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邁入元宇宙與數位設計 世新數媒系培育視覺技術專才

印尼僑先部學長姐分享

葉查理 印尼 SMPK  IMMANUEL 2 分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


大家好,我是葉查理來自印尼。今天要跟你們分享一下我在僑先部的生活。首先為甚麼我會進入僑大是因為有人推薦我來,他跟我介紹很多事情關於橋大,讓我對僑大很有興趣。我覺得僑大是很美的地方。天氣感覺也很舒服還有會認識其他國家的同學。 我第一年是在特輔班就讀,特輔班是甚麼呢?特輔班是一個課程給我們不會說或看不懂中文的學生。因為我第一次來台灣不會說中文所以我進入特輔班。在特輔班我們不只學華語而我們也學華人的文化。 然後今年我上了秋季班,秋季班是一個課程給我們準備上大學,所以我們學台灣高中的課程。在僑大的老師們也很熟悉僑生的學習方式。他們很歡迎同學問問題,也會幫我們解決問題。例如當我們自己不知道哪一個科系對我們很適合。還有老師們也很認真地給我們建議。 在僑大我住在宿舍,宿舍裡面有4個位置。學校的設施也很多,例如我們有體育館,圖書館,排球場,籃球場,宗教室等。僑大附近有老街,我們平常晚餐去那裡吃。每禮拜三,老街附近有夜市。交通也很方便在校門口前面有Ubike ,刷悠遊卡就可以用了。然後校門口前面也有車站等到936車來接。其實在僑大很棒也不會浪費時間。 所以學弟學妹我推薦你來僑大。你會更了解台灣也認識很多其他國家的朋友。謝謝大家。   原文網址:https://www.nups.ntnu.edu.tw/upfiles/career/senior/%E8%91%89%E6%9F%A5%E7%90%86.pdf

創造生命無限可能 邁向智慧健康樂生活

嘉大生命科學院以「健康」為主軸,追求「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與「健康的環境」為使命,應用新興生物技術探討自然界多元生物間共存共榮之真諦,秉持創新教育理念培育對生命科學具熱忱之專業人才,追求卓越之實務與學術研究能力為宗旨。該學院以「專業與創意、品德與服務、全球化視野」為基本素養,規劃出三大教育目標: (1) 培育追求卓越與創新之人才; (2) 培育術德兼備與全人發展之人才; (3) 培育具備生態保育意識與全球視野之人才。 藉由學術競賽及實務課程,積極培養學生實作能力,並推動國際交流合作,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近年來延攬多位擁有生物科技與環境生態領域的專業師資新血,組成具研發潛能及實務能力的跨領域學術研究團隊,同時長期輔導雲嘉南地區生技業者,積極推動臺灣生技健康產業之發展。 食品科學系 食品創新展食力 保障食安護健康

嘉大設有食品加工廠提供學生學習實際生產到販售,了解食品工業流程。

食品科學系目前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進修學士班共計5個學制。教師專長含括食品加工與食品工程、食品化學與分析、營養與保健食品及食品微生物與生物技術等四大領域,秉持理論與實務並重之教學理念。除課堂上強化理論基礎外,搭配實驗課程、工廠實務及校外短、長期實習課程,由實務驗證理論,縮短學用差距。 教師研究經費除來自政府單位外,積極爭取產學合作計畫,協助食品產業解決問題及開發新產品,並將研發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技轉及專利獲取。該學系教師鼓勵並輔導學生參與校外相關技能檢定及食品技師考照,其中學生參與考選部食品技師考試,近年考照率平均約10-15%,顯示該學系在食品科技教學及學生學習成效有顯著之成果。未來職涯發展包括食品工業相關之民間企業;公職考試進入政府農業、經濟、食品藥物管理及公共衛生等部門工作;朝與生命科學相關領域升學,任職於學術研究機構。 該學系所屬食品加工廠為國內大專校院食品科學相關系所中較具規模,並且能從事食品生產之實習工廠。在食品加工廠實習課程中,其生產之烏豆蔭油、花生麵筋及紅豆點心等學生實習產品,經由嘉大員生消費合作社販售,讓學生了解從生產到販售整個食品工業流程。 水生生物科學系  水產研究產業接軌  國際鏈結開拓視野

