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學習體驗 管理學院培育多元跨域永續商業管理之優質人才

嘉義大學管理學院設有企業管理學系應用經濟學系科技管理學系資訊管理學系財務金融學系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管理學院外籍生全英文授課觀光暨管理碩士學位學程(MTM),以及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近期更成立「企業永續發展與管理中心」,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教育與研究,在國內外產業中樹立出實踐導向的商管教育領導地位。

教育理念乃在發掘學生之潛能,培育成為德術兼修之優質專業管理人才,對產業以至對社會帶來正面貢獻;教學目標強調以「學生學習效果」為中心,培養學生重視群我倫理關係,具備領導統御、明辨性思維、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國際視野與社會責任之核心能力。發展特色為建構學生專業管理知識系統,從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中,創造學生就業競爭優勢;整合學院豐沛資源,教師教學與課程規劃採用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與工具應用能力三者並重,以跨(院)系支援發揮綜效;進而強化產學合作能量,透過在地產業與地方政府相關機構連結、深耕服務,注重企業實習,落實理論與實務應用,縮短學用落差;並致力於專業輔導與產業創新,推廣社會創新理念,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為因應未來商管教育發展,結合企業經營與資訊科技,藉由科技整合、資源共享概念,綜整各學系(所)特色教學與研究領域,運用學分學程模式,提供食農產業管理學程、金融科技與巨量資料分析管理學程及國際行銷觀光學程等,鼓勵學生跨域學習多元創新;獎勵教師全英語授課,強化學生外語訓練,積極促成姊妹校交換學生、雙聯學制(日本尾道市立大學、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美國斯托克頓大學),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增進國際交流學習與文化體驗(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簽訂「亞洲商業教育聯盟」(Asian Business Education Network, ABEN) MOU)。  

企業管理學系

注重通才教育,教學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在人資、財務、行銷、策略及物流等專業領域,聘有具備國內外(美、日、泰)頂尖大學管理博士之優秀多元背景師資,提供基礎至進階之系列完整課程;並推動企業實習,縮短學用落差。歷年來培養出無數傑出系友貢獻所學,服務於產官學各界。為因應未來商管發展趨勢,本學系除持續強化資訊科技運用(如:大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外語訓練、溝通表達能力外,增設服務業與高科技事業相關管理課程,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使其順利接軌職涯。期能造就學生成為兼具專業知識、敬業態度、創業精神且能善盡社會責任的成功經理人。

應用經濟學系

以培育學生具備宏觀視野的基礎經濟分析人才,建立畢業生發展所需之競爭力與獨立思考能力。本學系國際化成效在嘉大名列前茅,包括鼓勵在學生選修第二外語、參加國際交換生、國際雙聯學位生之申請,提供相關活動獎助學金。產業關聯分析為研究特色,本學系已有多位教師從事相關領域研究。歷年來之人才培育方面,在研究所考試、公職人員考試、國營事業考試之表現亮眼;未來鼓勵畢業生亦能朝往製造業求職。本學系之未來具前瞻發展特色,係將課程結合傳統經濟數量分析方法、統計相關課程與程式設計、資料庫管理、巨量資料分析等課程,成為一系列資料分析課程,增強畢業生未來發展就業之競爭力。

科技管理學系

以培育具備創意思考、創新管理及創業家精神之全方位永續經營人才。課程上,建構科技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利用辦理永續相關議題之培訓課程以及系列性創業專題講座等方式,與產業現場實務連結。本學系教師團隊中擁有科技與創新政策、新產品開發與設計、永續發展、專利檢索與分析等專長,提供學生多元領域學習,增進畢業生在未來升學或就業之彈性。透過教師指導學生畢業專題製作,激發學生整合應用所學,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升學方面,可依據個人興趣及專長,申請或報考本校或其他國內外大學科技管理、智慧財產等相關研究所。就業方面,可朝高科技產業及生物相關產業從事產品管理、專案管理、行銷企劃、大數據分析、企業永續性議題管理工作,亦可投入新創事業,成就與眾不同的人生。

資訊管理學系

生成式AI、人工智慧、元宇宙、自動駕駛及智慧醫療等科技領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貫穿未來生活的每項新技術,都與資訊管理息息相關,而資管系的教育理念,正是培養兼具「資訊管理涵養」及「資訊科技知識」的專業人才,輔以金融科技與巨量資料分析、電子商務及雲端運算等趨勢,訓練學生整合學習理論與技術實務應用,以團隊合作方式進行資訊系統開發專案,藉由實作提升自我競爭力,致力滿足社會及企業需求。並與國際大廠微軟、思科、甲骨文等建立產學合作計畫,輔導學生參與各項資訊證照認證考試與實習。此外,資管系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KSU)、日本尾道市立大學(OCU)合作1+1碩士雙聯學位,可在較短的修業年限同時取得兩校之學位,不只具有跨領域職場競爭力,更能拓展國際視野,贏在起跑點。

財務金融學系

財金系提供「證券投資」、「公司理財」與「金融市場與機構」三大主要課程,並與金融科技趨勢同步,與資訊管理學系共同開設金融科技與巨量資料分析管理學程,以強化學生金融資訊跨領域訓練。師資團隊擁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財務金融博士學位,並具備多領域專長,包括財務、經濟、會計和保險。而師資團隊中擁有會計師、(副)精算師,全國唯一,滿足各類金融知識學習之管道。近年來舉辦多場學術研討會,2023年主辦台灣風險與保險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且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已有許多校友在各大金融機構、跨國企業和政府機構擔任要職,例如:臺灣銀行、第一銀行、台積電、台塑、可成、中華電信、台鐵、台電、長榮航空、調查局、國稅局及百大上市櫃公司等。

