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打造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清華大學打造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國科會與清華大學召開記者會,宣布成功研發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國科會與清華大學3日在新竹召開記者會,宣布成功研發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可永久加密而不被破解,大幅提升網路通訊的安全性至國安等級。本校褚志崧副教授領軍的團隊接下來還將與中華電信合作,將量子加密通訊技術投入實際應用。 在清華大學舉辦的記者會當場展示了這套量子加密通訊系統。由本校邱博文研發長以加密網路發話,另一端則由國科會自然處羅夢凡處長及中華電信林榮賜執行副總接聽,音質清晰且無延遲。一旦有人竊聽,就只能聽到雜訊。 本校高為元校長表示,今天的演示令他想起1876年加拿大發明家貝爾的那句「華生先生,快過來,我需要你!」貝爾因不小心打翻一瓶酸性溶液而緊急呼叫助理,成為史上第一通電話。147 年前的那通電話改變了人類歷史,他也為今天的這通加密電話即將啟發未來無限可能性感到興奮。 國科會吳政忠主委說,這是量子國家隊成軍以來的第一次記者會,就選在清華大學。他期許接下來的各項成果還要棒棒相連,邁向國際,讓世界看見台灣。

本校高為元校長(左)歡迎國科會吳政忠主委來到清華。

負責研發這項技術的物理系褚志崧副教授表示,目前網路上廣泛使用的加密方式是RSA加密演算法,因要對極大整數做質因數分解需要幾十億年,被視為難以破解;但在量子演算法出現後,完成質因數分解的時間可能縮短到只需幾秒鐘,因此尋求更安全的加密方式已迫在眉睫。 褚志崧副教授說明,量子加密技術是運用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量子兩兩成對,只要想要竊聽A,破壞了它的同調性,B就隨之改變,因此無論花再多的時間計算也無法破解,可達到永久加密的目標。 由褚志崧副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與清華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2019年即利用自製的「單光子光源」建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雛型,成功展示了點對點的通訊。如今更成功將量子通訊速度提升了100倍,並採用星狀網路有效連結多個用戶端點,成功打造台灣第一個量子加密通訊網路,保障通話及資料、影片傳輸的安全性。 褚志崧副教授說明用戶之間的量子金鑰傳輸機制,是由用戶A與用戶B分別向中央機房進行量子通訊並取得金鑰,如A用戶的金鑰是01101…,B用戶的金鑰是 11011…,機房告知兩組金鑰之間的差異檢驗結果為XOXXO…(第一個錯,第二個對,第三個錯…),A用戶依此進行修正,即可開始加密通訊。 為簡化量子加密系統的操作,清華團隊並採用時間編碼的「弱同調態」技術,也就是以較簡易的衰減雷射脈衝來取代量子光源,大幅提升量子金鑰產率,提升傳輸速度。 褚志崧副教授表示,這項技術可望全面應用於金融財務、電子商務、個資傳遞及國防通訊上,全面提升網路通訊的安全性。 國科會量子系統推動小組果尚志召集人表示,量子加密通訊技術日新月異,全球的專家都各顯神通,想要打造出更安全且快速的加密網路。「國家資安要靠自己自力更生,不能全仰賴國外的技術。」果尚志召集人說,今天的成果發表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台灣在量子加密通訊技術領域成為領導者。 清華大學量子加密通訊網路研究團隊由褚志崧副教授領軍,團隊成員包括黃聖耀、蔡宗穎、陳彥儒、楊竣堯、施彥安、鄭畯元等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員。