生物資源學系學生戶外生物相調查與生態檢核等田野實習課程訓練,落實學用合一。

水生生物科學系以培育「水產研究」與「水產產業應用實務」人才為宗旨,除基礎水生生物養殖外, 發展重點特色包括: 1.觀賞魚操作及原生魚類保育、 2.特製人工飼料及貝類餌料開發、 3.水環境與生物檢測及太陽光電設施養殖技術, 4.並配合暑期與全學期業界實務實習與產業接軌,培訓實作能力。 學生未來就業可參加水產養殖及漁業行政類公職考試;水產養殖技師專門技術高等考試;乙級與丙級水產技術士和各項水產有關之特考,任職政府機關、水產試驗研究、保育機構、大型水族館及水產檢驗單位等。修畢教育學分課程,可應徵海事水產學校教師,亦可自行創業從事水產養殖及其周邊產業,或加入民間生物科技公司、水產相關企業及財團法人公司。 另外,在國際連結方面,自109學年度起加入熱帶水產國際鏈結聯盟(International Linkage Program on Tropical Fisheries, ILP)碩士學位學程,與日本鹿兒島大學、菲律賓Visayas大學等亞洲7校聯盟,該學系每年薦送研究生至聯盟學校修課,可取得雙碩士學位,大學部學生可申請獎學金至美國愛達荷大學水產養殖中心研習,增進國際軟實力。 生物資源學系 保育生物多樣物種 守護健康永續環境

