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者:陳子雲、陳宥叡、劉星佑
設計理念:BMB智能噴塗裝置針對油漆噴塗過程中的顏料浪費與健康風險問題進行設計。透過將四罐基本顏料整合於背負式主機,搭配智慧噴槍上的即時調色螢幕,使用者能快速且精準地混色與調整顏料比例,減少預調誤差與剩料浪費。同時,降低了化學物質暴露風險,提高施工效率與安全性,達成永續與人性化的塗裝解決方案。
設計者:陳子雲、陳宥叡、劉星佑
設計理念:BMB智能噴塗裝置針對油漆噴塗過程中的顏料浪費與健康風險問題進行設計。透過將四罐基本顏料整合於背負式主機,搭配智慧噴槍上的即時調色螢幕,使用者能快速且精準地混色與調整顏料比例,減少預調誤差與剩料浪費。同時,降低了化學物質暴露風險,提高施工效率與安全性,達成永續與人性化的塗裝解決方案。
準備競賽期間,學校提供烘焙教室練習,並在參加國際競賽時補助經費,讓她無後顧之憂地追夢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陳慧筠因著對烘焙的濃厚興趣,選擇來到台灣玄奘大學就讀餐旅管理學系。陳慧筠表示:「當初在考慮升學機會時,玄奘大學的師資設備和課程內容,特別是烘焙的相關課程,吸引我的目光」。陳慧筠沉浸在學校專業設備與多元師資的學習環境中,特別是她在大一選修烘焙課程,讓她對這個領域更加熱愛,並為後續的比賽和專業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學系老師的鼓勵下,陳慧筠在大二開始挑戰國內外的烘焙比賽。她參加許多場競賽,其中包括一次意義非凡的蛋糕比賽。陳慧筠回憶道:「當比賽現場宣布名次時,我原本以為自己無緣獎項,卻在最後一刻被宣布為冠軍得主」。她坦言,對手的實力讓她感到壓力,甚至一度猶豫是否要報名,最終的勝利讓她深刻感受到努力和突破自我的價值,也為自己認真努力的精神而感動,藉此增強自信心、提升專業技術,這些經驗讓她從過去的膽怯逐漸蛻變為一個勇於挑戰自我的人。
陳慧筠特別感動玄大的資源和支持,成就她的學習夢想之路。在準備競賽期間,學校開放烘焙教室提供練習,並在參加國際競賽時補助經費,讓她無後顧之憂地追求夢想。此外,學校的獎學金制度更好對她努力的肯定。在學期間考取了多張專業證照,包括:中式麵食、麵包製作、紅酒品評以及旅館資訊管理等證照,充分展現了她的多元學習成果。同時,她參與了USR計畫,將烘焙專業融入新竹柿餅的製作,進一步累積實務經驗。畢業後,她計畫留在台灣累積經驗,並期望未來能回到馬來西亞開設自己的烘焙工作室,投入烘焙產業。她也對學弟妹提出建議,認為態度是成功的關鍵,只要保持努力與認真,必能在學習和人生中有所突破。
美國佛羅里達州商務廳廳長Alex Kelly與佛州州務卿Cord Byrd於114年10月21日率領商務及學術交流團,包括五所佛州大學(佛羅里達理工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佛羅里達大學、南佛羅里達大學及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校長及商務代表等十九位赴實踐大學參訪,針對教學、研究、產學合作及學生交流等交換意見及討論。此參訪團係經駐邁阿密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引薦,代表團特別關注高等教育機構將AI技術應用於教學與行政方面的具體成效,並希望藉此了解臺灣在人工智慧與創新教育的推動經驗,進而探討雙方於人才培育及產學合作的合作可能性。
本次參訪由實踐大學洪久賢校長率校內一級主管、師長陪同接待,郭壽旺副校長向訪賓介紹實踐大學辦學理念、國際化成果與跨領域教學經驗並參訪設計學院VISION BASE與NVIDIA合作之跨域創新基地,展示學校在人工智慧輔助設計、跨域創作及公共藝術等方面的成果。