本校邱博文研發長(左起)、中華電信林榮賜執行副總經理、國科會自然處羅夢凡處長演示分處兩地量子加密通話。

清華團隊模擬有駭客竊聽量子加密通訊網路的狀況。

  原文網址:https://www.nthu.edu.tw/hotNews/content/1125

QS亞洲大學最新排名出爐 中山大學頂大進步最多

(圖片提供:校務研究辦公室)
(圖片提供:校務研究辦公室)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公布最新2022亞洲大學排名,本次排名共有亞洲687所大學,臺灣共有46所學校入榜。中山大學獲得亞洲第68名,相較去年名次進步5名,為全國頂尖大學進步最多。臺灣進入亞洲百大的頂大中,僅中山大學與政治大學(亞洲第90)有較大的進步幅度。 2021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國立中山大學連續三年與台大、成大、清大及交大名列全國前五強。中山共有17個學科入榜,創歷年最多。自2018年以來,4年成長幅度更高居全國之冠,年年皆有新學科入榜,共計有5個新學科搶進榜內。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中山大學在本次QS亞洲大學排名中,國際化的指標均較去年進步,除了肯定全校師生的努力,更強調國際化是學校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透過國際排名,提升國際能見度,也吸引優秀外籍師生一同加入中山大學。目前共有九個碩博士全英語學程,110年也增設大學部全英語學程。此外,中山甫獲教育部核定為全台4所「重點培育雙語大學」之一,更在今年成立全國首座「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與文藻外語大學攜手,一同協助南區大學提升英語授課水準。 中山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主任郭紹偉表示,中山大學有厚實的學術研究能量,除了多位教師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也有將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獲得高被引學者等傑出表現。相較於其他頂大學校,中山規模較小,但每師平均論文引用次數和領域權重引用影響力(FWCI)的表現不俗,名列全國前五強。 郭紹偉主任進一步指出,在台灣排名方面,中山大學排名全國前五強的學科包括石化工程(全國第一)、英語文學(全國第二)、經濟與計量經濟(全國第二)、農業與林業(全國第三)、數學(全國第四)、教育(全國第四)、現代語言(全國第四),其中石化工程更是全國唯一入榜。 除了學術表現亮眼,中山大學也重視教學創新,並鼓勵社會責任的實踐。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更入圍 2021《亞洲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獎》最佳教學策略獎。透過跨領域共學群,結合教師、學生、業師、社區及相關團隊組織,以多個創意實踐基地做為共學的場域,並打破學科的疆界與藩籬,培養成為具跨領域綜整能力並解決問題的人才。

ImgDesc

  原文網址: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270361,r2910.php?Lang=zh-tw

小藍鵲計畫 伴弱勢學子展翅飛翔 !

為了激勵和幫助弱勢學子,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學習發展中心特別成立「小藍鵲工作坊」,以安心課業、職能實務、多元跨域的學習宗旨,每個月透過舉辦藝文學習活動,以及專長培訓活動,讓弱勢學子能透過自己的能力,散播溫暖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教務長表示,「小藍鵲工作坊」內容包含企畫撰寫、團隊合作、領導溝通、生命激勵講座、體驗學習等等,培訓課程。日前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加深同學們對於社會關懷的動力,讓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參與的25位同學們表示課程發人省思,不只讓自己思考未來,也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有許多默默付出愛心及溫暖社會的團體,而期許自己未來也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 而活動中除了宣導社會關懷,還安排了手作棉花糖的課程,由本校茶G合作社的成員們指導製作蛋白霜棉花糖,希望能引導同學們從療癒的製作過程及可愛的作品中,真實感受到茶G合作社成員願意分享自身的甜點製作特長,將這份愉悅傳遞給所有參與同學。 特別感謝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佛光大學小藍鵲工作坊,凡符合申請資格之同學參與所有活動,最高可獲得獎一萬元助學金,以鼓勵所有佛大小藍鵲們善用學校資源精進自身能力,回饋社會,營造溫暖、互助的社會氣氛。

 

