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傑出校友吳品頡 勉學弟妹 高科技產業 物理人才不缺席

2019-08-19 國立高雄大學日前表揚第2屆傑出校友,當選人、應用物理學系98級畢業生吳品頡(2009年畢)。吳抱持對物理的熱愛與努力,不僅6年內攻讀完成台灣大學應用物理所碩、博士學位,累積發表多達43篇SCI國際期刊,還擔任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博士後研究,優秀表現獲得成功大學青睞,今(2019)年初延攬成為「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吳品頡的專長領域為「奈米光學」,主要利用奈米結構(幾十至幾百奈米尺寸)去操控、研究光的基本特性,從中發掘潛在應用價值。 以光學元件尺寸縮小化如鏡頭為例,常有網友抱怨為何手機愈做愈輕薄、畫素愈精緻,但鏡頭總是略凸於機身? 吳解釋,原因出在手機要拍攝出高解析度影像,必須穿插、堆疊很多的凸透鏡、凹透鏡,藉此將不同顏色的光聚集成像,若不這麼做或是抽掉其中幾片就會(影像)失真,導致鏡頭又凸又厚十分不協調。 他的研究可大幅改善該缺點,運用新奈米結構(僅幾百奈米厚度),可讓全可見光波長(從紅光到藍光)全部聚焦在同處,呈現完整不失真影像,意即用奈米結構改變光的物理特性。

吳的另1項研究,是赴美擔任「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與材料科學系」訪問學者時,參與某科技大廠無人車的偵測雷達開發計畫。吳強調,任何車輛開發計畫首重安全,以他參與的委託案為例,高速行駛同時,必須在短時間內準確快速掃描週圍數十米內所有潛藏障礙物且可閃避不撞上。 當時的委託業者遇到最大瓶頸就是偵測雷達的掃描速度過慢,無法達到1秒鐘10億次以上的安全標準。吳參與團隊提出主動式的添加電壓作法,使光波結構因不同的電壓跟電流產生變化,例如直射光(原本物理特性)變成往左偏或往右偏(繞射),也解決了難題。 再以台灣舉世聞名的半導體產業為例,晶片追求高效能又得輕薄、尺寸愈做愈小(業界常講的3奈米、5奈米製程)已遭遇到很大的「物理極限」,包括過熱、漏電、量子穿隧效應等,這些難題就需靠基礎科學如物理學人才,運用量子力學等所學重新設計結構,治本協助突破。 「半導體、智慧手機製程,乃至自駕車開發,都少不了物理(專長)人才參與!」吳品頡以上開數個例子勉勵學弟妹,現今高科技時代,無法單靠某專業,而是需要跨領域整合,尤其愈高端科技遭遇瓶頸時,基礎科學(如物理學)人才價值愈能體現,所以只要充實專業,不必擔心未來出路。

吳品頡為高雄大學應物系大學部98級畢業,為系上第4屆畢業生,回憶當時求學期間,包括孫士傑教授的普通物理、胡裕民教授的電磁學,謝振豪教授的電子學等,教學風格迥異,但教授們共同點都是經常耳提面命,再三提醒單元之間都有連貫性,下次上課務必複習上週進度,否則跟不上。 吳也慶幸自己乖乖照做,打下扎實基礎。尤其大三準備研究所考試,回頭翻閱筆記時,更能體會字字珠璣,教授們用心良苦。 對本科認真執著的態度也持續下去,大學畢業直接考上台大應用物理所(2008年8月1 日成立),師承特聘教授蔡定平門下攻讀碩士、博士,期間也受蔡引薦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或訪問學者,並發表多篇SCI國際期刊,蓄積研究能量。 吳也曾心動過外國研究環境與待遇,但幾經考量家人,還是選擇留在台灣發展,加入成大光電系,並成立「超穎光學實驗室」。 吳實驗室運作方向,除了應用,也會從事「新穎材料(如二維材料)」等基礎研究。當紅有名的二維材料像是「石墨烯(Graphene)」,從前在物理學家眼中認為是完全不可能,因為二維材料本身的熱運動會破壞本身結構,但後來被證實的確存在。 近年來又陸續發現MoS2(二硫化鉬)、WSE2(二硒化鎢)等新穎材料,吳希望找出與已知材料相異處,例如結合奈米結構研究,將微小訊號放大,找出材料特性與極限,並加以應用於先進科學發展。         原文網址:https://www.nuk.edu.tw/p/406-1000-23846,r430.php?Lang=zh-tw

