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大藝術設計學院再創佳績!2024新竹美展獲獎14人

2024新竹美展為鼓勵更多藝術人才投入創作,今年特別擴大徵件對象,凡出生或曾經設籍、居住、就學、就業於新竹縣、市之藝術創作者皆可報名參賽。徵件比賽分為西方媒材、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立體暨造形藝術、東方媒材、書法篆刻、工藝設計等六大類,整體參賽作品水準逐年提升。

日前,新竹美展公佈了得獎名單,玄奘大學藝術學院表現優異,共有十四件作品獲獎,成績斐然。其中,碩士班畢業生康興隆連續兩屆榮獲東方媒材類的「竹塹獎」。在東方媒材類中,范天送紀念獎由李美宜獲得,同時優選有彭碧鈴,佳作則由陳孟環等四名同學獲得。在西方媒材類中,許文昌榮獲優選獎,佳作則有張晉霖、楊茜伃、張家豪和何文高,入選的有張懷容、汪倩玉、黃孟玲和許庭皓。立體暨造形藝術類方面,沈佩萱佳作。 這些獲獎作品來自在校生及近期畢業的同學,展現了玄奘大學藝術學院的實力與創新。新竹美展不僅是藝術創作者展示才華的平台,也為新竹縣市的文化藝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未來有更多優秀的作品和人才湧現。 玄奘大學簡紹琦校長表示,新竹市不僅是科技重鎮,近年來更以新思維積極發展文化建設,迅速翻轉了整座城市的樣貌。「新竹美展」作為新竹縣、市合辦的重要在地指標性競賽,展示了新竹在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 玄奘大學位於新竹市香山區,對於在地的文化鏈結,尤為重視。學校積極投入資源,包括編列高額預算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競賽,並加發師生學術表現獎勵金。近期公布的「新竹美展」中,玄奘大學學生再次獲得佳績,充分顯示出學校在藝術教育上的深耕動能。 簡校長強調,玄奘大學不僅致力於科技的發展,也積極推動新竹在地藝術的跨域創作風氣,為這座古城注入了豐富的科技與人文氣息。學校將繼續與在地社群共同努力,提升新竹的文化品味與藝術氛圍,讓這座城市更具魅力與活力。【本報導來元:工商時報】   原文網址:https://www.hcu.edu.tw/HCU/hcu/zh-tw/-masterhcunews/067D4B19CE3A4DAB968EB118D21F7A69

2024 WCC世界廚藝大賽 玄奘大學

玄奘大學今年由餐旅系的湯彩群老師帶隊,帶領餐旅系的8名同學於5月16日至18日參加「2024第三屆馬來西亞世界廚藝大賽」,本次大賽除台灣外有加拿大、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印度、印尼、寮國、馬來西亞、中國等1790名各國選手參加,大賽共設置210個競賽項目,邀請50位各國名廚擔任大會評委。台灣派出200餘位選手參加,共計10餘所大學共襄盛舉。 玄奘大學去年只有1名同學參加,取得1金1銀的亮眼成績,餐旅系的同學們受到激勵,今年共有陳可蕙(1特金,1金牌),陳慧筠(2金牌),錢慧佳(1金1銀),王浩傑(金牌),許馨予(金牌),黃文俞(銀牌),朱恩慈(銅牌),王姿婷(銅牌)等8位同學報名參加聖誕餅乾屋、自由式點心包、創意月餅、現代式丹麥酥皮麵包、杯子蛋糕、餅乾自由式8款、素食點心、特製炒飯等9個項目。 歷經3天的緊張刺激的比拼,共奪得2特金,6金2銀2銅的佳績。這次參賽的選手在湯彩群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討論設計參賽項目及作品風格,定期開會設定練習的目標及時程,在賽前半個月更是在江勁毅主任及全系老師的配合與支持下展開集訓,簡紹琦校長也在百忙之中關心同學們的練習進展。