水生生物科學系師生協助雲林地區虱目魚養殖戶測定水質及底土。

生物資源學系是國內第一所以「生物資源」為名之大專學系,以培育生物資源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育、環境教育與永續生態產業之專業人才為教育宗旨。該學系教課程設計整合基礎生物學、生態學理論與田野調查實務課程,設置有「生物多樣性」、「生物資源經營管理」及「環境教育與生態產業」等三個模組課程供學生修習,並規劃學生校外實習參訪課程或職涯探索講座,落實學用合一。另附設「生物多樣性中心」提供學生於就學期間有機會參與生物多樣性監測、自然生態研究、環境生態檢核、公民科學、移除外來入侵物種及保育珍稀物種與棲地經營管理等全球關注之永續發展工作。 為培育學生跨領域學習增加就業機會,設有「環境教育跨領域學程」與「永續水環境跨領域學程」,提供學生修習並取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之「環境教育人員」認證,瞭解近年政府推動「前瞻水環境基礎建設」之發展,畢業後投入環境教育及生態檢核相關工作。今年度即有3位畢業校友通過109年「自然保育」類科高普考,投入國內自然保育工作的行列。另,該學系與師資培育中心合作,設計中等學校共同學科師資職前教育之「自然科學領域生物專長」的課程,提供學生修讀並取得中等學校教師管道。 生物資源學系為因應全球環境碎裂化與氣候變遷、AI人工智慧發展及全球化浪潮對國內的自然生態環境及產業結構之影響,積極與國內外研究單位建立學術交流及合作機制,強化與各類環境教育與生態產業的鏈結,並訓練學生對自然生態環境大數據資訊的分析能力。 同時,配合政府對永續農業、風力及光電等綠色能源需求,逐步增加學生對新興生態產業之參與,以及對生物資源調查與環境開發影響的檢核評估能力。藉由雲嘉南等相關生態場域與社會發展議題,進行各項學術研究與課程教學,培訓學生成為關懷自然生態、推動環境教育與投身生物資源永續利用之生態產業全方位人才。 生化科技學系 精準營養醫學 智慧健康科技 植物在大健康產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大眾熟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提供身體必要的營養元素外,還充滿許多強力的植物化合物,在維持人體健康上發揮積極的作用。由於臺灣人口老齡化,追求長壽之餘,逐漸開始注重健康,進而推動生技食品的研發;糧食短缺及氣候異常也造就農業生技的發展,隨著人口與經濟活動的成長,邁入高齡化社會,亞健康人口增加等因素驅使下,生技產業逐漸有著不錯的成長動能。生化科技學系順應全球化潮流,結合生技食品、農業生技及生技醫療課程規劃,積極培育生技產業中重要的跨領域人才。 生化科學系有豐富的產學合作能量,每年選派學生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及產業會議,並與澳洲雪梨協和醫院ANZAC研究機構、日本岩手大學、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嘉義基督教醫院、農業試驗所及許多國內外生技公司等建立合作關係,加上地處雲嘉南地利之便,建立了一套植物化合物有效成分比較與試驗程序,可快速提供生技廠商或學術機構所需之檢驗分析與細胞試驗之安全性評估; 平臺也透過技術轉移或產學合作的方式,發展業界所需之精準營養保健及個人化健康管理,該學系除有專業的教師團隊,亦與中央研究院及國光生技公司合聘教師,秉持精進科技研發,開發極具潛力之植物化合物,將研究結合課程導入系統化學習,學生畢業後都是具備國際視野及跨領域之應用人才。 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 醫藥生技理論實務學用合一 微生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舉凡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發酵之食品及酒精飲料、抗生素與抗癌藥等藥品之製造、疾病之致病菌與病毒等,近年來科學界發現腸腦軸(gut–brain axis)之現象,即是腸內的細菌群會影響腦部神經的運作進而調節人類之生理機能,某些疾病也因此可能與腸道細菌群有關聯。 目前全球流行之COVID-19冠狀病毒與對抗病毒之疫苗皆受到民眾極度關注;身體接觸到病原後如果能夠康復就有機會產生抗體而使個體具有免疫,免疫是身體對抗病原之抵抗武器,可區分為體液性與細胞性免疫,但有些病原致死率太高或會產生嚴重之症狀就必須仰賴科學家開發疫苗與進行接種來達到被動免疫。中草藥是食品、化妝品、膳食補充品、生技產品及藥物開發之重要資源,要了解中草藥之功效必須對其含有之活性天然物及藥理作用有所認識,但天然物產量及功效有其限制,因此化學合成類似結構成分的藥物化學因運而生。上述這些目前科技發展之重點皆與該學系具有極大關聯性。 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之特色為培育微生物、免疫、生物醫學、生物藥學產業發展及研究所需之人才,課程規劃以培養學生具有堅實的微生物、免疫學、細胞生物及生物藥學等基礎知識,配合實作課程讓知識與技術並重。選修課程具有三種專業課程模組,使學生增進醫藥生技產品開發與微生物產品開發應用等跨領域整合之能力,奠定學生在細胞生物學基礎研究及生物醫藥產業界發展的競爭力。 其中特色課程包括: 1.結合跨領域師資開設之「藥物萃取與活性分析」共授課程,以茶葉為原料利用微生物發酵製成特殊風味及功效之新式茶及產品; 2.整合大學四年所學之實驗技術應用之「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重點實務操作能力」總整課程; 3.「生命科學專題研究」則由學生根據微生物、免疫、生物醫藥領域之興趣進入個別老師實驗室進行相關之專題研究。 期望培養理論與實際應用兼備之優秀學生,具備產業與研究發展所需之知識與技術,學生藉由多元化之實務操作了解所學課程與技術於研究及生技產品開發之應用,落實學用合一之理念。 水生生物科學系師生協助雲林地區虱目魚養殖戶測定水質及底土。 嘉大設有食品加工廠提供學生學習實際生產到販售,了解食品工業流程。 生物資源學系學生戶外生物相調查與生態檢核等田野實習課程訓練,落實學用合一。 原文網址:https://www.ncyu.edu.tw/newsite/news4.aspx?news_sn=3845&pages=1&d_1=2021-02-01&d_2=2021-04-30