從9金泳后到國際名模 運健休邱馨慧 獲選第4屆傑出校友

2021-06-21 我的學姊是國際名模!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第2屆畢業生邱馨慧(Jill Chiu),從稱霸3屆全大運池畔的9金泳后,到轉戰伸展台,成為首位走齊四大城市時裝週的台灣模特兒,除了珍惜善用天賦優勢,還有堅持夢想、努力不懈的運動員精神,得以創造今日成就,日前獲選為第4屆傑出校友,以為學弟妹表率。

邱馨慧是在地高雄人,2002年以運動(游泳)專長申請高雄大學運健休系,除了考量就近入學,跨領域結合運動、健康、休閒的新興學系也是吸引就讀誘因。諸如人體解剖、心理、體適能、健康飲食、健康行為、健康促進等課程,不僅增進專業,也幫助邱馨慧強健運動員心理素質,在各類游泳競賽運動上繳出亮眼成績。 邱馨慧4年就學期間,除了200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全大運)因「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停辦,大二至大四(2004至2006)年年稱霸游泳項目女子乙組50公尺蛙式、100公尺蛙式、50公尺自由式,累計奪得9金,其中100蛙、50蛙還打破大會紀錄。 「學習認真、個性活潑!」系上副教授、時任班導師的吳佩芳回憶,邱馨慧不僅叱吒池畔,學業表現也是名列前茅,活潑隨和在班上或學長姊、學弟妹間都擁有好人緣。邱也懷念被學長姊照顧的時光,尤其佩服其創意與帶活動能力,凝聚向心力對外爭取榮耀。 2006年邱馨慧高大畢業後,2007年轉換跑道挑戰伸展台,受到「凱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青睞網羅,以凱渥第1屆夢幻之星出道,2008年參加香奈兒(CHANEL)旋轉木馬大秀(秋冬時裝秀)台北場,以強烈氣勢與犀利眼神勝出開啟知名度,隨之精品秀邀約不斷,成為國內雜誌、高級時裝、珠寶品牌指定模特兒。 但邱馨慧不以此滿足,持續自我突破,2010年毅然離開舒適圈、首次踏出台灣,挑戰紐約時裝周,為《決戰時裝伸展台》崛起的設計師Daniel Vosovic走秀。2014年被經紀人鼓勵(說動),前進全球流行時尚中心米蘭、巴黎時裝周,分別為義大利設計師品牌Luisa Beccaria,及阿根廷超模Belen Rodriguez自創品牌「Imperfect」走秀。

2015年邱馨慧再度踏上巴黎,先後完成Stephanie Coudert和Bowie Wong的高級訂製服秀,接著再赴倫敦為台灣名設計師詹朴走秀。邱也以出道不到10年時間,成為走齊四大城市時裝週紀錄的第1位台灣模特兒。 邱馨慧持續堅持自我突破精神,除了在伸展台發光發熱,還重拾「拈花惹草」興趣,成為1名花藝師,體現多采多姿的斜槓人生。2017年遇到真命天子展開人生新階段,2020年3月升格人母,女兒「Jemma」走入邱生命中,她經常在臉書粉專「Jill Chiu 邱馨慧」曬萌娃照,分享母女幸福時光。 邱馨慧感謝高大在學期間師長春風化雨,並鼓勵攻讀成大體健休研究所,使專業更精進。邱分享自身經驗,「我們所學貼近民生服務、健康促進」,鼓勵學弟妹強化自身本職學能,找出興趣與優勢,靈活接軌產業,一次做好一件事情,不要三心二意。   原文網址:https://www.nuk.edu.tw/p/406-1000-46724,r430.php?Lang=zh-tw

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師生團隊3作品入選「2023放視大賞」 !

2023-06-06 為推動創新科技與教育的融合,在高雄市政府與經濟部工業局聯手推動「亞灣5G AIoT產創補助計畫」的支持下,高雄展覽館、仁寶電腦與光陣三維科技所共組之研發團隊,打造「5G XR創新應用整合平台」,整合最新5G Reality Studio 在展館中能享受裸視沉浸式體驗。而此服務應用首次於2023放視大賞登場,並於112年5月25日展示首日,由本校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兼任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的王政弘副教授,為高雄市市長陳其邁與貴賓展示說明5G XR創新應用整合平台融入校園教程之研發成果。

王政弘主任表示:「學生們能透過高展館的5G XR應用整合平台,提供XR創作應用與展示體驗全新里程。」 而結合此平台應用,在放視大賞中為期三日的5G AIoT Empower 雲應用XR創作大賞,本校共有三件虛擬實境作品入圍決選,分別為《魔法師的試焰》、《玩樂之聲》與《教育元宇宙》。而《玩樂之聲》更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特聘教授、國際XR金獎導演、國際知名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教授與產業專家團隊擔任競賽評審的決選中脫穎而出,榮獲特賞的肯定。