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以行銷與觀光休閒領域專業聞名,強調培養具競爭力的多元能力人才,並提供學生實地考察、產學合作和國際交流等實踐機會,拓展學生國際視野,以備未來社會競爭。針對學士、碩士和博士發展路徑完整規劃,設有五年一貫學程,以及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雙聯碩士學位,提供學生國際化學習機會。2018年本學系在上海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獲得臺灣旅遊休閒類第一名;2020年全球排名位列51-75名;2023年再度榮獲上海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臺灣第一。此外,本系致力於人工智慧、數位行銷、智慧觀光等跨領域專業學程,培育具備全球競爭力、符合未來社會需求的行銷與觀光管理專業人才為使命,積極推動行銷與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

全英文授課觀光暨管理碩士學位學程MTM

本學程為嘉大第一個全英語授課的碩士學位學程,外籍學生來源多元化,由院內畢業於歐美知名大學之教授授課。課程規劃分為兩主要領域:觀光休閒領域及企業管理領域。為落實所學理論與實務之結合,分別邀請國際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及安排校外參訪行程,使學生體驗臺灣觀光休閒產業文化與風土人情,亦提升學生國際視野,了解產業與學術新知,並與世界潮流接軌,期培育出具有就業競爭力之觀光休閒產業及企業管理國際專業人才。畢業學生未來就業發展,可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於國內外大學擔任教職;或於觀光遊憩事業、觀光旅行業、觀光飯店業、一般企業、多國籍企業中,擔任中高階經理人職位或自行創業。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

為順應企業競爭條件之變遷、配合企業界人力資源需求,EMBA係以培育國內外各級企業、醫療資訊產業、創意產業及觀光休閒產業之中高階管理人才。本專班教師團隊兼納校內各系所師資共同授課,以發揮最大之整合效益。EMBA校友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畢業後多數晉升為中高階主管。在發展方向與課程設計上,強調培養基本的企業五管專業能力;課程安排針對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培養表達與溝通技巧、以及強化邏輯分析能力,並著重於實務診斷及個案研討,訓練學生解決企業問題之能力。除注重學術理論,也強調對企業經營之管理實務,進行國內外企業參訪及業界高階主管演講,藉由各領域之經驗交流分享,獲得跨產業知識、拓展寬廣視野。本專班透過前瞻規劃與職場實務導向之課程設計,進而增進學生於職場上晉升或轉職時所需之專業知識、能力與人脈。

企業管理學系師生至東陽企業參訪。
全英文授課觀光暨管理碩士學位學程(MTM)邀請國外學者專題講座。
科管系邀請畢業系友返校與學弟妹分享
應用經濟學系參訪統一企業台南永康廠區。
財金系與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共同舉辦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資訊管理學系管理資訊系統專題成果展。
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學生參與嘉義市政府於2023年舉辦之光織影舞行銷活動。

備註:以上照片由嘉大管理學院提供

全方位優秀良師與數位人才孵化地  首選嘉大師範學院

嘉義大學師範學院設有教育、特殊教育、幼兒教育、輔導與諮商、體育與健康休閒、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等6個學系(所),以及全英教學專業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主要培養優秀國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師資、文教事業、教育行政、體育休閒管理、輔導專業諮商及數位學習科技優秀人才。

  師資培育部分包括中學、小學、特教和幼教四類科師資,為全臺少數同時具備各類師資之綜合型大學,以卓越的教育研究及豐厚的師資量能培育優秀未來教師。歷年應屆師資生參與全國教師資格檢定考試通過率皆高於全國平均率,表現亮眼,每年皆獲各縣市政府公費名額指定培育未來準教師,111年至113年共獲核定名額65位。

     為強化學生跨域學習與技術實務整合能力,開設契合時代趨勢銀髮健康輔導、數位教材設計跨領域學程及教育神經科學微學程,提供學生多元發展與就業選擇。

     師院學系運用特色專業,規劃適於學系特性之志工隊,提供偏鄉教育、社區學習服務,促進與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素養,充實學生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增進學生專業實務能力與服務精神,強化未來職涯發展之軟實力。

     為擴展學生視野與學習經驗,推動海外教育見習,專業實習、國外交換、學海築夢、學海飛颺、出席國際會議,補助學生5萬~30萬元不等的出國獎助學金,自111年度至今,已薦送27位學生赴海外專業實習,8位同學出國研修,1位同學取得美國Youngstown State University雙聯學位,透過不同型式合作策略國際學術交流活絡,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實務經驗的專業人才。

教育學系發揚師培典範精神 創造多元教育路徑

  教育學系分別招收大學部、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博士班學生,110學年度起碩士班整併為一系三碩士班(教育研究所、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及數理教育研究所)。學士班學生皆具備師資生資格,主要培養國民小學教師。碩、博士班主要發展教育政策與各類教學的創新,重視在地化與國際化並進接軌,108年與印尼州立日惹大學師範學院教育系和教育研究學院簽署姊妹系所盟約(MOU),教師亦積極與國外建立合作關係,增加師生國際學術交流與參訪機會。近三年學生畢業後參與教師資格檢定通過率達96.26%,且102年至112年度考取正式教師之畢業系友已超過350位。除從事正式教師工作,學生畢業後亦可擔任公私立中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公務人員;各類文教事業經營管理、補習教育業與潛能發展教育人員;教育學術研究人員;教科書、教具與軟體的編輯、製作與研發人員;博物館教育人員以及生態、觀光園區或國家風景區解說員;朝向國內外相關碩、博士班繼續進修等。教育學術是經世致用之學,培育豐富專業知能、深厚服務熱忱、嫻熟實務技能之優秀師資,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關鍵,本系以充滿活力的教育學術社群為自許,持續發揚師範精神道統,厚植教育學術研究能量,歡迎對從事教育工作有興趣者一同加入。

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全人心發展 諮養服務心社會

  輔導與諮商學系分別招收學士班、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學生。教師具有家庭教育、家庭與社區諮商、學校諮商、職涯輔導、遊戲治療、老人心理、質性研究及測驗統計等專長,兼具從鉅視到微觀,預防到治療面向之教學與服務能力,學術專長多元,足以因應學生於家庭、學校、社區三大助人領域學習之需求。近三年學生參與教師檢定通過率達96.85%;112年應屆畢業報考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諮商心理師類科,考試通過率達94.74%,高於全國平均值(69%)。

