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鏈國際刊第五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馬來西亞在學經驗分享

  為提升大專校院教師重視教學品質,教育部107年度起推動「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13年度審查結果已於7月16日公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共計通過35件計畫,通過率達61.4%,總補助金額為新臺幣1,243萬523元,再次突破千萬,通過件數與補助金額雙雙創下本校歷年新高紀錄。 依學院統計來看,本次獲得補助的計畫主持人含括臺師大7個學院以及3個其他教學單位,其中教育學院通過件數最多,達到9件;理學院及科技與工程學院各以通過件數5件並列第2;其他學院通過件數分別為:運動與休閒學院4件、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4件、文學院3件、師資培育學院2件、音樂學院1件、僑生先修部1件、教務處共同教育委員會國文教育組1件。 依教師個人獲補助情形來看,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方進義老師連續7年通過計畫,成為全國少數每年皆獲得補助的主持人之一;其次為機電工程學系陳順同老師以及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掌慶維老師各通過6次;物理學系駱芳鈺老師、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丁玉良老師、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吳崇旗老師、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李良一老師、特殊教育學系暨復健諮商研究所張千惠老師等則分別通過5次計畫,另有5位教師通過4次計畫。 113年度本校通過的35件計畫當中,有9位教師為首次通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其中曾金金老師曾獲得校內「教學精進創新與專業社群計畫」補助。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鼓勵教師藉由校內教學精進計畫進行課程規劃與學習數據收集,累積教學研究經驗,再行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期盼臺師大更多教師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提出更有效的教學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育部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為年度計畫,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可提出申請,相關資訊可參閱本校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網站公告(網址:https://reurl.cc/e9GjaQ),歡迎有興趣提出計畫申請的老師及早開始準備。另歷年計畫成果報告皆公開於計畫官網,歡迎教師參閱(網址:https://tpr.moe.edu.tw/achievement/report)。(撰稿:教學發展中心提供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原文網址:https://pr.ntnu.edu.tw/ntnunews/index.php?mode=data&id=22705

招生系所簡介

原文網址:https://recruit.ksu.edu.tw/dept-list

小藍鵲計畫——伴弱勢學子展翅飛翔

為了激勵和幫助弱勢學子,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學習發展中心特別成立「小藍鵲工作坊」,以安心課業、職能實務、多元跨域的學習宗旨,每個月透過舉辦藝文學習活動,以及專長培訓活動,至今共舉辦五場活動,讓弱勢學子能透過自己的能力,散播溫暖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林文瑛教務長表示,「小藍鵲工作坊」內容包含企畫撰寫、團隊合作、領導溝通、生命激勵講座、體驗學習等等,培訓課程。日前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加深同學們對於社會關懷的動力,讓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參與的25位同學們表示課程發人省思,不只讓自己思考未來,也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有許多默默付出愛心及溫暖社會的團體,而期許自己未來也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 而活動中除了宣導社會關懷,還安排了手作棉花糖的課程,由本校茶G合作社的成員們指導製作蛋白霜棉花糖,希望能引導同學們從療癒的製作過程及可愛的作品中,真實感受到茶G合作社成員願意分享自身的甜點製作特長,將這份愉悅傳遞給所有參與同學。 特別感謝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佛光大學小藍鵲工作坊,凡符合申請資格之同學參與所有活動,最高可獲得獎一萬元助學金,以鼓勵所有佛大小藍鵲們善用學校資源精進自身能力,回饋社會,營造溫暖、互助的社會氣氛。

佛光大學透過創新育成中心資源培訓開設屬於 學生自營的「茶G合作社」, 讓想創意的學生,能踏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小藍鵲工作坊」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 「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 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   原文網址:https://gogofgu.fgu.edu.tw/edcontent_d.php?lang=tw&tb=1&cid=478&id=838

臺師大多位師長榮登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最新一期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於9月16日公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2位師長上榜「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28位師長入榜「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上榜人數都比去年增加,研究成果受到國際肯定。 該榜單是美國史丹佛大學使用來自全球最大的引文摘要資料庫Scopus所建立,並由Elsevier旗下Mendeley Data公佈,依據下列六種關鍵指標進行評分:總引用次數、Hirsch 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 Schreiber Hm-index、單獨作者、單獨或第一作者,以及單獨/第一或者最後作者的文章引用次數,反映出學者的學術論文影響力。 分析團隊更新數據至2023年底,使用截至2024年8月1日中所有Scopus作者來計算,遴選出世界排名前10萬名頂尖科學家,涵蓋22個主學科和174個子領域,最終各選出前2% 科學家進入榜單,分為「學術生涯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3)」以及「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份榜單。 兩份榜單中,本校共有33位教授及研究者上榜,其中入選「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人數比去年成長3位,而入選「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人數更比去年成長7位,顯示本校師長長期在國際學術界累積的傑出貢獻。(資料來源:圖資所曾元顯教授提供 / 核稿:胡世澤) 【相關網址】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7 原文網址:https://pr.ntnu.edu.tw/ntnunews/index.php?mode=data&id=22887

