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大喜迎境外新生 歐美高中交換生著制服上學

文藻外語大學舉辦「境外新生說明暨歡迎會」,陳美華校長(中)、林耀堂副校長(中左)、陳玉珍國際長(中右)及與會人員合影。

文藻外語大學為歡迎111學年度境外新生及交換生,於日前分別舉辦「境外新生說明暨歡迎會」及「國際扶輪社高中境外生隨班就讀文藻專科部說明會」,由文藻外大校長陳美華及副校長林耀堂親自出席主持,歡迎境外生進入文藻國際化校園。

今年的境外新生說明暨歡迎會恢復實體舉行,同時搭配線上混成方式,讓其他等待入境的境外生也能參加。除了學位生外,今年還有53名外籍交換生入學,其中包括8名來自歐洲和美國的高中交換生進入專科部就讀。文藻外大副校長林耀堂勉勵境外新生把握求學時光,認真讀書也努力體驗台灣美好的風景及人情。 今年文藻外大首度與國際扶輪社合作,安排來自美國、墨西哥、德國、捷克及丹麥等歐美地區學生,進入專科部就讀。雙方除了事前多次討論並安排最佳的學習內容外,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境外學生事務組,特別舉辦「國際扶輪社高中境外生隨班就讀文藻專科部說明會」,安排交換生與扶輪社接待家庭相見歡。當日由文藻外大校長陳美華親自主持,扶輪社3510地區主委張立興、副主委蔡孟哲、8名歐美籍高中交換生及其接待家庭家長共同與會,場面熱鬧且溫馨。 會中除向學生及接待家庭說明文藻外大提供的各項優質學習環境及輔導機制外,同時也強調8名交換生的生活作息與專科部本國籍學生一致,也必須穿著文藻專科部制服到校,並且與同學一起完成環境打掃,體驗服務學習。

陳美華校長(中)出席「國際扶輪社高中境外生隨班就讀文藻五專部說明會」並致詞

陳美華校長致詞時強調,文藻專科部歷史悠久且辦學成效卓越,自文藻建校以來,為台灣培養無數外語專業人才,引領台灣走向國際。陳校長表示,非常高興文藻此次與國際扶輪社共同接待8名來自歐美的交換生,相信交換生在文藻小而美且富含人文氣息的校園中,能夠過著快樂的學習生活,並能感受到在台灣的美好與熱情,讓來到文藻就讀的這一年成為他們人生中美好的回憶。 文藻外大近年持續擴大招收境外學生,不論是學位生或交換生人數逐年成長,現有約420位境外生。目前文藻外大境外生分別來自巴西、阿根廷、尼加拉瓜、哥倫比亞、秘魯、聖文森共和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匈牙利、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波蘭、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南非、肯亞、吉布地、澳大利亞、馬紹爾群島、以色列、蒙古、菲律賓、越南、緬甸、泰國、印尼、印度、馬來西亞、日本、南韓、香港、澳門及大陸等37個國家或地區,為校園注入多元文化特色。

文藻外大舉辦「國際扶輪社高中境外生隨班就讀文藻五專部說明會」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原文網址: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27071