  課程設計學士班採師資培育與非師資培育雙軌並行;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以課程分組為諮商心理組與家庭教育組。奠定理論專業基礎課程,融入專業核心知識與技能的進階體驗/實作課程,強化理論與實務的連結應用深化課程,提供學生理論與實務兼具之完整課程規劃。教師積極爭取科技部、產學合作計畫,研究成果發表卓越,並透過參與校內外專業機構增加專業知能,將所學回饋於教學與研究中。學生畢業後可從事中、小學教師或專任輔導教師、社區輔導機構人員、心理衛生機構人員、家庭教育專業人員及諮商心理師等助人工作。

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培育數位跨領域人才 兼備科技、多元與創新

  「數位學習產業」為新世紀明星產業,扮演我國轉型為知識經濟國家的重要關鍵角色,為國家兩兆雙星優勢產業計畫中的推動要項。學系以三大領域為主,分別為 (1)數位學習設計:主要培育數位學習與媒體設計人才,學生畢業從事媒體設計、數位遊戲、電腦動畫、數位影音應用、個人影音工作室、影音剪接師、大數據應用及數位出版相關產業;(2)資訊科技:旨於培育學生資料庫系統、網頁設計、創客教育與實作、APP應用程式開發、社交機器人的應用、行動載具程式設計之能力,未來可擔任網頁設計與前端工程師的工作;(3)數位學習管理:主要培育智慧財產權、績效管理、創新理論和經營策略之人才,未來可擔任專案管理者、教育訓練者等工作。

學士班也鼓勵學生參與師資培育,畢業後可從事中、小學教師或高中藝術、資訊領域師資。碩士班則招收來自不同領域大學科系畢業生加入,以結合媒體科技與大學所學之領域專長,在各個產業中,成為數位媒體開發與數位學習設計之專才,未來能積極參與各項國家經建發展政策,協助產、官、學、研之發展。為發展數位教學的創新,鼓勵學生於暑假至國內外相關業界單位進行實習課程,在實習的過程中了解業界的工作內容以及相關的職場文化。此外,國外實習部份包含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國家,讓學生體驗不同文化下的工作生態,同時,也重視國際交流,每年皆有師生至捷克、日本、立陶宛、美國等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國際學術交流交換生與參訪。

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打造未來運動專業人才  休閒樂齡健康服務新趨勢

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結合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進修學士班,致力於培養出具有專業素養的體育專業師資、運動教練、運動保健與體適能指導人員及運動休閒管理專業人才。透過豐富多元的學術科課程設計提升學生專業成長,促進運動科學與休閒教育研究發展,更致力於與產業界及學術界建立緊密聯繫,透過產學合作鏈結和實習課程,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學士班課程涵蓋國中小教育學程、樂齡運動指導與健康學程、運動休閒管理學程;碩士班課程分成運動健康科學組及運動教育與休閒組。結合學術探索和實踐應用,學系規劃了跨系所銀髮輔導學程、提供樂齡實習實務參與,積極建立系上產學合作鏈結,規劃運動休閒實習課程,並因應趨勢設立運科產學交流合作、提供運動傷害防護課程,期望能與體育運動休閒各相關業界、學界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未來的教育和產業服務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特殊教育學系真誠、專業、同理、自律

  特殊教育學系包含學士班及碩士班,目前每年獲得教育部核定的國小階段特殊教育師資生40位名額,師資培育的願景為培養優質的國民小學優秀特殊教育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教育教師為主,近三年應屆畢業生取得特殊教育教師證照通過率皆高於全國平均值,甚至高達100%。本系透過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培養學生具備真誠(Sincerity)、專業(Profession)、同理(Empathy)、自律(Discipline)四大基本素養。

  本系歷史悠久,累積多年來培育國小特殊教育師資的經驗,至今已培育出師鐸獎、星雲教育獎、校長領導卓越獎、大學高等教育人才、中央/地方教育行政人才等多樣態的傑出人才。本系是全國為數不多,可以同時培育身心障礙教育教師與資賦優異教育教師的系所,有多元化的教檢與教甄的增能活動,並啟動全臺灣的系友協助母系學弟妹,因此近年來的教檢率、教甄率成績優異,110年度應屆畢業師資生教檢通過率達100%,111年度40位系友考取正式教師。學生從大一入學後,需參與本系專屬學生社團「特教志工隊」,以嘉義區的特殊教育學生、家長為服務對象,從現場的服務經驗探索自己對特殊教育的興趣,也善盡社會責任。

除外,本系每年積極爭取國際交流機會,辦理國際化活動(如:特殊教育國際演討會、海外見習),豐富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本系師長亦積極參與縣市政府的輔導工作,與縣市政府建立產官學夥伴關係,以結合師培相關課程與國小特教教學現場實務,充分發揮師資培育學系應具備的推廣服務功能,每年並獲有縣市政府提供的公費生名額。

幼兒教育學系從幼兒到新住民學習 展現教育政策導向研究實力

  幼兒教育學系是培育專業幼教老師的搖籃,提供學士班、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3個學制,所有學制的學生都可申請修習幼教師資學程的資格。

     本系主要培育優質幼兒教保專業人才,規劃由淺入深之系列學習課程,內容涵蓋學術知識、美感、戲劇、餐飲、繪本、融合教育等多元課程,本系設有專業教室如故事屋、嬰幼兒照護教室、幼兒園模擬教室、餐點製作教室、韻律教室等供學生學習使用,使學生具備人文關懷素養與學術研究的基礎知能、強化教保多元化職能發展之訓練。並積極輔導學生取得幼兒園教師、保母證照,近三年畢業生參與幼兒園教師檢定通過率皆高達80%以上,為想取得教師專業證照的青年學子圓夢。

