    2022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 政大連續5年穩坐文法商三冠王寶座

    2021年國內疫情爆發,後續消費力道反彈,讓企業急著搶人,引發「缺工潮」。在疫情干擾的變局中,企業對於大學新鮮人的喜好是否出現變化?《遠見》雜誌發布的「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中,政治大學在「商管」、「法政」及「社會人文」均拿下第一名,這也是政大第5年拿下三冠王。 在整體總排行部分,成大連續第八年蟬聯第一,臺科大、臺大、北科大及政大則依序為第二至第五名,清大與併校後的陽交大則緊追在後。政大今年拿下第五名,較去年上升一名,也是人文社科類型大學的榜首。 《遠見》除了以「校別」,進行「大學整體」「國立」「私立」「技職」等「校際排名」,還依據「學科別」,分為文法商類、理工類、民生類,共三大類9個分榜的「學科領域排名」。從分榜來看,各產業領域企業主最愛大學,政大在文法商類「社會人文」「法政」「商管」類別再度奪冠,連續五年拿下三冠王榮譽。 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建築」分類中,多年來都由成大居首,今年則改由北科和臺大並列第一。不僅首度有技職體系大學在此榜奪冠,臺大則受惠於近年推動跨系主題學程,與臺科大、臺師大課程互選,因而名次前進,也顯示跨校修課與跨域多元的混合人才,越來越獲得企業肯定。 此外,也另外針對「產業別」詢問每家企業最愛的前三名學校,計分方式為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及第三名1分,依照總積分排名。調查結果中,「傳產製造業」冠軍為成大,臺大與政大緊追在後,分別為第二、三名,「資訊科技」第一是臺科,「零售服務業」則最愛政大。 本次調查時間為去(2021)年11月17日至12月17日,針對臺灣上市櫃公司進行「企業最愛大學生評價調查」,探查企業主心目中「最佳就業力大學」,今年邀請2,090家上市櫃與資本額達一億元以上之企業參與調查,完成523份有效問卷,回覆率25%。   原文網址:https://www.nccu.edu.tw/p/406-1000-10944,r30.php?Lang=zh-tw

    閱讀更多

    廣亞學校財團法人育達科技大學

    Your Decision-育達科技大學

    育達科技大學境外生_馬來西亞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e9SQXEO5aco

    閱讀更多

    國立中興大學

    納豆萃取物抗黑色素癌效果顯著 興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實驗證實納豆萃取物抗黑色素癌效果顯著!中興大學生醫工程所王惠民教授團隊研究發現,納豆中的提取物,可調控氧化壓力機轉以毒殺黑色素癌細胞,研究成果日前刊登於食品科學領域頂尖期刊《食品與化學毒理學》(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興大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周鑫佑博士候選人為第一作者,王惠民教授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李岳倫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周鑫佑表示,從納豆萃取得到的兩種提取物:納豆冷凍乾燥提取物(NFDE)和納豆水提取物(NWE),均具有潛力開發成抗黑色素癌藥物。在細胞毒性試驗顯示,兩種提取物有顯著的抗黑色素癌作用,且於低劑量即有顯著效果。此外,納豆提取物可通過抑制啟動的蛋白激酶(AMPK)來增加癌細胞的氧化壓力水準以導致細胞死亡。因此,納豆提取物可通過調節氧化壓力,誘導黑色素癌細胞從自噬狀態轉變為凋亡狀態,促進癌細胞死亡且同時避免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王惠民指出,黑色素癌是從黑色素細胞病變發展而來,具有很高的侵襲性,可以迅速擴散到患者整個體內,因此存活率非常低。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於各種原因,黑色素癌的發生率逐漸增加,轉移性黑色素癌比例亦大幅上揚,並且是全球發展最快的致死性癌症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全世界每年大約診斷出132,000個黑色素癌新病例;尤其是在皮膚白皙的歐美國家,黑色素癌患者逐年都變得越來越普遍,且年輕化。團隊過去的研究發現,天然產物可以誘導黑色素癌細胞死亡,且副作用較少。 納豆是日本傳統食品,為黃豆經醱酵製成。納豆富含對健康有益的活性成分,如蛋白質、必需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過去即有研究顯示,它對心血管疾病非常有效、可減少更年期的不適感、可預防骨質疏鬆症和心血管疾病,同時也可誘導許多類型的癌細胞死亡。 此次使用冷凍乾燥法和水萃取方法得到的納豆提取物,可對黑色素癌具有治療作用,尤其,納豆物水提取物比冷凍乾燥提取更有效用,兩種納豆提取物對正常細胞均無毒性,有助於未來納豆成份進一步純化與抗黑色素癌藥物之開發。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8691521000545 納豆萃取物抗黑色素癌 興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日本人超愛的健康食品「納豆」,不但對心血管有益處,竟也具有對抗黑色素癌的效果。中興大學生醫工程所教授王惠民領導的團隊,發現納豆

    閱讀更多

    東海大學

    科博館火箭發射!東海大學、全國火星任務競賽登場

    「火星任務競賽」自2016年首次舉辦以來,參賽隊伍範圍從東海大學校內逐年擴展為全國大賽,今年更列為2020「第一屆臺灣科學節」的閉幕亮點活動!今年擴大規模增加任務難度,活動報名踴躍吸引了80個隊伍參加競賽,11月14日開幕儀式邀請主辦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及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代表致詞,並安排音樂表演及火箭發射揭開序幕。此外,每個參賽隊伍還能現場製作固態小火箭進行發射,非常刺激。 「火星任務競賽」開幕典禮,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左)、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右)致詞 2020全國火星任務競賽獲科技部支持,主題競賽活動分為「火星科學展覽競賽」、「火星車降落賽」及「火星車避障賽」三大項,希望透過競賽中的實作及應用,激發高中及大學生們對太空科學的好奇心,引導學子提出科學問題,並應用不同領域的理論知識,思考解決太空或火星上可能遇到的議題,最後於科博館展示實作成果,呈現給社會大眾。明確任務導向的競賽內容吸引來自全國的高中及大學生組隊參加,「火星科學展覽競賽」報名隊伍23組、「火星車降落賽」34組、「火星車避障賽」22組,賽況精采刺激。 2020火星任務開幕式進行火箭發射 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表示,火星任務邁入第五年,很高興結合第一屆科學節​共同辦理,今年也是火星最接近地球的一年。舉辦火星任務的意義是希望讓更多的高中生、大學生能探索並重視火星的議題,進而從科學理論及各方面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透過實作及這樣的場合來分享分析成果。這個活動是東海大學理學院創意科學實作專題衍生而來的,並結合理學院、工學院、創藝學院、農學院及國際學院等13個系超過15位老師、將近百位的大學生共同實作專題,包含如何用綠藻淨化空氣產生氧氣、無人化農場等多元創意的想法。 東海大學有多位師長一同參與「火星任務競賽」活動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在開幕式時表示,很高興科博館能和東海大學合作火星計畫,讓大家真實的研究火星背後的意義,回頭看看地球,能夠認真了解科學、珍惜環境、愛護自然。他並介紹了火箭發展史,和大家分享火星不該只有課本上看到的,也從火星的軌道談到了太空船、無人機及德國約翰尼斯•克卜勒天文學家故事。 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右起)、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及東海大學生科系教授趙偉廷,重現探索者一號進入衛星軌道後,在記者發布會上展示火箭模型的姿勢。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趙偉廷教授也是活動主辦人表示,最熱門的火星車