本校榮登醫科大學龍頭、私立大學第一名「雙冠」殊榮

2023年《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揭曉,中國醫藥大學辦學治校的教學表現、學術成就、國際化程度等六大構面及48項指標評比,在國內87所大學中脫穎而出,榮登醫科大學的龍頭、私立大學第一名「雙冠」殊榮,也為邁向國際一流大學寫下新頁! 《遠見雜誌》自2016年發布「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今年步入第八年,除了維持既有的「社會聲望」「學術成就」「教學表現」「國際化程度」「產學合作」及「財務體質」六大構面外,為了讓評選視角更加廣泛,細指標增至48項,以貼近價值多元的社會;同時與荷商艾斯維爾ELSEVIER合作,引用其資料庫Scopus來優化指標。 中國醫藥大學在今年國內87所大學辦學治校評比中,首度榮登醫科大學榜龍頭,私立大學排行榜第一名;在COVID-19疫情與少子化的高教市場嚴峻衝擊下,逆勢前行大放異彩。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滿心喜悅地感謝全校教職員共同努力付出的辛勞;洪校長說,中國醫藥大學雖然規模較小,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獲得蔡長海董事長與董事會的全力支持,近幾年在國際大學排名快速攀升崛起,這些榮耀得來不易,關鍵在於學校經營團隊齊心努力的決心,對追求國際一流大學的目標設定明確,以及每一位教師在專業領域的研究教學都用心投入,扮演眾志成城的「螞蟻雄兵」來實現目標,這是一條隨時間線性成長的努力軌跡,才能在國內外學術排名嶄露頭角! 令人可喜的,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最新公布2023年度亞洲大學排名,台灣的大學院校有4所進入亞洲前50名,中國醫藥大學排名第33名,僅次於台灣大學第29名,台灣排名第二。 洪明奇校長是世界頂級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科學家,近年帶領團隊積極整合教育資源,發展尖端醫療研究、同時與國際名校及世界級機構接軌,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艱困的關鍵時刻,校院科研團隊把握此機會聚焦抑制印度、英國以及南非變病毒株研究,陸續發表「雙硫侖抑制以及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及「防疫一號及防疫二號茶包抑制變種新冠病毒感染」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更開發《中醫大抗冠方劑》問世,對國人健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帶領團隊在致癌機制及抗癌藥物拮抗性的研究,也屢有突破,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如《Nature》、《Cancer Cell》、《Nature Cancer》等,榮獲國際學術網站Research.com公布在台灣醫學領域、分子生物學領域兩項排名「雙冠王」殊榮。 洪明奇校長愷切的提醒同仁,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要發展Smart university & SMART AI HOSPITAL,大家追求指標不要忘記目標,他強調,大學培育人才,把學生教好,醫院把病人照顧好,能善盡社會企業的責任,更要展現對社會國家人類有正面影響與貢獻,創新卓越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才是名符其實的國際一流的大學。

洪明奇校長引領大學生 邁向未來。

原文網址:

https://www.tut.edu.tw/p/406-1000-33946,r13.php?Lang=zh-tw

科博館火箭發射!東海大學、全國火星任務競賽登場

「火星任務競賽」自2016年首次舉辦以來,參賽隊伍範圍從東海大學校內逐年擴展為全國大賽,今年更列為2020「第一屆臺灣科學節」的閉幕亮點活動!今年擴大規模增加任務難度,活動報名踴躍吸引了80個隊伍參加競賽,11月14日開幕儀式邀請主辦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及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代表致詞,並安排音樂表演及火箭發射揭開序幕。此外,每個參賽隊伍還能現場製作固態小火箭進行發射,非常刺激。

「火星任務競賽」開幕典禮,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左)、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右)致詞 2020全國火星任務競賽獲科技部支持,主題競賽活動分為「火星科學展覽競賽」、「火星車降落賽」及「火星車避障賽」三大項,希望透過競賽中的實作及應用,激發高中及大學生們對太空科學的好奇心,引導學子提出科學問題,並應用不同領域的理論知識,思考解決太空或火星上可能遇到的議題,最後於科博館展示實作成果,呈現給社會大眾。明確任務導向的競賽內容吸引來自全國的高中及大學生組隊參加,「火星科學展覽競賽」報名隊伍23組、「火星車降落賽」34組、「火星車避障賽」22組,賽況精采刺激。

2020火星任務開幕式進行火箭發射 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表示,火星任務邁入第五年,很高興結合第一屆科學節​共同辦理,今年也是火星最接近地球的一年。舉辦火星任務的意義是希望讓更多的高中生、大學生能探索並重視火星的議題,進而從科學理論及各方面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透過實作及這樣的場合來分享分析成果。這個活動是東海大學理學院創意科學實作專題衍生而來的,並結合理學院、工學院、創藝學院、農學院及國際學院等13個系超過15位老師、將近百位的大學生共同實作專題,包含如何用綠藻淨化空氣產生氧氣、無人化農場等多元創意的想法。

東海大學有多位師長一同參與「火星任務競賽」活動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在開幕式時表示,很高興科博館能和東海大學合作火星計畫,讓大家真實的研究火星背後的意義,回頭看看地球,能夠認真了解科學、珍惜環境、愛護自然。他並介紹了火箭發展史,和大家分享火星不該只有課本上看到的,也從火星的軌道談到了太空船、無人機及德國約翰尼斯•克卜勒天文學家故事。