     除專長多元且完整外,更積極爭取中央與地方教育行政、社政、衛福及民間教育機構委託辦理或建教合作相關計畫,如:幼兒園健康促進工具包(電子版)設計案、幼兒園優質管理推動計畫、幼兒學習資料庫建置、新住民家庭母語教材研編與推廣計畫、教育部國外教育見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教育部精進師資素質及發展特色發展計畫等,透過計畫引進各種資源與向海內外發展的觸角,滋養師資生多元專業知能,如齒輪轉動牽引出生生不絕之量能。

教育學系師資生至國小辦理兒童哲學營隊,培養教學經驗與服務精神。
輔導與諮商學系舉辦銀髮輔導記憶牌卡工作坊,提供學生透過牌卡引導高齡者思緒及行動力。
幼兒教育學系學生設計幼兒園學習區。
特殊教育學系系友回娘家合影。
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開設筋膜放鬆指導員認證課程,培訓運動保健與體適能指導員。
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學生辦理畢業展,與國際交換生討論與介紹作品。

備註:以上照片由嘉大師範學院提供

嘉大淨零畜牧技術奪2025未來科技獎 具畜牧場即刻落地應用能力

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陳國隆教授跨領域研究團隊,以具「淨零減碳 × 無抗養殖 × 農業廢棄物高值轉化」特色的精準發酵技術,榮獲2025「未來科技獎」。頒獎典禮10月18日在臺北世貿一館舉行,由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親自頒獎,該技術已完成實場驗證、具臺灣畜牧場即刻落地應用能力,將引領臺灣養殖邁向無抗減碳新時代。

本次獲獎「提升雞隻生產效益『減少碳足跡』」技術,由陳國隆教授領軍,匯集嘉大農學院、生命科學院及理工學院跨學院師資,並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嘉禾農業科學公司合作,核心成員包括謝佳雯副教授魏佳俐副教授蕭雅齡博士生古國隆教授翁博群教授朱紀實教授李越勝博士李宗育博士洪靖崎博士等,為跨研究與實務端校內外整合型團隊。團隊成員並於10月16日至18日參與「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於世貿一館設置技術展示攤位,現場吸引多家國內飼料廠與大型畜牧業者主動洽詢合作模式。廠商及業者均表示,該技術不僅具替代進口魚粉的高度潛力,同時能回應日益嚴格的無抗養殖規範,是「少數真正跨出實驗室階段的解方」

「提升雞隻生產效益『減少碳足跡』」技術亮點包括:(1)利用大豆殼、麩皮、菇包等農業副產物轉化為高效飼料添加物;(2)實證可同時取代魚粉與抗生素,肉雞生產效益提升高達12%;(3)技術成熟度TRL9,已完成噸級產線驗證,可立即導入臺灣畜牧現場。

嘉大研究團隊表示,後續將根據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交流所蒐集之實務需求,啟動針對不同畜牧場型態的「實場導入評估與試點合作機制」,盼以在地示範為起點,加速推動臺灣畜牧場邁向「無抗+低碳+資源循環」的永續轉型

資料來源:https://www.ncyu.edu.tw/ncyu/Subject/Detail/230019?nodeId=835

嘉大深化新南向高教合作 與泰國瑪希敦大學北碧分校簽署學術合作協議 共築永續科研新典範

嘉義大學持續以「十大國際化目標」與「一系一院一國際化」為推動藍圖,積極拓展國際學術合作版圖。10月21日至25日嘉大生命科學院吳思敬院長率團前往泰國瑪希敦大學北碧分校(Mahidol University Kanchanaburi Campus, MUKA)進行訪問與交流,並於10月24日與該校正式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在食品科技、生態保育與永續農業等三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為未來雙聯學制奠定堅實基礎。此次合作不僅象徵嘉大在推動國際化及新南向高教合作上的再一步躍進,也展現嘉大持續深化亞太夥伴關係的堅定承諾

瑪希敦大學北碧分校:結合自然與科技的綠色學府

瑪希敦大學為泰國頂尖學府之一,其北碧分校(MUKA)位於環境優美、生態豐富的北碧府,校園宛如一座大型自然森林公園,致力於融合綠色環境與科研創新。該校設有七個學士學程與兩個碩士學位課程,涵蓋食品科技、保育生物學、永續發展、環境工程及農業科學等領域,為泰國新興學術重鎮之一。嘉大食品科學系呂英震主任表示,MUKA的研究與教學設施相當完善,校內不僅擁有地方政府與企業共同捐建的食品加工廠,近期更興建大型食品製程研發中心,將成為在地產業創新與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

攜手三大領域合作 共促學術與產業鏈結

在MUKAThatchavee Leelawat副校長主持下,10月24日嘉大生命科學院吳思敬院長與食品科學系主任呂英震副教授代表,與MUKA副校長及校長助理Amnat Jarerat助理教授簽署合作協議。見證人包括兩校主管與嘉大國際處陳宣汶助理教授、食品科學系許志宇助理教授及七位嘉大學生,象徵雙方正式建立長期夥伴關係。

吳思敬院長表示,雙方未來將以師生互訪、聯合研究與產業實習為核心,進一步推動跨國合作專案與學生專業培育。交流期間,嘉大師生除參訪MUKA的數位植物標本館、地質博物館及實驗設施外,也實際入班參與食品科技學程的創意手作課程,並與保育生物學學生共同探索森林校園的生態多樣性,展現跨文化、跨領域的學習成果。嘉大食品科學系許志宇助理教授進一步指出,MUKA與當地產業鏈結緊密,未來嘉大學生有望參與跨國企業實習與研發計畫,深化產學合作,提升國際實務經驗。