原文網址:https://gogofgu.fgu.edu.tw/edcontent_d.php?lang=tw&tb=1&cid=478&id=838

招生系所簡介

原文網址:https://recruit.ksu.edu.tw/dept-list

東海為中部唯一被黃仁勳點名的大學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2日發表人工智慧(AI)主題演講,東海大學為中部地區唯一被點名的大學,更是中部唯一共同辦理Keynote Watch Party的大學,「AI東海」之所以被NVIDIA納入夥伴名單可說其來有自,因為東海是全國最早攜手NVIDIA提供全校師生完整的3D博雅雲架構和功能的大學,在NVIDIA眼中,東海不僅聲望、聲量是中部第一,更是一所致力於AI培育人才,為產業界尋找解方的一流大學。  

Keynote Watch Party大合照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2日發表人工智慧(AI)主題演講,東海大學為中部地區唯一被點名的大學,更是中部唯一共同辦理Keynote Watch Party的大學。   JENSEN黃仁勳的演講受到矚目,背板秀出的台灣地圖列出台積電、仁寶、技嘉等「43台廠供應鏈」以及16所大學名單,在大學的名單中,東海大學是大台中,甚至是中部地區唯一被列名的大學,黃仁勳在演講後,更透過視訊連線東海大學,還送上兩組簽名顯示卡禮物,讓師生感到驚喜。  

師生與黃仁勳視訊

黃仁勳演講受到矚目,背板秀出的台灣地圖列出台積電、仁寶、技嘉等「43台廠供應鏈」以及16所大學名單,東海大學是中部地區唯一被列名的大學。  

師生與黃仁勳視訊

黃仁勳在演講後,更透過視訊連線東海大學,還送上兩組簽名顯示卡禮物,讓師生感到驚喜。   NVIDIA高階主管對東海透露,黃仁勳之所以選擇東海,是因爲NVIDIA數十年來致力於推動AI科技教育的道路上,東海早已是他們眼中的最佳夥伴,雙方密切合作超過十餘年,而且這次選在東海主辦Keynote Watch Party,更是經過NVIDIA團隊客觀評估,東海是中部聲譽最好、聲量最高的大學,而且東海積極推動AI,就連「AI東海、生成未來」的聲音都讓NVIDIA聽見了,他們不僅感到佩服,更願意主動與東海合作,因此特地與東海圖資處、公共事務處達成此次直播黃仁勳演講合作的協議,更因為合作愉快,更深化未來NVIDIA與東海大學的合作。  

東海教堂

NVIDIA高階主管對東海透露,黃仁勳之所以選擇東海,是因爲NVIDIA數十年來致力於推動AI科技教育的道路上,東海早已是他們眼中的最佳夥伴,雙方密切合作超過十餘年。   東海大學當年是由美國亞洲基督教聯合董事會創辦,值得一提的是,東海是由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森親自飛抵台中破土下動工,更是台大之外,國內第二所成立之大學,東海擁有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社會科學院、農業暨健康學院、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法律學院、國際學院等9大學院都居於翹楚,更推動博雅、勞作等具有特色之教育,培養出無數企業家、政治人物,還有最讓東海自豪的是培育出14位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堪稱國內之最。   推動「東海大學未來大學」的張國恩校長,近年積極推動USR,今年更拿下天下、遠見的的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東海的「大學永續報告書」連續兩年拿下首獎,其中更以「產業出題學界解題,共創AI新世代」議題獲得產業組大獎。東海大學為國內最積極推動AI教育的大學,2015年,NVIDIA 宣布為台灣產業界以及教育界提供全新的 GRID 2.0 技術,藉由全新的 Maxwell GPU 架構,當時東海大學就是最早加入合作,導入 GRID 2.0 提供包括科學專案研究、 3D 繪圖與叢集運算等應用的大學。   東海大學圖資長楊朝棟終身特聘教授表示:「東海大學自2009年起就陸續和NVIDIA合作,發表CUDA相關研究應用報告,後續也建構了提供師生使用的主機雲、軟體雲與儲存雲之博雅雲集成平台,但當年惟缺少 3D 繪圖等功能之雲服務;很高興在 2015 年運用 NVIDIA GRID 技術,成為完成 3D 軟體雲建置導入的第一所大學,提供全校師生完整的東海博雅雲架構和功能,幫助各系所學生做 3D 繪圖、叢集運算時更得心應手。」   張國恩校長說,AI正在促進教學目標跟教學方法的改變,生成式AI的出現,更必須重新定義如何應用AI的能力,「AI東海 生成未來」就是這樣的想法與架構下的產物。近年來,東海大學設立「雲端創新學院」;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合作設立中部經理人班;與臺中榮總推動智慧醫療。更和傑出校友鄭清和大渡山學會創設「東海大學 AI人工智慧中心」,以及獲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校友捐贈1500萬的NV GPU主機,另外東海成立「前瞻智慧應用與研究中心」、「智慧永續循環經濟研究中心」、「永續處」、「AI光點計畫智慧製造跨域班」等等,大量投入資源幫助學生面對未來。   張國恩表示,東海不僅迎戰AI,更致力博雅與勞作教育的革新,在世界排名上不僅連續四年奪下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私校第一,在2024英國THE泰晤士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東海也在物理科學領域創佳績,前進全球601-800名,與成大、中山並列台灣第四,僅次於台、清、交。根據1111人力銀行所評比的2024年企業最愛大學,東海連續二年蟬聯1111人力銀行企業最愛中南部私校排名第一的殊榮,也在《Cheers》雜誌獲得2024「大學辦學績效成長」,更在今年拿下2024天下雜誌、遠見雜誌的USR首獎。 原文網址:https://www.thu.edu.tw/web/news/news_detail.php?cid=8&id=4115