樹德科技大學校簡介&境外生獎助學金

更多獎助學金請查閱:https://www.oica.stu.edu.tw/%e6%a0%a1%e5%85%a7%e7%8d%8e%e5%8a%a9%e5%ad%b8%e9%87%91

長庚大學:全臺綜合大學私校第一

長庚大學(Chang Gung University,簡稱 CGU)為具國際特色的一流私立大學,由台塑企業辦學設置醫、工以及管理三學院在各項國際知名的指標評比中,長庚大學的國際排名屢創佳績。2022英國泰晤士(THE)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長庚大學在「產學收入」項目為全球第114名英國QS「2022世界大學排名」,長庚大學為世界前500大;更於荷蘭萊頓大學科學技術中心(CWTS)公布 2022世界大學排名「科學影響力」,長庚大學為全球前330大、臺灣第二名。在上海軟科(ARWU)「2021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長庚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護理及醫學技術等學科,更是位居全臺灣私校第一 。 長庚大學在教學研究面不但有優質的教學研究環境大學部師生比1:8,並透過跨領域學程、暑期實習與國際交流等多元學習管道,培養學生國際競爭力。並藉由獨特「台塑企業公費生 計畫」、「師生創業孵化計畫」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長庚大學致力基礎及前瞻研究,如人工智能(AI)、綠能、半導體及太空領域,於通識課程新增相關課程,以因應未來社會各項機會與挑戰,在新世代中搶得先機。 長庚大學布局與推動頂尖特色研究中心,實現創新翻轉教學,同時帶動產學合作與跨域研究,在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健康老化、人工智慧、綠色科技、生醫工程、放射醫學及管理經營分析等重點領域具備高度的研發量能與成果,推動一體多面跨領域、跨機構、跨國際產學研合作與發展。長庚大學延攬國內外優秀人才,塑造創新特色、以研究帶動教學及產創,培育更多優質高階人力,形成良性循環,擴大研究轉譯效能,落實回饋社會之大學責任。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長庚大學相關資訊,歡迎參考

臨床心理師的養成之路,研究與實務的結合

心理系學習的範圍極廣,共通焦點與對象都是人的心智與行為,包括三大範疇: (一)心理學的基礎方法論,例如:心理統計、心理學實驗法、心理測驗等; (二)心理學的核心課程,例如:認知心理學、知覺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性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生理心理學,以及社會心理學等; (三)心理學的應用課程,例如:正向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諮商理論與技術、穿載裝置與臨床應用、健康心理學、人力資源等,高醫心理系都有專屬的課程開設。 系上的臨床心理學組的老師們在學術與研究上各有專精,包括在自閉症衡鑑的兒童心理學領域、心血管疾病的生理回饋評估與介入、憂鬱症的腦波評估與神經回饋介入、癲癎患者的神經心理學評估、高齡者之認知功能評估、情緒心理學、創傷心理介入等,都各有強大的研究成果,可以讓系上的學生未來申請臨床研究所成為臨床心理師更有競爭力。 高醫心理系於1987年創立,是台灣第一個設立在醫學大學的心理系,隸屬人文社會科學院。師資專長橫跨基礎/應用心理學、臨床與諮商心理學領域,且有校內外相關領域專家,開設多元化的課程。近年來,因為心理健康概念的轉變,心理系亦重視正向心理學發展,希望培育應用心理、臨床心理學、諮商心理等心理專業與健康促進人才。  

學長姊怎麼說?