邁向雙聯學制 開啟長期國際合作新篇章

嘉大國際處國合組陳宣汶組長表示,雙方除短期交流外,亦規劃推動雙聯學制(Dual Degree Program),讓學生能跨校修課並取得雙學位,深化兩校學術鏈結與全球視野。此次與瑪希敦大學北碧分校的合作,是嘉大拓展新南向高教網絡的重要里程碑,未來將持續深化跨國學術與產業合作,打造兼具研究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國際學術平台,培育具全球競爭力的專業人才,邁向更寬廣的國際舞台。

文化大學新聞營打造五星級主播體驗 名師帶路開啟高中生新聞夢

為啟發高中生對新聞與傳播的興趣,中國文化大學於7月14日至16日舉辦「高中新聞夏令營」,由全台最強主播及媒體實務師資陣容親自授課,為參與學生打造一場媲美專業訓練的「主播先修班」,讓學員在三天兩夜中體驗播報、攝影、剪輯等全方位新聞實作,為未來成為主播、新聞人奠定基礎。

文/李渼詩 圖/李渼詩   【2025/7/15】
營隊由文化大學新聞系主辦,新聞系主任陶聖屏指出,課程內容結合理論與實作,透過小班制教學與沉浸式體驗,讓學員親身感受新聞工作的節奏與魅力。此次特別安排學生入住文化大學陽明山校本部,白天接受專業課程訓練,晚上則走訪著名的士林夜市,深刻體驗「上課在山中、生活在都市」的文化大學校園特色。

「五星級」的師資陣容,包括TVBS資深前主播、現任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詹慶齡,中天新聞台主播張若妤,以及三立新聞台主持人鄧崴。三位名師不僅在新聞台擁有豐富實戰經驗,更以親切風格引導學生認識主播日常,從聲音訓練、表情管理到即時口播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高中學員。

連續三日的課程不僅呼應媒體產業趨勢,更納入「新聞×AI」主題,讓學生初步認識人工智慧在新聞播報與剪輯中的應用,拓展數位素養與科技視野;同時也安排每位學員親自進入攝影棚播報新聞,實際體驗專業主播在棚內播報的實況,感受新聞工作的真實節奏與挑戰。

新聞攝影課程由現任中央社攝影記者張新偉擔任講師。採訪經歷豐富,橫掃台灣新聞攝影各大獎項的張新偉,曾榮獲2024年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藝術文化與娛樂新聞類第3名、2023年體育新聞類優選,以及2022年亞洲攝影大賽(POY Asia)COVID-19類優異獎(Award of Excellence)等。歷年來更多次獲得卓越新聞獎入圍、兩岸新聞獎、AIPS國際體育傳媒獎(亞洲區第六名),並參與金曲、金鐘、金馬獎等大型活動的攝影採訪。

張新偉不僅擁有逾十年的國際體育與重大時事採訪經驗,更擅長將專業轉化為深入淺出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手機拍攝具新聞價值與構圖美感的畫面。為增添營隊課程趣味與實作挑戰,他特別邀請香氣四溢的美食行動餐車「OPPA’S WORLD偶巴吃貨」進駐課堂,讓學生實拍療癒系點心「雞蛋仔」,練習如何掌握畫面焦點與敘事角度。他表示:「新聞攝影就像新聞寫作一樣,要懂得『選角度』,選擇最新鮮、最吸睛的畫面,才能成為最具張力的新聞照片。」

香氣四溢的「雞蛋仔」結合新聞攝影與美食主題,帶領學生學習如何掌握畫面焦點與敘事角度。張新偉表示:「新聞攝影就像新聞寫作一樣,要懂得『選角度』,選擇最新鮮、最吸睛的畫面,才能成為最具張力的新聞照片。」

除了課程安排,營隊生活同樣精彩。學員入住文化大學宿舍,親身體驗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晚間活動則安排參訪士林夜市,感受台灣道地夜市文化,並進行現場新聞觀察與報導練習。文化大學鄰近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清幽,非常適合沉浸式學習,趨近市區的便利性也讓學生學習與生活兼得。

來自東部宜蘭的高中同學提到,這次新聞營不僅讓他們學到許多平時無法接觸的專業知識,也讓自己更加確定未來想朝新聞或傳播領域發展的志向。

文化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郭文平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高中營隊計畫,開放更多高中生深入了解傳播教育與媒體產業趨勢,早一步探索人生方向,培養下一代新聞人才。

只懂法律是不夠的,跨域學習才能真正解決實務問題!

方元沂教授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暨法學院社會企業暨創新法制研究中心召集人。方教授兼具有實務與學術研究之經驗,在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完成博士學位後,曾在美國伊利諾州檢察官辦公室服務,並為紐約州執業律師;返國後,除在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大學、東吳大學教授國際法、商事法、公司法和證交法等課程外,並擔任國際法律事務所、新創公司及公益團體之法律顧問,提供法律諮詢和建議。

方教授長期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等相關議題,並關注新科技對公司及證券交易法的影響。於 2016 年至 2017 年間負責公司法修法,處理關於兼有其他公益目的公司(又稱公司型社會企業、共益公司或社會使命公司)的部分之研究和條文。

結合學術與實務,我看見法律的應用性

「法律其實也是以服務人為主的職業,我們在幫助的是我們的客戶,也就是為當事人提供法律上的解方。」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同時也在文化大學法律學系任教的方元沂教授,本身就是文化大學的校友;取得法律系與大傳系的雙學士學位後,方元沂教授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分別完成法律學的碩士與博士學位。 而後,他先是在伊利諾州檢察官辦公室擔任助理檢察官,再至紐約擔任商務律師,累積一定的實務經驗,回國從事教職。除了教授的身份,他同時也擔任企業的法律顧問,並積極參與臺灣的公司法修法,與公部門合作推動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立法。橫跨學術界與實務界,方元沂教授將豐富的實務經驗,帶回課堂,用真實的生命經驗詮釋法條;他認為,「法律是一個一生受用的工具,不論你做各行各業,都有派上用場的時候。」