招生系所簡介

原文網址:https://recruit.ksu.edu.tw/dept-list

職能治療師,促進患者獨立自主與生活品質的專家

職能治療師 —

促進患者獨立自主與生活品質的專家

                        ◎引言:職能治療學系陳明德主任


認識學系

職能治療學系的前身為復健醫學系(1988年創立;1989年分設職能治療組),隨著社會及醫療對專業分工的重視,於2002年獨立設系為職能治療學系。為培育更多的優秀職能治療專

業人才,以及更進一步提昇職能治療專業水準,且配合國人對於健康專業品質的需求,本學系於2007年成立碩士班。

職能治療學系教育目標為培育及養成具有「人文關懷、專業知能、創新思維、國際視野」之職能治療專業人才,以凸顯學系在國際交流及專業新興領域之規劃。

高醫職能治療學系歷史悠久,在教學、研究、學生輔導等各層面已建立顯著特色、並持續強化及發展。學士班共有六大特色,歡迎國、內外優秀學生加入! (1)傑出熱情的師資與領域 (2)專業多元的課程與活動 (3)充實創新的國際移動力 (4)遍布全台的優良實習場 (5)良好品質的國家考照率 (6)豐富優秀的系友人脈網

學系師資群


 

職能治療學系大二,香港學生朱婷婷

婷婷畢業於香港長洲官立中學,經由單獨招收僑生管道入學

在高醫學習的過去一年,在眾多不同領域的課程當中,對我最有啟發的是系上的必修課「活動分析與應用」課程。這門課程從介紹不同的職能活動類型開始,如基本日常生活,休閒,社交活動等。之後會教授如何分析活動,把不同的常見活動以其所牽涉的能力、環境以及特點等作仔細分析。而在學會如何分析活動以後,便會就如何對活動進行調整以符合個案需求作講解,以不同方式幫助患者能夠重拾進行該活動的能力。 這門課程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性,並且會延伸到下學期的「活動分析與應用實作」,不僅限於課堂上的書面講解,而是將基礎的學科理論與日常會遇到的情境聯繫,進而實際治療,例如如何協助中風病人重拾基本的自理能力。課程更透過了小組團體報告,訓練同學的合作與溝通能力。而在下學期的應用實作課程中,則由同學親自設計活動及帶領活動執行。課程內容多元,甚至包含陶藝治療等的學習。 實作過程我們以小組方式進行,並依不同的年齡層與活動類型設計活動。小組需要自己訂出活動的目標,接著討論以甚麼活動來達成目標。如何設計出符合目標的活動是過程中的首要挑戰,因為我們必需不停修正活動內容和流程,更要掌握好時間的控制。不只是活動的主內容,在主活動後的分享與應用環節也同樣重要。我們必須不停思考如何將活動與日常生活連結,使參與者在面對日常問題時,能運用或練習在活動中所學到的技巧。此外,在活動進行前,我們尚需親自體驗一次活動內容,包含了多次的排練、帶領練習以及如何與組員互相配合。而實際帶領活動時也遇到不少挑戰,如時間控制困難,沒人願意分享感受等。但是如果沒有走完整個流程,我亦無法完全體會老師上課時講述的內容,雖然過程辛苦,但經歷使我獲益良多。 同時,透過此課程我亦學會到要多角度思考,在處理問題時要有彈性,不能以單一標準來看。因為,即便是同一項的活動,對有不同障礙,或不同年齡的人來說都會有不同的意義。因此,為他們進行治療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不能只按照教科書上的內容來做。 在這課程當中,我所學到的不只是文字上的知識,更多的是處理問題以及面對患者的技巧,和思考的方法。課本上所提供的只是基礎,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有很多變化,個案在實際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問題。透過實際設計和帶領,參與活動,讓我切身處地體會個案的感受。 這些技巧都增進了我的問題處理能力,以及改進我思考的方式。