美國佛羅里達州州務卿及商務廳廳長致詞時表示,代表團高度肯定實踐大學的教育理念與國際化發展,並期盼未來深化雙邊在文化、教育與商務等領域交流與合作。佛州五所大學校長及代表也提出多項具體合作構想,包括雙方彼此邀請教師短期授課、共同研究及教育、推動學生交換計畫、舉辦國際學術工作坊等,期望透過多元形式強化學術連結。隨行的商務代表則指出,佛州擁有蓬勃的產業生態與優越的投資環境,未來可望與臺灣大專院校攜手推動人才培育與企業實習合作,吸引更多優秀的臺灣青年赴美發展,促進產學共榮與區域連結,共同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交流平台。
實踐大學長期致力推動國際化教育,持續拓展與境外大專院校的合作。此次接待美國佛州代表團,不僅展現學校的國際視野與行動力,也象徵實踐大學在全球教育及AI教學應用深獲國際肯定。
備受矚目的台中市第八屆纖維創作獎得獎名單揭曉!經過兩階段嚴謹的專業評審過程,來自實踐大學的香港僑生–黃少思則以《from thrive within the soul》摘下藝術類桂冠。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示,此屆參賽作品媒材多元、主題豐富,展現台灣纖維創作者的無限潛能與創新思維。
藝術類首獎得主黃少思為香港人,其作品《from thrive within the soul》以熱溶膠材質模擬菌絲的透明質感完成的禮服,呈現菌絲體與大自然共生關係的微觀視角,全手工創建的繁複過程,象徵關係從零開始的累積與成長,探索看不見卻至關重要的生命力量,展現對生命哲學的獨特詮釋。評審團一致認為,這件作品不僅技法純熟,更成功將自然科學、宗教信仰與藝術創作融為一體,展現了纖維工藝的深度與廣度。
評審團指出,台中市纖維創作獎經過多年累積,可以看到參賽作品不僅在技術層面不斷提升,更勇於嘗試非傳統的纖維素材和關照當代多元議題,展現了纖維工藝的多層次的內涵。
/
設計理念:
菌絲體與大自然生存的共生概念代表我和上帝的共處模式 ,上帝的力量雖然看不見,但是在生命最重要的力量來源。
菌絲體在大自然中的存在十分重要,他透過共生細菌來幫助消化大自然中的食物,毒素,為泥土及所有植物提供養分,人類環境和蘑菇菌線體都創造了複雜的群落-微生物群-以預防大自然中產生疾病及延長植物的壽命。
以熱溶膠表達菌絲的透明及交纏質感,全人手創建也代表我和神的關係由零創建,慢慢累積自強大。
全手工創建的繁複過程,象徵關係從零開始的累積與成長,探索看不見卻至關重要的生命力量,展現對生命哲學的獨特詮釋。
在現今充斥短影音、以科技帶領學習為導向的社會,能兼顧純粹學習與創新的展現方式已成為目前教育學習的主流。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所屬各系運用自身專業領域的優勢,打造一個師生教學相長,並將所學投入社會各階層,表演空間不再局限於國家殿堂,創意也不再只是某些人獨有,人文藝術無所不在。
中國文學系年年舉辦「嘉大現代文學獎」,提供學生學習之外的創作展現空間。近年系上教師也嘗試將中文的專業能力與實務進行結合,將文學的功用極大化,陸續開設新的課程。如「桌遊設計與語文教育」透過桌遊達成傳達語文知識的目的;「文創實務」則是將篆刻、烙燒等結合文學創作,讓靜態的文學素養化成可見的文創作品;另外尚有「創意書法」、「敘事與策展」等課程,顯見中文系除在保存傳統文學根柢之外,也積極向上結成文創的果實。為達成「學用合一」的目標,中文系每年亦提供實習機會,包含文教機構、劇團、出版業、數位典藏機構及故宮南院等。另外,為能拓展師生國際視野,更長期推動各種國際化學術交流活動,如每年輪辦「中國小說與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宋代學術國際研討會」;每學期提供同學赴北京中國傳媒大學交換學習的機會。在中文系,傳統與現代可以深度對話;理論與實務能夠緊密結合;本土與國際得以兼容並蓄。