中國文化大學

在方元沂教授的眼中,中國文化大學是間系所多元、學風自由的大學,設有 12 個學院,多達 62 個系所,學生人數高居全國前五名。「文化的校園內,每天都有新鮮的事情正在發生。」匯集不同領域、不同思維模式的學生,當他們主導起上百個社團,加上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與倡議,便呈現出充滿多元價值的校園。

本身雙主修大傳系與法律系的方元沂教授,特別提及文化大學正在推動的跨域專長套裝課程,不同於其他大學要求的通識學分,這套跨域課程規劃為全校大二學生的必修,包含六門課 12 個學分,共有超過 80 種套裝課程供學生選擇。「你選修一堂外系的課是沒辦法真正跨域的,必須要有系統性的課程,才有辦法讓同學獲得基本的跨域知識。」而跨域專長套裝課程還可以作為輔系和雙主修的基礎,同學若有興趣再深入學習,就可以在 12 個學分之上,多修幾門課去完成輔系和雙主修的學位證明。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

文化大學法律系歷史悠久,遍佈業界的校友成為畢業生初入職場時最重要的人脈優勢。為協助學生通過國考,系上定期開設強學班,聘請教授或正在執業的律師,針對國考科目進行教學;在學期間,學生也可以透過系上簽訂的實習計畫,到公部門、律師事務所、私人企業或非營利組織實習,增強實務能力。

在專業領域的學習上,文化大學法律系設立民事、刑事、國際法、財經法、行政法及勞動法等不同領域的研究中心,定期舉辦研討會,而社會企業創新暨法制研究中心則是目前全國大學中唯一一間社會企業相關法律的研究中心。另外,文化大學近期也與理律文教基金會合作,推出「文大理律學堂」,邀請台大教授與業界人士,前來講授區塊鏈、公司創新等議題。在國際交流方面,校方提供交換學生的學費補助,同時與美國的華盛頓路易斯分校、日本的名古屋大學、澳洲西雪梨大學、香港大學等多間大學簽訂短期的移地學習計畫。

文化大學法律系分成哪幾組?

文化大學法律系分為法學組、財經法律組、企業金融法制組等三個組別,法學組所學為基礎法學、比較法,未來出路多為傳統的律師、法官及檢察官;財經法律組除了基本的法律課程外,著重於財經法、智慧財產權、國際貿易法、專利法、商標法、公平交易法等等;而新成立的企業金融法制組,因應企業對於法遵人才的需求而生,課程重點在於洗錢防制法、銀行法、財報分析、金融內部稽核與內部控制相關法律,將法律與商學院課程做連結,增加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

在四年課程的規劃上,大一到大三為基礎法理學的學習,大四分流學習各組專業,學期中或寒、暑假另有實習計畫。「我們會跟實習單位強調,不要把我們的學生捧在手心上,要真的讓他們感受第一線的工作是什麼。」方元沂教授表示,學生到了實習單位首要調整的就是心態——實習是去學習的。「你可能一去就想做法律分析,但通常會讓你從最基本的調出法律文件做起,你要先熟悉法律文件、看到不同面向才能做分析啊!」

讀法律系想跨領域學習,要怎麼跨?

「法律本身是很專業,但光靠法律無法解決事情,因為法律跟很多學門或經驗是要結合的。」方元沂教授說,法律要解決的是大眾在生活或專業上遇到的問題,只懂法條,但不懂實務的運作,是絕對不夠的,於是跨域學習就顯得格外重要。以心理輔導與諮商為例,法律與心理學門有許多相關之處,例如當事人所請求之精神上的損害,需要專業的判定;觀護人在輔導違反青少法的對象,也需要同時具備法律與輔導的專業。

此外,法律也可以與不動產結合,以處理不動產交易中的流程與糾紛;或是跨領域學習法律與會計、財金,在商務談判上能更了解公司營運,做出該公司的法律風險評估,規劃股權結構,成為一名商務律師。方元沂教授也提醒大家,無須受限於他所舉出的例子,「跨到哪些領域其實是開放性的選項,因為社會一直都在改變。」

法律 X 大眾傳播,雙專長給了我更多元的法律思維

「我大一的時候考進大眾傳播系,那時候的規劃其實是想當新聞記者和主播。」原本以新聞業為志向的方元沂教授,意識到若想做出更完整的報導,至少得培養兩門以上的專長;再加上當時最紅的美國影集《洛城法網》,其製作人即本著美國波士頓大學法學院的背景,將所學運用於法庭劇的拍攝,看見這樣成功的雙專長結合實例,他便毅然決然地申請雙主修法律系,就此展開跨域學習之路。

從傳播學院跨入法學院,方元沂教授認為,大傳系強調創新,平時多在拍片,寫新聞稿、腳本及分鏡圖,以團隊合作及 project-based 作為主要的學習模式;法律系則針對法條及法理,進行大量的閱讀、理解與分析,確實是兩個相當不同的學門。但他也說,這不代表法律就無創新的可能,只要在法條規範與法理基礎之上,融合不同專業的視角,就能成就多元的法律思維。就他自身的實務經驗來說,從訴訟的攻防、法庭外的輿論操作,到推動修法時得與公部門及大眾溝通,其中都有法律與新聞傳播的結合之處。

站在美國的法庭,「I represent the State!」

「每個人都會有個想像中的自己,我在大學時很喜歡看美劇《洛城法網》,看到美國的律師、檢察官出庭答辯的故事,就覺得很有意思。」早在大學二年級,方元沂教授就有了到美國留學並執業的想法,他於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攻讀博士學位時,努力將成績保持在前段班,爭取到伊利諾州檢察官辦公室的助理檢察官一職。「我當時滿想要嘗試出庭,如果去一般律師事務所,通常要幫資深律師提包包個五、六年後才有機會。」方元沂教授表示,檢察官辦公室屬於公部門,基於人力考量,能夠更有機會站上法庭,同時快速累積訴訟經驗;但是要從幫前輩蒐集資料與證據、整理出論點,到正式被交付案子,也經過好一段時間的磨練。「那一天終於踏上法庭,站在庭上,我說出『I represent the State!』,再看到法官回應,那是一個很難忘的回憶,是一個里程碑,我終於完成了一部份想像中的自己。」