    閱讀更多

    中國科技大學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CUTe)僑生單獨招生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CUTe;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僑生單獨招生中, 不需要出門,在家利用最方便的網路就可以瞭解中國科技大學~ ►學校簡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30F9uUTQw&t=10s ►系所特色資訊:https://www.cute.edu.tw/ ★【僑生單獨招生】 直接向中國科大報名、線上下載申請資料,直接寄Email報名 ►截止時間:2022年12月09日(春季班入學) ►截止時間:2023年07月13日(秋季班入學) 僑生單獨招生:https://www.cute.edu.tw/intel/page/isa01.html ★中國科大馬來西亞學生在畢業之際,拍攝影片留下美好回憶,與大家分享~~~ ►中國科大視傳系 馬來西亞籍王振楊畢業校友 現職台灣藝術學群相關行業畢業生分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eles7SBh0 ►中國科大數媒系 馬來西亞籍陳建維畢業校友 現職僑居地藝術學群相關行業畢業生分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2vWfcdEZPk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閱讀更多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北商大註冊率百分百 「財經」「管理」畢業生最搶手

    不受少子化浪潮影響,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招生一枝獨秀!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109學年度大專校院「全校新生註冊率」,北商大以100%的新生註冊率,名列公立技專第一。 北商大創立於1917年,超過百年輝煌歷史,是臺灣最優質的技職類商業大學和重要商業人才孕育搖籃。順應金融創新、數位轉型趨勢,北商大課程強調商業創新,將學生打造為跨越財經及科技領域的新商務人才。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企業最愛調查評比,北商大「財經」和「管理」學群畢業生,已經連續六年獲得全國公立技職第一。   北商大同步接軌國際,已通過國際最負盛名的AACSB商管學院第一階段審查,並於2020年7月正式進入認證程序。目前全世界只有5%商管學院通過認證,通過AACSB認證代表頂尖商管學院,包括哈佛與華頓商學院等頂尖學府。北商大亦布局國際,鼓勵國際生來臺就讀。校方強調,臺灣防疫有成,環境友善,歡迎國際生來臺選擇就讀北商大,成為國際化的優秀人才。          

    閱讀更多

    國立中山大學

    QS亞洲大學最新排名出爐 中山大學頂大進步最多

    (圖片提供:校務研究辦公室)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公布最新2022亞洲大學排名,本次排名共有亞洲687所大學,臺灣共有46所學校入榜。中山大學獲得亞洲第68名,相較去年名次進步5名,為全國頂尖大學進步最多。臺灣進入亞洲百大的頂大中,僅中山大學與政治大學(亞洲第90)有較大的進步幅度。 2021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國立中山大學連續三年與台大、成大、清大及交大名列全國前五強。中山共有17個學科入榜,創歷年最多。自2018年以來,4年成長幅度更高居全國之冠,年年皆有新學科入榜,共計有5個新學科搶進榜內。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中山大學在本次QS亞洲大學排名中,國際化的指標均較去年進步,除了肯定全校師生的努力,更強調國際化是學校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透過國際排名,提升國際能見度,也吸引優秀外籍師生一同加入中山大學。目前共有九個碩博士全英語學程,110年也增設大學部全英語學程。此外,中山甫獲教育部核定為全台4所「重點培育雙語大學」之一,更在今年成立全國首座「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與文藻外語大學攜手,一同協助南區大學提升英語授課水準。 中山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主任郭紹偉表示,中山大學有厚實的學術研究能量,除了多位教師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也有將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獲得高被引學者等傑出表現。相較於其他頂大學校,中山規模較小,但每師平均論文引用次數和領域權重引用影響力(FWCI)的表現不俗,名列全國前五強。 郭紹偉主任進一步指出,在台灣排名方面,中山大學排名全國前五強的學科包括石化工程(全國第一)、英語文學(全國第二)、經濟與計量經濟(全國第二)、農業與林業(全國第三)、數學(全國第四)、教育(全國第四)、現代語言(全國第四),其中石化工程更是全國唯一入榜。 除了學術表現亮眼,中山大學也重視教學創新,並鼓勵社會責任的實踐。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更入圍 2021《亞洲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獎》最佳教學策略獎。透過跨領域共學群,結合教師、學生、業師、社區及相關團隊組織,以多個創意實踐基地做為共學的場域,並打破學科的疆界與藩籬,培養成為具跨領域綜整能力並解決問題的人才。   原文網址: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270361,r2910.php?

    閱讀更多

    國立高雄大學

    人文學群

    在全台唯一的「東亞語文學系越語組」學越南文,改變了我的人生

    從東語系越語組畢業並踏入職場好多年後,終於可以跟未來想進本系的學弟妹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啦! 遙想當年五專四、五年級時,大家一窩蜂地都在補商業類的二技,因為我念的五專是商業技術學院,大家很理所當然地二技幾乎都會繼續念本校的商管類科。但我這人天生就是喜歡跟一般人不一樣,再加上真的對於金融和經濟類的科目沒太大的興趣。 我在商專這五年中成績中等,每次考試前幾天都很緊張拿著計算機開始算每一題,但我對於外語、文化、觀光旅遊很有興趣與天份,加上從小媽媽有栽培我念英文,所以我英文一直都不錯,並且想藉由學習外語多看看這個世界。所以我覺得不管選擇什麼科系,真的都要考量到自己的能力以及興趣,有了這兩個加成後效果真的是事半功倍。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去考插大(也就是大學轉學考)而不考二技,我要到外文系去展現我的外語天分以及熱情。 由於插大是獨招,是要一家一家學校去下載簡章與報名,就在我在網路上一家一家學校瞭解的時候,東亞語文學系越語組的轉學考訊息就被我看到了。「國立高雄大學」是一所位於楠梓區「全新」設立,「非」改名、「非」技職體系改制,「2000 年成立」的大學,並且東亞語文學系當時也才剛成立不久,是一個完全新的科系,在當時也是全臺唯一有越南語的科系。 當年插大轉學考越文組只招收一位,日文組與韓文組無缺額。我把當時市面上寥寥無幾的越南語學習書都買了,五專五年級課很少,一邊應付學校的金融科目,一邊準備東語系越語組和其他大學英文系的插大,每天放學都到學校圖書館報到。 越南文在當時是沒有補習班的,不像現在這麼普遍,線上教學、實體補習班和大學的推廣部這麼多,我只好自己看書跟聽越南語教學廣播節目摸索,從 0 開始學起,並且學語言一定要反覆不斷地聽 mp3,從越南文的 29 個字母和發音學起,勤作筆記和覆誦。其實越南文非常有趣而且不難上手,文法規則簡單,沒有陰陽性跟格,動詞單字跟中文一樣沒有時態變化,不過發音需要下苦心,我覺得只要用心,學越南文的速度是比其他語文快的。總之,我也就很幸運地考上了東語系越語組囉! 介紹越南語 那就讓我來簡單介紹一下越南文吧!越南國語的文字稱為 “Chữ Quốc ngữ”,越南文字就是羅馬拼音使用的拉丁字母文字體系。 在歷史上越南的文字本來也是使用漢字。13 至 17 世紀之間,越南人開始將傳統的漢字融入口語,並根據漢字拼音(非意譯)創造出自己的文字,這個書寫系統又稱為「喃字」

    閱讀更多

    天主教輔仁大學

    優化學習環境・型塑優質氛圍

    輔仁大學各種學習資源豐富,與台灣大學並列為台灣唯二具附設醫院的綜合型大學。各種跨領域學習的課程與機會充足,「社會在走、斜槓要有」,輔大正是培養「斜槓青年」的好場域!除了原有傳統的12個學院50個學系提供雙主修、輔系之選擇外,更有創新跨領域學院共設計有多種跨域學分學程及微學分學程,深化跨域學習深度,協助學生發展第二專長。同時,有四百多所姐妹校提供同學海外交換。 1111人力銀行2020企業最愛大學,輔大為私立大學排名第一。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最新2020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impact ranking),輔仁大學辦學研究績效成果亮眼,首次進榜就名列全球201-300名,而全台僅24所大學進榜,輔大進入台灣前五大頂尖大學,也是私校唯一獲得法國高教排行Eduniversal公布2020全球1000大具國際影響力的頂尖商學院,輔大入榜並獲三棕櫚葉。 在深具文化氣習的校園學習環境中,將創意與設計融入國際生與本地生互動交流的外語學院空間「寰宇廳」,打造數位行動學習的新場域,更在校園中不同角落完成50個學習場域優化,以及充滿時尚、激勵夢想巧思的「跨領域學院-E SCHOOL 」學習交流園地。 輔大學生表現更是發光發熱,織品服裝設計成果征服倫敦時裝週,直搗北京國際大賽;體育競賽奧運奪金,光彩耀眼;資訊科技、程式設計、應用美術、新聞廣告、稅務會計、金融科技…等競賽,獲獎無數制霸全國。