暨大名列辦學聲譽卓著大學Top 10 與百年頂尖大學齊名

暨大名列辦學聲譽卓著大學Top 10 與百年頂尖大學齊名(Globalization)四大目標,期許帶領暨大再創新猷。

選擇一所辦學穩定的好大學要怎麼看?在2022年《遠見》大學聲望調查─大學校長互評中,推出「大學聲望調查」,邀請各校正、副校長進行「校長互評」,詢問「年度辦學聲望最高大學」「未來十年最具發展潛力大學」「未來3~5年內關注前三大議題」等關鍵問題,透過最熟悉高教事務與趨勢的各校當家,看見哪一所學校是同行眼中的「年度MVP」?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在眾多老牌大學與頂大中,突破重圍,擠進國立大學TOP 10的排行榜。在前10名中,有許多耳熟能詳的百年名校與頂尖大學。前9名分別是:台大、清大、成功、陽明交大、師範、政大、中興、中山與中央等九所大學。暨大能夠在資源較為缺乏的南投縣,立足臺灣之心,近年來以「深耕水沙連 迎向東南亞」為辦學主軸,以規模最小、最年輕、以及位居偏鄉的眾多劣勢中,殺出重圍,被全臺灣所有大學校長、副校長肯定辦學績效,實屬不易。遠見雜誌總編輯謝明彧表示,所列出的學校都是在「產業連結」、「跨域整合」和「國際合作」上頂尖的大學。 近年來,暨大在國際排名中也屢屢斬獲佳績。如THE每年都會公布不同類別的世界大學排名。今年六月最新公布的THE亞洲大學排行榜中,暨大連續兩年闖進排名中。而世界最佳年輕大學排名是針對全世界建校未滿50年的大學進行評比,暨大繼去年首次入榜,今年也擠身該排名的前500大,在入榜的17所臺灣大學中,暨大在「產學收入」、「國際化知名度」、與「教學聲望」這三個項目擠進前10名。另外,在QS亞洲近700所大學排名中,暨大更以博士級師資質量、國際學生數、國內(外)交換學生等四大指標,躋身前200大。甚至在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名列全球排名第31名的優異成績,連續六年蟬聯國立綜合大學第1名。 暨大座落於群山環抱的中山山脈山腳下,也是全台最高學府(位於海拔600公尺),近年來以辦學亮眼實績,吸引新生就讀,招生逆勢成長近4%,總學生人數增加227人。暨大學士班註冊率達98%,將近滿招;博士班也高達93%,總註冊率近95%,代表暨大除了大學部獲得高中生青睞,在尖端領域人才的養成,也獲得碩博士班學生的肯定。近期的規劃,除了與埔里基督教醫院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分別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發展醫療合作之外,更進一步地正在積極申請護理系學士班,為偏鄉醫療量能注入活水。此外,也積極地更新校內建築與設施,未來將有嶄新學生宿舍、太陽能綠電設施與汽機車遮雨棚、雙語真人圖書館與語言中心、全新開幕學生餐廳園區。甚至是近來正在洽談的南開科技大學捐贈案均在中長程校務發展規劃中。由此可見,暨大是一所蒸蒸日上的大學,在武東星校長「固本化」(Consolidation)、「在地化」(Localization)、「產業化」(Industrialization)及「國際化」(Globalization)四大目標,期許帶領暨大再創新猷。   原文網址:https://rpage.ncnu.edu.tw/p/404-1000-1700-1.php?Lang=zh-tw