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右起)、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及東海大學生科系教授趙偉廷,重現探索者一號進入衛星軌道後,在記者發布會上展示火箭模型的姿勢。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趙偉廷教授也是活動主辦人表示,最熱門的火星車降落大賽今年採用無人機釋放方式,難度增加,但更接近任務真實度,隨著每一組的起飛和降落,每一秒鐘都讓大家充滿期待和驚奇。火星車避障賽今年擴大火星場域,高中生徹底展現程式編碼能力以及實際障礙物的應變設定技巧。火星任務還有火星科展項目,參賽學生必須利用科學理論來解決火星上會遇到的問題,從產生水和氧氣到糧食以及醫藥等,學生們把課本裡的知識充分運用來解決問題並現場展演與民眾互動,氣氛熱烈充分發揮科普精神。

 

參賽學生們正進行火星車避障及火星車降落大賽的測試 東海大學支持火星任務,並結合跨科系合作專區展覽,除了利用科技打造火星任務展場,現場並有火星「無人農場」,花朵植物完全由機器人做精準照護,不但節省資源又更有效率;「火星綠藻屋」利用藻類進行廢水淨化以及產生氧氣,而循環鏈可以養殖魚蝦,讓未來火星殖民更真實。現場另有心肺運動遠距監控系統及太空下肢訓練體驗,及火星仿生建築展示。琳瑯滿目的展示也讓參賽選手和參觀民眾彷彿走入火星科技之旅般,身歷其境。

 

火星科展參賽學生聚精會神進行實驗(上圖)、貴賓參觀「火星綠藻屋」展示(下圖) 東海大學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除了舉辦競賽外,在比賽前幾週就在科博館進行許多科學活動和市集,帶出全民玩科學的能量。為期兩天的火星車超級降落大賽及大型無人機的釋放,參賽者來自全國各高中,正在挑戰高難度的火星任務。而火星殖民隨著火箭不斷升空將會開始倒數,火星任務競賽激發學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同時把科學知識與問題結合解決。

2020火星任務開幕全體大合照 原文網址:http://cdn.thu.edu.tw/web/news/news_detail.php?id=3174

2022年僑生及港澳生來臺就學單獨招生簡章

招生簡章:https://www2.isu.edu.tw/upload/703/18/news/postfile_142157.pdf 線上申請:https://enroll.isu.edu.tw/DL/  

馬來西亞僑先部學長姐分享

倪振潔 馬來西亞 SMJK SAM TET
個人申請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獸醫學系


當初會選擇僑大的原因是因為僑大是一個很好的轉折點,能夠幫助我進到理想的大學,況且臺灣的學習資源真的很好。

相比馬來西亞,這里的分發制度會比較公平和透明,一切都是靠實力。 我也覺得僑大的學習環境和讀書風氣非常良好,學生們都很認真很拼搏地為未來大學做準備,打下扎實的基礎。老師們也非常用心地教導學生,幫助程度較差的學生跟得上教學進度。在僑大最好的收獲莫過於總能挑戰自己的極限。

在一個比較陌生的環境生活,同時還要面對課業上的壓力。這些都能磨練自己的意志力和適應力,提早適應在台灣的生活與大學生活。最令我印象深刻當然是我的朋友及師長們。在一個離家超遠的地方,我結交了同樣離家的異國朋友,大家一起為未來的日子奮鬥。

臺灣最美的風景:人情味,台灣人真的都很熱情。然後學校附近的林口老街美食都很讚哦~ 我覺得如果大家想為自己的未來和夢想爭取一次機會的話,僑大肯定會是你最好的選擇。不必太擔心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學校也有提供工讀的機會。

我們唯一要做的就只是專注學習,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和科系,為自己的人生和理想開啟一段獨特的旅程吧  

原文網址:https://www.nups.ntnu.edu.tw/upfiles/career/senior/%E5%80%AA%E6%8C%AF%E5%82%91.pdf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CUTe)港澳生單獨招生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CUTe;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港澳生單獨招生中, 不需要出門,在家利用最方便的網路就可以瞭解中國科技大學~ ►學校簡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30F9uUTQw&t=10s ►系所特色資訊:https://www.cute.edu.tw/ ★【港澳生單獨招生】 直接向中國科大報名、線上下載申請資料,直接寄Email報名 ►截止時間:2022年12月09日 (春季班入學) ►截止時間:2023年07月13日(秋季班入學) 僑生單獨招生:https://www.cute.edu.tw/intel/page/isa01.html ★中國科大馬來西亞學生在畢業之際,拍攝影片留下美好回憶,與大家分享~~~ ►中國科大視傳系 馬來西亞籍王振楊畢業校友 現職台灣藝術學群相關行業畢業生分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eles7SBh0 ►中國科大數媒系 馬來西亞籍陳建維畢業校友 現職僑居地藝術學群相關行業畢業生分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2vWfcdEZPk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未來人才的3大關鍵能力