這次二年級的陳可蕙和陳慧筠同學是馬來西亞籍的僑生,其中陳可蕙同學獲得聖誕屋金牌以及聖誕彩繪餅乾的特金牌;陳慧筠同學獲得創意月餅金牌以及聖誕彩繪餅乾金牌。其中這次的彩繪餅乾競爭非常激烈,台灣就有8位選手參加,甚至包括其他學校的老師參加,陳可蕙和陳慧筠同學從年前設計好草圖到年後開始練習,幾乎課餘及假日都在結伴練習,隨著密集的練習一步一步的精進作品,到最後奪得1特金1金的佳績。公佈名次的時候陳可蕙同學高興的跳起來,因為看到那麼多人比這個項目,大家又都那麼厲害時,她很沒自信,湯彩群老師一直鼓勵她說她做的超棒的,最後證明只要肯努力總是會有收獲。 陳慧筠同學這學期參加了湯彩群老師參與的USR大學社會實踐計畫-新埔旱坑柿家創新永續計畫,湯彩群老師建議她在創意月餅中融合柿餅的元素,所以她做了非常有特色的柿柿如意酥,另外還有醒獅桃山月餅,以及福袋造型的月餅也很有中國特色,榮獲金牌殊榮。 大四錢慧佳同學去年比完和湯彩群老師說她今年還要參加,她也的確實踐自己的承諾,錢慧佳同學目前正在哈肯鋪實習,幾乎所有的假日都會到學校來練習,這次也挑戰了新的項目取得了1金1銀的好成績。尤其是自由式點心包融合了華人新年的元素做了燈籠、金元寶、萬柿如意包等具有鮮明特色的作品,獲得金牌的榮譽。 許馨予同學從開始報名就目標明確,因為她經常炒飯給家裡人吃,家裡人都很喜歡吃,因此想參賽看看自己的手藝到底怎麼樣。許馨予同學按著老師的安排一直訓練,一直調整口味越做越好,現場比賽時雖然緊張,但是臨場發揮優異,最後獲得金牌的佳績。

王浩傑同學是馬來西亞的僑生,這次參加的是現場製作的素食點心項目,王同學去年參加菩提杯,獲得了銀牌的好成績,因為他從小就是吃港式飲茶長大的,所以很喜歡港點。湯彩群老師建議他延續之前菩提杯的理念,為這次比賽設計了3款的素食港點,幾個月來不斷的調整口味,最終取得好成績。 此外,黃文俞同學參加現代式丹麥酥皮麵包的比賽項目,結合了台灣在地的水果和自己家裡種的桑葚作為麵包的內餡,非常有台灣特色,榮獲銀牌。朱恩慈同學參加聖誕屋的項目,這是她第一次畫糖霜,取得銅牌佳績,而王姿婷同學參加了杯子蛋糕的項目,亦獲得銅牌。 同學們都很開心的表示,這次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增廣見聞,也很感謝學校提供這麼優質的師資和教學環境給他們,他們會更加珍惜在校的學習時間,希望之後有機會再和老師出來觀摩學習交流。

    教師:迷你水果塔特金牌 學生:6金2銀2銅 陳可蕙 聖誕彩繪餅乾 特金牌 陳可蕙 聖誕屋 金牌 陳慧筠 創意月餅 金牌 陳慧筠 聖誕彩繪餅乾 金牌 錢慧佳 自由式中式點心包 金牌 錢慧佳 餅乾 銀牌 許馨予 特製炒飯 金牌 王浩傑 素食點心 金牌 原文網址:https://www.hcu.edu.tw/HCU/hcu/zh-tw/-masterhcunews/D5C8A41E63204193922FF9D3F6B909CC

GenAI論壇 興大發表國際首創農業專用生成式AI

ChatGPT帶起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GenAI) 研發浪潮,大語言模型與產業應用推陳出新。國立中興大學與國科會、教育部5月17日共同舉辦「生成式AI,生成你未來」論壇,中興大學發表國際首創農業專用生成式AI「神農TAIDE」,運用國科會「TAIDE」模型,發展出為國人量身打造且可精準回應的神農AI寶庫。