烘焙小白到國際賽事金牌得主 玄大餐旅系錢慧佳脫穎而出

玄奘大學餐旅管理學系三年級學生,來自馬來西亞沙巴州的外籍學生錢慧佳同學,在學校的學習生涯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熱情。從小就喜歡為他人提供服務,她特別擅長整理房間,以確保整潔和舒適的環境。這使得她成為朋友們共同旅行時理想的室友。由於對整潔的熱愛,她夢想著將來從事與餐旅業相關的工作,尤其是在旅館業方面。她希望能為每位旅客提供乾淨整潔的房間,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受。在眾多台灣學校中,她選擇了玄奘大學餐旅系來追尋自己的夢想。 錢慧佳畢業於馬來西亞沙巴州根地咬高中普通科,在她的母校中,她是唯一一個進入台灣大學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前是個廚藝小白,甚至從沒想過自己會學做烘焙。在玄奘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她修習了旅館的很多課程,同時也選修了烘焙的廚藝課程,在和湯彩群老師學習烘焙過程中,她逐漸發現了烘焙的樂趣,親手做出來的甜點以及麵包讓她充滿了驚喜,將製作的烘焙產品分享給同學吃時她也感到分享的喜悅,儘管湯彩群老師是出了名的嚴格,她還是選修了每個學期的烘焙課程,錢慧佳同學平日除了正常課程外,也常常會充當湯彩群老師的小助手,熱心參與協助了學校和餐旅系的很多活動,在大三的時候和學校申請創新創業補助計畫,由湯彩群老師輔導創業團隊,和同學們成立了自己的yum yum小心點公司,在學校販售自己親手製作的烘焙點心。 去年底,湯彩群老師找到了錢慧佳,並邀請她參加2023年馬來西亞舉辦的世界廚藝大賽,老師表示會陪同她參賽。錢慧佳雖心有忐忑,還是在老師的鼓勵下選擇勇於挑戰自我,在湯彩群老師的指導下歷經幾個月的訓練,期間學校和餐旅系還支持湯彩群老師請來的專家級各大賽事的專業評審何文熹師傅,陳郁芬老師、李冠瑩老師親臨學校指導,給予技術上以及賽事上的專業建議,在賽前一週堪稱地獄般的魔鬼訓練後,錢慧佳終於不負眾望,代表玄奘大學餐旅學系在2023年馬來西亞WCC世界金廚國際大賽WCC World Chefs Cuisine獲得了杯子蛋糕組-銀牌以及聖誕餅乾組-金牌的好成績。指導老師湯彩群老師這次也參加了3各項目的競賽,獲得亞洲與歐式創意甜點賽-特金牌、創意月餅-金牌、以及現場雙人下午茶製作-金牌,此次的世界廚藝大賽有來自10各國家1600位廚藝選手同場競技,玄奘大學由湯彩群和錢慧佳師生二人代表學校出賽,獲得了1特金牌、3金牌、1銀牌的亮眼成績表現。 誰能料想三年前是對烘焙一竅不通的小白到現在可以開店賣烘焙產品,並且還在世界廚藝大賽嶄露頭角獲得佳績,選擇就讀玄奘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的錢慧佳,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她做到了。競賽帶來的喜悅與成就很快就會過去,因為她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必須不斷磨練技藝,因此她還向湯彩群老師表示,明年她還想和老師參加競賽而且會表現得比今年更好,因為她及將開始在烘焙名店哈肯餔的校外實習,湯老師回答她:如果決定了那妳就要更努力,要犧牲掉自己更多的休假時間回來學校練習,準備的越充分機會就越大。 玄奘大學餐旅系為錢慧佳同學打開了通往新世界舞台的大門,希望她能繼續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而玄奘大學餐旅系將始終是她堅強的後盾。 原文網址:https://www.hcu.edu.tw/HCU/hcu/zh-tw/-masterhcunews/3A715AC3976C42FF9986EA14C74037C4

學生奪巴黎萊雅論色型賞台灣區冠軍 獲世界賽資格

美髮系學生奪巴黎萊雅論色型賞台灣區冠軍 獲世界賽資格 美髮造型設計系大四學生陳品卉暑假實習期間,參加「2022巴黎萊雅論色型賞台灣區選拔賽」,經過網路票選及決賽,在一百多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奪得論色型賞冠軍、最佳色彩獎、最佳應援獎三個獎項,同時獲得代表台灣爭取前往巴黎參加決賽的機會。她說,為了讓實習更多彩多姿,挑戰商業型美髮創作比賽,提升技術。 美髮系副主任陳佳惠表示,該比賽有「髮界奧斯卡」的別稱,每年有上百位美髮業界的設計師好手參加,比賽內容與流行時尚接軌,屬於商業型競賽,大四學生陳品卉是桃園市育達商職時尚造型設計科入學的技優生,在實習期間,獲得2022巴黎萊雅論色型賞台灣區選拔賽台灣區的冠軍,將代表台灣與其他45個國家頂尖好手角逐前進巴黎參加決賽的門票,非常不容易。今年競賽主題是「法式潮時尚」,比賽請設計師運用最新趨勢色彩與造型,展現出完美的法式手刷染技法,藉由線條和色彩造型的表現,創造出獨特的造型。