得獎作品《玩樂之聲》由國立高雄大學王政弘副教授、國立屏東大學吳聲毅教授與苗栗縣蕉埔國小林在營主任指導,帶領主要團隊成員: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詹子欣、李柔、鄭佳旻與何詩婷,以及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顧文翰與林知儀共同開發。此作品以創新的教學設計與技術應用獲得評審青睞,透過虛擬實境技術,成功地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具有互動性與樂器娛樂操作性的體驗,學生可以進入虛擬練團室中,以互動的方式演奏樂曲,並加強對樂理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透過5G AIoT Empower 雲應用XR創作大賞,產官學專家齊聚一堂交流XR產業趨勢,師生攜手創新科技及技術應用,開拓大家對XR領域的視野,學生李柔表示:「在放視大賞的展場看到許多優秀的作品,這些經驗將會成為我們創作中的養分與動力」,而詹子欣、何詩婷與鄭佳旻同學,則紛紛感謝校園與主辦方的資源支持,並十分開心作品能夠呈現於新科技舞台上大放異彩。 本校師生所開發的虛擬實境教材,將在未來的教育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教育帶來更加豐富與深入的學習。

原文網址:https://www.nuk.edu.tw/p/406-1000-65362,r83.php?Lang=zh-tw

在全台唯一的「東亞語文學系越語組」學越南文,改變了我的人生

從東語系越語組畢業並踏入職場好多年後,終於可以跟未來想進本系的學弟妹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啦!

遙想當年五專四、五年級時,大家一窩蜂地都在補商業類的二技,因為我念的五專是商業技術學院,大家很理所當然地二技幾乎都會繼續念本校的商管類科。但我這人天生就是喜歡跟一般人不一樣,再加上真的對於金融和經濟類的科目沒太大的興趣。 我在商專這五年中成績中等,每次考試前幾天都很緊張拿著計算機開始算每一題,但我對於外語、文化、觀光旅遊很有興趣與天份,加上從小媽媽有栽培我念英文,所以我英文一直都不錯,並且想藉由學習外語多看看這個世界。所以我覺得不管選擇什麼科系,真的都要考量到自己的能力以及興趣,有了這兩個加成後效果真的是事半功倍。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去考插大(也就是大學轉學考)而不考二技,我要到外文系去展現我的外語天分以及熱情。

由於插大是獨招,是要一家一家學校去下載簡章與報名,就在我在網路上一家一家學校瞭解的時候,東亞語文學系越語組的轉學考訊息就被我看到了。「國立高雄大學」是一所位於楠梓區「全新」設立,「非」改名、「非」技職體系改制,「2000 年成立」的大學,並且東亞語文學系當時也才剛成立不久,是一個完全新的科系,在當時也是全臺唯一有越南語的科系。 當年插大轉學考越文組只招收一位,日文組與韓文組無缺額。我把當時市面上寥寥無幾的越南語學習書都買了,五專五年級課很少,一邊應付學校的金融科目,一邊準備東語系越語組和其他大學英文系的插大,每天放學都到學校圖書館報到。 越南文在當時是沒有補習班的,不像現在這麼普遍,線上教學、實體補習班和大學的推廣部這麼多,我只好自己看書跟聽越南語教學廣播節目摸索,從 0 開始學起,並且學語言一定要反覆不斷地聽 mp3,從越南文的 29 個字母和發音學起,勤作筆記和覆誦。

其實越南文非常有趣而且不難上手,文法規則簡單,沒有陰陽性跟格,動詞單字跟中文一樣沒有時態變化,不過發音需要下苦心,我覺得只要用心,學越南文的速度是比其他語文快的。總之,我也就很幸運地考上了東語系越語組囉!

介紹越南語 

那就讓我來簡單介紹一下越南文吧!越南國語的文字稱為 “Chữ Quốc ngữ”,越南文字就是羅馬拼音使用的拉丁字母文字體系。 在歷史上越南的文字本來也是使用漢字。13 至 17 世紀之間,越南人開始將傳統的漢字融入口語,並根據漢字拼音(非意譯)創造出自己的文字,這個書寫系統又稱為「喃字」,與漢字並行使用了幾世紀。 後來 17 世紀中葉法國殖民越南的期間,法國的天主教傳教士為了傳教,並要讓越南國內大多數不識字的貧民能讀得懂聖經,開始以拉丁字母的羅馬拼寫系統為基礎,並增加符號以表示越南語中不同的音調(總共有 6 個聲調 5 個聲符),創造了越南語中全新的一套拼音文字。

這一套簡單易學的新國語字廣受越南人的歡迎,迅速取代了越南以往只有漢人或是達官貴族才能理解的漢字,成為越南人人通用的國語字。 1910 年越南國家開始把它當作官方文字,並且成功地為文化和教育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越南文是拼音文字與單音節文字,一個單字只會發一個音,基本上只要念得出來都可以拼寫出來。