投入社會企業創新,參與公司法修法

而後,方元沂教授將美國執業的實務經驗帶回臺灣,一邊在學校任教,同時從事實務工作,「法律是應用性很強的學門,這樣的方式還滿適合作為自己的人生規劃。」教職之外,他還擔任上市櫃公司的審查委員以及新創公司的法律顧問,協助企業規劃股權結構、審定契約,而這些貼近產業趨勢的實務工作,也都成為課堂上最好的教材。而後,方元沂教授更直接參與到法律制定層面,與臺大的黃銘傑教授等人組成民間修法委員會,和行政院、經濟部合作,致力於改革臺灣的公司法。

分配議題時,方元沂教授選擇了社會企業及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法規,透過唐鳳政委的 vTaiwan 開放平台,辦理線上虛擬修法討論會,並將修法過程及相關資料公開在網路上,作為與公眾溝通的方式之一。「在社會公益的面向上,希望能有更多的法律概念去保障大家,這樣的倡議還沒有停止,我還在跟夥伴一起努力。」

教授給高三學生的備審面試建議

「其實備審資料就是在講故事,你是怎樣的人教授並不了解,我們是透過備審資料來了解你是怎樣的人。」方元沂教授認為,就讀法律系需要說故事的能力,因為將來在法庭上就是要靠著證據去說服法官及陪審團員,向他們講述當事人的故事。「備審資料只要放了,就會被問,你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常看到學生將所有經歷都放入備審資料,被教授詢問用意卻無法做出很好的解釋,方元沂教授表示這樣反而會造成失焦的反效果,他建議同學要篩選有意義、對自己的故事有幫助的資料。「先想好自己的故事是什麼,你要跟面試官講什麼樣的故事,再推回去要準備什麼資料,這也可以看出你說服人的技巧。」

此外,為了避免養成恐龍法官、恐龍律師,法律系的面試題目經常會與時事議題有關,例如 2020 年的面試可能就會問到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對口罩短缺的看法、疫情與法律的關係等等,方元沂教授也說,高中生不清楚法條內容是沒有關係的,表達出邏輯思考、查找爭議點的能力才是面試的重點。

想讀法律系,請不要當沉默的大多數

「關心社會議題、關心環境、關心周遭的人,這樣的特質就很適合讀法律系。」方元沂教授直言,關心社會議題的人,才會去了解社會的需要,而法律所要解決的正是實際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所以公民參與是必要的。「如果你都不關心周遭的話,你會成為一個很好的法律系學生嗎?我覺得是困難的。」懂得關心社會,還要進一步去蒐集不同立場的想法,學著篩選及判斷資訊,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身處民主國家,法律與公民意識、公共政策的參與息息相關,方元沂教授也指出,不要當沉默的大多數!如果平時不關心法律、不在意修法的進程,就等同放棄了自身的權益;當你覺得法律有問題時,通常已經身處官司的下風,再來關心也來不及了。「大家要多多接近法律,不要跟法律有距離。藉由每個人的參與,也在維護法律的公益性跟公平性,甚至是你我都想維持的正義。」

文化大學都計系跨國工作坊 帶領學生走進澳門城市現場

中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在今年招生滿招的亮眼成果之後,持續展現辦學能量,於2025年8月25日至9月1日,前往澳門城市大學舉辦《都市更新與古蹟保存工作坊-澳門小區的在地探索與再生策略》。本次活動融合實地踏查、主題講座、小組作業與成果發表,學生透過親身參與累積規劃經驗,在跨校合作中拓展國際視野,體現專業學以致用的能量,讓都市規劃不只是紙上的藍圖,更是一場場真實場域的對話。

文/李渼詩   【2025/9/11】
課程設計由兩校教師共同規劃,安排七場專業講座,涵蓋市場經濟下的都市規劃、柔性都市主義、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總體與詳細規劃架構、都市更新政策與社會住宅制度等議題。學生分組進行踏查、繪圖、模型建構與簡報演練,歷經期中與期末發表,並獲得雙校師長深度回饋,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與溝通表達技巧。

澳門城市大學師生全程參與,兩校學生共同踏查、協同作業、夜間練習報告,充分展現跨文化合作的交流精神。課程最後並安排參訪國際級娛樂城與表演藝術空間,實地觀摩都市觀光開發與空間設計的整合策略,拓展學生對城市治理的多元視角。

文化大學都計系陳維斌教授指出,移地學習是培養學生專業素養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透過走進不同城市、觀察多元制度與文化脈絡,學生不僅學會「看城市」,更學會「理解城市」。此次工作坊不僅深化台澳兩校在教學與研究上的合作,彰顯都計系培育具備國際視野、在地關懷與專業能力之都市規劃人才的承諾。

未來,文化大學都計系將持續推動跨國工作坊、雙邊交換、共同課程與學生成果發表等多元合作,讓學生從台北出發,向世界學習,成為能在全球舞台上展現行動力與影響力的城市專業規劃者。

北科大工設系勇奪紅點設計獎 友善設計守護職安健康

轉載自工商時報2025.10.28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師生以創新關懷思維,獲得國際設計大獎殊榮!由工業設計系老師黃孟帆指導、學生李祥耀與黃柏諺共同設計的「DP-Pro 裝修師傅無塵水泥攪拌機」,榮獲2025年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Red Dot Award: Design Concept 2025)肯定,從全球上萬件作品中勝出,展現設計的前瞻性與實用價值。

紅點概念設計獎為全球設計界知名賽事,已有20年歷史。本屆共有來自二十多國、上萬件作品參賽,最終七百多件作品獲獎,獲獎率約2%。頒獎典禮日前於新加坡Capitol Theatre舉行,獲獎作品正於新加坡紅點設計博物館展出。