    閱讀更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

    馬來西亞僑先部學長姐分享

    倪振潔 馬來西亞 SMJK SAM TET 個人申請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獸醫學系 當初會選擇僑大的原因是因為僑大是一個很好的轉折點,能夠幫助我進到理想的大學,況且臺灣的學習資源真的很好。相比馬來西亞,這里的分發制度會比較公平和透明,一切都是靠實力。 我也覺得僑大的學習環境和讀書風氣非常良好,學生們都很認真很拼搏地為未來大學做準備,打下扎實的基礎。老師們也非常用心地教導學生,幫助程度較差的學生跟得上教學進度。在僑大最好的收獲莫過於總能挑戰自己的極限。在一個比較陌生的環境生活,同時還要面對課業上的壓力。這些都能磨練自己的意志力和適應力,提早適應在台灣的生活與大學生活。最令我印象深刻當然是我的朋友及師長們。在一個離家超遠的地方,我結交了同樣離家的異國朋友,大家一起為未來的日子奮鬥。臺灣最美的風景:人情味,台灣人真的都很熱情。然後學校附近的林口老街美食都很讚哦~ 我覺得如果大家想為自己的未來和夢想爭取一次機會的話,僑大肯定會是你最好的選擇。不必太擔心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學校也有提供工讀的機會。我們唯一要做的就只是專注學習,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和科系,為自己的人生和理想開啟一段獨特的旅程吧   原文網址:https://www.nups.ntnu.edu.tw/upfiles/career/senior/%E5%80%AA%E6%8C%AF%E5%82%91.pdf

    閱讀更多

    中山醫學大學

    中山医学大学 新型口腔癌检测方案-iGEM摘金

    中山医学大学跨域组成的CSMU团队参加2020年「iGEM合成生物学竞赛」,以新型的口腔癌检测套件夺下iGEM生技竞赛金牌,并且夺得最佳检测组(Best Diagnostics)、最佳测量(Best Measurement)、最佳基础元件(Best New Basic Part)、最佳复合元件(Best NewComposite Part)以及最佳元件组合(Best Part Collection)共五项大奖。由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疫情严峻, iGEM今年改以线上方式进行赛事,并于台湾时间11月14日至22日展开为期九天的赛期。 iGEM是目前全球最大型的合成生物学大赛,该竞赛由麻省理工学院于2004年首创,旨在培养合成生物学人才,促进各国大学本科生在该领域的学习、交流与合作,融合生物、工程、物理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设法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或困境。今年有近25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队伍参赛,CSMU团队的研究「非侵入性、数据化、易取得」,解决口腔癌检测缺乏数据化检测方式的问题;其成果成功获得评审之青睐。 台湾男性罹患口腔癌的发生率较世界其他国家高,而目前口腔癌的检测过程中,医师或牙医师须经由视诊来观察病人口腔中黏膜细胞是否有癌化风险,而后依其严重程度以决定病人是否须进一步进行病理切片。中山医大CSMU团队认为,视诊可能存在一定之主观性,并缺乏数据化的检测方法作为量化结果,并同时考量到样本取样与测量过程之便利性,故研发出一套新型口腔癌检测之套件。受试者只须提供其口水,并利用此套件中经设计过的试剂与序列,最后利用血糖仪来做为测量工具,即可利用血糖仪呈现的数据以得出患者罹患口腔癌之风险高低,以提供临床医师较为客观之结果,并作为后续切片与追踪之依据。 中山医学大学近年来积极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在校方的支持与师长的指导下,继2017年Aflatoxout(全方位黄麴毒素问题解决计画)与2019年全方位抗流感方案参赛皆获得金牌殊荣之后,今年中山医大CSMU团队不但继续传承荣光;缔造历年来参赛的最佳成绩,更展现中山医学大学在生医研究领域坚实的实力。

    閱讀更多

    亞洲大學

    2023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亞大排名大躍進,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非醫學類私大第1)

    亞大排名大躍進,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非醫學類私大第1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THE)公布2023世界大學排行榜,台灣有11所大學入榜前1000排名,其中「中亞聯大」系統大學的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均入榜,中醫大排名世界第265名、全台第2名、私大第1;亞大排名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非醫學類私大第1,較去年進步202名,排名大躍進。 THE此次納入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獲選上榜的有104個國家地區的1799所大學,較前一年增加137所,是THE世界大學排名長達19年歷史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項排名依據各大學1550萬份研究出版品、1億2100萬次相關引用、超過4萬份年度學術聲譽調查回函、數十萬筆數據分析結果等,涵蓋教學環境、國際展望、產業連結等評分項目。 台灣共有43所大學上榜,有11所排前1000名,亞大排名從2022年排名第586名、國內第6名、私校第3名,躍升到2023年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同樣是私校非醫大第1,挺進前400名之列。 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AI人工智慧與醫療、永續發展議題正夯,亞大與亞馬遜AWS設立的雲端學院,正全力推展智慧醫療的大健康產業人才;並推動AI、元宇宙、數位學習教學,因應現代科技、及科技醫療所需技能。亞大全校1460門課程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的17項SDGs目標,從師資、課程、社團,應用AI、元宇宙、數位、雲端科技學習與應用,針對有關產業在能源、環境、碳排、碳價、碳稅、碳交易等管理與因應,增設跨領域「淨零碳排」學程。學生透過數位學習,每年分赴國內外企業實習,全力培育未來全球所需的「綠金人才」。 蔡校長說,檢視亞大建校21年的表現,在少子化困境中,連續9年獲國際「世界最佳大學」排行,被視為一所逆勢成長的「韌性」大學。全校將持續努力提升論文學術研究能量,提高學生的國際就業力。為永續發展盡社會責任,希望在國際排名更上層樓。 亞大國際學院長陳英輝說,亞大今年有600多位國際生,其中,資電學院的「半導體產研專班」,12年來培育印尼、印度高材生,畢業後進入台灣或國外電子大廠服務,如台積電、蘋果⋯等,甚至有榮獲歐洲最佳年輕科學家獎。目前又有30位印度生,由印度TATA電子贊助,指名到亞大讀半導體雙聯碩士。 亞大研發長殷湄晶指出,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世界大學排名的參考指標,包括:教學

    閱讀更多

    宏國德霖科技大學

    餐旅小人物-創業系列篇

    餐旅小人物-創業系列篇 第六話-Tipsy Garden 微醺花園 餐旅系吧台界帥氣非凡微醺小王子─小鍾學長 他在就學期間參加調酒社,跟著劉緯武老師四處比賽與表演,畢業後投入吧台領域,就像所有的調酒師都會想擁有自己的一家店一樣,在因緣際會之下,與另外三位不同領域的調酒師一同架構出一家店的藍圖,加上與一位花店老闆娘的異業結合,一個夢想,就在疫情前實現了。 今年5月創業後,雖然立刻遇到疫情攪局,礙於法規,調酒無法做外帶服務,立刻調整做短暫的餐點外送服務,經過兩個月也建立了口碑,僥倖的讓店家小虧,如今疫情趨緩,營運也都上了軌道,色彩的人生從現在開始。                 原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hdut.edu.tw/posts/6637019159645112