越南語科系的重要性

在 10 年前,台灣對新南向政策和越南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火熱的時候,越語組真的是一個很冷門的科系。當時如果有人問你大學主修什麼,當你回答越南語時,大家一定一頭霧水、滿頭的問號,想說為何要學一個蠻荒之地的、用不到的語言呢? 當時一般台灣人對於越南都是滿滿的歧視與不認識,但誰也想不到在今時今日,越南的經濟起飛,臺灣已有超過一萬名的台幹到越南的台商公司效力;並且台越航線也越來越密集,相當多台灣人到越南去旅遊,已成為一種潮流,畢竟航程不遠,美食多,景點美,消費物價也跟台灣差不多,越南人也很熱情,真的是一個一去就會讓人愛上的國家。

而且臺灣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與世界各國經貿互動日益頻繁,各國為加強與鄰近國家之間的經貿關係,也紛紛成立區域性經貿組織(RTA)。「東協加 3」與日本提出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主要目的都在於希望成立東亞地區的自由貿易區,以加強彼此間的貿易關係,以對抗 EU 及 NAFTA 的競爭。 台灣處在這樣競爭劇烈的東亞經貿局勢當中,與世界緊密接軌已是刻不容緩。為此,必須培養兼具語文能力,與對當地國情充分了解之涉外能力之人才獻身投入,以利國家對外關係之長遠發展。

東語系為因應此一攸關國家未來長遠發展的局勢,首創以區域主要國家語文教學方式,課程兼具語文及社會科學兩大學程並重之設計,以東亞區域之語言、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課題為研究及人才培育之重點。


東語系的海外留學課程

並且東語系有著很好的留學制度和海外實習制度:為培育外語能力與國際視野兼備之專業人才,除了提升學生語文及社會科學方面知識的正規課程,東語系實行海外留學課程、專題研究,制定企業實習課程、證照制度,以及日韓越語會話交流等特色做法。 透過海外留學課程,學生將赴海外姊妹校留學半年以上,提升語言實力以及加深學生對於異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了解,培養宏觀思維與國際觀。該制度強制我們全部的學生都要在大三時,向學校申請到國外留學或是交換學生一學期或一年,並且到海外的企業去實習。透過實習課程,學生將實際應用所學,得以提早接觸社會,汲取實務經驗;

另一方面,讓企業界或相關單位拔擢人才。 大二下學期時,每個人要做一本書審和備審資料送審,申請教育部學海飛颺計畫獎學金,我也因此很勇敢地到河內去展開留學生涯的兩學期。因為我不是交換學生,是留學生,很多費用都要自己負擔,包括學費,而且在當時本系沒有人去越南留學,我們是第一屆學生;所以一開始去到越南念他們的越語系和大學附設的語言學校真的很辛苦。但也很新鮮,而且只要認真預習複習和寫功課,很快就可以適應上課的模式和掌握越南文了, 在越南的大學上課,老師是用越南文在教越南文化、習俗、語言等等,並且我們要自己處理很多事情,包括租屋、註冊、跟學校溝通很多事情,還要應付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包括在越南的臺灣人)跟文化差異。

當時該校也還沒有臺灣人,但有非常多的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等等,這些亞洲國家的人早就嗅到越南經濟未來會起飛以及發達。也因此,在快 10 年前越南早已有非常多的韓商、日商設廠,臺灣算是晚了一步。 從一開始的不適應河內生活,到後來唸完兩學期的越南學系和越南語言中心的課程後,真的對河內和越南有滿滿的情感,也收穫良多:在大三下要回台灣前,在越南考過了系上規定的越南語畢業門檻的檢定證照,回臺灣後也有被自由時報和教育廣播電台專訪河內留學經驗談。真的很想在河內繼續念到畢業呢!


東語系的畢業出路

接著我們就來談談東語系的畢業出路吧。東語系課程內容是語文及社會科學並重,以東亞語文能力及社會文化學習研究為基礎,已培育出國內外公私部門所需之國際事務涉外專業人才。 有許多越語組同學或學弟妹,都是一畢業就外派到越南的台商公司去當幹部了。如果吃得了苦,也能適應工業區傳產和離鄉背井的生活的話,以臺灣的本薪加上外派的日支費加給,外派真的是一個可以賺到錢、存到錢,又能體驗不一樣的異國生活的機會。