團隊設計靈感源自對家人勞動職業傷害議題的關注。室內裝修師傅長期暴露於水泥粉塵中,容易引發肺部、眼部疾病,操作傳統攪拌機亦容易造成肌肉與骨骼的負擔與傷害。

為此,李祥耀、黃柏諺設計出「DP-Pro裝修師傅無塵水泥攪拌機」,以封閉式攪拌結構有效過濾粉塵,降低吸入與接觸風險,並搭配人體工學握把及腳踏固定的友善設計,提升操作穩定性與舒適度,提供更安全、更省力的使用體驗。

指導老師黃孟帆引導學生以設計思考「以人為本」的精神,發揮同理心,找出社會中被忽略族群的工作痛點,進而發想兼具平等、安全、健康價值的友善設計。他指出,「DP-Pro」不僅契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健康與福祉」(SDG 3),更傳遞設計應平等關照每一位專業工作者的理念。

「DP-Pro」除榮獲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外,也獲得2025年金點新秀設計獎的肯定。設計團隊目前正持續優化作品細節,期望未來投入實際應用,為室內裝修產業打造更安全、更健康的工作設備。

DP-Pro獲獎網頁:https://www.red-dot.org/project/dp-pro-dust-free-cement-mixer-for-construction-workers-83469

DP-Pro影片介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fCEwU4PEg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028700641-431204

你在台灣的國際新未來,就從景文開始!

為什麼選擇台灣?

• 華語教育熱門地|語言優勢助攻全球工作
• 教育品質高|國際認可的學歷
• 文化生活接近、治安好、人情暖
• 學費合理、生活費負擔低
• 海外職涯發展管道多、不必中斷升學

為什麼選擇景文科技大學?

就讀景文→開啟國際舞台

學習優勢說明
✅ 國際合作強與日本、泰國、印尼、關島、越南、菲律賓等大學合作交流
✅ 語言支援完善英語與華語輔導、國際學生專屬輔導系統
✅ 就業機會明確觀光、餐旅、航空、數位行銷、設計人才需求強勁
✅ 實務導向教學校外實習+證照培訓,畢業就能上手
✅ 交通便利生活好鄰近台北,生活機能一級棒

景文陪伴你從新生到就業,一路有方向!

適合亞洲學生的熱門學院

觀光餐旅學院|飯店管理、航空服務、餐飲廚藝
科技管理學院|企業管理、行銷企劃、資訊科技
人文設計學院|創意設計、金工技藝、語言應用

每個領域都對接真實職涯
學你喜歡的,也學能賺錢的

升學+就業地圖

🎓 你能升:
• 台灣名校研究所
• 國際雙聯與交換(日本、泰國、印尼、關島…)

💼 你能做:
• 航空公司|空服、地勤
• 觀光旅遊|飯店管理、旅運規劃、領隊導遊
• 餐飲名店|主廚、餐飲管理、飲調
• 數位產業|行銷企劃、活動管理
• 設計領域|包裝、視覺、品牌

你的興趣=你的未來職業

國際學生服務

🌟 專屬輔導團隊、語言支援與在台生活協助
🌟 宿舍安排、文化交流活動
🌟 工讀合法指引、畢業留台工作機會

從入學到畢業,景文都不讓你孤單!

適合的對象

• 想學到技術又想提早認識職場
• 想成為空服、設計師、飯店管理者
• 想加強華語與英語
• 想要國際學歷與工作機會

如果你想走更遠,那就從景文出發✈️

立即加入景文科技大學

📍新北市新店區安忠路99號(安坑輕軌直達校門口)
🌐 https://www.just.edu.tw
📩 [email protected]

景文科技大學
在台灣,為你打開世界的大門

北科大管理學院通過AACSB再次認證 榮獲國際高度肯定

轉載自經濟日報2025.09.15

於今年9月12日接獲 AACSB(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通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通過再次認證(Extension of accreditation),持續站穩全球僅約 6% 頂尖商管學院之列。AACSB 認證代表國際最高等級的商管教育品質標章,此次成功延長認證,不僅彰顯本院在教學、研究與社會影響力的持續努力,更象徵全體師生共同追求卓越的成果。

此次認證訪視由 Continuous Improvement Review (CIR) Committee 主導,並經 AACSB International Board of Directors 於9月12日正式核准。特別感謝蒞臨的三位 CIR 委員:

  • Dean Che Ruhana Isa, Universiti Malaya
  • Dean Lailani Laynesa Alcantara, Ritsumeikan Asia Pacific University
  • Dean Sang-Yong Lee, Hanyang University

三位委員於今年5月25日至27日來台進行訪視,並於27日向本校王錫福校長與任貽均副校長匯報,表示管理學院已初步獲得 Peer Review Team (PRT) 一致同意,順利延長認證。

在整體評估中,三位委員們對於本院AACSB執行長劉亮志所推動認證控管下的學習績效評估(Assurance of Learning, AOL)制度的完善執行、教師品質的嚴謹控管、以及教師積極投入學院發展 等面向,給予高度評價。同時,對於本院緊密的校友互動及校友的熱情參與印象深刻,亦對於本院研究室及各項教學設施的完善與學生展現的創意與活力留下高度印象。

此外,委員們特別讚賞范書愷院長的卓越領導能力,認為在其所推動的「雙軸轉型」策略下,管理學院正展現出強大的前瞻視野與實踐力。透過「企業智能 × 永續共好」的核心精神,學院將持續深化跨域創新,強化社會連結,並在全球永續轉型的浪潮中扮演積極角色。

此次 AACSB 認證的延續,不僅再次肯定管理學院的教育卓越,更凸顯本院在國際舞台上的專業影響力。未來,管理學院將持續秉持「本地關懷、全球責任」的使命,攜手全體師生及產業夥伴,共同推動學術研究、人才培育與社會實踐,邁向國際一流商管學院的願景。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9005940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