    閱讀更多

    弘光科技大學

    餐旅教育最高規格!弘光禮聘台、日、星米其林主廚聯合開課

    教師節前夕,弘光科技大學於27日召開「六星璀璨 米其林大師講座」記者會,高規格禮聘米其林二星主廚黃以倫(Alain Huang)、田原諒悟(Ryogo Tahara)、林恬耀(Jimmy Lim)為餐旅系教授,各自發揮法餐、日義料理、現代新加坡料理等專長,傳授學生星級餐廳的經營哲學和料理技術,並將在2022年6月份舉辦畢業餐會發表,三位名廚從餐廳走入教室,藉由經驗傳承,培育下一代優秀世界級主廚及堅實餐飲團隊。 記者會上,弘光科技大學校長黃月桂表示,這三位台、日、星名廚在台灣獲得米其林指南肯定,是全球化國際就業移動力的最好寫照。弘光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具備國際就業移動力,因此,這學年度特別禮聘三位米其林名廚擔任教授,預計在明年一月份舉辦一場國際廚藝研討會,廣邀產官學界一起和三位主廚探討全球化時代的廚藝菁英教育、後疫情時代的永續美食、跨域結合的廚藝進化,下學期則為畢業生開辦大師講座課程。 促成大師講座課程的弘光科技大學營運行銷中心主任林敬榮指出,近年來弘光與有法國首席烘焙廚藝學校美譽的Ecole Lenôtre(雷諾特烘焙廚藝學院)及日本知名「銀座木村家總本店」技術交流,更每年選送學生前往義大利頂級ALMA廚藝學院研習及實習,其中在義大利米其林一星餐廳「Locanda San Lorenzo」實習的學生牟善麟設計的「雞蛋蔬菜佐台灣肉湯」,受主廚肯定,變成餐廳菜單上的佳餚。 林敬榮說,今年3月餐旅管理系邀請米其林二星主廚黃以倫到校演講,以「台灣的米其林之路」為主題,分享求學、工作經驗,學生反應熱烈。因此,他想讓更多學生在台灣也能接受米其林名廚的教導,正好三位名廚在廚藝界展現成果後,想進一步培養下一代廚師,開設大師講座課程讓畢業生在畢業前學習米其林精煉廚藝及思維的構想,打動三位名廚,點頭同意共同開設講座,這也是台灣餐旅教育史上最高規格的課程! 記者會現場主持人訪問三位從餐廳走進教室的餐廚教育理念,固然學生跟著主廚學習在履歷上會更亮眼,「但是我期許下一代年輕人必須懂得思考、探究原因。」主廚黃以倫建議學生要明白每個主廚及老師的強項是什麼?了解自己為何而學?先立定志向及目標,無論在任何環境、碰到什麼樣的老師都要找到可以學習的東西,在不同環境中去擷取通往目標的資源。至於課程規劃,因為畢業餐會是學生踏入職場前最重要的成果展示,他打算帶領學生從整合所學著手,整理思絮去做出切合主題的畢業餐

    閱讀更多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未來人才的3大關鍵能力

    年輕世代如何面對這個最壞,也最好的年代?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蔡坤穆指出,「即戰力、國際移動力與數位力,是青年在高等教育需建立的三大根基。」 全球前5%商管學院認證 管理學院院長蔡坤穆分享,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院在2019年獲得AACSB認證,躋身全球前5%的商管學院之列。 擁有全國首創的行銷與流通、運籌管理科系的高科大管理學院,二十多年來除了見證台灣「製造物流」從傳產走向高科技產業,及連鎖超商、量販及電商競相逐鹿內需市場時,「成品物流」的蓬勃發展,更在這些產業累積龐大的校友人脈。 在三校合併後,高科大管院更躍升為全國最大管理學院,在原有的專業型科系外,如行銷系、資管系、運籌系、風管系、加入人文社科的整合性科系,如企管系、國企系,以及原有的科法所、創管學程及全英語授課的國管學程、EMBA、博士班,讓整個管院專業且多元。各科系秉持專業、實務與資訊化,設有30餘間專業性實驗室,讓高科大管院在2019年獲得AACSB認證,躋身全球前5%的商管學院之列。 「最讓AACSB評審委員們驚艷的,還是在於管院每年高達5,000萬的產學合作案,與企業間緊密的實習制度,和30間智慧化教學實驗室。」蔡坤穆說明,AACSB認證除了讓畢業生赴海外修學位時可抵用學分,到美國多數姊妹校留學時免考GMAT等優勢,更重要的是畢業證書上加值AACSB認證,即代表全球前5%的優秀商管教育品質。 流通產業人才搖籃 「就如流通教父徐重仁董事長說的,無論在什麼年代,市場沒有飽和的問題,只有重分配。」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系主任楊景傅說道。傑出系友遍及四大超商、百貨、餐飲集團的行銷與流通管理系,2020年10月起跑的「流通大師經典講座」,即邀請徐重仁董事長,及美廉社、王品集團、無印良品、漢神巨蛋、全家便利超商、全聯福利中心、路易莎咖啡等企業的負責人蒞臨演講。 楊景傅主任分享,能培育出眾多流通業菁英,和系上二十多年前就推動「三明治實習」有關,更曾大膽讓128學分集中在大三修完,讓大四一整年在不同產業實習。 與產業無縫接軌的課程,培育出許多傑出系友,光在四大超商與物流業,包含全家便利商店的葉榮廷董事長,與相關企業日翊文化行銷的高銘賢總經理、全台物流陳建琳董事長,以及統一超商黃瑞典總經理。 在豐沛人脈之外,更重要的,是伴隨台灣通路產業一路以來探索的新經營型態,與數位科技的應用。 30間智慧實驗室,打造即戰力 國立高雄科

    閱讀更多

    東吳大學

    疫情後海外招生第一站—2022馬來西亞臺灣高等教育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睽違兩年由馬來西亞留臺校友聯合會總會主辦的「2022馬來西亞臺灣高等教育展」於2022年8月17日至24日分3個場次辦理,分別是中馬的吉隆坡(世界貿易中心)、北馬的吉打(雙溪大年新民獨中)、及南馬的柔佛(寬柔中學古來分校),共有81所臺灣大專院校參展,吸引馬來西亞各華文獨立中學與國民型中學師生參觀。 本校由國際事務中心蘇克保主任帶領黃敏淳組員前往參展,本校優良的校風及嚴謹的教學品質,吸引眾多師生及家長前來詢問,熱門科系如:企業管理學系、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心理系、日本語文學系、音樂系、資料科學系等;尤其歷經兩年多的疫情,大數據的觀念與應用逐漸在大家的日常生活驗證,因此,家長及學生都表達了就讀興趣。 國際事務中心蘇克保主任,亦以日文系教授的身分鼓勵同學,東吳大學推動第二專長,包含雙主修、輔系及各項學程,以語言學系為例,可以修讀商學課程,提升自己商管及行銷能力,都是讓自己在畢業後,增加就業機會的利器,讓在場學生更對臺灣高教及東吳品質更具信心。參展期間,特別感謝馬來西亞校友會黃志成會長(企管系76級)全程陪同,召集當地的各地區校友們,為同仁打氣鼓勵並提供各項協助,而校友們的傑出成就及展現對母校的感恩與回饋的心,讓學生及家長都非常感動,亦是本校攤位最美麗的風景。 黃志成會長於2021年榮獲本校第五屆傑出校友殊榮,然適逢疫情期間無法領獎,藉由本次教育展機會,由蘇克保主任代表潘校長,在眾多校友們的見證下,將此份榮耀傳遞給會長。黃會長也表示:這份榮譽是屬於全體馬來西亞校友的,因為沒有校友們的配合和努力,就沒有如此亮眼的成績。 本校目前有近80位馬來西亞同學,期盼經由本次教育展,在未來可以有更多馬來西亞學子加入東吳大學,一圓留學夢。  