1.  心理系大二黃錦樺(畢業自澳門廣大中學) 最推「服務學習」(心理系必修課,授課老師鍾昆原、帶組老師蘇文碩)

我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是臨床心理師,現階段在「服務學習」這堂課受到最多的啟發。我認為實體操作的寶貴經驗是無法從別人口中或教課書上學到的,就像實際面對個案的突發狀況時,無法翻書找理論立即運用,需要靠經驗累積。而「服務學習」就是強調讓學生親自實際操作。在這堂課中我到了高醫附設醫院的精神科服務,因將來想要走臨床心理的方向,亦有考慮到醫院工作,所以這次實作的機會對我而言非常寶貴。 這堂課程讓我提早了解醫院的工作環境、平常心理師的工作以及一些面對患者的注意事項,也從旁見識了醫師與病人的日常交流方式,以及他們怎麼處理突發情況。我也由一開始因未接觸過精神病患者而感到害怕,轉變為明白體貼患者。他們或許有時會發病,或許有時會說出一些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話,也發現他們其實與正常人並沒有很大的分別:能夠開玩笑,能夠像朋友般的相處,只是有時會捉不到中間點而已。慢慢地我喜歡上跟他們交談的過程,也希望將來我能夠為他們發聲,精神病並不可怕,希望社會能減少對精神病的標籤,停止二次傷害,如果可以「正常」誰想有「精神病」呢? 我也體認到服務對象最需要的是關心。患者有時的確喜歡靜靜地作自己的事,但我也觀察到每逢有活動或是有遊戲,他們都會對此感到興趣;或許在醫院的每一天患者會意識到想要讓自己狀態更穩定,透過活動能讓他們感受到發揮了自身的能力。在面對病患的發病時,我會盡力的去幫助他們放鬆,例如是撫平他們的情緒,以及盡量減少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而這些都是經過服務學習才學會的。 我相信這些經驗能幫助我在日後從事臨床心理師的時候能夠更快適應。也希望社會上每一個人的心都能夠被好好照顧,也慢慢地對精神病患者減少偏見。在遇到需要關懷以及協助的時候,我希望我就是那一群守護大家的心理師之一,盡己所能地幫助他人。  

2.  心理系大四梁寶如(畢業於澳門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 最推「變態心理學」(心理系必修課,授課老師謝碧玲)

未來我想要從事的職業應該會是臨床心理師,目前正在準備研究所,希望碩士畢業後能考取臨床心理師的資格。現階段的課程中,對於我未來想從事的工作最有啟發的是「變態心理學」。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現象(症狀symptoms、病程course、流行率等)、區辨各類心理疾患、探究原因(病因etiology、心理病理理論以及影響變態行為的文化與其他因素)以及促進改變(治療與結果)。變態心理學是臨床心理師最為基本的知識,如果說小嬰兒最先學會的動作是翻身,那我覺得變態心理學就是成為臨床心理師的第一個動作。 在變態心理學的課程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演練/體驗學習,透過觀看影片練習診斷。老師會在每個章節中花大部分的時間讓我們了解疾病的內容,再以電影片段讓我們更深了解這些症狀是如何實際表現出來的。比如「雙向情緒障礙症」中的「躁症」很容易被發現,但「鬱症」就需要仔細地觀察不能錯過一點點的小事件和小細節。老師那時選的影片中能夠看出男主角有很明顯的「躁症」的症狀,像是每天的睡眠量都很少,很容易會生氣、情緒高昂,有時會有奇怪的衣著,對於某些東西很執著,很常會回憶起創傷的事件,一直無法從事件走出來。在此影片診斷練習中讓我特別體悟心理師需要細心與觀察了解。「魔鬼藏在細節中」,能夠在細節中找出不同於常人的地方是心理人能夠與別人更為特別的地方。 變態心理學這門課幫助心理系的學生增加心理學知識、促進心理學運用,像是學習如何下診斷、疾患的病理與治療方式,並學習有條理地以不同面向說明疾患病理,有助解決問題、促進改變。透過實際演練,活用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診斷、衡鑑及治療,加深自己學理上的自信。臨床心理師是一個非常長遠的職業,在現在的社會裡人們都習慣了把心情藏在心理,從而心中重擔就會越來越重,因此在未來的社會中只會越來越需要心理師;希望未來自己能在興趣的領域中付出心力和貢獻。   原文網址:https://enroll.kmu.edu.tw/clinical-psy/    

印尼瑪琅伊斯蘭大學副校長蒞臨本校,共促國際教育合作

原文網址:https://president.nptu.edu.tw/p/406-1011-175262,r1015.php?Lang=zh-tw

113學年度僑港澳生單獨招生

網路報名時間:2023年10月2日至11月13日 報名系統:https://exam.utaipei.edu.tw/enroll/index.jsp?enrollid=12

113學年度僑港澳生單獨招生

網路報名時間:2023年10月2日至11月13日 報名系統:https://exam.utaipei.edu.tw/enroll/index.jsp?enrollid=12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