國科會2023年11月起發展具臺灣特色與繁體中文的「可信任生成式AI對話引擎」(Trustworthy AI Dialogue Engine, TAIDE),至今開發出的運算模型在寫文章、寫信、摘要、英翻中、中翻英等五大任務表現優異。興大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究發展中心由國科會AI專案計畫補助成立,以AI核心技術推動智慧農業研發。該中心以TAIDE為基礎,開發出專為農業領域設計的知識問答系統「神農TAIDE」。 興大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暨工學院院長楊明德表示,神農TAIDE整合農業部1萬8千多筆文獻與中興大學圖書館碩博士論文8千多筆典藏,輸出的回應會更貼近國內農業實況,同時提供的解答更為具體,並且每筆回應皆附參考來源,方便使用者進一步瀏覽原始文獻。 神農TAIDE開發成員興大資工系范耀中副教授指出,「神農TAIDE」可即時、簡單、精準地提供農民、學研單位和農企業等應用於農業栽培管理上的需求,此外,神農TAIDE除文字閱讀外,也能閱讀表格,提供更詳細的專業農業知識。目前正進行多模態系統開發,未來使用者可直接輸入影像,進行植物病蟲查詢與診斷。

因應全球AI技術創新,此次GenAI論壇以臺灣生成式AI為題,由興大詹富智校長,同時也是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教學推動中心主持人開場致詞,興大智慧農業研發中心主任楊明德主持,邀請TAIDE計畫總召集人李育杰教授、臺灣AI卓越中心許永真副總召集人、臺中榮總智慧醫療黃勝揚副執行長、興大資訊工程學系范耀中副教授擔任論壇主講,集結臺灣國內專家學者一同探討GenAI快速發展下,臺灣的大語言模型發展及智慧農業與智慧醫療應用案例,希望藉此作為產官學研各界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討臺灣在人工智慧上的創新發展與機會,以提升臺灣人工智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原文網址:https://www2.nchu.edu.tw/news-detail/id/57681

招生系所簡介

原文網址:https://recruit.ksu.edu.tw/dept-list

卓越教學,創造未來

雙聯及交換:協助學生文件申請流程及課程選修。培育國際行動力:媒合海外實習機會及邀請國際移動師資,開闊國際視野。產學合作:結合產業趨勢,增加學生實習管道及提升就業力。服務學習:舉辦鄰近地區之中小學英語營隊,強化團隊服務精神與溝通能力。師徒導師關懷:以跨年級及一對一的方式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多元語言學習情境,深化學生多元文化涵養

GenAI論壇 興大發表國際首創農業專用生成式AI

ChatGPT帶起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GenAI) 研發浪潮,大語言模型與產業應用推陳出新。國立中興大學與國科會、教育部5月17日共同舉辦「生成式AI,生成你未來」論壇,中興大學發表國際首創農業專用生成式AI「神農TAIDE」,運用國科會「TAIDE」模型,發展出為國人量身打造且可精準回應的神農AI寶庫。

國科會2023年11月起發展具臺灣特色與繁體中文的「可信任生成式AI對話引擎」(Trustworthy AI Dialogue Engine, TAIDE),至今開發出的運算模型在寫文章、寫信、摘要、英翻中、中翻英等五大任務表現優異。興大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究發展中心由國科會AI專案計畫補助成立,以AI核心技術推動智慧農業研發。該中心以TAIDE為基礎,開發出專為農業領域設計的知識問答系統「神農TAIDE」。 興大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暨工學院院長楊明德表示,神農TAIDE整合農業部1萬8千多筆文獻與中興大學圖書館碩博士論文8千多筆典藏,輸出的回應會更貼近國內農業實況,同時提供的解答更為具體,並且每筆回應皆附參考來源,方便使用者進一步瀏覽原始文獻。 神農TAIDE開發成員興大資工系范耀中副教授指出,「神農TAIDE」可即時、簡單、精準地提供農民、學研單位和農企業等應用於農業栽培管理上的需求,此外,神農TAIDE除文字閱讀外,也能閱讀表格,提供更詳細的專業農業知識。目前正進行多模態系統開發,未來使用者可直接輸入影像,進行植物病蟲查詢與診斷。

因應全球AI技術創新,此次GenAI論壇以臺灣生成式AI為題,由興大詹富智校長,同時也是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教學推動中心主持人開場致詞,興大智慧農業研發中心主任楊明德主持,邀請TAIDE計畫總召集人李育杰教授、臺灣AI卓越中心許永真副總召集人、臺中榮總智慧醫療黃勝揚副執行長、興大資訊工程學系范耀中副教授擔任論壇主講,集結臺灣國內專家學者一同探討GenAI快速發展下,臺灣的大語言模型發展及智慧農業與智慧醫療應用案例,希望藉此作為產官學研各界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討臺灣在人工智慧上的創新發展與機會,以提升臺灣人工智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原文網址:https://www2.nchu.edu.tw/news-detail/id/57681

