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學子赴日本高知大學 與三國學子共同實踐地方創生理念

海大師生於黑潮町與三國五校師生場域體驗交流
海大學子赴日本高知大學 與三國學子共同實踐地方創生理念

(本校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以專業服務社會,注入特色產業活水推動地方創生,從在地連結國際,實踐社會責任。8月20日至25日,共5名海大學子在「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支持下,赴日本高知縣,與日本高知大學、印尼茂物農業大學、印尼加查馬達大學、高雄科技大學等各校學生近30人交流,共同參與高知大學地域協働學部「地方創生GLOCAL演習」課程下的場域體驗活動,將在地經驗推向國際。

來自臺灣、日本、印尼的學生共同交流參與地方創生的經驗與想法
來自臺灣、日本、印尼的學生共同交流參與地方創生的經驗與想法

高知大學長年投入地方創生領域,並設有日本首創的地域協働學部,推廣「地方創生推進士」認證,是培育地方創生人才的知名大學。本次交流是繼海大與高知大學簽署MOU後,跨國社會責任合作的進一步實踐。交流團隊師生透過剖析少子高齡化下的地方發展困境,實地理解日本地方創生的現況,深化對創生成果的認識。參與交流的海大師生也從學習者的角度,取經高知大學地域協働學部國際交流課程之設計,於日本高知縣黑潮町展開考察,重新思索國際交流課程的可能方向。

海大學子與高知大學學生於高知市內共同踏查交流

在黑潮町場域體驗交流期間,海大學子除了和不同國家的學生分享過去社會責任實踐的經驗、一同學習與構思如何永續經營地方創生成果。參與本次交流的海洋政策碩士學位學程蔡宛廷同學分享,很開心可以透過移地交流學習不同文化,了解當地特色、發展困境與創生經驗,並反思地方創生之意義。高知大學將海外交流與地方場域體驗活動納入正式學分課程,並且在交流前提供學生充分訓練,體系十分值得借鑑學習。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陳信妤同學表示,非常榮幸能先以觀察者的角度,聆聽日本地方創生的理念,再實地走訪黑潮町場域,了解日本與臺灣地方創生的差異,反思如何運用現有資源,創造出更不一樣的價值。期待未來海大也能開設這樣的課程,開拓更多國際討論機會,認識到各國的文化差異與對於地方創生的不同觀點。

前往黑潮町砂濱美術館創作漂流木作品,感受「沒有建築物的美術館」的設立理念

此次特別感謝高知大學赤池慎吾教授、岡村健志教授與増田和也教授在活動期間的細心安排,以及黑潮町、砂濱美術館提供協助。隨團教師海洋法政學士學位學程楊名豪助理教授表示,這段跨越國界的交流之旅不僅是與遠方夥伴之間友誼與文化的交織,更讓參與同學們成為臺日地方創生交流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期許同學們勇敢地踏出舒適圈,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並將交流的精神帶回校園,激勵更多海大學子展開人生冒險。

海大師生與參與交流活動各校師生合影

魟魚現身 機長分享138天飛行夢

魟魚現身 機長分享138天飛行夢
同學在演講結束後一擁而上,向老學長請益。(攝影/賴映秀)

【賴映秀淡水校園報導】航太系於10月6日中午12時30分邀請「2022台灣Red Bull 飛行日」獲得第二名和最佳人氣獎的「機長,飛得起來嗎?」團隊回校演講。E413教室擠滿了有飛行夢想的同學們,聆聽這幾位老學長這段瘋狂又熱血的經歷。團隊一行8人出席講座,除本校航太系校友范光毅、高偉良、練文志、蔡福居,及財金系張能翔,另兩位為梁天堯、吳心宸。成員囊括4位機長、1位航管經理、1位航行標訓部講師,和技術顧問、美工設計各1位,幾乎全為航空業。梁天堯打趣地說,第二名的獎品原來是「機長飛行體驗」,主辦單位最後因此認真和他們討論是否要更換。 他們把飛行器「魟魚」第三代等比模型從南崁工廠搬到教室,和同學們重溫今年9月18日在台中港舉行的台灣首屆飛行日活動當日,他們的飛行器——「魟魚」的飛行成果。在影片一次又一次倒帶、播放之中,團員意味猶濃的接力回憶從報名以來,一直到比賽這138天的點滴。當天亦有機師校友劉以德等親友團,坐在聽眾席為他們打氣。 航空系(航太系前身)12屆范光毅說以前唸書的時候對於空氣動力學沒有學好,這次參賽製作模型時,真正實證,體會什麼叫「翼地效應理論」、「雷諾數」。他要求一再重播「二次加速」的證據:「看到沒有?機長高偉良的頭向後動了一下!」讓大家看清楚,證明飛機真的有在飛。負責製作縮尺模型的航空系15屆系友練文志說,大學時代第一志願進航空系,曾經當過航模社社長,一天到晚「搞飛機」,雖然滿懷飛行夢,卻不能如願。他感慨萬分,記憶又回到年輕的時候:「感覺自己活過來了」。他說雖然模型在等比放大3倍之後,已然為9米長的龐然大物,但大家常為了飛機的精準、漂亮反覆測量、討論,連0.5mm都不放過,他說:「這0.5mm的堅持是最可貴的!」。 14屆高偉良是香港僑生,他說他年輕到現在都在搞飛機,這次是「不同世代的合作」。候補團員一號蔡福居是12屆,在比賽兩天前臨危受命,答應候補上場。他說,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功就看決心夠不夠,這個團體這項特質非常明顯,是很珍貴、獨特,且值得珍惜的。18屆黃浩程是二號候補團員,現在己經開始退休生活的他說航空永遠都要有第二個備案,也鼓勵大家不要自我設限。最年輕的團員張能翔從財金轉行當機師,在最後播放5分鐘的影片,把參賽138天的點滴從設計手稿開場,經過模型製作、試飛、上樑拜拜,連大夥頭戴爆炸頭假髮的表演排練、噴香檳慶祝紀錄都公諸於世,為演講帶來輕鬆熱鬧的句點。