若是不想外派想求穩定的人呢,就會在大四甚至更早之前,開始準備當時唯一涉及越南語的公職考試──移民署特考三等越語組,考上之後還要受訓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分發到機場或港口等等的移民署單位當移民官。每一屆都會有好幾個越語組的系友考上喔! 在這兩年外交特考三等也有開越語組的名額了,雖然名額不像移民署特考那麼多,但也有越語組的學弟錄取,邁向外交官之路。或是繼續再往上念各類研究所的也不在少數呢! 雖然越南語在臺灣使用得不多,在臺灣的工作機會也不算多,但進入到各產業,有著跟別人不一樣的語言能力,無疑是一個加分跟脫穎而出的利器。


總結

說了這麼多,其實要不要讀外語科系真的是端看你的興趣跟未來的發展方向,每一年也都會有幾個人進到本系後發現對於該國外語沒有興趣或是學不來而轉學休學的。外語是工具,就看你會不會用,外文打開你對於外國認識的大門,為你的人生打開了更多的機會與未來。

很慶幸當年我選擇了東亞語文學系越語組,而不是一般已經培育過多的英文系(當然,不管念哪一種外語科系,英文還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東語系越語組改變了我的人生,使它更精采跟特別,讓我多瞭解了一個國家,到現在,我每年都會到越南各地去自助旅遊,探索越南各地不一樣的人事物。你準備好要加入越語組的行列了嗎?


《關於作者》S.E./讀者投書

熱愛外語教學與學習並喜歡自助旅行去探索世界,每年會利用寒暑假飛出去一趟充電,再把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帶回來給學生,也熱愛寫作,透過文字抒發情感。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公家機關擔任越南語翻譯,之後在台灣某大企業外派到中越擔任經理室助理管理師。 離職回台灣後,考取教育局的越南語教學人員證後在大學的進修部、職訓局擔任越南語講師,高中的第二外語選修越南語教師、高職英文專任科任老師多年。 享受上台授課的感覺,想把自己的所學與經驗傳授下去。 現職為國際學校專任教師。

原文網址:https://deal.nuk.edu.tw/p/406-1049-49611,r642.php?Lang=zh-tw

2022 世界大學影響力 成大全球排名 33 全臺居冠

成功大學2022年的最佳成績體現了頂尖大學主動回應社會與世界議題的精神
成功大學今年的最佳表現體現了頂尖大學主動回應社會與世界關鍵議題的意義與貢獻

「作為一所頂尖大學,成功大學一向是看見價值、承擔使命、有能力去前瞻、確定自己能夠改變,堅持影響世界共好、共融的價值,這就是我們人才在世界存在的方式與力量。」國立成功大學 2022 年在世界大學影響力全球排名 33 名、全臺第一。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說:「願景是透過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使得理想成為可以被實現的風景。成功大學很幸運可以帶動關切未來問題,解決未來挑戰,建構可長、可久、共好的夥伴合作,成就世界永續發展的大平台。」

成功大學是具有競爭力、綜合性、全方位並能夠產生實質影響力的高等教育學術單位
成功大學是具有競爭力、綜合性、全方位並能夠產生實質影響力的高等教育學術單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臺灣時間 4 月 28 日公布 2022 年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Impact Rankings),這是根據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重要內涵評量各大學對社會的關鍵影響,成功大學從全球 1406 間大學中脫穎而出,創下該項世界排名啟動以來最佳表現。 在本次 17 項評比指標中,成功大學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項目位列世界百大,更有 2 項進入全球前 10 名,包括排名全球第 5 的「SDG9 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全球第 8 的「SDG7 可負擔的永續能源」,這兩項與「SDG6 淨水與衛生」全球第 33 及「SDG17 永續發展夥伴關係」全球第 55,4 項指標皆是全臺第一,代表成功大學是具有競爭力、綜合性、全方位並能夠產生實質影響力的高等教育學術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2022年在世界大學影響力全球排名33名、全臺第一
國立成功大學 2022 年在世界大學影響力全球排名 33 名、全臺第一

自 2019 年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開辦以來成大持續位居前峰,繼 2019 年獲得全球第 80 名,2020 年之後,連續 3 年位居全臺第一。蘇慧貞校長指出,永續的議題極為廣泛且多元,成大檢視自己的標準是「我們的貢獻到底能不能確實回應人類生存發展的挑戰。」從課程設計、人才產出、科技解方甚至是社會參與,每一個面向都需有具體、可被檢視的實踐方案。 成大獲得最佳成績的「SDG9 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目標在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設施、促進包容性且永續的工業,並強化創新。成功大學在此項目評分中取得 99.8 的高分,逼近滿分,SDG9 項目裡包含了 4 大細項指標,分別為研究(research)、專利(Patents)、大學衍生企業(University spin offs)以及產學合作收入(Research income from industry and commerce)。成大在研究項目取得 98.7 分,其餘 3 項指標皆獲得滿分。反應出成功大學的創新與發明,在未來韌性社會生態系的發展中已經發揮實質的效能。