興大USR「寵物義診」通識課 收容所義診關懷犬貓

中興大學USR計畫「浪愛無國界:流浪動物減量與福祉實踐」開設「寵物義診」通識課程,6月7日帶領15位學生至臺中市動物之家后里園區協助動物義診。該課程開設至今第五年,從行動中了解流浪動物議題,進而提升動物福祉意識,深受學生好評。

「社會參與課程多了可以走進社會提供一些我們能做到的事,也就是實實在在的把課程裡面的東西實踐落實!」本學期修課的30位學生橫跨多元科系,學期初以講堂為主,邀請獸醫師與專家介紹臨床知識、分享一線經驗,教導獸醫系、非獸醫系學生如何操作以觀察觸診為主的「寵物義診表」;期中安排學生至興大USR「浪浪樂活醫療室」以住院動物為練習對象,熟悉義診表操作;期末則分組帶領學生至公私立收容所服務。 本學期(112-2)前往私立收容所月園流浪動物之家、公立收容所南屯動物收容所、后里動物收容所3所執行義診。所有義診的資料也會留給收容所參考,讓學生課堂作業得以成為社會實踐的一環。有同學於期末回饋時提及「之前覺得動物收容所的環境不會很好,但去過三個收容所之後才發現,原來現在的收容所環境已經變得比我想像的好很多了,收容所的環境都很乾淨,對動物的身心靈發展也都有幫助。」 林荀龍副教授20年前即投入台灣流浪犬貓絕育,2018年起申請教育部高教深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推動至今。計畫於校內成立專治公私立收容所犬貓的「浪浪樂活醫療室」,隨後數年陸續開設專業課程、通識課程,旨在培育專業與跨域人才,投入解決流浪動物衍生問題。 林荀龍副教授表示,「寵物義診」課程結合知識傳遞與社會實踐,鼓勵學生親身走入場域,了解公私立收容所面對的困境,並以自身學習技能提升收容所動物福祉。學生除了協助義診外,也以影像記錄繳交課堂作業。日後成品將上傳影音平台,希望讓社會大眾看見場域的問題與現狀,持續拓展社會影響力。     原文網址:https://www2.nchu.edu.tw/news-detail/id/57854

元智圖書館迎開學 全新「學習艙」打造雙語學習新天地

To kick off the new semester, Yuan Ze University has installed eight new learning pods in the library, providing faculty, staff, and students with private spaces for teaching, research discussions, or multimedia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se soundproof pods offer a quiet and flexible environment, allowing users to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space for study, collaboration, or individual reflection based on their needs. 【本報訊】

圖一元智大學於圖書館新設8座學習艙,提供教職員生教學、研究討論或影音、語言學習的獨立空間 (3)
(元智大學於圖書館新設8座學習艙,提供教職員生教學、研究討論或影音、語言學習的獨立空間/照片由圖書館提供)

迎接開學季,元智大學於圖書館新設8座學習艙,提供教職員生教學、研究討論或影音、語言學習的獨立空間,具隔音效果,讀者可依自身需求,在館內選擇最適合的學習、交流或獨處空間。 元智大學資訊長王任瓚表示,元智大學致力於推動雙語教育,為打造完善的國際化學習環境,特別於新學期在圖書館規劃設置8座學習艙,學習艙由特殊材料製成,能有效阻隔各種頻率的聲音波,不僅能夠隔絕外界的噪音,還能在內部創建一個音質優良的聽覺環境,適合進行錄音、線上會議等活動,或作為語言學習的場所,為培育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專業雙語人才,提供更多元的學習資源。 王任瓚說,每座學習艙可容納使用人數為1-2人,3人以上若有需求,則可使用館內之研討室。學習艙內裝設有電源插座與USB、Type-C充電孔及Wi-Fi無線網路,且有網路孔可連接有線網路,方便使用數位學習的相關設備。 王任瓚指出,在學習艙內,可以一個人進行線上對談、聽線上課程、錄音,也可以兩個人實體討論或進行多方線上會議,不用怕吵到其他讀者,雙面隔音玻璃的透視空間,在開放式環境中進行討論或深度工作、學習,充份優化圖書館空間利用,提供使用者更多元的服務。 元智大學圖書館是一座結合現代科技與學術資源的學習聖地。為學生與教職員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舒適的學習環境。圖書館擁有龐大的藏書量,涵蓋各學科領域,並且不斷更新以確保資源的現代性。 此外,圖書館設有多功能閱覽區、討論室及個人研究空間,滿足各種學習需求,還提供數位資源與線上資料庫,方便師生隨時隨地查閱資料。由於圖書館其現代化設計與美麗的環境,多次成為偶像劇取景地,並曾獲選為全台最美大學圖書館,知名偶像劇《惡作劇之吻》、《痞子英雄》以及《敗犬女王》均曾在此拍攝,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搭配啟用,圖書館舉辦開學限定!圖書館人氣【Learning cabin】體驗賞活動,9/9日起凡預約登艙體驗 或是 與學習艙拍照打卡,即贈星巴克歡慶開箱爆米花或小熊軟糖,口味隨機,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活動詳情請參考元智大學圖書館活動網頁。   原文網址:http://yzunews.yzu.edu.tw/library-creates-a-new-world-for-bilingual-learning/

