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系現代舞創作《吾禁之地》亞太盃國際音樂舞蹈大賽 冠軍

黎明技術學院 表演藝術系 現代舞創作《吾禁之地 》亞太盃國際音樂舞蹈大賽【冠軍】

表演藝術系王乙航指導,8位學生創作演出的 現代舞作品《吾禁之地 》榮獲 2022春季亞太盃國際音樂舞蹈大賽 現代舞團體組甲組大專組 第一名 作品理念:舞作概念以掠奪、挑釁、捍衛為詮釋,以現代舞技巧作為舞作基底,呈現強而有力的動作張力,並以道具椅子搭配Led燈光輔助整體畫面提高舞蹈的情緒表達!舞者們利用擅長的肢體語彙及內心情感將舞作的起承轉合完美詮釋! 舞名:吾禁之地 編舞者:王乙航 舞者:葉錦翰 帥君薇 范暐銘 鄭郁潔 陳怡寧 黃菡寧王苡瑄 林琬庭 攝影:陳柏殷

U.S.News全球大學排行榜 臺師大教育領域全球第七

《美國新聞與全球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近日發表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已發展為綜合型大學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在長期耕耘的教育與教育研究學科(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成績斐然,名列全球第7名,與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同時躋身於教育領域世界前十名,也讓臺灣的學術能量被世界看見。

該排行榜依據學校研究表現、發表論文數、引用次數等多項評比指標,對全球大學學術研究表現及學術聲譽進行排序,臺師大於去年新增的教育及教育研究學科排名第9,今年進步2名更上層樓,其中引文影響力指標(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為全球第7,被引用率前10%的論文數量名列世界第7,總被引用次數位居全球第10,被引用率前10%的論文比例高居世界第5。 U.S. News排名系統的數據是由Clarivate Analytics 提供,由Incites資料庫採計近五年資料(2018-2022),顯示臺師大在教育領域之長期耕耘,卓具成效,能與世界頂尖名校並肩,引領教育專業前行。 教育領域研究能量多元且豐沛 臺師大前身「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創立於1922年,1946年成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肩負培育中等師資使命;1955年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1967年升格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4年後轉型為多元化綜合型大學。歷屆校友和全校師生過去長期在教育領域的辛勤耕耘,不僅為國家在各行各業培養無數優秀人才,更將臺灣的教育能量帶向全球。 臺師大表示,在教育研究的研發及人才培育方面,目前發行的教育相關期刊中,其中5本為TSSCI期刊,11本收錄於Scopus資料庫,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而教研人員的研究能量豐沛,論文發表質量兼具,學術期刊發表教育領域全國第一。 教育學院所設立的「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學習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與「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均獲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的補助,引領國際教育學術的研究發展。 教育學院不分系學士班打破學科疆界 培育跨領域教育專業人才 除研究能量多元且豐沛外,臺師大於2018年成立全臺第一所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隸屬於教育學院,有系統且跨領域整合校內資訊相關系所,包括資訊教育研究所、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與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網羅優秀師資開授相關課程,以培育具備統整教育、心理、商管、資訊、統計等領域知能,及數位學習、電腦科學、學習科學、圖書資訊相關領域研究發展之專業人才。 2019年成立的教育學院學士班,更結合跨領域師資與國際資源,提供學生跨域及國際交流經驗,著實可見教育學院對於突破領域疆界的努力,以及擴展教育領域教學與研發之重視。 整體而言,臺師大在教育研究領域除了名列U.S. News全球大學排行榜第7名外,在國際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公布的2024全球大學學科排名中,名列教育學科第27名,此為QS自公布該學科排名後,11度名列全球50名內,近4年名次穩定在30名內,其中學術聲望、高論文引用率、雇主聲譽明顯進步。(資料來源:教育學院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education-educational-research

原文網址:https://pr.ntnu.edu.tw/ntnunews/index.php?mode=data&id=22661

113學年度僑港澳生單獨招生

網路報名時間:2023年10月2日至11月13日 報名系統:https://exam.utaipei.edu.tw/enroll/index.jsp?enrollid=12

就讀南華.必成菁華

内文網址:  https://nhuwebfile.nhu.edu.tw/UploadedFiles/2022/5/2bcba9f8-67ec-4b02-9f3a-b3b7f3ba12ff.png