年輕世代如何面對這個最壞,也最好的年代?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蔡坤穆指出,「即戰力、國際移動力與數位力,是青年在高等教育需建立的三大根基。」 全球前5%商管學院認證

管理學院院長蔡坤穆分享,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院在2019年獲得AACSB認證,躋身全球前5%的商管學院之列。
管理學院院長蔡坤穆分享,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院在2019年獲得AACSB認證,躋身全球前5%的商管學院之列。

擁有全國首創的行銷與流通、運籌管理科系的高科大管理學院,二十多年來除了見證台灣「製造物流」從傳產走向高科技產業,及連鎖超商、量販及電商競相逐鹿內需市場時,「成品物流」的蓬勃發展,更在這些產業累積龐大的校友人脈。 在三校合併後,高科大管院更躍升為全國最大管理學院,在原有的專業型科系外,如行銷系、資管系、運籌系、風管系、加入人文社科的整合性科系,如企管系、國企系,以及原有的科法所、創管學程及全英語授課的國管學程、EMBA、博士班,讓整個管院專業且多元。各科系秉持專業、實務與資訊化,設有30餘間專業性實驗室,讓高科大管院在2019年獲得AACSB認證,躋身全球前5%的商管學院之列。 「最讓AACSB評審委員們驚艷的,還是在於管院每年高達5,000萬的產學合作案,與企業間緊密的實習制度,和30間智慧化教學實驗室。」蔡坤穆說明,AACSB認證除了讓畢業生赴海外修學位時可抵用學分,到美國多數姊妹校留學時免考GMAT等優勢,更重要的是畢業證書上加值AACSB認證,即代表全球前5%的優秀商管教育品質。


流通產業人才搖籃 「就如流通教父徐重仁董事長說的,無論在什麼年代,市場沒有飽和的問題,只有重分配。」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系主任楊景傅說道。傑出系友遍及四大超商、百貨、餐飲集團的行銷與流通管理系,2020年10月起跑的「流通大師經典講座」,即邀請徐重仁董事長,及美廉社、王品集團、無印良品、漢神巨蛋、全家便利超商、全聯福利中心、路易莎咖啡等企業的負責人蒞臨演講。 楊景傅主任分享,能培育出眾多流通業菁英,和系上二十多年前就推動「三明治實習」有關,更曾大膽讓128學分集中在大三修完,讓大四一整年在不同產業實習。 與產業無縫接軌的課程,培育出許多傑出系友,光在四大超商與物流業,包含全家便利商店的葉榮廷董事長,與相關企業日翊文化行銷的高銘賢總經理、全台物流陳建琳董事長,以及統一超商黃瑞典總經理。 在豐沛人脈之外,更重要的,是伴隨台灣通路產業一路以來探索的新經營型態,與數位科技的應用。
30間智慧實驗室,打造即戰力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院院系實驗室及特色教室多達30間。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院院系實驗室及特色教室多達30間。

走進高科大管院,一系列以明亮色彩妝點的空間,讓人有如置身矽谷的新創公司。事實上,這些投資動輒數百萬的空間,是為了落實「場域教學」,累積多年所打造的各專業特色實驗室。 「從技職體系到科技大學,最重要的是結合實作,幫助學生把各種理論內化。」企管系主任楊敏里分享,在高科大管院原有的科研精神,加上來自高雄應用科大企管系與國企系的人文社科素養後,最明顯的綜效,就是讓原本就應具備跨域知識的管理科系學生,擁有更多選擇。 楊敏里說,三校合併後,學校除了鼓勵學生修輔系,並進行跨系、跨群學習,對於轉系規定的鬆綁,都是為了鼓勵學生在充分探索後,得以適性發展。「從學生社團選擇變多,願意大老遠跑到不同校區參加各種社團,明顯感覺學習熱忱提高。」