陳品卉說,去年起在Flux Kèrastase Hair Salon微風南山店實習到今年7月底才結束,實習期間老闆鼓勵她參賽,因此,利用實習空檔準備比賽,原本打算參加比較擅長的前衛造型比賽,後來決定挑戰自我,運用學校及實習期間所學,首次嘗試商業型的比賽,在6月報名參賽。 「超想要拿獎,因此,很努力把造型做到最好。」陳品卉透露,決定參賽後為了配合比賽主題,用新的染膏手刷染髮,卻遲遲無法掌控髮色,雖然多次先利用髮片進行染色,但在決定繳件報名前一刻,驚覺作品拍照後沒有很好看,馬上決定「砍掉重練」,重新找高中學姐擔任模特兒染髮做造型,才完成比賽作品。 陳品卉說,初賽100多件作品中從網路票選前10名進入決賽,決賽當天,花4.5個小時當場做髮型設計,供評審再評分,心情很緊張,頒獎時先拿到最佳色彩獎項,誤以為只拿到一個獎項,心情很憂鬱,沒想到進入尾聲頒最大獎時,聽到自己的名字,居然是第一名,當下以為聽錯了,內心非常激動,而且還一口氣拿了三個獎。 陳品卉表示,比賽能獲得台灣區冠軍要感謝實習店家老闆唐威的支持與鼓勵,自己在造型上比較弱,但是老闆都會鼓勵支持她去嘗試,在技術上有很大的提升,學校的指導老師呂佩芸得知她參賽後,努力幫忙網路宣傳,讓她有機會進入決賽,雖然實習又要比賽很累,不過,她秉持著「這是我想要做的行業」信念,堅持到底,希望能夠順利取得國際賽資格,為台灣爭光。   原文網址:http://epaper.hk.edu.tw/e_paper/e_paper_c.php?SID=1578  

文化大學科系最多元:13學院+永續創新學院!

一直以來,文化大學積極培育最符合產業脈動的專業人才,不僅在推廣永續教育大學聲量全國第一,更擁有13個學院以及永續創新學院,蘊育眾多傑出校友,讓學生可以多元學習。 文大的學院包含外語、商學、藝術、環境設計、理學、法學、文學、新聞傳播、社會科學、農學、工學及教育等學術領域,科系也是目前台灣所有學校中最多元,為全國科系最完備的綜合性大學,學生在主修自身學系時,能跨界培養多元專長。 原文網址:https://epaper.pccu.edu.tw/newsDetail.asp?NewsNo=16666

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 靜宜大學馬來西亞僑生徐詠倪

2021年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 靜宜大學馬來西亞僑生徐詠倪
2021年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 靜宜大學馬來西亞僑生徐詠倪