魟魚現身 機長分享138天飛行夢

「機長,飛得起來嗎?」團隊一行8人出席講座,把飛行器第三代「魟魚」模型從南嵌工廠搬到教室,左起梁天堯、張能翔、高偉良、黃浩程、范光毅、航太系主任蕭富元、吳心宸、練文志、蔡福居。(攝影/賴映秀)

原文網址:https://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55332

競技運動揚威東奧 國體培育多元運動人才

在SCI(科學引文系統)發表論文超過一百篇的大數據專家、於世界排名50的義大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擊劍高手同時也是腦科學專家、曾任FOX體育台美國職棒MLB球評、撰寫專欄評論運動時事,研究專長運動、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醫學院畢業的博士教授…,在看似沒有太多交集的專業領域裡,各自表現傑出的高手們有何共通之處? 他們都是國立體育大學臥虎藏龍的各學院教師,也是重要的教學研究與競技運動支援團隊成員。 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台灣選手們展現強大實力,在田徑、體操、舉重、射箭、跆拳道、桌球、網球與拳擊等項目,為沈悶防疫壓力下的台灣民眾帶來久未感受的興奮與驕傲,許多人更驚嘆台灣選手彷彿突然變得如此厲害? 國立體育大學校長邱炳坤直言,選手們的表現與實力絕非朝夕速成,除自身天賦與努力,也來自國家與學校等多方資源常年支持,一如今日的精準醫學,運動競技發展亦更為精確,國體精選了14個項目積極培養,其中即包括上述獲獎或進入決賽項目。 今日台灣運動競技訓練已迎頭趕上國際趨勢,不似過往單打獨鬥,燃燒自我為國爭光,而是更為系統化、科學化訓練,在跨域專業團隊支持下尋求穩定生涯發展。除了教練,針對項目特色與個人特質量身設計營養、體能與心理訓練,國體在近三年已投入近六千萬經費在各項輔助器材與專業儀器上,若須傾全村之力撫育一名孩童(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今日一名運動選手的培養也是傾注團隊與資源的成果。 國體更以運動競技為核心,發展出自選手擴及銀髮族、幼兒、成人等不同族群的運動專業人才,成為全民健康推手。 有心就能成為產業明日之星 如果還以為國立體育大學只招收運動選手,選手退役後只能轉任教練,那就大錯特錯!運動與體育其實大不相同,除競技外,舉凡運動推廣行銷、運動經紀…,這些專業不但帶動饒具各國特色的運動文化,更是一條在歐美大國早已行之有年的高產值產業鏈。 賽事轉播與報導推廣專業人才也屬於運動產業版圖,在東奧期間為國內媒體及民眾提供賽事與選手相關報導的NTSUper體育超人(運動傳播團隊),早於2019年拿坡里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即初試啼聲,由管理學院產經系運動傳播組學生們一手包辧供稿、攝影與影片。 東奧棒球賽裁判紀華文畢業於體育學院體育推廣學系,也是體推系碩士班的校友,因熱愛棒球成為球賽裁判的他重返校園充電,傾囊相授的師長為賽季週末必須工作的他提供最大的協助與支持,不但專業學識獲得滿滿能量,更加入師生感情深厚的國體大家庭,打開廣寬視野。 從運動員、球隊、商品、器材到健身房,紀華文說運動產業產值高,對大眾身心健康有益,是能有效減少社會成本支出的產業,不論是否為運動選手,只要熱愛關心運動,都能在國體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科目,結合興趣與發展專業職涯。 以運動文化養人才,發展產業 邱炳坤指出國體旨在透過國際運動賽事與體育交流,為台灣運動業打下穩固基礎。他更希望推動運動文化來留住好選手,讓產業蓬勃發展。 於東奧勇奪銅牌的跆拳道國手羅嘉翎移地訓練時,須有教練、陪練員、防護員及翻譯隨行,若非國家投注資源經費,很難心無旁鶩,專注訓練。她坦言除了民間企業贊助,對選手持續關注與支持,去比賽現場身歷其境的實質參與,都有助於發展在地運動文化。 羅嘉翎覺得國體在資源、教練團與訓練氣氛都適合自己專心受訓,同時許多學長姐就讀國體大,進入這大家庭倍感親切,考量競技選手生涯短暫,甫升上大二的她已計畫退役後回國體研究所進修,融合學術研究與專業技術,讓她未來在體壇發展的內蘊更加茁壯充實。 「國體是體育運動的高級百貨公司。」邱炳坤表示,國體競技學院、管理學院、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四大學院所構成的專業領域提供多元學科選擇。歡迎來國體一起運動,成就自己,創造共好社會。 原文網址:https://admissions.ntsu.edu.tw/p/404-1046-56501.php?Lang=zh-tw