推動三化,培養未來競爭力

印尼日惹大學(UGM)管理學院院長Eni Harmayan一行人參訪智慧物流實作教學中心。
印尼日惹大學(UGM)管理學院院長Eni Harmayan一行人參訪智慧物流實作教學中心。

為了透過產業鏈結,推動實務創新研究,管理學院近年更致力於透過智慧化、國際化與營運化,讓商管課程結合智慧科技,將原有的產業鏈結邁向營運化,並結合AACSB認證的優勢,讓商管教育更接軌國際。 「在智慧科技發展下,必定會促成許多新型態的商業模式,管院努力打造這麼多實驗室,就是希望培養學生未來10年、20年所需的能力。」院長蔡坤穆說道。

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合作辦理跨境電商訓練課程及冷鏈情境模擬實驗室參訪。
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合作辦理跨境電商訓練課程及冷鏈情境模擬實驗室參訪。
德國姊妹校符茲堡應用科技大學校長Robert Grebnerh參觀行動商務與人機互動實驗室。
德國姊妹校符茲堡應用科技大學校長Robert Grebnerh參觀行動商務與人機互動實驗室。

其中,科技法律研究所是看到台灣缺乏新興科技領域的法學人才;創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則引進全校五大學院中,具實務經驗的師資,提供創業者實戰經驗;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則因應未來與國際接軌的趨勢與風險需求,培育中高階專業人才;資管系由AIOT、區塊鏈、大數據、雲端運算等培育智慧科技及智慧商務的人才。國際管理碩士學位學程以全英語授課,培養本國及外國學生以英語學習MBA的課程,更提供給主要來自德國與奧地利交換與雙聯學位學生英語的學習環境。 此外,學制完整,包含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的國際企業系,強調國際海外企業實習,和著重五管知識兼具,跨域整合專業知識的企業管理系,都為這個全國最大的管理學院,提供更全方位的視野、豐沛的校友奧援。   原文網址:https://www.nkust.edu.tw/p/406-1000-40176,r12.php      

培養學生美的競爭力! 織品學院優化實習室與女廁 提升專業與舒適性

讓美感隨處可見,輔大持續優化學習空間,織品服裝學院有了新風貌,嶄新的服裝設計實習室以及時尚的廁所,讓學生在優質環境中培養美感的眼睛與靈魂,落成祈福禮上,織品學院蔡淑梨院長欣喜表示,「學校是除了家庭之外最重要的生活空間,這是一個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環境,優化學習空間,祈願教育的目標與願景,能在最小處實踐。」 由於織品服裝學系創系迄今已邁入50周年,其中部分資深設備及實習室已經有了歲月的痕跡,為了讓學生將來的考照與實習專業技術,特別更新印染實習室以及服裝設計實習室的設備,同時也完成各樓女廁的優化,增加穿衣鏡和烘手機,提供更舒適的如廁環境,讓美的感動隨處可見,讓美感在生活細節中展現。 在落成祈福儀式上,校牧林之鼎的祝禱深具意義,「優化後的空間,將使真理散播在更好的土壤,一如耶穌照顧羊群的善意,使我們師長的努力有了豐盛的果實。」此外,袁正泰副校長的致詞,也看出其教育理念與使命,「在教育經費非常吃緊的情況下,非常感謝恩人們對我們的幫助,我們每一個當行政工作的人都是一個管家,我們每一個老師職務都可能輪動,有一天也會離開,我們的教育使命是讓織品學院更好,傳給下一個人。」 織品學院蔡院長認為環境的力量是很大的,「破窗理論」就是這個效應,當人身處在好的環境,人就變得更優雅,學生也覺得幸福,美學需要培養,透過環境培養出美的眼光,學生將來才能做出好的作品。」。煥然一新的實習教室與廁所空間,美輪美奐的空間,讓前來的貴賓驚嘆,捐款的恩人們感到欣喜,而日後織品系的學生也能在優美的場域發揮創意,在未來成為產業的生力軍。