外國語言學系的「英語教學」或「應用外語」不只是英語學習,學生在學期間除了固定的師資生名額,第二外語的學習應用成為強化未來競爭力的優勢。美國、日本、捷克、西班牙等國際交換、交流機會,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學生也可利用系所與學校提供的獎助機會,學習之餘體驗國外生活,感受有別於臺灣經驗的氛圍,對世界觀的拓展大有助益。系上教師也積極拓展業界實習的機會,以自身人脈提供學生實習管道,對學生未來生活的經驗累積及工作拓展創造無限可能。
應用歷史學系是全國第一所應用歷史學系所,以歷史為專業基礎,輔以環境與區域課程之學系,希望學生能在歷史基礎知識的建立與環境區域的認識之外,將歷史發想融入當前的生活體驗。近來史學界興起全球轉向之研究視野,研究模式多涉及區域性之文化相互性及關連性,並將自身放在世界洪流下的脈絡看待,每年定期舉辨「歷史文化推廣獎」競賽活動,希望讓學生對「應用歷史」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活動主要目的為鼓勵學生將歷史文化與影像、數位動畫及圖文創作等結合,學生能發揮專業所學所長,並可以融入文化產業、觀光導覽、社區營造及多媒體產業等元素,厚植及提升學生所學專業技能。
音樂學系身為音樂教育培育單位,系上有具規模性的展演團體,如:交響樂團、管樂團、音樂劇團、合唱團、爵士樂團和流行樂團,每學期定期在校內與縣市文化中心舉辦展演,也經常獲邀參與各地的藝術節等活動,擁有極高的能見度。近幾年來音樂劇演出也成為雲嘉南地區的指標性音樂活動;學校透過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育扎根方式,讓年輕學子有展現自身才華的園地,用最純粹、最真誠的表現方式去感動每位參與者,這是教育機構的使命,也是深耕嘉義的具體表現。管樂團長年活躍於國內外展演舞臺,經常與國內各大音樂系管樂團交流及國內外名家合作,曾連續2年榮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特優,也曾應邀至香港迪士尼樂團演出,並於新加坡國際管樂大賽獲得銀牌。自2007年起每年受邀擔任嘉義市國際管樂節閉幕音樂會演出團體,在國際舞臺上有極為亮麗的表現。今年嘉大音樂系管樂團更獲選2024「世界管樂年會」主場專場演奏樂團,此殊榮僅有來自全世界九個管樂團入選,而嘉大音樂系管樂團為臺灣唯一代表出席的管樂團,實為臺灣之光,更讓管樂之都的嘉義市民與嘉大師生們與有榮焉!
視覺藝術學系作為一個培育專業藝術創作、數位藝術設計人才的學系,透過傳統藝術媒材與數位媒體之互補,提升學生視覺敏銳度,激發藝術創作的潛能,深化藝術造形與表現能力,增強學生未來藝術產業之就業競爭力。系上教師經常透過個人創作及展覽,將自身心境與大眾產生對話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藉此達到與觀者內在的感知與情感共鳴。不只如此,在社區發展協會的支持合作下,視藝系教師也透過「文隆創齡畫室」,帶領長輩學習藝術創作,讓這群喜愛作畫的長輩,透過畫作展現青春歲月、精彩人生與動人的故事。
人文藝術學院在培育專才不遺餘力,轄下也設有「人文藝術中心」和「台灣文化研究中心」,提供多元的藝術饗宴和在地特色活動供大眾參與。每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成就,雖是畢生追求的目標;但適度的休息與充電是舒緩生活步調的必然方式。人文與藝術的真、善、美,足以作為慢活人生的補充調合劑。當我們習慣汲汲追求生活物質的當下,或許透過參與藝術展演或人文學科的文化展現,能讓自己回歸生活的簡單與樸實,活出更美好的自我。






備註:以上照片由嘉大人文藝術學院各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