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成大名列台灣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依據,公布最新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國立成功大學在全台35所入榜學校中,排名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公布的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2019年首度公布,今年是第3年,排名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評比依據,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氣候行動等17項目標。台灣今年破紀錄有35所學校上榜,比去年24所大幅上升,並多項名列前茅。 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今年共有1240校參與,針對各項目都有排行榜,其中台灣的大學在第3項目標(SDG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福祉)表現優異,總體排名全台今年有35所大學進榜,成功大學名列台灣第一,在全球排名101至200名區間。 成大在第9項目標(SDG9,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表現傑出,於680所大學中排名第5。 成大主任秘書呂佩融表示,成大一直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列為校務發展的中長期計畫和高教深耕計畫的目標,每年製作SDGs年報,並把SDGs作為國際合作、國際對接的共同語言。 台灣入榜學校第2名為台灣大學,全球排名在101至200名區間;清華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名列全球201至300名區間;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東海大學名列全球301至400名區間。 高雄醫學大學在SDG3項目排行榜的871所大學當中名列第10名,慈濟大學 (第32名)、台北醫學大學(第37名)、台灣大學(第50名)、長庚大學(第64名)和中國醫藥大學(第74名)也排名前100。 原文網址:https://web.ncku.edu.tw/p/406-1000-220770,r3095.php?Lang=zh-tw

本校QS亞洲區大學排名再入百大 疫情期間仍為國際交換生首選!

本校QS亞洲區大學排名再入百大,國際學生數量、國際薦外及外薦交換生數量此三項指標,更是持續在此區域中位列前5%(圖片來源:國合處)(另開新視窗/jpg檔)
本校QS亞洲區大學排名再入百大,國際學生數量、國際薦外及外薦交換生數量此三項指標,更是持續在此區域中位列前5%

日前,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公布最新2022年亞洲區大學排名,本校於675所高校機構中居90名,為亞洲區前13%最佳大學,也是本校歷年來最佳表現。其中,國際學生數量、國際薦外及外薦交換生數量此三項指標,更是持續在此區域中位列前5%,可見在全球疫情緊繃期間,本校仍為國際學生求學或交換之首選。 而近期,本校在國際化的表現亦有亮眼成果,於今年五月成功與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締結姐妹校,並擇定維吉尼亞大學為「台灣優華語計畫」合作對象,未來將可藉由此計畫,協助維吉尼亞大學生赴台學習華語文,及支援該校華語文教學,並可進一步培養本校華語文師資,加深兩校之間更密切的交流與對話。再者,近兩學期來,透過外交部所補助的「台歐連結獎學金」計畫,已有來自歐洲17國78位受獎學生來台,他們在學習華語之餘,也深入體驗文山風華與台灣之美。 此外,本校目前積極推動亞洲研究國際聯盟,並以Asian Studies Plus (縮寫AS+)為名,整合政大十一個學院與研究中心,鏈接亞洲與歐美地區多所頂尖大學,期能建立深遠的夥伴關係。AS+目前規劃MINDS五大面向,分別包含「多元文化的亞洲」(Multicultural Asia)、「創新的亞洲」(Innovative Asia)、「培育人才的亞洲」(Nurturing Asia)、「民主的亞洲」(Democratic Asia)以及「永續的亞洲」(Sustainable Asia),期望透過此聯盟共同解決地區與全球問題,並對亞洲地區的繁榮與文化交流有所貢獻。 QS機構自2009年推出亞洲區大學排行,其總排名的評比依據一向引起諸多爭議,歐盟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此排名的適切性亦時常提出質疑,因排名之量化指標注重以英文為主的論文產量及引用次數,不利於深耕在地研究的人文社科大學,而以工程、醫學、生化等領域為主的高校機構則較具優勢。對此,本校將於今年11月舉辦兩場探討大學排名之國際會議,首場將邀請來自德國、法國、日本等地的大學校長,偕同本校郭明政校長,共同討論現有排名機制之缺憾,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在此機制中所面臨的處境,並尋求可資改進的方向。第二場會議將邀請來自日本、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與英國等地的學者,由校務治理、學科專業、疫後展望三層面,共同探討大學排名對高等教育政策和校務之影響,以及疫情對大學評比指標所帶來的衝擊。 縱使大學排名機制對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多有不利,本校仍深獲國際肯定,國合長林美香表示,政大與全球540多所大學簽訂姐妹校協議,亞洲的夥伴大學更多達26國247校。未來本校將繼續深化國際交流,推動跨國、跨校、跨領域學習,建置數位學習環境與無國界校園,同時促進學術研究資源共享,使政大在數位人文、亞洲研究、永續發展等各門重要人文社科領域,發揮強大國際影響力。   原文網址:https://www.nccu.edu.tw/p/405-1000-10370,c87.php?Lang=zh-tw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東海大學在非醫學類私校中 連續兩年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機構於世界地球日於110年4月22日公布第三屆「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今年總共有1,243間學校受評,相較前一年大幅增加382間學校,競爭激烈。東海大學連續在全球排名表現亮眼,在國內非醫學類私校中,連續兩年第一。 東海大學在「SDG 6淨水與衛生」、「SDG 7可負擔能源」、「SDG 12 責任生產與消費」與「SDG 13 氣候行動」表現不凡,實踐我們的永續影響力。 一大學校守護一溪流,我們從東大溪延伸筏子溪 我們從校園出發,東海大學透過建築節水、節水設備、抗漏行動與耐旱植物作法,減少水資源消耗與浪費,超過80%設備劇節水標章。同時,我們耐旱植物栽種率超過72%,每年可省下約56,402公噸用水量。東海大學將水資源保護延伸至社區,校內「東大溪水文化暨生態教育館」通過行政院環保署的環境教育設施認證場所,館內呈現東大溪水文、人文、多樣的生物及生態資訊,規劃四條導覽路線,開放給校內外民眾參觀,推廣環境保育。東大溪整治計畫,是臺中市政府水利局主導、東海大學無償提供土地·2.6億前瞻經費,整合校內師生投入流域調查工作,公私部門協力進行溪流整治。 淨零排放是努力的方向,節能與減碳雙軌並行

