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學術實力全球認可 暨大教授蟬聯史丹佛全球頂尖科學家榜

s

美國史丹佛大學公布的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World’s Top 2% Scientists)名單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再度展現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和國際影響力。這份名單基於Scopus論文數據,評選出來的頂尖科學家,顯示了學者們在各自領域的學術貢獻。暨大屬於年輕的國立大學,且經歷921洗禮,今年共有6位教授蟬聯入榜,實屬不容易。 ———————————————— #世界綠色大學全球前50大 #最新一期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暨大五案全過 #USR第一品牌 #THE新興經濟體大學評比全球前500大 #QS世界大學亞洲地區國立綜合大學第18 #境外生比例全國大專院校排名第3 #就讀暨大前途遠大 原文網址:https://www.ncnu.edu.tw/p/406-1000-23457,r30.php?Lang=zh-tw

暨大精準防災作為 以關懷與創新建構韌性大學

近年來面對少子化與自然災害頻傳的台灣,最能展現韌性的大學,當屬位於台灣地理中心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莫屬。0403地震對台灣社會帶來莫大的衝擊,但位於台灣核心的暨大,今年持續投注消防經費200餘萬,也在第一時間啟動震後巡檢、學生撫慰、並立即召集擴大環安衛會議,檢討相關救防災精進作為。該校投注創新與相關韌性作為,不僅此次震災全校平安,也讓暨大近三年來的學生數逆勢成長近一成。顯見只要辦學認真「用心」,「真心」給予學生最好的資源,「貼心」為學生著想的大學,依舊受學生與家長的青睞,並認同大學在地實踐,國際思維的永續治理模式。 暨大校長武東星肯定學校的表現,他表示,經過這些年的體質調整,暨大有七名教授擠身全球前2%的頂尖科學家,不但科研能量驚人,教學創新上也躍升為全球創新大學排行(WURI Ranking)的前50大,作為國際化的大學,暨大還打造了沉浸式的情境教室,可以在9種不同情境中學習各種外語,是全國最大的外語學習中心,學生在國際化情境中優遊學習外,同時,在暨大就可同時跨校上其他11所國立大學的課程,這些努力都是暨大辦學上的用心。

該校有七名教授擠身全球前2%的頂尖科學家。 暨大/提供。
該校有七名教授擠身全球前2%的頂尖科學家。 暨大/提供。

武東星進一步指出,暨大得到學生與家長的肯定,學生數在三年來足足成長了600多名,將近一成左右,主要還是暨大在「國際思維、在地實踐」的理念指引下,提供全球一百多所優質大學的學術交流計畫或是國際雙聯學位,學生充分享受到海外交換與學習機會,與國際直接接軌的能力培養。不僅如此,暨大還透過USR計畫讓學術成果成為社會的公共財,同時在老師帶領下讓學生實地參與在地產業、企業的優化或升級等實務經驗,暨大大學部學生的研究計畫在國科會的通過率更高達60%以上。這些都是暨大「真心」提供給學生的實實在在的資源。 「用心」、「真心」的同時,暨大更加的「貼心」,暨大副校長楊洲松表示,暨大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每年招收百名中低收、特殊境遇、與近貧家庭的願景學生。且暨大為了不同經濟需求的同學,提供了高額的獎助學金,不論是繁星推薦、申請入學、考試分發等管道入學,學生最高有機會獲得高達200萬的獎助學金。在生活上提供2800床的優質住宿環境,讓大一新生完全不用擔心住宿問題。同時,還有工讀實習機會、生活助學金及圓夢計畫等機會,希望讓來到暨大的同學都可以生活有保障、沒有後顧之憂,這是暨大「貼心」的為學生著想。 暨大主秘曾永平補充指出,能夠得到學生與家長的肯定,暨大始終都戰戰兢兢,暨大前次盡全力收容卡努風災的災民,並成為區域防災的亮點學校。而此次全台灣面臨地震以及少子女化的衝擊,暨大所展現出就是面對不可測的變化時,利用高效率的治理,快速應對各項挑戰,這是背後強大的韌性力所粹練出的能量,暨大將堅持這股正向能量的輸出,持續往「國際思維、在地實踐」的理念,為國家社會培育新世代的優質人才而努力。 原文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7891903?from=edn_newestlist_cate_side