元智大學首創量子AI教育 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

Utilizing AI for learning is no longer surprising, but integrating quantum courses is becoming a future trend! From the 113th semester, Yuan Ze University will incorporate quantum concepts into its curriculum.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tive AI, all freshman programming courses will introduce quantum concepts. From sophomore to senior year, engineering students will study quantum mechanics, applying relevant knowledge in semiconductor physics, quantum mechanics, solid-state physics, and more. The university aims to lead in quantum AI education through well-structured courses, fostering high-quality technology talent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ing students’ competitiveness. 【本報訊】

圖一元智大學首創量子AI教育 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化材系傅薈如教授、電機蒲念文教授、謝建興教務長、徐澤志副校長、吳和生主祕、AI中心主任禹良治-由左至右)
元智大學首創量子AI教育 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照片由本報訊提供

利用AI學習已不稀奇,結合量子課程已成未來趨勢!元智大學自113學期將量子的概念運用在課程中,全校大一程式語言除了教授AI運算思維及運用生成式AI外,將導入量子概念,工程類大二至大四的學生,修習量子力學,應用相關半導體物理、量子力學、固態物理等,透過紮實的課程規畫,引領量子AI教育,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全方位提升學生競爭力。 2019年人工智慧成為顯學,遠東集團率先贊助元智大學設立人工智慧跨域創新應用中心,建置輝達(NVIDIA)深度學習伺服器,提供大型研究及產學合作專案使用。 因應教學與研究需求,元智大學與Google、Amazon和微軟3大國際雲端公司合作,結合NVIDIA的硬體環境與雲端教學資源軟體,加快學生教學與研究跨領域的學習,並與亞東醫院合作,導入AI技術開發醫療器材與疾病預測等技術,加速培育智慧健康解決方案與應用場景,透過與遠東集團暨其它各類產學合作,協助政府及產業運用AI發展創新服務。 元智大學教務長謝建興表示,目前AI研究與應用最大的瓶頸就是速度不夠快且非常耗能。為解決此問題,元智大學首推讓學生瞭解量子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的潛力,作為未來無縫接軌將量子原理應用於AI的各項領域中。謝建興說,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之基本理論,其計算速度比傳統計算快,且可同時處理大量信息,其操作較不消耗能量是屬於綠能產業,高效的並行處理加快了問題解決的速度。