東海大學聚焦在「建築節能」、「數據中心」、「供電品質」與「再生能源」等四大策略上,朝向淨零排放的減碳路徑上。東海大學校園內有太陽能、風力發電與微水力三種再生能源發電方式,目前每年平均發電量約17,506 kWh。在2021年,東海大學規劃將建置發電容量至少800峰瓩(kWp)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於校內八棟建築大樓。我們亦在「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上,設置微水力發電設施及環教步道,讓學子在走覽東大溪水域景觀時,了解環境與生態保護的重要。

扎根AI+永續,建構循環經濟校園 AI是東海的發展特色,我們整合AI技術,由工學院組成跨領域「智慧永續循環經濟」教學與研究團隊,以東海湖為示範場域,以AIoT的技術,建立「東海湖養藻系統」,改善與淨化牛乳加工廠廢水,產生再生水與細微藻。同時,在智慧校園推動上,本校建立智慧環境iEnv的「雲端智慧綠能管理系統」(iGEMS)與「智慧校園電力監測系統」(iCEMS),運用巨量資料處理與提供即時監測,透過大數據實現低碳與循環經濟的校園。

  原文網址:http://cdn.thu.edu.tw/web/news/news_detail.php?id=3299

本校經典與古代史躍進世界百大 傳播媒體全國第一

日前,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公布2021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本校共有13個學科上榜,「經典與古代史」 首次入榜,且甫上榜即晉身世界前70強。首次進榜的學科還有「哲學」,名列全球前200名,顯見本校文史哲領域深受國際肯定。「傳播與媒體研究」向為本校傑出領域,此次名列全球前150名,高居全國之冠。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涵蓋5個領域,共計51門學科,依據4項指標,包括學術聲譽、雇主聲譽、論文引用量、高被引論文(H index)。該排名針對世界1440 所大學,橫跨51項專業學科和5大學術領域。今年本校進入全球前150名者,尚有「政治與國際研究」及「現代語言」。本校進入前200名者,為「商學管理」、「會計與財務」;全球排名前250者,則有「社會學」及「語言學」。以上這些學門,或與日本東京、日本大阪、法國索邦、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或與美國維吉尼亞、美國喬治城、美國華盛頓、德國柏林自由、德國海德堡等大學之相同學科齊名,本校在人文社會領域優異的排名表現,實為全校師生與行政人員戮力同心的成果。

國合長林美香表示,各項國際排名都有所偏差,泰半有利於理工與醫科大學,歐盟近日亦質疑此類國際排名之適切性。但相較而言,QS學科排名較能反映各校辦學成果與國際聲譽。此次本校文史哲領域優異的表現,顯示過去兩年以來,本校積極推動國際漢學、華人文化研究,以及歷史研究的豐碩成果,有目共睹。其中,最具特色的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由全校文史哲系所教師共襄盛舉,且廣邀國內外頂尖學者,深化並活絡國際漢學之學術交流,使政大成為全球漢學研究的學術重鎮。 漢學之外,本校亦戮力拓展東南亞與南島研究,並積極整合文法商各領域與數位資訊,培養跨領域優秀人才。預計今年八月成立的資訊學院,更將與各學院合作,培育兼具人文底蘊、社會關懷、科技資訊能力的新世紀跨領域人才。這些引領時代的高教突破,希望能為國內外學界注入新流,也能如實反映在學科排名上。然而,世界大學排名量化機制本身,自有其反省與檢討之必要,本校不為制式的大學排名評比所框限,必精益求精,持續提升人文社科領域之教學與研究。 註1:「經典與古代史」(Classics & Ancient History)學科,在西方學術脈絡中指有關古代希臘、羅馬的考古、語文、哲學及歷史研究;在非西方地區,多指關於十八或十九世紀之前的經典與歷史研究。   原文網址:https://www.nccu.edu.tw/p/16-1000-9134.php?Lang=zh-tw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