海大畢業生划獨木舟繞行基隆嶼 展現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

(體育室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5月27日舉辦「畢業生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活動,清晨天氣風和日麗且海象平穩,總計約55名海大學生從海洋大學小艇碼頭出發,包含40名經歷3個月獨木舟集訓的畢業生,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於海面環島一周後成功折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4位游泳隊的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充分展現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

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
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
學生們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並環島一周
學生們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並環島一周

海大「畢業生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活動自2013年開辦,每年吸引超過百名學生爭取報名機會。獲選的40名應屆畢業生,需經歷三個月集訓,除了得具備開放水域的操槳與航行能力,克服暈船等症狀外,還需接受翻船復位與脫離及航行耐力訓練;通過體能測驗後,才能夠獲得上船挑戰來回基隆嶼的機會。

海大畢業生於基隆嶼前合影
海大畢業生於基隆嶼前合影

今年度特別的是有4位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並於活動前2個月,針對海中長泳做集訓,且必須克服對於茫茫大海的恐懼及大自然的阻礙(如洋流、海浪及水母)才能完成這艱難的任務。海大畢業生們透過完整訓練,成功挑戰基隆嶼,展現勇於挑戰自我,積極懷抱大自然的精神,也象徵著海大畢業生向人生下一階段勇敢航行。

四位游泳隊學生
四位游泳隊學生克服大自然完成泳渡基隆嶼的挑戰

海大冉繁華副校長於致詞時表示,海洋大學受惠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能夠積極發展並推廣各項水上活動。畢業前夕舉辦划獨木舟航向基隆嶼活動,不僅讓畢業生自我挑戰,也充分表現親海、愛海、敢於冒險的海洋精神,冉副校長並給予海大畢業生滿滿祝福,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冉繁華副校長祝福海大畢業生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冉繁華副校長祝福海大畢業生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學生完成基隆嶼挑戰獲得「挑戰成功證書」
生完成基隆嶼挑戰獲得「挑戰成功證書」

體育室黃智能主任於學生返航小艇碼頭時頒贈「挑戰成功證書」,並表示畢業生划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是海大特有的傳統,活動能順利舉辦,除了需要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默契以及水域活動能力,還需要天候、海流、漲退潮等諸多要素的配合;本次活動的順利辦理,是海大人與大海共好的展現。黃主任期待划獨木舟挑戰基隆嶼的傳統能夠延續,為一屆又一屆的海大人,留下獨有的海洋記憶。 學 原文網址:https://mprp.ntou.edu.tw/p/406-1017-100683,r1031.php?Lang=zh-tw

國際學者齊聚暨大 探討未來教育新趨勢

2024「教育的韌性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召開,由於全球都面對著環境多變的嚴峻挑戰,今年主題特別鎖定在韌性與教育的主題進行探討,會中發表許多實徵研究與經驗觀察的論文,提出如何建立與培養韌性特質的方法或策略,激盪對未來臺灣教育發展的各種想像和行動。 ———————————————— (1)台灣華報 「韌性×教育」:國際學者齊聚暨大 探討未來教育新趨勢 https://www.kingtop.com.tw/detail.php?type=lastest&id=32943 (2)經濟日報 國際學者齊聚暨大 探討未來教育新趨勢與韌性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8260330 (3)yahoo新聞 國際學者齊聚暨大 探討未來教育新趨勢 https://tw.news.yahoo.com/%E5%9C%8B%E9%9A%9B%E5%AD%B8%E8%80%85%E9%BD%8A%E8%81%9A%E6%9A%A8%E5%A4%A7-%E6%8E%A2%E8%A8%8E%E6%9C%AA%E4%BE%86%E6%95%99%E8%82%B2%E6%96%B0%E8%B6%A8%E5%8B%A2-082050391.html (4)中時新聞網 「韌性×永續」國際學者齊聚暨大 探未來教育新趨勢 https://www.chinatimes.com/campus/20240930003960-262301?chdtv (5)中央社 「韌性×教育」:國際學者齊聚暨大 探討未來教育新趨勢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82981 ———————————————— #世界綠色大學全球前50大 #最新一期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暨大五案全過 #USR第一品牌 #THE新興經濟體大學評比全球前500大 #QS世界大學亞洲地區國立綜合大學第18 #境外生比例全國大專院校排名第3 #就讀暨大前途遠大 原文網址:https://www.ncnu.edu.tw/p/406-1000-23401,r30.php?Lang=zh-tw