而多次的團體報告則提升了我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與組員討論、分工等讓我的人際技巧亦有所提升。 我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為職能治療師,除了大學四年的學習,尚需考取職能治療師執照。這門課程對我將來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充實基本學理,更提升了我內在的思考和溝通能力,讓我對未來獲取職能治療師執照的準備更有信心。


 

職能治療 – 強調參與有意義的職能活動,來找到歸屬,成就自己

1.「活動分析與應用」(Y-SEM 110-1) 2.(台灣) 職能治療師應考資格 3.教授&學長姐’s TALK   原文網址:https://enroll.kmu.edu.tw/kmuot/

樹科大產設系師生赴美國奧本大學 落實雙邊國際教學互動

樹科大產設系師生赴美國奧本大學 落實雙邊國際教學互動 113.08.19 【高雄訊】樹德科大生活產品設計系(產設系)接續2024年與奧本大學來台國際設計教學與文化交流計畫,於暑假期間回訪奧本大學School of Industrial and Graphic Design,展開赴美國奧本大學交流計畫,落實移地教學與交流,拓展國際視野。 產設系林群超博士帶領7位甄選通過的優質學生包括林舒曼、陳思芃、洪意珊、曾于榛、黃郁倫、王昱茜及高子靖,融入奧本大學工業設計系正式課程「IND 1310 Drawing for Design and Production」,每周24學時的密集課程,學習並精進徒手繪圖及表現技巧,該課程緊湊,實務作業份量繁重,然而樹德同學在與美國學生互動中,更激發自主積極的學習態度,於各次作業評選中,本校學生皆表現卓越,作品被選優展示。 本次交流為帶隊林群超老師於1994年畢業於奧本工業設計研究所後,時隔30年重返母系,交流期間,偕同樹德學生拜訪了School of Industrial and Graphic Design主任Dr. Wei Wang,更在對接教師Professor Tin Man Lau的引薦下,拜會了副校長兼教務長Dr. Vini Nathan,贈送三菓花開滿坡橫山擴香石(本校研發處112年度產品化成果),及傘蝶戀項鍊(本校研發處111年度產品化成果),由帶隊老師加以解說其創意概念,獲教務長極度讚許,更請擴香石設計者黃郁倫同學親簽於作品底部,以供留存,見證兩校21年情誼,並持續發展兩校互動。 交流期間,除正規上課外,學生亦參觀了奧本大學各項建設與活動設施,該校優質圖書館、體適能中心、學生餐廳、學生活動中心及美式足球場皆另樹德學生驚嘆不已,為其留下深刻印象與人生體會。此外,課後與奧本同學的密切互動,也為樹德學生擴增了長久的國際友誼。 這次赴美國交流計畫,深刻影響了學生的體驗與認知,多數同學皆回饋能有機會參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交流,加深了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跨文化交流的經驗使個人更加開放和包容,並且提高了即時的溝通能力。在課堂互動時,亦感受到美國同學的熱情,與不吝嗇讚美的好習慣,在這段期間也加深與美國同學們間的友情,豐富了個人生活,也在未來的國際合作和職業發展中產生積極作用。此外,課後探索了異國的旅遊景點並參與教會活動,留下了無數難忘的回憶。這段旅程不僅豐富了學識,也為學生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參與奧本大學交流的師生特別對王昭雄校⻑及教學資源中心、國際與兩岸事務處、學務處與設計學院的支持,由衷地感謝,讓赴美國見學列入產設系重要的教學與學習項目,補助每位學生機票、保險、生活費等經費,提供產設系同學生命成⻑的機會。圖說一 師生初到系館團隊合影,領隊老師林群超(右一)