    閱讀更多

    銘傳大學

    銘傳大學文藝獎散文組首獎 陳木恆〈坐在警衛旁打瞌睡的外婆〉

    【本刊訊】疫情,攪亂生活。33屆銘傳文藝獎頒獎典禮5/4首次從室內轉到室外舉行。隨著典禮落幕,《銘傳文藝33》專輯,集結沈佩蒂校長和李銓總校長的祝賀專文,17位評審心得及89位同學創作的57件獲獎作品,風光出版。 本屆文藝獎參賽同學遍佈全校12學院,在17位評審委員評審下,57件作品出線,89位同學勝出,獲獎同學分布全校10學院、24系,可見創作散佈在銘傳各角落,文藝在校園蔚為風氣。疫情之際,銘傳人仍持續創作,寫小說、散文、現代詩,拍微電影、攝影,創作歌曲及繪漫畫,找到一方抒發創意的園地,也彰顯本校對文藝創作的重視,讓同學們在專業素養外,培養文藝的軟實力。多元的創作方式,與中英並重的寫作,是銘傳教育國際化、專業化及卓越化最佳呈現。 本屆桂冠詩人醫管系吳霄羽同學是陸生,評審謝三進說,〈廢詩〉是罕見的深刻之作,直嘆詩的邊界,熟悉詩的輪廓,在網路速食的時代,應是承自紙本血脈的成果。散文首獎馬來西亞籍數媒系陳木恆〈坐在警衛旁打瞌睡的外婆〉,評審凌明玉指出,描摹外婆陪伴自閉的自己上學的情景,深邃動人。歌曲創作首獎法律系詹寓丞團隊〈青春YOUTH〉運用多樣技巧,展現不同於傳統歌曲風格。三位評審一致讚許的企管系彭宇瑄〈湖光倒影〉攝影作品,以獨特的觀景角度得到青睞。本屆獲獎11位攝影高手來自10系,這些同學跳脫系所專業,在跨領域創作擲地有聲。 英文創作組首獎JMC的Reece Ayers,提醒大家退後一步深呼吸,欣賞世界美麗的「Vista」。首獎微電影組,馬來西亞籍廣電系黃祥霖等,把銘傳創辦人包德明博士辦學精神「微笑著奮鬥到底」,及銘傳足球運動融入劇情。數媒系曾曉天四度參賽,畫出疫情下的無奈,在四格漫畫獎奪冠。 本屆評審委員,小說評審蔡怡&賴俊儒、散文評審凌明玉&房瑞美、現代詩評審謝三進&趙文豪、英文創作評審劉廣華&許景順、歌曲創作評審洪一鳴&倪宇萱、四格漫畫評審馬慈均&張嘉元、校園攝影評審李芝瑜&余志偉&莊震烽、微電影評審詹馥華&鄧博澍等詩人作家與學者。在繁複評審過程,不斷折衝下妥協,17篇評審心得也躍然紙上,有些評審甚至對落選作品給予講評。 銘傳文青藉由參賽文藝獎,留下深刻記憶。願這些入書的作品,讓銘傳人在盛夏中有涼蔭可乘,在嚴寒中有花果可賞。 https://www.week.mcu.edu.tw/art

    閱讀更多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臺藝大校友頭角崢嶸、熠熠生輝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以下簡稱臺藝大)為國內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完整之藝術專業大學,創校66年培育無數傑出校友,囊括多次金馬、金鐘、金曲、金穗獎等各項殊榮,如:坎城與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侯孝賢、2次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金馬影展終身成就資深影人王童、金馬獎最佳短片導演沈可尚、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與女配角陳淑芳、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劉冠廷、創造公視戲劇收視最高記錄的《通靈少女》編導陳和榆、第一位在林肯中心發表個人作品的臺灣作曲家馬水龍、《橄欖樹》暢銷作曲家李泰祥、臺灣第一支專業打擊樂團創辦人朱宗慶、金曲與金鐘獎創作人黃韻玲、亞洲人在歐洲第一位終身駐院指揮簡文彬、專精模仿與詼諧的著名藝人邰智源、6度入圍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的方序中、亞洲藝術中心創辦人李敦朗、身兼藝術家與教育家的前政務委員黃光男等國內外知名人物。 目前臺藝大設有美術、設計、傳播、表演藝術、人文等五大學院,各學院囊括國際一流大學之藝術博士與專業知名師資,兼具創作與理論,富有多元完整的藝術類型,以傳統、在地的藝術為根基,整合科技領域,結合人文涵養,並於臺藝大第二校區打造出國內大學中佔地最大(2.7公頃)的「臺藝大文創園區」,除引進業界資源與創造文創產業育成環境外,亦在其中開創各式優質的教學研究空間,如:美術/設計學院大工坊、表演藝術學院實驗劇場等多功能工作基地。 藉由推動工作坊及多元學習課程等教學創新模式,為學生打造多元彈性的學習環境,同時導入產學資源,創造出師生共創共享的藝術舞臺。本校亦整合校內各項場域與教學研究資源,打造出科技藝術跨域的藝術實驗聚落,持續深化培育具國際競爭力之優質人才的教育基地及學創平臺。回首66年的藝術歷程,迄今已鑄就無數頭角崢嶸的藝術家及精銳人才,臺藝大將持續發揚藝術力量,實踐藝術扎根,致力培育新生代藝術創作的專業能力。 第50屆傑出校友10位當選人:(一)美術學院-周育正(美術系)、林徹人(雕塑系)、吳祥瑋(古蹟系)。(二)設計學院-艾怡良(視傳系)、高逸軍(多媒系)。(三)傳播學院-賴秀雄(電影系)、吳廷宏(廣電系)。(四)表演學院-劉冠廷(戲劇系)、江振豪(國樂系)、周怡(舞蹈系)。

    閱讀更多

    長榮大學

    亞洲首創安全衛生科學學院,證照實習皆俱備

    長榮大學安全衛生科學院是全亞洲第一個以職業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綠能環境與無人機為主軸的專業學院,培養提昇安全、衛生、消防、食品安全檢驗、綠能與無人機應用在安全衛生領域的技術專業人才。 【職安三安:讓工作者安心、安穩、安全】 與業界互動緊密,重視理論實務結合,前景豐富可期,是未來市場上亟需的人才。2020年與台灣明尼蘇達礦業製造公司(3M)、同安工業公司、台灣杜邦及德瑞格公司四家國際級防護具大廠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國內皮膚防護計畫的訂定及執行。「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副教授莊侑哲研發利用紅外線顯像技術快速檢測口罩密合度的功能,將可應用於防範Covid-19肺炎上。   台灣施工架發展協會等捐贈安科院大型施工架 【食安:從農場到餐廳層層把關】 食品安全議題一直都是民眾最在意的民生問題,維護食品衛生與安全也是國際間各國重要的政策。加上環境與食品安全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更是永續發展的議題之一,與此相關的產業永遠都需要檢驗品保、安全管理的高專業背景人才。   長榮大學緊扣社會脈動,設立「環境與食品安全檢驗學士學位學程」,培育環境與食品檢驗分析的專業人才,未來在環境與食品安全檢驗工作上提供專業的諮詢與服務。 【消防災防、技術領航】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引發火災爆炸的因素與日俱增。例如,樂園的表演引發大規模觀眾傷亡及漫長的傷者復健之路,城市爆炸造成的街道撕裂翻身,以及工業大火讓一切化為烏有。「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以培育消防安全專業人員為目標,依同學興趣,培養具備消防防災技術、消防實務管理、及火場鑑定技術之專業人員。另外提供的課程模組,使同學進入工業安全管理的專業領域,倍增個人專業優勢。 【綠能環境永續、循環經濟】 「綠能與環境資源學系」聘任專業優秀師資,並融入長榮大學所在的國家目標發展區域「沙崙綠色科學城」,是台灣唯一提供就學期間即可接觸到最先進綠能科技加上園區實習的學系,未來有機會到工研院實習或工作。   結合工研院綠能所優秀師資的綠能與環境資源學系 【無人機上山下海,跨域無所匹敵】 長榮大學設有全台灣第一個以無人機為專業之學位課程「無人機應用學位學士學程」,建置國內首座多旋翼無人機飛行訓練場,開設無人機飛手訓練課程,提供無人機安全飛行的觀念與技術,並設有國內無人機應用研究大本營—長榮大學無人機中心,執行台灣科技部大型產學計畫「階層式遙控無人機飛航管理(UT