住宿生活好所在

長庚科技大學宿舍設備完善,足夠提供全體學生住宿需求,團體住宿亦可陶冶學生具備獨立自主、尊重合群之情操。宿舍區內食、衣、住、行、育、樂各項設施,樣樣俱全。也常為學生舉辦各種多采多姿的學習活動,包括外文課程、資訊應用、生活技能、人文素養、健康促進等課程活動,以豐富你的住宿生活。

學生宿舍位置圖

一舍庚心樓

一舍庚心樓

長庚人的心: 長庚人秉持良心、善心, 以真心、誠心、愛心、耐心, 盡心費心的關注身旁每個人, 安定每個無助失措、等待支持的生命。 長庚人的心帶來溫暖、提升勇氣、 增強力量、充滿希望。

一舍庚心樓公設01

✧ 庚心樓公共設施 交誼廳(位於1~4樓,各有2間) 討論室(位於地下1樓,共有7間) 電腦教室(位於地下1樓) 學習中心教室(位於地下1樓) 宿舍幹部、志工辦公室(位於地下1樓) 閱覽室(位於地下1樓)

一舍庚心樓公設02

健身休閒室(位於地下2樓) 多媒體影音室(位於地下2樓) 視聽休閒室(位於地下2樓) 韻律教室(位於地下2樓) 樂器練習室(位於地下2樓  


長庚人的耘:

二舍庚耘樓公設01
二舍庚耘樓

      在長庚的校園裡,教師堅守於百年樹人的教育崗位,作育英才; 學生恪遵「做中學」的務實精神,虛心向學。 師生持續在實踐中,檢討改進,追求更上層樓的成績,實踐長庚人奮發向上的精神。 ✧ 庚耘樓公共設施 交誼廳(位於各樓層) 閱覽室(位於各樓層) 洗衣房(位於各樓層) 電腦自學教室(位於3樓) 耘心園餐廳(位於2樓)


三舍庚勤樓

三舍庚勤樓
三舍庚勤樓公設02
三舍庚勤樓公設01

      長庚人的勤: 本校以「勤勞樸實」為校訓, 強調勤勉耐勞,樸素踏實。 所謂「勤能補拙」,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辛勤努力必能克服種種的困難與障礙。 懂得勤勉努力,持之以恆, 才能創造個人的成就及長庚人的驕傲。 ✧ 庚勤樓公共設施 愛心書房(位於J棟2樓) 智慧學習區(位於K棟5樓) 交誼廳(位於各樓層) 電腦自學教室(位於J棟5樓) 多功能討論室(位於J棟6樓) 閱覽室(位於J棟14樓、J棟5樓) 健身休閒室(位於 M棟4樓) 視聽休閒室(位於 M棟4樓) 勤心園餐廳(位於M棟3樓) 庚勤學苑、庚勤書院(位於M棟3樓)

嘉義分部一期宿舍

嘉義一期宿舍
嘉義一期宿舍公設01

 

嘉義一期宿舍公設02

寢室為四人套房 寢室衛、浴、洗臉台各自獨立 兩寢共用曬衣間 ✧ 嘉義分部一期宿舍公共設施 交誼廳(位於各樓層提供MOD、沙發) 茶水間(位於各樓層) 洗衣間(位於各樓層) 電腦網路室(位於2樓) 社團討論室、自修教室(位於2樓) 影音設備、數位鋼琴(位於1樓) 卡拉OK室、室內籃球機、撞球、桌球(位於地下室) 小廚房(位於地下室)


嘉義分部二期宿舍

嘉義二期宿舍
嘉義二期宿舍公設01
嘉義二期宿舍公設02

寢室為四人套房 寢室衛、浴、洗臉台各自獨立 兩寢共用曬衣間 ✧ 嘉義分部二期宿舍公共設施 交誼廳(位於各樓層提供MOD、沙發) 茶水間(位於各樓層) 洗衣間(位於各樓層) 自學中心設有研討室、樂學室、悅讀室、English Corner(位於2樓) 電腦網路室(位於2樓) 社團討論室、自修教室(位於2樓) 韻律教室(位於地下室)

