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砂拉越獨中校長董事長訪問團拜訪屏東大學

馬來西亞砂拉越獨中校長董事長訪問團拜訪屏東大學 促進國際招生合作意向

原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nptu.edu.tw/posts/pfbid02LE3QwWGHK6x6UC2AgjQ7V1XcrKtqbsLqZ2CrUYNYczHpgiwzgYwLkKV3Lk9Npywal

中國醫藥大學在《遠見》台灣最佳大學六面向評比的成績亮眼

中國醫藥大學榮獲2023年《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醫科大學的龍頭、私立大學第一名「雙冠」殊榮;綜觀48項指標評比,臺大奪得18項冠軍,中醫大緊追在後贏得5項第一,陽明交大4項居首,彰顯辦學治校的多元價值。 《遠見雜誌》2023年發布「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在今年國內87所大學辦學治校評比中,臺灣大學位居綜合大學、一般大學和公立大學三榜的冠軍,臺灣師範大學為人文科類大學的第一名、中國醫藥大學首度榮登醫科大學榜龍頭,私立大學排行榜第一名「雙冠」佳績;在COVID-19疫情與少子化的高教市場嚴峻衝擊下,逆勢前行大放異彩,也為邁向國際一流大學寫下新頁! 在2023最佳大學評比中,《遠見》從「社會聲望」「學術成就」「教學表現」「國際化程度」「產學合作」及「財務體質」六大構面做為排名評比基準,亦與時俱進優化細指標增為48項、具鑑別度的指標來評比,臺大奪得18項冠軍,中國醫大有五項居首。 中國醫藥大學在《遠見》台灣最佳大學六面向評比的亮眼佳績有: 在「學術成就」面向的指標,本校研究能量傲視群校,專任教師平均英文論文數32.53篇,在FWCI領域權重引用影響指數,成績1.87分,表現最為亮眼,兩項評比奪冠。 在「教學表現」面向中,本校大專生國科會專題計畫每師平均件數0.318件,拿下全台第一佳績。 本校在「國際化」程度相當突出,在「國際合著活躍指數」指標成績31.129分,表現可圈可點,名列全台第一。 在「財務體質」面向中,雖然國立頂大財源豐沛,然而,最被關心的是「學生平均經費」指標,中國醫大奪冠,每位學生分得71.7萬元,足足比臺大的50.5萬元多了21.2萬元,幾乎是最後一名的七倍,令人刮目相看。 中國醫藥大學近幾年在國際大學排名快速攀升崛起,這些榮耀得來不易,洪明奇校長感謝董事會的支持及學校經營團隊齊心努力,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樹德樹人,引領創新續創輝煌!  

原文網址:

https://www.tut.edu.tw/p/406-1000-33946,r13.php?Lang=zh-tw

清華大學打造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清華大學打造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國科會與清華大學召開記者會,宣布成功研發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國科會與清華大學3日在新竹召開記者會,宣布成功研發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可永久加密而不被破解,大幅提升網路通訊的安全性至國安等級。本校褚志崧副教授領軍的團隊接下來還將與中華電信合作,將量子加密通訊技術投入實際應用。 在清華大學舉辦的記者會當場展示了這套量子加密通訊系統。由本校邱博文研發長以加密網路發話,另一端則由國科會自然處羅夢凡處長及中華電信林榮賜執行副總接聽,音質清晰且無延遲。一旦有人竊聽,就只能聽到雜訊。 本校高為元校長表示,今天的演示令他想起1876年加拿大發明家貝爾的那句「華生先生,快過來,我需要你!」貝爾因不小心打翻一瓶酸性溶液而緊急呼叫助理,成為史上第一通電話。147 年前的那通電話改變了人類歷史,他也為今天的這通加密電話即將啟發未來無限可能性感到興奮。 國科會吳政忠主委說,這是量子國家隊成軍以來的第一次記者會,就選在清華大學。他期許接下來的各項成果還要棒棒相連,邁向國際,讓世界看見台灣。