圖說二 樹德學生作品選優展示。

圖說三 林群超老師課堂即時輔導與協助。圖說四 拜訪系所主任,(由右至左)Prof. Tin Man Lau,主任Dr. Wei Wang,林群超老師。

圖說五 拜訪副校長兼教務長,Dr. Vini Nathan(左四),(左三)林群超老師、(右一)Prof. Tin Man Lau。

    原文網址:https://www.stu.edu.tw/focus_news_single.php?id=5180

臨床心理師的養成之路,研究與實務的結合

心理系學習的範圍極廣,共通焦點與對象都是人的心智與行為,包括三大範疇: (一)心理學的基礎方法論,例如:心理統計、心理學實驗法、心理測驗等; (二)心理學的核心課程,例如:認知心理學、知覺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性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生理心理學,以及社會心理學等; (三)心理學的應用課程,例如:正向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諮商理論與技術、穿載裝置與臨床應用、健康心理學、人力資源等,高醫心理系都有專屬的課程開設。 系上的臨床心理學組的老師們在學術與研究上各有專精,包括在自閉症衡鑑的兒童心理學領域、心血管疾病的生理回饋評估與介入、憂鬱症的腦波評估與神經回饋介入、癲癎患者的神經心理學評估、高齡者之認知功能評估、情緒心理學、創傷心理介入等,都各有強大的研究成果,可以讓系上的學生未來申請臨床研究所成為臨床心理師更有競爭力。 高醫心理系於1987年創立,是台灣第一個設立在醫學大學的心理系,隸屬人文社會科學院。師資專長橫跨基礎/應用心理學、臨床與諮商心理學領域,且有校內外相關領域專家,開設多元化的課程。近年來,因為心理健康概念的轉變,心理系亦重視正向心理學發展,希望培育應用心理、臨床心理學、諮商心理等心理專業與健康促進人才。  

學長姊怎麼說?

1.  心理系大二黃錦樺(畢業自澳門廣大中學) 最推「服務學習」(心理系必修課,授課老師鍾昆原、帶組老師蘇文碩)