    閱讀更多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勇敢踏出舒適圈,挑戰自己,一切都會很值得! 馬來西亞僑生/鄭裕晴/食品科學系

    【學校最特別的地方】 屏科大是台灣擁有著最大校地面積的一所大學。這裡的環境十分優美,有山有水的。我們的校園坐落在大武山腳下,所以每當天氣很好的時候都可以看到大武山的美景,上課時的壓力都會隨之拋到九霄雲外。雖然我們的學校可能離市區比較遠,也不會像其他一樣來到台灣唸書的朋友擁有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但在這裡生活久了會愛上這個純樸的地方。來到這裡就會覺得自己像是大自然的孩子,不被城市裡的各種高樓大廈壓迫著,因此在這裡唸書生活心情都比較愉悅。週末的時候也可以到跟朋友到附近的山或瀑布嬉水野餐之類的,體驗不一樣的週末。想要逛街的話,從學校到市區或者高雄也很方便。 【為何選讀這個科系】 從高中以來我一直都對生物和化學很感興趣,但一直都沒有頭緒要讀什麼科系。我會選擇唸食品科學是因為我從我的生活中找到了我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在逛市場的時候,我逐漸對生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食品感興趣,才找到了我可能想要的方向。當我在電視上看到外國食品加工廠的節目的時候,我會想要了解更多這一項領域的知識,因此我也更確定了我想要唸食品科學這一個科系。這一個科系其實是生物、化學、物理的綜合,但偏向生物與化學比較多,也很符合我所喜歡的科目。食品科學在馬來西亞為較少人知道的一門科系,但在生活中卻是很重要的,而且在未來也能有很好的發展。 【最喜歡的課程】 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實驗、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食品分析、食品加工、食品殺菌技術 【就讀科系的心得】 在馬來西亞唸高中的時候是唸理科班,因此對食品科學這一項領域的了解並沒有很多。來到這裡開始大學學習生涯的時候會發現其實食品涉及的領域很廣,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因此收穫非常多。唸食品科學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除了有開發新產品的研發部,也還有對原料及產品品質管控的品管部、對產品進行分析的檢驗部、進行產品製作的生產部等等。這些部門都是在一個食品工廠中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未來工作方面可以選擇的方向也蠻多。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也學到了很多做實驗的知識和技巧。唸了三年的食品科學,現在對於食品包裝上面的原料及添加物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對於食品的選擇也會有所謹慎。剛開始的時候因為知識不足,只會想要在未來走傳統加工路線,但現在發現了更多有趣的領域比如說微生物、生物化學、分析檢驗,這些對食品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也一路在探索學習新事物,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 【給學弟妹們的建議】 高

    閱讀更多

    建國科技大學

    馬來西亞學生求學心得

    大學的求學經驗,在就學期間有參與過社團,從一年級就踏入學生會中從基層學員,到三年級成為幹部。也根台灣同學相處的時分融洽,大學的經驗還算蠻豐富的帶社團辦活動迎新忙的每天都很晚,但是課頁上還是要兼顧,千里迢迢的來到台灣學到專業知識。 當然在一開始剛來的時候,一定很多人會問說我剛剛來期間會有什麼問題在學業上,腳步可能會有一些語言上的不一樣,生活習慣上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老師們都很好都會細心耐心教導這我們,做更實作經歷或者是穩住能力等等的。 在2020第七屆高雄KIDE國際發明暨設計展獲獎,這些經驗十分難忘,然後讓我們可以這些外籍生可以慢慢的進入過狀況,然後讓我們可以同時了解臺灣,四年來專業知識或是能力,帶回去馬來西亞或其他國家發展都是很值得的。  

    閱讀更多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臺灣一所兼具教育及理工商專業之綜合型大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是一所綜合型大學,從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技職學院、管理學院及社科體學院都供您選擇! 如未來想成為老師,本校亦提供專業的師培訓練及實習機會,畢業後可獲得修習證明。 本校從學費至生活費都是留學的首選!另外,本校特別保障僑外生就學的住宿,希望可以提供僑外生安心就學的環境。 欲了解詳情及申請本校學位如下: 單獨招生:每年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 外籍生:每年2月至3月底 負責招生專員:謝專員 [email protected] 歡迎你加入彰師大的大家庭!

    閱讀更多

    國立金門大學

    國立金門大學大馬僑生優惠入學方案

    國立金門大學2022年大馬僑生優惠入學方案 各位親愛的家長、同學們,您好! 我們是國立金門大學國際處團隊,正在積極招募各國境外學生。在此想向您推薦本校針對大馬僑生的優惠入學方案,並說明本校獨有的獎助學金與生活津貼,希望您能考慮國立金門大學作為貴子弟未來發展的起點與平臺。 【招生管道】 首先向您報告,本校2022年僑生單獨招生簡章已經正式公告,將分兩階段受理學生報名。海聯會的「個人申請」、「聯合分發」也將展開,2021錯過機會的同學,務必把握2022年的多元入學機會! 【獎助學金】 其次向您說明本校針對僑生提供的獎助學金與生活津貼扶助措施: 僑生新生:本校對新生第一年的獎學金是學雜費、住宿費的『全額退費』;只要有「策略聯盟機構」(如香港各大學校友會總會)推薦信,新生每學期都有新臺幣2萬元生活津貼(現金),可領取一年。具備清寒身份之僑生,將輔導向僑委會另申請清寒獎助。 僑生舊生:針對普通(非清寒)僑生,操行成績80以上,沒有懲處紀錄,學業成績排名的百分比能達到全班前75%,就能領得『半額』(學雜費與住宿費)退費的獎學金,排名百分比達全班前50%就能領得『全額』(學雜費與住宿費)退費的獎學金。只要符合以上全額或半額獎學金資格,就能續領「優秀僑生生活津貼」每學期新台幣2萬元。 清寒僑生:具備「清寒」資格與身份者,操行成績80分以上,沒有懲處紀錄,不要求課業成績,即可拿到『半額退費』的獎學金。只要清寒僑生學業成績排名百分比達到全班前75%,就能領到『全額退費』的獎學金。只要符合獎學金資格,就能續領「優秀僑生生活津貼」每學期新台幣2萬元。教育部或僑委會針對清寒僑生的獎助,並不會因領受本項校內獎學金而遭排除,可以同時申請、兩邊兼領。 【金籍子弟學雜費補助】 大馬地區有諸多「金門會館」,如人口聚集且人數較多的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如果您具備「金門籍子弟」身份,趕緊在僑居地附近尋找「金門會館」,由會館出具一份「金僑子弟」的身份證明文件,就可以用「金僑子弟」身份,享受大學4年學雜費由金門縣政府『全額補助』的優惠。 若是金僑子弟就讀碩士或博士班,則學費、住宿費與生活津貼,請按一般僑生身份申請。   原文網址: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UWJRORiwIiJqQ5K5aHXP9gVmapkR-xC/edit

    閱讀更多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暨大名列辦學聲譽卓著大學Top 10 與百年頂尖大學齊名