本校高為元校長(左)歡迎國科會吳政忠主委來到清華。

負責研發這項技術的物理系褚志崧副教授表示,目前網路上廣泛使用的加密方式是RSA加密演算法,因要對極大整數做質因數分解需要幾十億年,被視為難以破解;但在量子演算法出現後,完成質因數分解的時間可能縮短到只需幾秒鐘,因此尋求更安全的加密方式已迫在眉睫。 褚志崧副教授說明,量子加密技術是運用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量子兩兩成對,只要想要竊聽A,破壞了它的同調性,B就隨之改變,因此無論花再多的時間計算也無法破解,可達到永久加密的目標。 由褚志崧副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與清華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2019年即利用自製的「單光子光源」建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雛型,成功展示了點對點的通訊。如今更成功將量子通訊速度提升了100倍,並採用星狀網路有效連結多個用戶端點,成功打造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保障通話及資料、影片傳輸的安全性。 褚志崧副教授說明用戶之間的量子金鑰傳輸機制,是由用戶A與用戶B分別向中央機房進行量子通訊並取得金鑰,如A用戶的金鑰是01101…,B用戶的金鑰是 11011…,機房告知兩組金鑰之間的差異檢驗結果為XOXXO…(第一個錯,第二個對,第三個錯…),A用戶依此進行修正,即可開始加密通訊。 為簡化量子加密系統的操作,清華團隊並採用時間編碼的「弱同調態」技術,也就是以較簡易的衰減雷射脈衝來取代量子光源,大幅提升量子金鑰產率,提升傳輸速度。 褚志崧副教授表示,這項技術可望全面應用於金融財務、電子商務、個資傳遞及國防通訊上,全面提升網路通訊的安全性。 國科會量子系統推動小組果尚志召集人表示,量子加密通訊技術日新月異,全球的專家都各顯神通,想要打造出更安全且快速的加密網路。「國家資安要靠自己自力更生,不能全仰賴國外的技術。」果尚志召集人說,今天的成果發表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台灣在量子加密通訊技術領域成為領導者。 清華大學量子加密通訊網路研究團隊由褚志崧副教授領軍,團隊成員包括黃聖耀、蔡宗穎、陳彥儒、楊竣堯、施彥安、鄭畯元等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員。

本校邱博文研發長(左起)、中華電信林榮賜執行副總經理、國科會自然處羅夢凡處長演示分處兩地量子加密通話。

清華團隊模擬有駭客竊聽量子加密通訊網路的狀況。

  原文網址:https://www.nthu.edu.tw/hotNews/content/1125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自行招收僑生及港澳生申請入學招生

國立勤益大學自行招收僑生及港澳生申請入學招生系統

2023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亞大排名大躍進)

亞大排名大躍進,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非醫學類私大第1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THE)公布2023世界大學排行榜,台灣有11所大學入榜前1000排名,其中「中亞聯大」系統大學的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均入榜,中醫大排名世界第265名、全台第2名、私大第1;亞大排名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非醫學類私大第1,較去年進步202名,排名大躍進。 THE此次納入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獲選上榜的有104個國家地區的1799所大學,較前一年增加137所,是THE世界大學排名長達19年歷史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項排名依據各大學1550萬份研究出版品、1億2100萬次相關引用、超過4萬份年度學術聲譽調查回函、數十萬筆數據分析結果等,涵蓋教學環境、國際展望、產業連結等評分項目。 台灣共有43所大學上榜,有11所排前1000名,亞大排名從2022年排名第586名、國內第6名、私校第3名,躍升到2023年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同樣是私校非醫大第1,挺進前400名之列。 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AI人工智慧與醫療、永續發展議題正夯,亞大與亞馬遜AWS設立的雲端學院,正全力推展智慧醫療的大健康產業人才;並推動AI、元宇宙、數位學習教學,因應現代科技、及科技醫療所需技能。亞大全校1460門課程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的17項SDGs目標,從師資、課程、社團,應用AI、元宇宙、數位、雲端科技學習與應用,針對有關產業在能源、環境、碳排、碳價、碳稅、碳交易等管理與因應,增設跨領域「淨零碳排」學程。學生透過數位學習,每年分赴國內外企業實習,全力培育未來全球所需的「綠金人才」。 蔡校長說,檢視亞大建校21年的表現,在少子化困境中,連續9年獲國際「世界最佳大學」排行,被視為一所逆勢成長的「韌性」大學。全校將持續努力提升論文學術研究能量,提高學生的國際就業力。為永續發展盡社會責任,希望在國際排名更上層樓。 亞大國際學院長陳英輝說,亞大今年有600多位國際生,其中,資電學院的「半導體產研專班」,12年來培育印尼、印度高材生,畢業後進入台灣或國外電子大廠服務,如台積電、蘋果⋯等,甚至有榮獲歐洲最佳年輕科學家獎。目前又有30位印度生,由印度TATA電子贊助,指名到亞大讀半導體雙聯碩士。 亞大研發長殷湄晶指出,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世界大學排名的參考指標,包括:教學、研究、論文引用率、企業合作收入、國際聲望等5項評分,中亞聯大也雙雙入榜,辦學受國際肯定。亞大今年排名躍升的主因之一,就是國際論文引用率高。亞大的論文引用率、國際聲望成長幅度高,是亞大強項。