圖二元智大學教務長謝建興
元智大學教務長謝建興/照片由本報訊提供

謝建興指出,元智大學自2016起推行新雙語程式課程,各學院大一課程中皆必修程式語言,電通、資訊與工程相關學院將AI方面的知識應用於課程中,或讓學生利用2-4週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AI專題,以提升學生的AI運用技能,使其具備應對未來數位化社會的能力。 謝建興表示,元智大學將利用既有的基礎,將量子的各種概念與應用融入課程中,大一程式語言導入量子概念。工程類大二至大四的學生,若對於量子有興趣,除了修習該系的專業量子課程外,可修元智與台積電合作的元件整合學程,如半導體物理、量子力學、固態物理及其應用課程。台積電學程相當重視學生量子基本概念,因為這是瞭解半導體行為的基礎,在元件已進入奈米尺度的今天,量子效應會影響元件功能。 此外,各學系在高年級暨研究所課程將量子機械學習(Quantum Machine Learning) 與量子深度學習(Quantum Deep Learning)融入原本AI課程,導入量子運算於AI 研究,並建立元智量子AI研究團隊,謝建興說,元智目前已成立量子研究群,歡迎有興趣的業者,共同參與研究並培養優秀的量子工程人才。元智大學將持續推動AI教育及量子研究,計劃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引入更多前沿技術和教學方法。同時,學校將加強與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和創新機會,培養更多適應未來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原文網址: http://yzunews.yzu.edu.tw/tsmc-goes-to-yzu-to-recruit-talents/

元智與印尼阿天瑪加雅天主教大學設立教育合作中心

元智大學與雅加達阿天瑪加雅天主教大學(AJCUI)合作設立「元智大學與阿天瑪加雅天主教大學合作中心」/照片由本報訊提供

To sustainably expand its student base, Yuan Ze University has collaborated with Atma Jaya Catholic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AJCUI) in Jakarta to establish the “YZU X AJCUI Collaboration Center.” The opening ceremony was attended by Yuan Ze University President Liao Ching-Jung, AJCUI President Yuda Turana, Taipei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Indonesia Minister Stanley Chen, Director Grace Ou,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Commissioner Frank Cheng, Indonesian Alumni Association President Yang Ru-Long, Director of Jakarta Alumni Association Kuang Yao-Chung, and other distinguished guests, representatives from partner schools, and alumni. [本報訊]

元智大學與阿天瑪加雅天主教大學合作中心」,元智廖慶榮校長(中)、AJCUI Yuda Turana校長(左)、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陳盛鵬公使(右)共同揭牌/照片由本報訊提供

元智大學為永續發展拓展生源,於雅加達阿天瑪加雅天主教大學(AJCUI)合作設立「元智大學與阿天瑪加雅天主教大學合作中心」(YZU X AJCUI Collaboration Center),元智廖慶榮校長、AJCUI Yuda Turana校長、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陳盛鵬公使、歐淑芬組長、程文光僑務委員、印尼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楊儒龍總會長、鄺耀中主任、雅加達留台校友會李威華主任等各界貴賓,姊妹校代表及校友齊聚參加開幕儀式。 元智校長廖慶榮表示,元智大學以成為國內最國際化的大學為目標,此次在印尼設立合作中心,加強與印尼各地區產官學合作交流,共同提升教育品質與國際競爭力。AJCUI校長Yuda Turana 博士表示,兩校的工程學院奠定合作基礎,此次能有機會設立教育合作中心,將可讓兩校交流往前邁進一大步,在工程、醫學、管理、資訊各領域都可更進一步深化合作。 陳盛鵬公使指出,台灣雖然缺乏天然資源,卻能在世界經濟體排名達前25名,其中一重要原因便在於台灣優秀的高等教育,孕育出許多人才,印尼學生人數已成為台灣外籍生人數第二多之來源國,此次元智大學與AJCUI合作中心之成立,更可進一步提升雙方之交流。 梁韵嘉國際長指出,印尼是元智大學國際學生數排名第二多的國家,112學年度印尼到元智就讀的學位生及非學位生較前一年增加53%,印尼教育、文化、研究、科技部連續三年選送政府獎學金生來校交換,113學年度選送人數更提升近一倍達22名,可見元智教育品質已獲印尼政府及學生的肯定。 開幕典禮由傳統中華國樂及印尼Tabuh Gone交織而成,兩場專題演講分別介紹台灣及印尼的發展趨勢及文化,最後參觀合作中心。合作中心面積60平方米,其功能包括元智拓點招生,促進雙方之學術、文化交流與認識,國際產學人才培訓,舉辦華語課程與熱門領域講座,元智印尼校友會基地,以及協助學位生、交換生、實習生簽證事宜等。 在本國少子化趨勢下,教育部大力推出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計畫,反觀印尼約有一半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充滿人口動能。元智大學在印尼設立教育合作中心,為永續發展而努力,期盼透過優質教育協助印尼學子到科技島發展,共創未來。 原文網址:http://yzunews.yzu.edu.tw/established-educational-cooperation-center-with-catholic-university/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