 為鼓勵僑生在臺求學期間優秀表現,僑務委員會首次核發委員長獎給應屆畢業僑生,全國僅核發20位。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比喻各位獲獎僑生是「千挑萬選」,能夠在眾多僑生中脫穎而出獲得委員長獎,可說是非常不容易。童振源感謝葉詩卉心繫僑務,捐贈新臺幣100萬元獎學金獎勵僑生敦品勵學,鼓勵海外僑生來臺求學之外,更對僑委會各項政策的大力支持與協助。童振源叮嚀僑生們銘記這份鼓勵,把握求學期間來打下的堅實基礎,同時持續培養自己與時俱進的能力,以自信、勇敢的態度,繼續在未來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來自馬來西亞的徐詠倪畢業於靜宜大學,首先能夠經由母校的推薦,以及各位評審委員的認可,獲得2021年僑務委員會「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她備感榮幸。 徐詠倪個性較為活潑和開朗,身邊的人總是把她形容成是一個外向活潑的女孩,但其實骨子裡,卻是一名對自己要求甚高的女漢子。在臺灣留學期間,徐詠倪總秉持著「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之心態,在一般人認為不好的「失敗」和「忙碌」,對她來說都是進入職場以前最好的磨練機會。 作為一名境外學生,徐詠倪從不會因為自己的身份而認為自己與臺灣格格不入,而是積極尋找熱情和創造自我定位。因為熱愛説話和主持,在學期間徐詠倪還是一名電臺廣播節目主持人、活動司儀、國中廣播社團指導老師,這當中主持累積超過60集廣播節目以及20場大小型活動。「將興趣轉換成日常,對我而言是件快樂且有成就感的事。」 那麼,是什麼一直驅使詠倪守在熱情的路上?大學有位教授曾經對我説過:「Stand Out For Outstanding」,這句話對她影響深遠。除了主持和說話,大學四年,徐詠倪曾任僑生會副會長,參與和帶領幹部舉辦了各式各樣僑生會的活動,並協助學校進行海外招生事宜;同時也參與了許多校内外的研習活動和志願服務。不管是聼講師們如何傳授和分享經驗,還是帶領國高中同學認識新媒體和製作廣播,每一次的磨練,對她來説都是不一樣的體悟和收穫。此外,為了增加自己的經驗值和賺取生活費,徐詠倪也擔任課程兼任學習助理以及校内行政單位工讀生。 「大學這四年教會我的事情太多,但影響我最大的三件事,不是將課業、社團和愛情,所謂的三大必修學分修好修滿。因為比學分更重要的,是懂得包容自己的缺失、不硬擠不屬於你的圈子、不害怕與別人不一樣。」 蒙受靜宜大學國際處的校内獎助學金,徐詠倪從來不需要擔心學雜費的問題;也因為僑委會的獎勵,自107年度開始至109年度,連續三年榮獲僑務委員會學行優良僑生獎學金,讓她在生活費上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在臺灣留學的這條路上,我遇到了很多貴人。不管是離家兩千9百多公里的第二個家-僑委會、靜宜大學教導我的每位師長,還是陪伴我并肩作戰的幹部和夥伴們」,如果說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那這些人便是指引她前進的明燈。以前她總覺得,和大家說「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是一件很驕傲的事;但後來她發現,還能再附加一句「我畢業於靜宜大學,我是一名留臺生」,這句話更令她自豪。 這份「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對於徐詠倪來說,意義非凡。「我無法確認地說我以後一定會成為多麼偉大和了不起的人物。但此刻平凡的我卻因為有了感恩的心而變得不凡」。僑委會的認可,奠定了她即便面臨疫情當下就業與家人團聚的困難,也讓她更加努力,全面發展,期望不辜負僑委會和葉詩卉僑務委員的用心良苦。「我會將這份獎學金善用於額外增值的課程,還有遠在故鄉的父母和家人」。徐詠倪亦承諾,未來有能力之時,更會把這份愛傳遞,幫助和獎勵更多學弟妹。展望未來,徐詠倪將秉持謙虛態度,期許自己能帶著留學這四年不管是學業、社團還是工作給予的能量,繼續用心學習,挑戰自我。 原文網址:https://www.ocac.gov.tw/OCAC/Pages/Detail.aspx?nodeid=346&pid=29686016&fbclid=IwAR1ep-d_A472qsBuBp9UiJCPoWgR8M3Gx4B53gh75rTjpuV8ZnGyZIwjcso

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 靜宜大學馬來西亞僑生徐詠倪

2021年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 靜宜大學馬來西亞僑生徐詠倪
    2021年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 靜宜大學馬來西亞僑生徐詠倪