    選擇一所辦學穩定的好大學要怎麼看?在2022年《遠見》大學聲望調查─大學校長互評中,推出「大學聲望調查」,邀請各校正、副校長進行「校長互評」,詢問「年度辦學聲望最高大學」「未來十年最具發展潛力大學」「未來3~5年內關注前三大議題」等關鍵問題,透過最熟悉高教事務與趨勢的各校當家,看見哪一所學校是同行眼中的「年度MVP」?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在眾多老牌大學與頂大中,突破重圍,擠進國立大學TOP 10的排行榜。在前10名中,有許多耳熟能詳的百年名校與頂尖大學。前9名分別是:台大、清大、成功、陽明交大、師範、政大、中興、中山與中央等九所大學。暨大能夠在資源較為缺乏的南投縣,立足臺灣之心,近年來以「深耕水沙連 迎向東南亞」為辦學主軸,以規模最小、最年輕、以及位居偏鄉的眾多劣勢中,殺出重圍,被全臺灣所有大學校長、副校長肯定辦學績效,實屬不易。遠見雜誌總編輯謝明彧表示,所列出的學校都是在「產業連結」、「跨域整合」和「國際合作」上頂尖的大學。 近年來,暨大在國際排名中也屢屢斬獲佳績。如THE每年都會公布不同類別的世界大學排名。今年六月最新公布的THE亞洲大學排行榜中,暨大連續兩年闖進排名中。而世界最佳年輕大學排名是針對全世界建校未滿50年的大學進行評比,暨大繼去年首次入榜,今年也擠身該排名的前500大,在入榜的17所臺灣大學中,暨大在「產學收入」、「國際化知名度」、與「教學聲望」這三個項目擠進前10名。另外,在QS亞洲近700所大學排名中,暨大更以博士級師資質量、國際學生數、國內(外)交換學生等四大指標,躋身前200大。甚至在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名列全球排名第31名的優異成績,連續六年蟬聯國立綜合大學第1名。 暨大座落於群山環抱的中山山脈山腳下,也是全台最高學府(位於海拔600公尺),近年來以辦學亮眼實績,吸引新生就讀,招生逆勢成長近4%,總學生人數增加227人。暨大學士班註冊率達98%,將近滿招;博士班也高達93%,總註冊率近95%,代表暨大除了大學部獲得高中生青睞,在尖端領域人才的養成,也獲得碩博士班學生的肯定。近期的規劃,除了與埔里基督教醫院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分別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發展醫療合作之外,更進一步地正在積極申請護理系學士班,為偏鄉醫療量能注入活水。此外,也積極地更新校內建築與設施,未來將有嶄新學生宿舍、太陽能綠電設施與汽機車遮雨棚、雙語真人圖書館與語言中心、全新

    閱讀更多

    國立嘉義大學

    嘉大智慧揚帆 深耕農業

    智慧科技導入傳統農學教育,達到永續農業現代化的願景,是臺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傳承百年的嘉大「農學院」地處雲嘉南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域,擁有嘉義農林、嘉義農專及嘉義技術學院的悠久歷史,傑出校友遍布海內外事業有成。時代變遷,現有農藝、園藝、森林暨自然資源、木質材料與設計、動物科學、生物農業科技、景觀與植物醫學8個學系、1個博士學位學程及農業推廣中心、動物試驗場及園藝技藝中心附屬單位,具有堅實的教學研究基礎,接軌智慧發展的動能,揚帆迎接農業新世代。 結合人工智慧(AI)、大數據(IR)及物聯網(IoT)的智農時代 配合國家新農業政策,嘉大「農學院」與農業相關部會,輔導雲嘉南地區農民,栽種出高品質農產品,利用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提升監測效率;田間機器人替代傳統作業,有效減少人力及提升精準度,除培訓學生強化實務經驗,亦協助農民即時管控農作物生長與健康評估,減少栽培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另外也結合大數據分析(IR)及物聯網(IoT)應用於農業生產、讓政府端及第一線農民有效掌控各類農產栽植總量,減少農產品產銷失衡。 嘉大農業公費生參訪香草植物栽種溫室,了解香莢蘭屬植物之育種、栽培及運用方式。 109年嘉大與上櫃公司廣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建置智慧農業戰情中心系統產學合作,初期由嘉大提供草莓溫室,針對室內栽培場域,裝設廣積科技設計的智慧環境監控系統,並搭配IoT網路服務技術,透過廣積AGS100閘道器系統作為邊緣運算設備做資料蒐集,將草莓溫室內栽培作業環境參數,如環境中土壤、溫度或濕度等,上傳至戰情中心伺服器資料庫系統進行研究分析,建置農業資料庫。未來該中心將逐步與農學院各研究領域的實驗溫室及試驗場連線,除蒐集資料建立大數據資料庫外,也可藉由遠端操控作業,進行溫濕度監控、澆水、施肥、飲水及飼料投放等智能化自動作業,節省人力及精準調使用量,邁向智慧農業新世代。 農業為立國之本,新農業發展生態與科技並存 「農學」是一門「顯學」,不但具有「生產、生活、生態」的永續經營目標,更可兼顧理論與實際之「教學、研究與推廣服務」之科學。 嘉大「農學院」在永續農業發展的農藝與園藝科學上,講求生態、有機及自然等友善耕作方式,深耕良性循環的生態經營,輔助農民栽培出優質的農產品,並且透過智慧生產與數位服務專業人才之培育能力所需,提供多元的發展及選擇。嘉大農學院又以「學生農場」為基地,推動農村景觀再生與

    閱讀更多

    佛光大學

    小藍鵲計畫——伴弱勢學子展翅飛翔

    為了激勵和幫助弱勢學子,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學習發展中心特別成立「小藍鵲工作坊」,以安心課業、職能實務、多元跨域的學習宗旨,每個月透過舉辦藝文學習活動,以及專長培訓活動,至今共舉辦五場活動,讓弱勢學子能透過自己的能力,散播溫暖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林文瑛教務長表示,「小藍鵲工作坊」內容包含企畫撰寫、團隊合作、領導溝通、生命激勵講座、體驗學習等等,培訓課程。日前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加深同學們對於社會關懷的動力,讓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參與的25位同學們表示課程發人省思,不只讓自己思考未來,也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有許多默默付出愛心及溫暖社會的團體,而期許自己未來也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 而活動中除了宣導社會關懷,還安排了手作棉花糖的課程,由本校茶G合作社的成員們指導製作蛋白霜棉花糖,希望能引導同學們從療癒的製作過程及可愛的作品中,真實感受到茶G合作社成員願意分享自身的甜點製作特長,將這份愉悅傳遞給所有參與同學。 特別感謝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佛光大學小藍鵲工作坊,凡符合申請資格之同學參與所有活動,最高可獲得獎一萬元助學金,以鼓勵所有佛大小藍鵲們善用學校資源精進自身能力,回饋社會,營造溫暖、互助的社會氣氛。 佛光大學透過創新育成中心資源培訓開設屬於 學生自營的「茶G合作社」, 讓想創意的學生,能踏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小藍鵲工作坊」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 「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 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   原文網址:https://gogofgu.fgu.edu.tw/edcontent_d.php?lang=tw&tb=1&cid=478&id=838

    閱讀更多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台灣首創國際課證合一學制大學,學生專業多國學習與國際認證

    面對E世代青年需要與全球人才共同競爭就業機會,產業重視專業實務能力的展現,現在大學高等教育需要走出教室與校園,與國際教育組織與國際企業合作,共同攜手培育能在國際就業市場具備競爭力與獲得產業青睞的人才。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為了培養學生畢業時具備就業競爭力,除了全校所有系所與學制都安排與提供學生國內醫療院所或優秀企業進行專業實習課程外,更與全球超過60所國際教育組織與國際企業合作,設置7門國際雙學位、28門海外實習課程與5門國際專業職業學程等海外銜接課程(bridging program ) ,提供所有學生其專業能力能在國內與國際專業環境同時養成之學習管道,並且每年提供700萬的出國獎學金,以鼓勵國內外學生到海外學習先進知識與取得國際實務技能與認證。讓北護學生在畢業時不是只取得一張學位文憑與國內實務經驗,而是具備國際認可之專業實務能力,幫助學生能躋進全球就業市場之實力與讓就業職場與選擇能最大化。 原文網址:https://rnd.ntunhs.edu.tw/files/90-1004-190.php?Lang=zh-tw