圖為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THE)公布2023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亞聯大」系統大學的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均入榜,中醫大排名世界第265名、全台第2名、私大第1;亞大排名世界第384名、全台第4名、私校排名第3、非醫學類私大第1

原文網址:https://www.asia.edu.tw/zh_tw/more_announcement/%E8%8B%B1%E5%9C%8B%E6%B3%B0%E6%99%A4%E5%A3%AB%E5%A0%B1%E9%AB%98%E7%AD%89%E6%95%99%E8%82%B2%E7%89%B9%E5%88%8A%E5%85%AC%E5%B8%83-2023%E4%B8%96%E7%95%8C%E5%A4%A7%E5%AD%B8%E6%8E%92%E8%A1%8C%E6%A6%9C-28927150

小藍鵲計畫——伴弱勢學子展翅飛翔

為了激勵和幫助弱勢學子,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學習發展中心特別成立「小藍鵲工作坊」,以安心課業、職能實務、多元跨域的學習宗旨,每個月透過舉辦藝文學習活動,以及專長培訓活動,至今共舉辦五場活動,讓弱勢學子能透過自己的能力,散播溫暖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林文瑛教務長表示,「小藍鵲工作坊」內容包含企畫撰寫、團隊合作、領導溝通、生命激勵講座、體驗學習等等,培訓課程。日前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加深同學們對於社會關懷的動力,讓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參與的25位同學們表示課程發人省思,不只讓自己思考未來,也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有許多默默付出愛心及溫暖社會的團體,而期許自己未來也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 而活動中除了宣導社會關懷,還安排了手作棉花糖的課程,由本校茶G合作社的成員們指導製作蛋白霜棉花糖,希望能引導同學們從療癒的製作過程及可愛的作品中,真實感受到茶G合作社成員願意分享自身的甜點製作特長,將這份愉悅傳遞給所有參與同學。 特別感謝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佛光大學小藍鵲工作坊,凡符合申請資格之同學參與所有活動,最高可獲得獎一萬元助學金,以鼓勵所有佛大小藍鵲們善用學校資源精進自身能力,回饋社會,營造溫暖、互助的社會氣氛。

佛光大學透過創新育成中心資源培訓開設屬於 學生自營的「茶G合作社」, 讓想創意的學生,能踏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小藍鵲工作坊」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 「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 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   原文網址:https://gogofgu.fgu.edu.tw/edcontent_d.php?lang=tw&tb=1&cid=478&id=838

招生系所簡介

工程學院招生文宣-https://recruit.ctu.edu.tw/var/file/44/1044/img/1418/240344930.jpg

  管理學院招生文宣-https://recruit.ctu.edu.tw/var/file/44/1044/img/1418/591040546.jpg

  設計學院招生文宣-https://recruit.ctu.edu.tw/var/file/44/1044/img/1418/514231856.jpg

  生活科技學院招生文宣-https://recruit.ctu.edu.tw/var/file/44/1044/img/1418/524306696.jpg

  原文網址:https://recruit.ctu.edu.tw/p/406-1044-36150,r1058.php?Lang=zh-tw

開學了 清華大學AI虛擬助教上線

開學了 清華大學AI虛擬助教上線

 