為鼓勵僑生在臺求學期間優秀表現,僑務委員會首次核發委員長獎給應屆畢業僑生,全國僅核發20位。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比喻各位獲獎僑生是「千挑萬選」,能夠在眾多僑生中脫穎而出獲得委員長獎,可說是非常不容易。童振源感謝葉詩卉心繫僑務,捐贈新臺幣100萬元獎學金獎勵僑生敦品勵學,鼓勵海外僑生來臺求學之外,更對僑委會各項政策的大力支持與協助。童振源叮嚀僑生們銘記這份鼓勵,把握求學期間來打下的堅實基礎,同時持續培養自己與時俱進的能力,以自信、勇敢的態度,繼續在未來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來自馬來西亞的徐詠倪畢業於靜宜大學,首先能夠經由母校的推薦,以及各位評審委員的認可,獲得2021年僑務委員會「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她備感榮幸。 徐詠倪個性較為活潑和開朗,身邊的人總是把她形容成是一個外向活潑的女孩,但其實骨子裡,卻是一名對自己要求甚高的女漢子。在臺灣留學期間,徐詠倪總秉持著「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之心態,在一般人認為不好的「失敗」和「忙碌」,對她來說都是進入職場以前最好的磨練機會。 作為一名境外學生,徐詠倪從不會因為自己的身份而認為自己與臺灣格格不入,而是積極尋找熱情和創造自我定位。因為熱愛説話和主持,在學期間徐詠倪還是一名電臺廣播節目主持人、活動司儀、國中廣播社團指導老師,這當中主持累積超過60集廣播節目以及20場大小型活動。「將興趣轉換成日常,對我而言是件快樂且有成就感的事。」 那麼,是什麼一直驅使詠倪守在熱情的路上?大學有位教授曾經對我説過:「Stand Out For Outstanding」,這句話對她影響深遠。除了主持和說話,大學四年,徐詠倪曾任僑生會副會長,參與和帶領幹部舉辦了各式各樣僑生會的活動,並協助學校進行海外招生事宜;同時也參與了許多校内外的研習活動和志願服務。不管是聼講師們如何傳授和分享經驗,還是帶領國高中同學認識新媒體和製作廣播,每一次的磨練,對她來説都是不一樣的體悟和收穫。此外,為了增加自己的經驗值和賺取生活費,徐詠倪也擔任課程兼任學習助理以及校内行政單位工讀生。 「大學這四年教會我的事情太多,但影響我最大的三件事,不是將課業、社團和愛情,所謂的三大必修學分修好修滿。因為比學分更重要的,是懂得包容自己的缺失、不硬擠不屬於你的圈子、不害怕與別人不一樣。」 蒙受靜宜大學國際處的校内獎助學金,徐詠倪從來不需要擔心學雜費的問題;也因為僑委會的獎勵,自107年度開始至109年度,連續三年榮獲僑務委員會學行優良僑生獎學金,讓她在生活費上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在臺灣留學的這條路上,我遇到了很多貴人。不管是離家兩千9百多公里的第二個家-僑委會、靜宜大學教導我的每位師長,還是陪伴我并肩作戰的幹部和夥伴們」,如果說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那這些人便是指引她前進的明燈。以前她總覺得,和大家說「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是一件很驕傲的事;但後來她發現,還能再附加一句「我畢業於靜宜大學,我是一名留臺生」,這句話更令她自豪。 這份「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對於徐詠倪來說,意義非凡。「我無法確認地說我以後一定會成為多麼偉大和了不起的人物。但此刻平凡的我卻因為有了感恩的心而變得不凡」。僑委會的認可,奠定了她即便面臨疫情當下就業與家人團聚的困難,也讓她更加努力,全面發展,期望不辜負僑委會和葉詩卉僑務委員的用心良苦。「我會將這份獎學金善用於額外增值的課程,還有遠在故鄉的父母和家人」。徐詠倪亦承諾,未來有能力之時,更會把這份愛傳遞,幫助和獎勵更多學弟妹。展望未來,徐詠倪將秉持謙虛態度,期許自己能帶著留學這四年不管是學業、社團還是工作給予的能量,繼續用心學習,挑戰自我。 原文網址: https://www.ocac.gov.tw/OCAC/Pages/Detail.aspx?nodeid=346&pid=29686016&fbclid=IwAR1ep-d_A472qsBuBp9UiJCPoWgR8M3Gx4B53gh75rTjpuV8ZnGyZIwjcso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