    閱讀更多

    輔英科技大學

    輔英科大,要做健康產業的護國神山

    輔英是全台唯一擁有醫院的科技大學,所有系所環繞著健康主題而發展,董事會每年斥資替各學院打造特色教室與人才培育中心,其中不乏全國創舉,是一所公益性質與理想色彩濃厚的大學。 人口老化與新冠疫情雙重夾擊下,世界各國被迫正視醫護人力不足的嚴重性,也讓醫療健康產業再度成為熱議。輔英是全台唯一擁有醫院的科技大學,4大學院16學系圍繞「健康照顧、健康生活、健康社會與健康環境」的主軸,學校以專業特色為考量,為學子打造最完善的學習環境。基於科系訴求明確、辦校口碑良好、畢業出路甚佳等優勢,輔英是難得不受少子化影響的學校,連續三年新生註冊率超過九成,是首屈一指的健康專業科技大學。 以培育優秀護理人才為創校宗旨: 輔英是全國第一所私立醫護類職業學校,當年創校的初衷,即希望為台灣培育優秀的護理人才。經過62年的努力,七萬多名校友中,逾四萬五仟位為護理人員,輔英也被譽為「台灣護理師的搖籃」,尤其在南台灣,包括高雄長庚、高榮、高醫等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三分之二以上的護理長與督導出自輔英。 顧志遠校長表示︰「護理系堪稱輔英的護國神山,以109學年度來說,全校9791名學生,護理系就4184人,占了42.7%。」輔英甚至獲得授權,取得美國RN護士證照考照承辦及技術傳承,培育的護理人才具國際認可水準。 學校把每一塊錢用在學生身上,連年進行校內建設,成就輔英軟硬體兼美,校內甚至設立了10個通過政府認證的專業技術鑑定試場,讓學子享有與時俱進的研究設備。除了護理大樓的各項改造工程,打造智慧化及各項情境護理學習教室外,以下介紹幾項獨具專業特色的教學場域。 打造全國最大長照人才培育基地: 因應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銀髮長者的醫療照護需求急速擴大。輔英榮獲教育部補助,在2019年6月創立「高齡全程照顧人才培育中心」,占地1600坪,是全國最大的長照基地,採取擬真教學,搭配類產學設計,打造16間不同情境的專業功能教室,包括居家生活模式與安養機構模式,訓練照顧從健康、亞健康、失智失能到終老的全方位人力;並將科技與人性同步融入長照,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例如運用智慧床墊即時掌握照護狀況、備有先進行智能運動儀設施和芳香療法的身心機能活化訓練室、精心備餐的長者廚房、配有最先進輔具的清潔沐浴照顧實訓教室等,讓高齡及長期照護事業系、護理系、物理治療系、保健營養系、健康事業管理系的同學,對長照有更深入的認知。 全國科大規模最盛的校

    閱讀更多

    南華大學

    南華國企學程讓你從菜英文變國際商務人才 跨國雙學位進入世界百大的跳板

    【嘉義訊】隨著全球化效應,先後有許多國家開始推動雙語化政策或是將英語做為官方語言,做為提升國家競爭力之手段。我國也陸續有大專院校推動雙聯學制計畫,然而,直接以全英語教學做為雙聯學制的配套輔導措施的校系卻仍比例不高。南華大學國際企業學士學位學程(簡稱國企學程,NHUIB)早在民國107年全面實施全英語教學,以及與國際生合班上課銜接雙聯學制計畫,比多數的雲嘉南地區公私立大學更早推動,一步一腳印的英語輔導機制,帶領學生們逐漸走出一片天。國企學程校友對系所滿意度高達93%,就學穩定度也高達96%,顯示該學程之相關輔導機制獲得學生的肯定。 國企學程107級校友曾湘綾,畢業後分享參加NHUIB (南華國企學程)+UWest(美國西來大學)雙聯學制心得時表示,高中的時候討厭英文,所以英文成績不太好,但又不想人生僅侷限在臺灣,因此決定放棄繁星,並透過特殊選才管道就讀南華大學全英文授課的國企學程,當時曾不被高中師長看好,也有人建議不如直接去補習英文申請美國學校。除了自己的決心,也感謝南華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系上師長的鼓勵以及西來大學給予的機會,讓原本英文不好的她能重拾動力與信心到國外求學,並以GRE 325的高分獲Oregon State University錄取,攻讀供應鍊管理研究所,因而翻轉人生。 而王冠玟校友當年於嘉義女中畢業後,受母親鼓勵,透過個人申請管道入學該學程,於二上時即考取托福iBT 77高分,獲得南華大學及教育部學「海飛颺計畫」獎學金,總金額約新台幣48萬元,同時也獲得在國內2年期間學費及宿舍費全免之獎勵;在美國就讀 2 年期間,學費亦獲全額補助,另每學期補助 12 學分費用。王冠玟如期在4年內取得跨國雙學位,考量未來有意從事與金融相關的工作,便於中信金融管理學院金融管理研究所進修。王冠玟說,就讀全英語課程的國企學程期間,透過「2+2雙學位」的留學經歷不僅提升語言能力,也接觸到不同國家的文化並結識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讓她擴展全球視野,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王冠玟特別感謝南華大學提供各項豐富的獎學金及師長們的栽培,讓她有追求夢想的機會,不僅接受專業知識的指導,更培養國際觀及外語溝通能力,她更期許自己未來能利用在國外學習的經驗到外商公司任職、學以致用。 南華大學國企學程廖英凱主任表示,國企學程主推雙聯學制,與美國西來大學合作2+2計畫;與英國密德薩斯大學(Middle

    閱讀更多

    國立臺東大學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 臺東大學奪冠

    《天下雜誌》2022年5月5日出刊的第747期雜誌,公布了「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國立臺東大學擠下去年冠軍的暨南國際大學,榮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組(6000人以下)第一名。除了獨占鰲頭之外,臺東大學各項積分亦大幅提昇,總分提高了0.4;在「環境永續」項目上,更是獲得4.2的高分,超越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的榜首臺灣大學,顯見臺東大學在「環境永續」上的卓越績效。 該校擁有國際建築網站評為「全球8座最獨特圖書館」,近年更以綠色大學為治校主軸。 臺東大學/提供。 聯合國於2015年底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全球各大學幾乎都將之列為學校發展的主軸。依SDGs概念推出的「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是國內唯一從永續視角檢視大學的指標。2019年起,《天下雜誌》借鏡企業ESG,從環境、社會、大學治理,加上大學最重要利害關係人教職員與學生照顧的教學承諾四面向共38項指標,以問卷回收暨教育部公開指標蒐集方式,均衡檢視大學的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評選出臺灣的大學公民楷模。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臺東大學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第一名。 臺東大學/提供。 啟動淨零碳、碳中和策略 除了種樹還要選樹 臺東大學集中資源全力打造綠色大學,以凸出的環境面成績,在今年首度摘冠。本校知本校區樹林面積17.3公頃,佔校區面積59.2公頃之29.2%,主要為欖仁樹、楓香、苦楝樹、水黃皮、樟樹、櫸木和黃連木等碳吸附量高的喬木樹種,每年約吸收全校二氧化碳排放量之7.6%,未來繼續推廣校園種樹,以期能在2030年達成再生能源於全校總能源使用佔比25%。   唯一設置綠色大學網頁 首創綠色辦公室認證 2021年12月的世界綠色大學評比,臺東大學在參加的全球956所大學中榮獲第74名之佳績,展現本校積極發展綠色國際大學斐然成章的卓效。臺東大學60公頃的知本校區,森林與草坪植被佔總面積61%,依山傍海,走進校園沐浴在森林芬多精,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大學」。2016年起,臺東大學自我定位為「綠色國際大學」,並成立校級單位的「綠色國際大學推動委員會」,由曾耀銘校長親自擔任主委。校方除了每年更新綠色大學白皮書之外,也是全臺唯一有專屬綠色大學中英文網頁的大學,並積極推動綠色辦公室。學生端則每班設置環保股長,擔任節能減廢領航者,師生齊心共同往綠色永續之目標挺進,充分凸顯推動永續發展的決心。 臺東大學於20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