AI虛擬助教「小TAI」開發團隊,左起學生助教歐予恩、何基廷、洪顥耘、李謙睿、王道維教授

本校創全國之先,在今年2月成立因應ChatGPT等開放式AI的工作小組,5月公布AI指引。本周新學期開學,AI虛擬助教也開始上線。物理系王道維教授開設的普通物理課迎來了活潑可愛的AI虛擬助教「小TAI」,不只能回答物理問題、計算微積分,還能幫新生規劃學習進度、出模擬考題。為人社院學生設計的生成式AI指令集也在本周上線,幫助學生用AI來學習。

物理很厲害的大三學姐小TAI亮相 王道維教授在112學年度第1學期的第一堂普通物理課上,介紹AI虛擬助教「小TAI」出場。小TAI是智慧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 Intelligence)的簡稱。創造小TAI的本校物理所碩士生歐予恩把她設定為活潑幽默的大三學姐,短髮大眼,穿著白色背心,戴著四面體的耳環。 在興奮的驚呼聲中,普物課新生立刻拿出手機與平板連線小TAI助教,並開始請教微積分算式,沒想到只過了幾秒,厲害的小TAI就把解題過程一步一步列出來了。有學生問小TAI有沒有IG,小TAI也會溫柔地把話題導引回到物理上。 王道維教授指出,小TAI是使用ChatGPT4的生成式AI,但跟使用一般ChatGPT不同的是,開發團隊設計系統指令(System Prompt)與操作環境,使得小TAI可以幫助學生簡單輕鬆地得到與課程相關的內容知識。學生只要連線到這個AI輔助自學系統的課程講義,小TAI的對話框就會出現在旁邊,隨時提供相關知識,深入引導討論。 開發團隊在平台上放入許多情境式範例引導,例如「想規劃學習進度」、「看不懂課本」、「希望找人討論」,都可以直接跟小TAI對話。小TAI還會出題給學生練習、用LaTex數學符號推導公式,甚至產生Python程式碼來作數值計算與繪圖。 師生聯手開發理工課程AI虛擬助教 小TAI是王道維教授帶領學生助教歐予恩、李謙睿、何基廷、洪顥耘開發,適合理工課程的AI虛擬助教。王道維教授表示,平台本周上線後還需要經過壓力測試,系統穩定後,歡迎校內其他普物課程採用。未來也歡迎其他理工課程應用這套模組引進不同專業的AI虛擬助教。 負責平台設計的歐予恩表示,AI虛擬助教能填補像普物這樣超過百人的大班助教不足的問題,調整適合個別學生的學習進度。助教何基廷認為,在AI幫助下,學生更容易進階學習,如大一生就能開始做高年級生才會的數值運算或繪圖。 剛在課堂上與小TAI對話的本校理學院學士班大一生歐庭芳說,有了這個平台,以後寫作業應該更順利;如果課本上有看不懂的地方,也會請小TAI幫忙翻譯或解釋。 物理系大一生黃承璿也說,有了小TAI,對學習物理應該蠻有幫助的。他可能會請小TAI啟發解題的思路,或解釋一些物理專有名詞。 王道維教授也勉勵大一新生除了學習專業課程,也要善用AI來輔助學習。他預測,專業科目不那麼強、卻能善用AI的人,將是這一波創新學習方式最大的受益者,也比較能面對未來社會的新挑戰。 開發AI指令 人文社會學生也受惠 本校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這學期也拿到一份開學大禮包──由本校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開發的「人文社會課程之生成式AI指令集」,包括通用版、科技與社會版、哲學版3種版本,供學生下載。 人社AI中心林文源主任比喻,這套指令集就像是「AI咒語集」,讓使用者學會對ChatGPT「下咒語」,來得到更有用的答案。雖然坊間已有許多書籍或課程教AI指令,但較少針對學術領域提出指引,特別是文字精準性或思辨性要求較高的人文社會領域。因此人社AI中心特別針對此開發,希望生成式AI成為人社領域學生的思辨對話者與思考陪練者。 以整理閱讀文獻為例,指令範例建議學生用標記對ChatGPT下指令,來分析整理出重點,如「在@1、@2、@3的文章中,作者說明的無障礙設施網絡包含哪些人?他們的關係為何?請根據原文,條列重點」。也教學生如何對AI下指令來比較文獻,或請AI以蘇格拉底式問答來幫助學生思辨、自己找出答案。 「人文社會課程之生成式AI指令集」種子範例公開在清華大學網頁(https://nthuhssai.site.nthu.edu.tw/p/404-1535-254188.php)供全國人文社會領域師生下載。上線不到一周,已超過4千次瀏覽。