世界級商管學院,培育國際商管人才

長榮大學管理學院目前設有管理學院經營管理博士班/碩士班(另含國際班)、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學系、會計資訊學系、航運管理學系、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財務金融學系、觀光與餐飲管理學系。近年來,管理學院各系所除了持續強化教學品質與研究水準外,並積極擴展師生國際視野,加強對外連結,持續發展國際管理學術活動,期能成為培養優質管理/專業人才的搖籃。 長榮大學管理學院於2016年加入AACSB會員,並於同年8月成立AACSB認證辦公室,開始推動AACSB認證相關事宜。在2021年3月底進行AACSB認證訪視之後,4月底正式通過認證。從開始推動至完成認證,僅花不到5年的時間,也是台灣同期加入會員的學校中,最快通過AACSB認證的學校。由於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本次認證訪視全程採用視訊方式進行,長榮大學視訊團隊提供訪視委員親臨現場的體驗,並順利完成認證作業,也讓長榮大學成為台灣第一所以視訊方式通過初始認證的學校。 AACSB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管學院評鑑機構之一,也是全球最大商管教育聯盟,致力將高品質之商管教育遍及全球。截至2021年4月底,全球共約900所學校通過AACSB認證;本校為台灣第27所通過AACSB國際認證之學校。獲得AACSB認證,代表本校管理學院在策略發展、財務治理、師資結構、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研究產出、國際化與社會影響力等各方面都受到國際上的肯定,並且與世界一流知名商管學院並駕齊驅,未來亦有助於締結國外姊妹校、簽署雙聯學制、學術交流與交換生等國際合作,藉此能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加與其他優質學校的合作機會。   新聞連結: 長榮大學管理學院通過AACSB國際認證 躋身世界卓越商管學院行列 https://dweb.cjcu.edu.tw/aacsb/spotlight/3961 長榮大學通過AACSB國際認證 躋身全球前6%卓越商管學院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5671162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北藝新媒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北藝新媒《觀察者模式 Observer Pattern》 今年,北藝大很榮幸再度受邀,於9月進軍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2024年的展覽主題為—觀察者模式 Observer Pattern 觀察在生命與藝術中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科技的影響力日益增加,在人機協作的今日,我們對「觀察」又能夠產生什麼樣的轉變和藝術性思考呢?快來一起來看看今年的展覽主題吧! 觀察者模式 如今,機器的感測器、影像處理、聲音處理、數據分析與反饋等都成為媒體藝術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藝術家如何在機器的擴延與協作下進行創作呢? 「觀察者模式」展覽以行為設計模式來類比與檢視藝術中機器的角色。當藝術家作為主體時,機器不僅是藝術生產的工具,或是將腦中概念轉化為作品的中介,更在各階段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觀察開始。 隨著機器日益智慧化,人類的生命與組織模式也漸漸顯露出系統運作的特徵。機器不僅延伸了人的感官,與人協作,亦成為觀察者:從冷靜的角度出發,重塑了人與世界被觀察的形貌。在人與機器相互耦合的情境下,臺灣作為一個長久以來消失卻又被帝國凝視的島嶼,包括對個體意志與科技文化的重視,以及其複雜的混種狀態,雖然尚未成形,卻已映入眼簾。 通過機器與周圍世界互動,藝術家將內在的直覺、情感、思維等轉譯成創造性生產。經由「觀察者模式」展覽,揭示機器如何成為一種新的觀察者,與人類共同塑造一個意義的世界。 進入「觀察者模式」展場,我們會先看到江紹綸的作品〈有形虛擬〉,結合目鏡觀測和肢體測量,創造出知覺的錯置與虛構,使我們對觀測能有提問。鄭祖豪作品〈正電計畫〉將大腦迴路運作類比機器運轉,轉化成電流與噪聲,成為展覽的中樞。接著,謝佩庭作品〈科技幽靈〉使我們透過Google街景中的人被AI模糊化的詭譎影像,以機器之眼反思於技術環境的肖像形貌與存有狀態。郭子耘的作品〈景伸〉使用Slit-scan技術在高鐵上拍攝臺灣風景,呈現以機器對外部環境的凝望視野。最後,呂坤彧作品〈相視一場〉利用3D掃描和偵測技術,呈現由機器形塑臺灣鄉村年長者的感性影像,在相互對視下,人的樣貌彷彿模糊卻又呈現有另一種清晰。 ”Observer Pattern” in 林茲電子藝術節 Ars Electronica https://ars.electronica.art/hope/en/observer-pattern/ https://ars.electronica.art/hope/de/events/sound-campus-sonic-fever/ 相關媒體報導請搜尋: 全球規模最大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北藝大新媒系再獲邀跨海展出科技藝術作品 出征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北藝大新媒體藝術系展出「觀察者模式」