我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是臨床心理師,現階段在「服務學習」這堂課受到最多的啟發。我認為實體操作的寶貴經驗是無法從別人口中或教課書上學到的,就像實際面對個案的突發狀況時,無法翻書找理論立即運用,需要靠經驗累積。而「服務學習」就是強調讓學生親自實際操作。在這堂課中我到了高醫附設醫院的精神科服務,因將來想要走臨床心理的方向,亦有考慮到醫院工作,所以這次實作的機會對我而言非常寶貴。 這堂課程讓我提早了解醫院的工作環境、平常心理師的工作以及一些面對患者的注意事項,也從旁見識了醫師與病人的日常交流方式,以及他們怎麼處理突發情況。我也由一開始因未接觸過精神病患者而感到害怕,轉變為明白體貼患者。他們或許有時會發病,或許有時會說出一些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話,也發現他們其實與正常人並沒有很大的分別:能夠開玩笑,能夠像朋友般的相處,只是有時會捉不到中間點而已。慢慢地我喜歡上跟他們交談的過程,也希望將來我能夠為他們發聲,精神病並不可怕,希望社會能減少對精神病的標籤,停止二次傷害,如果可以「正常」誰想有「精神病」呢? 我也體認到服務對象最需要的是關心。患者有時的確喜歡靜靜地作自己的事,但我也觀察到每逢有活動或是有遊戲,他們都會對此感到興趣;或許在醫院的每一天患者會意識到想要讓自己狀態更穩定,透過活動能讓他們感受到發揮了自身的能力。在面對病患的發病時,我會盡力的去幫助他們放鬆,例如是撫平他們的情緒,以及盡量減少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而這些都是經過服務學習才學會的。 我相信這些經驗能幫助我在日後從事臨床心理師的時候能夠更快適應。也希望社會上每一個人的心都能夠被好好照顧,也慢慢地對精神病患者減少偏見。在遇到需要關懷以及協助的時候,我希望我就是那一群守護大家的心理師之一,盡己所能地幫助他人。  

2.  心理系大四梁寶如(畢業於澳門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 最推「變態心理學」(心理系必修課,授課老師謝碧玲)

未來我想要從事的職業應該會是臨床心理師,目前正在準備研究所,希望碩士畢業後能考取臨床心理師的資格。現階段的課程中,對於我未來想從事的工作最有啟發的是「變態心理學」。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現象(症狀symptoms、病程course、流行率等)、區辨各類心理疾患、探究原因(病因etiology、心理病理理論以及影響變態行為的文化與其他因素)以及促進改變(治療與結果)。變態心理學是臨床心理師最為基本的知識,如果說小嬰兒最先學會的動作是翻身,那我覺得變態心理學就是成為臨床心理師的第一個動作。 在變態心理學的課程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演練/體驗學習,透過觀看影片練習診斷。老師會在每個章節中花大部分的時間讓我們了解疾病的內容,再以電影片段讓我們更深了解這些症狀是如何實際表現出來的。比如「雙向情緒障礙症」中的「躁症」很容易被發現,但「鬱症」就需要仔細地觀察不能錯過一點點的小事件和小細節。老師那時選的影片中能夠看出男主角有很明顯的「躁症」的症狀,像是每天的睡眠量都很少,很容易會生氣、情緒高昂,有時會有奇怪的衣著,對於某些東西很執著,很常會回憶起創傷的事件,一直無法從事件走出來。在此影片診斷練習中讓我特別體悟心理師需要細心與觀察了解。「魔鬼藏在細節中」,能夠在細節中找出不同於常人的地方是心理人能夠與別人更為特別的地方。 變態心理學這門課幫助心理系的學生增加心理學知識、促進心理學運用,像是學習如何下診斷、疾患的病理與治療方式,並學習有條理地以不同面向說明疾患病理,有助解決問題、促進改變。透過實際演練,活用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診斷、衡鑑及治療,加深自己學理上的自信。臨床心理師是一個非常長遠的職業,在現在的社會裡人們都習慣了把心情藏在心理,從而心中重擔就會越來越重,因此在未來的社會中只會越來越需要心理師;希望未來自己能在興趣的領域中付出心力和貢獻。   原文網址:https://enroll.kmu.edu.tw/clinical-psy/    

改變,從僑生先修部開始

2024 僑先部結業生榜單

原文網址:https://www.nups.ntnu.edu.tw/list-year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