宿舍門禁管制 進出學生宿舍時,一定要配戴學生證(含悠遊卡功能)刷卡進入喔! 門禁時間:每日00:00~翌日05:30。

宿舍事預QA

校本部:其餘宿舍事務相關QA可參考學生事務處相關說明。 嘉義分部:嘉義分部學務組宿舍相關資訊

新創跨域合作 理工學院培育國家高科技智慧產業人才

嘉大理工學院為具有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之特色學院,設有電子物理學系、應用化學系、應用數學系、資訊工程學系、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及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等8個學系,各學系除基礎研究與科技潮流發展之研發能量外,並與嘉大傳統之農業科技及生物技術專長研究相結合,組成跨領域特色研究團隊,著重利用理工背景與特色輔助生物與農業相關科技發展,期以科技智慧輔助農業生產技術與時俱進,培育國家高科技智慧產業人才。 電子物理學系 電子物理學系以建立學生深厚的物理基礎並加強電子電路相關的訓練為目標,除了紮實的物理訓練,更強調要具備進入實驗室做專題的能力,全面培養實際動手做的實務經驗與理論分析的技術。現有專任教授11人、副教授2人、專案助理教授1人;研究團隊主要分成半導體電子領域及光電科學領域兩大主軸。本系的教育目標與傳統物理系不同的是將傳統電機電子系的必修課程如電子學、電路學、電磁學、電子學實驗納入本系重點課程,更有數位邏輯和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選修課程。大學部學生多以升學研究所為主,畢業後超過80%的學生就業於科技業。 應用化學系 應用化學系以傳授基礎化學與實用技術建立學生良好的化學學識為目標,結合教育與產業資源,以不同課程及實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專業技術之養成訓練。就業方向以材料、光電半導體、分析檢測及製藥產業為主,亦可修習教育學程成為中學教師或修讀博士班擔任大學教師。專業研究以化學為基本架構,結合當代科技及產業發展趨勢,著重於材料、生物、醫藥、農業及能源等相關物質之合成、分析、感測及特性研究。在基礎授課分流之外亦邀請相關業界具多年實務經驗之專家蒞校傳授經驗,介紹產業應用技術發展現況,縮短學用落差以增強就業競爭力。 應用數學系 應用數學系不同於其他公私立大學相關數學系所的發展,整合計算科學、資訊科學及機率統計等三個教學研究團隊,朝教學、研究、設計與製造的完整化發展,並以跨學門技術整合與研發,加強技術轉移及提升產業技術合作。應用研究涵蓋微奈米計算模擬、多媒體設計、動態系統模擬、科學計算與建模、生物統計、品質控制、數學科普、數據科學及人工智慧等。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數學或資訊軟體(教具)設計研發、生物科技、工業設計、財務分析、品質控制、保險精算及數學教育等工作。若選擇繼續升學,則可朝應用數學、資訊工程、統計、財務金融、工業工程及數學教育等研究所深造。 資訊工程學系 資訊工程為全球高成長產業及重點核心發展領域,資訊專業人才未來數十年仍呈現供不應求的趨勢,主要發展方向包括:軟體工程與知識工程、互動多媒體及網路與資訊安全等3大領域,涵蓋人工智慧、物聯網、資訊安全及知識工程與軟體工程等科技創新整合應用;配合新科技發展,本學系開設區塊鏈、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相關課程,以培養新興產業所需人才;此外,結合嘉大農業技術或生命科學等重點研究領域,發展智慧農業與資訊科技跨域合作,在智慧農業發展研究成果亮眼。智慧型軟體暨通訊系統為國內的產業趨勢發展主流之一,例如:元宇宙、雲端、智慧型移動裝置、(穿戴式)互聯網、機器人、互動仿生系統及生物資訊(整合)系統等,本學系培育學生具備相關高階技術,未來可投入相關職場就業,或擔負系統(整合)工程專案經理之高薪重要職務;學生參與數位遊戲及其他軟體創意設計各項競賽獲獎不斷,112學年度通過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6件,足見學系在基礎科技研究扎根之努力。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培養學生具備機械、電機、機電整合等基本專業知識,應用機電科技於生物產業相關領域,期使學生在完成專業課程後,具有機電系統之設計製造、自動化技術、生物產業與智慧農業領域的專業技能。本學系課程以基礎科學為主,應用科學為輔,並注重不同知識領域間之整合,藉由知識融通,厚植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課程兼顧理論與實務。本學系研究與發展方向分為動力機械工程、系統感測與控制工程及生物材料與生醫工程三大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產業機械、生物產業系統自動化、自動量測與儀表控制技術、生物感測器及生物晶片。本學系畢業生在機械電機產業方面可到中鋼或精密機械公司就業,在生物農業產業方面可到溫室環控、植物工廠及生物科技等公司就業,在研究機構方面可到工業研究院、中央研究院、農業試驗所、農業改良場或公營研究單位就業,在公職方面可參加相關的高普考試或公營機構考試;在升學方面,可至生機、機械、電機、醫工和食品等相關研究所繼續進修碩(博)士學位。 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 本學系致力於土木工程領域知識之教學、研究與成果推廣,主要以防災科技、結構耐震設計、耐震評估及補強、營建材料、公共工程設施研究、灌溉排水及水土資源保育為主。特色研究包括結構耐震設計耐震評估及補強研究、土木與大地災害模擬演算、綠色營建與結構修補研究、水文地質災害模擬研究及智慧灌溉研究等,培育符合國際觀兼具本土環境需求專業人才,因應國家公共工程建設及社會發展需求,提升水土資源永續利用、國家經濟發展及全民福祉。學生畢業後可參加土木、水利及水土保持工程等高普考試、地方特考及國營事業考試;亦可報考土木技師、結構技師、大地技師、水利技師、水土保持技師等技師執照,參與土木工程相關的開發建設之規劃、設計、施工與研發工作。本學系畢業系友110年考取土木高考三級8人、普考10人、技師執照6人,111年考取土木高考及普考共17人,112年考取土木高考及普考共14人,成果豐碩。 電機工程學系 電機工程學系配合國家建設及產業發展需要,培育中高級電機科技人才為目的,教學理念除注重理論探討外,強調實際動手的能力,以期培育具有深厚電機基礎與專業並能實際應用的電機高科技人才。課程設計涵蓋所有電機系所需基礎理論,並開設選修電子與系統設計學程、通訊與訊號處理學程及計算機與控制系統學程等專業學程供學生修習,培育學生紮實基礎,作為升學及就業準備。本學系畢業生未來可從事臺灣各科學園區中的積體電路製造、資通訊業、IC設計與測試及生物晶片研發等職業。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配合國家產業發展需要,以機械節能系統領域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節能技術應用於精密機械以及能源系統,培育機械節能專業技術工程人才。在教學上理論與實務並重,以期培育出具有深厚基礎並能實際應用的工程人才,來發展節能技術應用於精密機械設計與製造以及能源系統。課程規劃以培育機械節能專業技術工程人才為目的,重點發展節能技術應用於精密機械設計、製造與能源技術,教學理念在具備深厚理論基礎且能實際應用的產業人才。本學系畢業生可以在既有的機械產業(工具機、製程生產線、車輛工業)、需要機械的產業(幾乎各行各業均有需要)及能源產業(水力、火力、核能)任職,更能跨及發展中的綠色能源產業(太陽光電、節能科技、生質燃料、氫與燃料電池、電動車、風力發電、未來的潮汐發電等),或至電力、能源、交通部門等公營部門任職。升學方面,可報考各大學機械、製造、能源及材料相關領域研究所。   原文網址:https://www.ncyu.edu.tw/ncyu/Subject/Detail/192351?nodeId=835