(由左至右)成大未來智慧工場蔡妤珮執行長、呂佩融主秘、蘇慧貞校長、研發處校務資
(由左至右)成大未來智慧工場蔡妤珮執行長、呂佩融主秘、蘇慧貞校長、研發處校務資料組組長林聖翔、研發長林財富

蘇慧貞校長進一步說明,成功大學定義我們的社會責任在於創新科技與產品必須能夠實踐;第二,如果產生新的文化思維或不同的典範,它必須落地生根,我們將這樣的價值原則落實在每一個院系所,再由院系所盤點自己能夠整合的面向,最後在跨院的校級平台上檢視知識必須創新、方法必須可行,最後必須產生長久的影響。 至於在「SDG7 可負擔的永續能源」部份,面對全球能源需求和化石燃料帶來的問題,成大已經發布「撤資碳密集能源產業行動聲明」,宣示目前校務基金投資碳密集能源產業僅占 1.18 %,除聲明不再加碼,並將俟機撤資;同時,成大也已制定永續投資政策,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議題納入投資分析及決策考量重要因子,將優先選取獲社會責任評選優良或參加國際氣候倡議之企業進行投資,落實責任投資原則(PRI)。 此外,成大以綠色生活為願景,在 2018 至 2020 年期間,校園中即有 4 棟建築獲得銀級綠色建築(EEWH 綠色建築認證),包含海工教學大樓、生物科技大樓、理學教學大樓和游泳池及球類場館。2011 年落成的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綠色魔法學校」不但取得臺灣最高鑽石級綠色建築標章,更被收錄進今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6次評估報告中的綠建築典範,作為全球減碳技術的政策參考。 為了打造臺南低碳城市,成大整合政府與企業,建構創新研發所需的產官學三螺旋共創機制,於 2020 年成立「沙崙智慧產業創新聯盟」,以 5G、AI、資料交換平台技術,串連到智慧醫療、未來運輸、減碳綠能、循環經濟等應用領域,發展前瞻科技創新、實驗場域測試,以及建立資料交換平台智慧化。在同年 9 月,成大也與台灣歐洲商會及沙崙智慧產業創新聯盟(SIA)續簽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台灣綠色能源發展,實現永續智慧生態城。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Impact Rankings)自 2019 年啟動,是各項重要排名系統中唯一一個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透過研究、推廣和延伸管理三大領域進行全面且均衡性的比較,以評估大學影響力的平台,今年邁入第 4 屆,全球涵蓋 106 個國家,共 1406 間學校參與,台灣也有 45 所學校參與。成功大學今年的最佳表現體現了頂尖大學主動回應社會與世界關鍵議題的意義與貢獻。   原文網址:https://web.ncku.edu.tw/p/406-1000-220770,r3095.php?Lang=zh-tw

健行科技大學首屆五人制足球賽熱血登場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9 10:07:47)運動競賽結合多元文化,展現青春活力與團結精神

健行科技大學於10月27日首次舉辦「越南學生五人制足球賽」,活動結合運動競賽與多元文化表演,吸引眾多師生及國際學生參與,在熱情與歡笑中圓滿落幕。

越南特色舞蹈表演。圖/健行科大提供
越南特色舞蹈表演。圖/健行科大提供
師生同樂開場表演。圖/健行科大提供
師生同樂開場表演。圖/健行科大提供

從清晨開賽至夕陽西下,球員們在場上奮力奔跑、全力以赴,每一次傳球與射門都引發觀眾的熱烈歡呼,展現出健行學子堅毅不懈的運動精神與越南學生社群的團結能量。

球員踢球專注全力以赴。圖/健行科大提供
球員踢球專注全力以赴。圖/健行科大提供

本次賽事由健行科技大學國際合作處及國際學生聯誼會共同策劃,感謝健行商圈的贊助支持,以及裁判團、志工與播報團隊的熱情投入,使賽事過程專業又充滿活力。

國際合作處處長曾曉萍表示,透過舉辦足球賽等體育活動,不僅促進國際學生間的互動與交流,也讓多元文化在校園中更加融合,體現「以運動連結友誼、以熱情凝聚力量」的精神。

全體參賽球員大合影。圖/健行科大提供
全體參賽球員大合影。圖/健行科大提供

境外生輔導組長彭雅琪指出,這是學校首次舉辦以越南學生為主的五人制足球賽,籌備過程雖充滿挑戰,但各單位通力合作使活動圓滿成功。未來將持續聽取意見、精進辦理流程,期望打造更完善、更具規模的國際學生運動平台。