應用日語系簡介

餐旅教育最高規格!弘光禮聘台、日、星米其林主廚聯合開課

教師節前夕,弘光科技大學於27日召開「六星璀璨 米其林大師講座」記者會,高規格禮聘米其林二星主廚黃以倫(Alain Huang)、田原諒悟(Ryogo Tahara)、林恬耀(Jimmy Lim)為餐旅系教授,各自發揮法餐、日義料理、現代新加坡料理等專長,傳授學生星級餐廳的經營哲學和料理技術,並將在2022年6月份舉辦畢業餐會發表,三位名廚從餐廳走入教室,藉由經驗傳承,培育下一代優秀世界級主廚及堅實餐飲團隊。 記者會上,弘光科技大學校長黃月桂表示,這三位台、日、星名廚在台灣獲得米其林指南肯定,是全球化國際就業移動力的最好寫照。弘光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具備國際就業移動力,因此,這學年度特別禮聘三位米其林名廚擔任教授,預計在明年一月份舉辦一場國際廚藝研討會,廣邀產官學界一起和三位主廚探討全球化時代的廚藝菁英教育、後疫情時代的永續美食、跨域結合的廚藝進化,下學期則為畢業生開辦大師講座課程。 促成大師講座課程的弘光科技大學營運行銷中心主任林敬榮指出,近年來弘光與有法國首席烘焙廚藝學校美譽的Ecole Lenôtre(雷諾特烘焙廚藝學院)及日本知名「銀座木村家總本店」技術交流,更每年選送學生前往義大利頂級ALMA廚藝學院研習及實習,其中在義大利米其林一星餐廳「Locanda San Lorenzo」實習的學生牟善麟設計的「雞蛋蔬菜佐台灣肉湯」,受主廚肯定,變成餐廳菜單上的佳餚。 林敬榮說,今年3月餐旅管理系邀請米其林二星主廚黃以倫到校演講,以「台灣的米其林之路」為主題,分享求學、工作經驗,學生反應熱烈。因此,他想讓更多學生在台灣也能接受米其林名廚的教導,正好三位名廚在廚藝界展現成果後,想進一步培養下一代廚師,開設大師講座課程讓畢業生在畢業前學習米其林精煉廚藝及思維的構想,打動三位名廚,點頭同意共同開設講座,這也是台灣餐旅教育史上最高規格的課程!

記者會現場主持人訪問三位從餐廳走進教室的餐廚教育理念,固然學生跟著主廚學習在履歷上會更亮眼,「但是我期許下一代年輕人必須懂得思考、探究原因。」主廚黃以倫建議學生要明白每個主廚及老師的強項是什麼?了解自己為何而學?先立定志向及目標,無論在任何環境、碰到什麼樣的老師都要找到可以學習的東西,在不同環境中去擷取通往目標的資源。至於課程規劃,因為畢業餐會是學生踏入職場前最重要的成果展示,他打算帶領學生從整合所學著手,整理思絮去做出切合主題的畢業餐會。

主廚田原諒悟回憶自己在日本北海道念料理學校,當年曾經選修義大利菜名廚的課,啟蒙他對義大利菜的興趣,因而走上義大利料理這條路。目前講座上課的初步構想是,技術方面學生在學校可以學很多,但是作為一個廚師的心態、心理的思考,這些精神層面,一般在學校比較不容易學到,因此想從這方面分享經驗給學生,帶領他們做出獨一無二的畢業餐會主題。 主廚林恬耀指出,家裡開餐廳從小耳濡目染,為了更清楚烹飪的化學、物理變化,而去念廚藝學校,這一路走來很多老師、主廚影響他很多,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獨特值得學習的特質及風格。上課帶領學生製作畢業成果餐會時,也想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做好當廚師的準備,畢竟廚師假日上班作息將影響未來整個生活步調,因為「能讓你走得久的是你的心智!」