本校AI輔助學習平台,虛擬助教「小TAI」會出現在右側的對話框

普物新生用平板與AI虛擬助教「小TAI」互動

  原文網址:https://www.nthu.edu.tw/hotNews/content/1145

東華大學體育系赴馬來西亞舉辦運動訓練營

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尚憶薇主任於11月3-9日帶領修習畢業專題的8位大四學生及2位碩士班學生,由沙巴留臺同學會副總會長彭道章先生居間協調,前往馬來西亞沙巴崇正中學進行為期4天以籃球、排球、田徑等專項訓練為主之運動訓練營。

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致力推動國際化,有感於未來的競爭對手不只在臺灣,而在全世界,為加強學生國際移動力、拓展國際視野,提供各種經費補助學生出國學習交流,積極培養東華大學生的國際競爭力。 崇正中學運動訓練營課程內容包括,團體建立、肌肉力體能訓練、運動傷害防護貼紮與滾筒按摩及運動專項訓練與指導,同時介紹東華大學各院系特色。運動專項教練將體育系所學到之學、術科專業,運用在訓練指導課程中,和學生分享田徑、排球與籃球之專項運動技巧,同時安排競賽對抗交流切磋。另外畢業專題團隊空拍東華美景宣傳影片,讓外國學生感受花東縱谷250公頃校園的美景。 在肌力體能訓練課程,最主要讓崇正中學運動員瞭解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肌力訓練目標不是身材或特定動作之最大肌力,而是讓人變強壯。在球場上往往實力相當的球隊,最後的輸贏取決於體能的好壞。課程包含Tabata training 、彈力帶訓練與繩梯訓練等,其中Tabata training是一種高強度的間歇式訓練,同時結合有氧跟肌力訓練的概念,透過「(高強度)運動20秒,休息10秒,持續8個循環,共4分鐘」過程,提升身體有氧、無氧的心肺能力,是最有效的訓練之一 在運動傷害防護課程,由「國小教育學程」公費生王琳懷老師向學生演講運動傷害成因、運動傷害處理與預防以及運動疲勞的按摩恢復。分享比賽現場的突發狀況,並利用滾筒和網球教學放鬆按摩,並為學生示範受傷部位的貼紮教學,學習在受傷後能建立正確處理方法。 在結訓典禮中,由各專項教練挑選出參加運動訓練營表現傑出的MVP最佳運動員進行頒獎鼓勵,讓更多馬國學生來東華學習。崇正中學鄭校長與尚憶薇主任交換校旗,也希望東華大學與崇正中學能繼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與交流。

原文網址:https://www.ndhu.edu.tw/p/406-1000-148200,r4956.php?Lang=zh-tw

我來追求卓越 再造生涯高峰

Study in Taiwan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After finished my master degree in 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PUST) in 2013, I was accepted as a junior lecture in Faculty of Anim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Brawijaya Indonesia. Study in Taiwan make me more open-minded because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is really high quality. Therefore, in September 2020, I continue to pursuing my PhD study back to Taiwan. Again, I choose NPUST as a host university in Department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TAIC) with major in animal science. The course offering in DTAIC is diverse, hence the student can take the courses which they really need, even they can take courses from other departments. The university provides varies laboratory with sophisticated equipment to support the research project. I joined i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Nutrition (EBN) Lab. All lab facilities, diverse and up-to-date research topics, open-minded teachers, hospitality of university staff, and the friendly social environment really make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ore than enjoy to study in Taiwan. Never regret to choose Taiwan as my destination.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