成績優異前3名奪獎同學大合影。圖/健行科大提供
成績優異前3名奪獎同學大合影。圖/健行科大提供

無論勝負,最珍貴的收穫是團結的力量與青春的回憶。健行科技大學期盼這份運動熱情與友誼,能在國際學生社群中持續傳遞與發光。

國立體育大學推動運動科技應用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運動科技應用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召集人相子元教授頒發感謝狀給所有主講者

隨著時代的變遷,運動與科技的結合帶出產業新潮流。近年來全民健康意識抬頭,造就運動風氣的盛行,同時帶動運動產業的升級。運動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人才的需求,為培育兼具「運動」與「科技」知能的跨領域人才,教育部體育署作為主要推手,與本校、國立清華大學以及國立成功大學共同攜手,培育運動科技產業未來發展所需之專業人才。 本校於5月10日辦理「運動科技應用跨領域人才培育方案論壇」,主題圍繞在「國內教學現況」、「運動產業人才需求」及「國際標竿大學」,邀請到教育部體育署、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南臺科技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以及國立成功大學共襄盛舉。 在政府與學術界的聯手合作之下,本校配合國家政策將持續推動「運動科技應用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期許為國內運動科技產業注入更多能量,促成產業的革新。

運動科技應用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論壇全體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運動科技應用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本校黃東治副校長頒發感謝狀給國家運動科學中心陸康豪助理研究員

  原文網址:https://www.ntsu.edu.tw/p/404-1000-54252.php?Lang=zh-tw

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暨吉隆坡台灣學校校長交流團來訪

馬來西亞留台成大校友會今(2023)年成立51年,國立成功大學沈孟儒校長在9月1~3日特別率團赴馬來西亞,與業界、學界等交流

馬來西亞留台成大校友會今(2023)年成立 51 年,國立成功大學沈孟儒校長在 9 月 1 至 3 日特別率團赴馬來西亞,與業界、學界等交流,1 日代表成大與中鋼馬來西亞公司簽署「成蝶計畫-國際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延續人才培育;2 日上午出席馬來西亞留台成功大學校友會舉辦的第 38 屆成大數理比賽暨第 2 屆成大商科比賽,下午由成大中國文學系與「華社研究中心」簽署學術交流備忘錄,深化馬華文學研究能量。晚上則是第 51 屆「成大之夜」活動。

今年參與成大數理與商科比賽人數334名,是歷年之冠,也創下38年來的紀錄
今年參與成大數理與商科比賽人數 334 名,是歷年之冠,也創下 38 年來的紀錄

鄭迪能會長表示,成大校友會十分重視華人教育,去年還獲得了 2022 年度林連玉精神獎。而自 2008 年設立成大貸學金的 15 年以來,每年提供 8000 馬來西亞令吉(約合新台幣 55000 元)給予有需要的清寒子弟,至今已幫助了數十位學生。

沈孟儒校長在數理比賽致詞表示,數理比賽舉辦至今是第38屆,商科比賽第2屆,透過學子積極參與,見證對學術和知識的追求
沈孟儒校長在數理比賽致詞表示,數理比賽舉辦至今是第 38 屆,商科比賽第 2 屆,透過學子積極參與,見證對學術和知識的追求

沈孟儒校長在數理比賽致詞表示,數理比賽舉辦至今是第 38 屆,商科比賽第 2 屆,透過學子積極參與,見證對學術和知識的追求,這項比賽不僅是場競爭,更是一展身手的好機會。 他說,成大外籍生以馬來西亞同學最多,也是台灣要致力培養的人才,台灣高等教育提供國際化學習環境、跨領域的多元創新發展,歡迎世界各地學子加入成大共同學習、交流與成長,在台灣的高等教育搖籃中逐漸茁壯。 1 日成大與中鋼馬來西亞公司簽署「成蝶計畫-國際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盼透過台灣和馬來西亞產業界、學界和大馬留台社團三方領域合作,為台馬關係注入更多新的力量。 這項簽約儀式在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舉行,並由駐馬來西亞代表葉非比見證。馬來西亞留台成功大學校友會長鄭迪能、成大副校長兼國際長陳鴻震等多人在場參與。 葉非比代表表示,「成蝶計畫」的目標做為產學合作國際人才育成平台,提供成功大學境外生暑期實習和畢業後到中鋼工作機會,從就學到就業一路協助發展所學,創造產業界及學界雙贏局面,其中,成大校友會扮演關鍵媒合角色,連結學界、產業界和大馬留台社團,三方形成一個善的循環。

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致詞盼深化台馬交流
成功大學沈孟儒校長致詞盼深化台馬交流