「綠色植萃,價值無限」推動綠色永續創新應用嘉大不遺餘力

台灣機能性作物綠色萃取技術產業聯盟會員大會之「綠色植萃,價值無限」與會貴賓合影。(照片由秘書室公關組攝)

台灣機能性作物綠色萃取技術產業聯盟於9月13日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會員大會,大會主題為「綠色植萃,價值無限」,吸引超過30家農民及企業會員參加,並獲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的鼎力支持。該日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陳昭蓉副處長、嘉義市藥用植物學會余豐科理事、台灣中藥臨床學會蘇超麒理事長、國際芳香保健照護協會黃敏菁理事長、台灣化妝品科技學會林恩仕理事長、台灣生物科技暨健康產業協會賴明道理事長及中華科技大學郭鍾達校長等多位產學研之專家學者及聯盟會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綠色萃取技術在臺灣中醫藥產業中的創新應用及未來發展前景。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陳昭蓉副處長致詞表示,台灣機能性作物綠色萃取技術產業聯盟是國科會計畫支持的產學技術聯盟之一。產學處積極鼓勵學研機構運用自身成熟之核心技術能量,藉由與上中下游產業建構技術合作聯盟,系統性將核心技術對外擴散,增加服務量能,達成技術落地接軌及產品國際化的目標。嘉大以綠色萃取及量產專利技術,結合在地農業產銷班達成量產商品化,並透過行銷公司拓展國內外市場,這種連結上中下游產業及內外需市場的豐碩成果,值得肯定。