弘光科大宣布一口氣邀請三位米其林二星主廚合開米其林大師講座課程震撼餐旅教育圈,更成為學生間的熱門話題。餐旅系大三學生陳子君說,他記得主廚黃以倫到校演講時說:「沒有慧根,也要會跟。」三位米其林名廚都有國外學習或工作經驗,希望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米其林的廚藝精神。 大三馬來西亞籍學生閔志鴻說,高中畢業出社會工作才發現對廚藝有興趣,但他相信立定目標就不會太晚,來台灣念海青班後插大升大學,非常希望爭取到上米其林講座課程及學校選送學生到義大利ALMA廚藝學院研習的機會。大二學生黃念琦則說:「我想學習大師們的態度。」 私交非常好的三位主廚分別在台灣、日本、新加坡接受正統的廚藝教育,他們指出,雖然過去在廚房帶領過很多員工,但「這是第一次面對學生!要與新世代孩子互動,是全新挑戰。」 原文網址:http://epaper.hk.edu.tw/e_paper/e_paper_c.php?SID=1391

南華國企學程讓你從菜英文變國際商務人才

【嘉義訊】隨著全球化效應,先後有許多國家開始推動雙語化政策或是將英語做為官方語言,做為提升國家競爭力之手段。我國也陸續有大專院校推動雙聯學制計畫,然而,直接以全英語教學做為雙聯學制的配套輔導措施的校系卻仍比例不高。南華大學國際企業學士學位學程(簡稱國企學程,NHUIB)早在民國107年全面實施全英語教學,以及與國際生合班上課銜接雙聯學制計畫,比多數的雲嘉南地區公私立大學更早推動,一步一腳印的英語輔導機制,帶領學生們逐漸走出一片天。國企學程校友對系所滿意度高達93%,就學穩定度也高達96%,顯示該學程之相關輔導機制獲得學生的肯定。 國企學程107級校友曾湘綾,畢業後分享參加NHUIB (南華國企學程)+UWest(美國西來大學)雙聯學制心得時表示,高中的時候討厭英文,所以英文成績不太好,但又不想人生僅侷限在臺灣,因此決定放棄繁星,並透過特殊選才管道就讀南華大學全英文授課的國企學程,當時曾不被高中師長看好,也有人建議不如直接去補習英文申請美國學校。除了自己的決心,也感謝南華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系上師長的鼓勵以及西來大學給予的機會,讓原本英文不好的她能重拾動力與信心到國外求學,並以GRE 325的高分獲Oregon State University錄取,攻讀供應鍊管理研究所,因而翻轉人生。 而王冠玟校友當年於嘉義女中畢業後,受母親鼓勵,透過個人申請管道入學該學程,於二上時即考取托福iBT 77高分,獲得南華大學及教育部學「海飛颺計畫」獎學金,總金額約新台幣48萬元,同時也獲得在國內2年期間學費及宿舍費全免之獎勵;在美國就讀 2 年期間,學費亦獲全額補助,另每學期補助 12 學分費用。王冠玟如期在4年內取得跨國雙學位,考量未來有意從事與金融相關的工作,便於中信金融管理學院金融管理研究所進修。王冠玟說,就讀全英語課程的國企學程期間,透過「2+2雙學位」的留學經歷不僅提升語言能力,也接觸到不同國家的文化並結識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讓她擴展全球視野,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王冠玟特別感謝南華大學提供各項豐富的獎學金及師長們的栽培,讓她有追求夢想的機會,不僅接受專業知識的指導,更培養國際觀及外語溝通能力,她更期許自己未來能利用在國外學習的經驗到外商公司任職、學以致用。 南華大學國企學程廖英凱主任表示,國企學程主推雙聯學制,與美國西來大學合作2+2計畫;與英國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合作3+1計畫之外;更透過佛光山遍及五大洲的國際道場與國際姐妹校的資源網絡,輔以推動國際交流生計畫,讓學生擁有更多元的海外學習機會。 廖英凱主任強調,就讀南華大學國企學程,只要有決心, 就能從菜英文變成國際商務溝通高手,翻轉不一樣的人生!112學年度將招收30名本國生,入學管道包含特殊選才、繁星推薦、申請入學以及分發入學等方式,有不分組、國際行銷數位組及人工智慧商務組。特殊選才報名時間即將於11月10日開跑至12月20日截止,這是為人生鍍金的好機會,歡迎就讀南華,提升競爭力、邁向國際。   内文網址:https://www3.nhu.edu.tw/Web/NewsDetail?nid=26114&n=News

澳門赴台升學 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李杏然

https://youtu.be/T2w825FyiXI?si=HEa-wtFncjNzC3OJ 原文網址:https://ioh.tw/talks/%E5%8C%97%E5%A4%A7%E7%A4%BE%E6%9C%83%E7%B3%BB-%E6%9D%8E%E6%9D%8F%E7%84%B6-tw-study-ntpu-bde-mc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