成大沈孟儒校長致詞指出,大學是學術殿堂,也是匯集人才處所,知識要透過老師傳授,這是基本的教育過程。而大學教授還有很 重要的研究工作,但大學如果要有所突破,仍要進行跨域整合,才能讓畢業學子為社會所用,這包括跨學院合作或與產業界合作。成大與中鋼就是大學和企業很好的合作典範,大學也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公共性與社會責任。 中鋼馬來西亞公司董事總經理邱斌棟表示,企業和大學共同目標之一是培育高素質專業人才,推動社會發展並提高社會競爭力,這種產學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既滿足企業需求,同時提供就業一條龍服務,擴大教育成果與社會影響力。他認為,中鋼馬來西亞公司會提供相應資源,諸如提供實習機會、經濟資助、專家指導與就業機會,確保合作順利有效進行,獲致預期成果。 2 日下午由成大中國文學系與「華社研究中心」簽署學術交流備忘錄,成大中文系主任黃聖松認為,與華社研究中心簽署學術備忘錄,主要目的是連結台灣與馬來西亞在「馬華文學」、華人社會文化的研究能量,未來除分享研究成果、建立互訪機制,也將共同舉辦國際研討會。他說:「馬華文學是大馬華人生活體驗與生命歷程的書寫,近年來在台馬星成為研究顯學,也是台灣了解大馬華人社會的切入點。」

馬來西亞留台成功大學校友會舉辦第51屆「成大之夜」活動,老中青三代留台校友共聚一堂,交流場面熱絡
馬來西亞留台成功大學校友會舉辦第 51 屆「成大之夜」活動,老中青三代留台校友共聚一堂,交流場面熱絡

2 日晚上馬來西亞留台成功大學校友會舉辦第 51 屆「成大之夜」活動,老中青三代留台校友共聚一堂,交流場面熱絡。沈孟儒校長表示,這不僅是校方與校友間聯絡橋梁,也是展現成大精神和成就的舞台,期盼透過彼此聚集、交流和分享,讓大馬學子對台灣留下寶貴回憶和經驗。 原文網址:https://news-secr.ncku.edu.tw/p/406-1037-257812,r81.php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成大名列台灣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依據,公布最新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國立成功大學在全台35所入榜學校中,排名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公布的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2019年首度公布,今年是第3年,排名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評比依據,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氣候行動等17項目標。台灣今年破紀錄有35所學校上榜,比去年24所大幅上升,並多項名列前茅。 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今年共有1240校參與,針對各項目都有排行榜,其中台灣的大學在第3項目標(SDG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福祉)表現優異,總體排名全台今年有35所大學進榜,成功大學名列台灣第一,在全球排名101至200名區間。 成大在第9項目標(SDG9,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表現傑出,於680所大學中排名第5。 成大主任秘書呂佩融表示,成大一直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列為校務發展的中長期計畫和高教深耕計畫的目標,每年製作SDGs年報,並把SDGs作為國際合作、國際對接的共同語言。 台灣入榜學校第2名為台灣大學,全球排名在101至200名區間;清華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名列全球201至300名區間;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東海大學名列全球301至400名區間。 高雄醫學大學在SDG3項目排行榜的871所大學當中名列第10名,慈濟大學 (第32名)、台北醫學大學(第37名)、台灣大學(第50名)、長庚大學(第64名)和中國醫藥大學(第74名)也排名前100。 原文網址:https://web.ncku.edu.tw/p/406-1000-220770,r3095.php?Lang=zh-tw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成大名列台灣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依據,公布最新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國立成功大學在全台35所入榜學校中,排名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公布的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2019年首度公布,今年是第3年,排名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評比依據,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氣候行動等17項目標。台灣今年破紀錄有35所學校上榜,比去年24所大幅上升,並多項名列前茅。 世界大學影響力總排名今年共有1240校參與,針對各項目都有排行榜,其中台灣的大學在第3項目標(SDG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福祉)表現優異,總體排名全台今年有35所大學進榜,成功大學名列台灣第一,在全球排名101至200名區間。 成大在第9項目標(SDG9,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表現傑出,於680所大學中排名第5。 成大主任秘書呂佩融表示,成大一直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列為校務發展的中長期計畫和高教深耕計畫的目標,每年製作SDGs年報,並把SDGs作為國際合作、國際對接的共同語言。 台灣入榜學校第2名為台灣大學,全球排名在101至200名區間;清華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名列全球201至300名區間;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東海大學名列全球301至400名區間。 高雄醫學大學在SDG3項目排行榜的871所大學當中名列第10名,慈濟大學 (第32名)、台北醫學大學(第37名)、台灣大學(第50名)、長庚大學(第64名)和中國醫藥大學(第74名)也排名前100。 原文網址:https://web.ncku.edu.tw/p/406-1000-220770,r3095.php?Lang=zh-tw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