嘉大陳瑞祥副校長頒發企業會員證書。(照片由秘書室公關組攝)

大會首先由三位聯盟主持人,嘉大生化系陳政男教授、輔大營養系劉沁瑜教授及陽明交大生科系陳文亮教授介紹「台灣機能性作物綠色萃取技術產業聯盟」在萃取、營養配方及中藥種植技術服務上之最新進展,並頒發聯盟顧問證書與會員證書。在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許增如處長見證下,由嘉大林翰謙校長代表與順天堂藥廠股份有限公司、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久津實業有限公司及晶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合力推動綠色化學技術於中草藥產品的應用研究。現場更有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與聯盟合作開發的機能性中草藥茶包展示,充分展現綠色萃取技術在機能性作物研發中的實際成果。 台灣機能性作物綠色萃取技術產業聯盟自今年初成立以來,積極匯聚產學研力量,與理念相符之農民及企業合作,共同於國際市場推廣綠色萃取技術,推動綠色中醫藥產品之研究與應用,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嘉大林翰謙校長開幕致詞表示,綠色化學主要是從源頭減少製程中可能產生的廢棄物和污染,透過更環保的方式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此作法不同於事後的廢物處理,而是在產品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就考慮到環境保護,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林校長也特別強調嘉大將不遺餘力促進技術合作及知識共享,提升臺灣在機能性作物開發及中草藥萃取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該日會員大會主辦單位提供了豐富的產學交流機會,促進會員間之合作契機。多位企業代表表示,未來將利用聯盟平台探索更多合作可能,並與農民會員攜手推進機能性作物產業的持續成長。 原文網址:https://www.ncyu.edu.tw/ncyu/Subject/Detail/209381?nodeId=835

疫情後海外招生第一站—2022馬來西亞臺灣高等教育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睽違兩年由馬來西亞留臺校友聯合會總會主辦的「2022馬來西亞臺灣高等教育展」於2022年8月17日至24日分3個場次辦理,分別是中馬的吉隆坡(世界貿易中心)、北馬的吉打(雙溪大年新民獨中)、及南馬的柔佛(寬柔中學古來分校),共有81所臺灣大專院校參展,吸引馬來西亞各華文獨立中學與國民型中學師生參觀。 本校由國際事務中心蘇克保主任帶領黃敏淳組員前往參展,本校優良的校風及嚴謹的教學品質,吸引眾多師生及家長前來詢問,熱門科系如:企業管理學系、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心理系、日本語文學系、音樂系、資料科學系等;尤其歷經兩年多的疫情,大數據的觀念與應用逐漸在大家的日常生活驗證,因此,家長及學生都表達了就讀興趣。 國際事務中心蘇克保主任,亦以日文系教授的身分鼓勵同學,東吳大學推動第二專長,包含雙主修、輔系及各項學程,以語言學系為例,可以修讀商學課程,提升自己商管及行銷能力,都是讓自己在畢業後,增加就業機會的利器,讓在場學生更對臺灣高教及東吳品質更具信心。參展期間,特別感謝馬來西亞校友會黃志成會長(企管系76級)全程陪同,召集當地的各地區校友們,為同仁打氣鼓勵並提供各項協助,而校友們的傑出成就及展現對母校的感恩與回饋的心,讓學生及家長都非常感動,亦是本校攤位最美麗的風景。 黃志成會長於2021年榮獲本校第五屆傑出校友殊榮,然適逢疫情期間無法領獎,藉由本次教育展機會,由蘇克保主任代表潘校長,在眾多校友們的見證下,將此份榮耀傳遞給會長。黃會長也表示:這份榮譽是屬於全體馬來西亞校友的,因為沒有校友們的配合和努力,就沒有如此亮眼的成績。 本校目前有近80位馬來西亞同學,期盼經由本次教育展,在未來可以有更多馬來西亞學子加入東吳大學,一圓留學夢。 原文地址:https://www-ch.scu.edu.tw/october/news/18584

【東吳PODCAST聊起來】第二專長跟三刀流有關?!

為什麼要選擇東吳大學?東吳哪裡好?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