文藻外大2學院 獲選教育部雙語重點培育學院

文藻外語大學打造全英語學習環境獲教育部高度肯定!日前公布的「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審查結果中,文藻外大的「新媒體暨管理學院」及「國際文教暨涉外事務學院」因推動全英語教學成效卓越,雙雙榮獲教育部選定為重點培育學院,這也是全國大專校院中唯一入選的私立技職大學。 文藻外大自創校以來,外語教學均以目標外語授課,尤其全英語授課的比例在全國名列前茅,多次獲得教育部肯定,而國際化且多元的課程也吸引許多外國學生跨海來台攻讀學位。此次榮獲教育部獎助的「國際文教暨涉外事務學院(簡稱「國教暨涉外學院」)」 以全英語授課為一大特色,尤其去年修習全英語課程人數高達56%,為全國大專校院中所有學院的頂標。該院的產學合作成果也十分亮眼,近三年來與高雄左營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訓中心)合作,由院內中外籍英語教師團隊進駐,提供客製化的全英語課程,提升國手的英語能力,目前有多名東京奧運奪牌選手曾參加文藻開設的全英語密集培訓班。 同樣被教育部列為重點培育目標的「新媒體暨管理學院」,為本次全國入選名單中唯一的傳播媒體相關學院。該院以發展新媒體國際傳播為目標,強調學生以英語為溝通工具,並以專業技術進行國際合作交流,在整合「外語+專業」的學習策略下,培養學生國際傳播及管理能力。未來透過院內的全英語課程,持續輔導學生考取英語檢定證照,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與英語溝通能力,為國家培育更多的跨領域新媒體國際傳播人才。 文藻外大將於今年設立校級「雙語教學推動資源中心」,大力推動全校全英語教學,並挹注教學端和學生端多項教學資源,強化學習風氣。另一方面,也將協助各系(所)、中心規劃學院內的策略與執行目標,同時成立系級全英語課程推動大使,提升全校的全英語教學成果。 原文網址:https://a001.wzu.edu.tw/article/494036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東海大學在非醫學類私校中 連續兩年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機構於世界地球日於110年4月22日公布第三屆「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今年總共有1,243間學校受評,相較前一年大幅增加382間學校,競爭激烈。東海大學連續在全球排名表現亮眼,在國內非醫學類私校中,連續兩年第一。 東海大學在「SDG 6淨水與衛生」、「SDG 7可負擔能源」、「SDG 12 責任生產與消費」與「SDG 13 氣候行動」表現不凡,實踐我們的永續影響力。 一大學校守護一溪流,我們從東大溪延伸筏子溪 我們從校園出發,東海大學透過建築節水、節水設備、抗漏行動與耐旱植物作法,減少水資源消耗與浪費,超過80%設備劇節水標章。同時,我們耐旱植物栽種率超過72%,每年可省下約56,402公噸用水量。東海大學將水資源保護延伸至社區,校內「東大溪水文化暨生態教育館」通過行政院環保署的環境教育設施認證場所,館內呈現東大溪水文、人文、多樣的生物及生態資訊,規劃四條導覽路線,開放給校內外民眾參觀,推廣環境保育。東大溪整治計畫,是臺中市政府水利局主導、東海大學無償提供土地·2.6億前瞻經費,整合校內師生投入流域調查工作,公私部門協力進行溪流整治。 淨零排放是努力的方向,節能與減碳雙軌並行

東海大學聚焦在「建築節能」、「數據中心」、「供電品質」與「再生能源」等四大策略上,朝向淨零排放的減碳路徑上。東海大學校園內有太陽能、風力發電與微水力三種再生能源發電方式,目前每年平均發電量約17,506 kWh。在2021年,東海大學規劃將建置發電容量至少800峰瓩(kWp)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於校內八棟建築大樓。我們亦在「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上,設置微水力發電設施及環教步道,讓學子在走覽東大溪水域景觀時,了解環境與生態保護的重要。

扎根AI+永續,建構循環經濟校園 AI是東海的發展特色,我們整合AI技術,由工學院組成跨領域「智慧永續循環經濟」教學與研究團隊,以東海湖為示範場域,以AIoT的技術,建立「東海湖養藻系統」,改善與淨化牛乳加工廠廢水,產生再生水與細微藻。同時,在智慧校園推動上,本校建立智慧環境iEnv的「雲端智慧綠能管理系統」(iGEMS)與「智慧校園電力監測系統」(iCEMS),運用巨量資料處理與提供即時監測,透過大數據實現低碳與循環經濟的校園。

  原文網址:http://cdn.thu.edu.tw/web/news/news_detail.php?id=3299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