一個馬來西亞女孩的逢甲故事

「我沒有訂定終極目標,是以往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決定,以及努力認真地做每一件事,把我放在現在的位置。」


成為小「資」女的緣由

大學與我同班四年的同學,沒有多少人知道其實我比他們大一兩歲。中學畢業之後,媽咪不讓我出國念書,加上自己也不知道要選擇哪個科系,有了長達一年多的 Gap Year。這期間在一家會計軟體公司打工的機緣巧合之下,決定了自己接下來的方向 — 資訊工程「迷惘的時候,不需要急著做決定,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為自己的未來下更合適的決定。停留的這段時間,所遇到的人、事、物,都將成為你人生的養分,奠定你繼續前進的基石。」 大一的時候,7 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學生上了乙班這艘船。航程中,3 人半途下船,一去不復返;1 人離了又返,成了學弟。畢業的時候,就只剩下 3 位,我是其中 1 位。長大了,似乎就得習慣有些人會悄然離開你的生活,沒有告別,不說再見。 獎學金的魔幻力量 原本打算快活讀四年的我,因為獲得入學獎學金,在學習態度上有了轉變。於我,有好有壞。好在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也時刻督促自己必須維持好每一門課的學習,壞在無法花很多的時間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鑽研。

極速養成生活自理能力 人生第一次坐那麼久的飛機,而接下來的幾年,我將習以為常。隻身到國外念書,除了學習,生活上的大小瑣事都得自己包辦。在馬來西亞,家裡整潔打掃、衣物洗滌、一日三餐、生病看醫生,家人都會替我處理好。來到這裡,種種的這些我都得一手包辦。永遠無法忘記,在大一寒假獨自搭飛機回國心裡的忐忑。

結交心靈夥伴:瑜珈 人際關係處理不當或學業上遇到瓶頸所產生的負面情緒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消化和抒發。很高興自己來到台灣上大學,種類繁多的體育課任君選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瑜珈。長時間在書桌前苦讀,每週的瑜珈課堂便成了我活動筋骨、淨化心靈的好時光。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們 加入住宿服務中心志工隊,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體虛時,替我外帶糧食;搬家時,當我的司機和搬運工;心情低落時,陪我聊天;志工服務時,大家分工合作揮灑汗水。同系的幾位港澳朋友,也成為了我在宿舍或班級事務需要外援時的重要助力。我用了目前人生的六分之一時間待在逢甲,認識了你們,也很高興認識你們。

住宿服務中心志工隊合照
住宿服務中心志工隊合照
「大學四年要感謝的人太多,我無以為報,只願與你們共處的時光我都真誠以待,珍貴回憶留存腦海。」
「大學四年要感謝的人太多,我無以為報,只願與你們共處的時光我都真誠以待,珍貴回憶留存腦海。」
與資工系朋友合照
與資工系朋友合照


大學教授不像中小學老師會一整天待在辦公室裡等你來問問題,但發郵件大多都會回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無論在課業或生活上遇到困難,別害怕向導師、教授開口詢問。我不認為會在課堂上閒聊的教授是不稱職的,他們願意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人生不只有學習,還有其他在我們這個年齡階段該經歷、享受的。

「外籍生背後,還有國際處。」 從前在馬來西亞,沒想過自己會那麼感恩從小就有學習華語的機會。正因為來到台灣,認識了幾位同樣來自東南亞的學生,他們來這裡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便是學中文。而我們因為族魂林連玉前輩等人和董教總的努力,消除了來台念書的語言障礙。當跟不諳華語的外籍生溝通時,記得放慢語速和使用簡單易懂的字詞,這樣對他們比較友善。

一個馬來西亞女孩的逢甲故事
畢業照
畢業照


不如父母預期的下一步:讀研

念研究所本不在我的人生規劃裡,是到了大三才有的念頭。這一次,我不再像中學畢業後申請大學時的怯懦,因為父母的不同意而卻步。寒暑假回家與他們進行溝通,表達了自己要讀研究所是人生的一個小目標,無法按照他們的想法那麼快地進入工作、結婚、生小孩的階段,希望他們支持我。敢做夢,才有實現的可能。而我的下一步,就是進入理想的大學繼續讀研。

「一日僑生,終身僑生。」

一個馬來西亞女孩的逢甲故事

生而平庸,亦是一種幸福

我長相平凡、家境普通、運氣也一般般,唯有過去的努力不辜負我,為我平凡的人生增添一些色彩。羨慕他人含金湯匙出生的同時,為何不思考災難不降臨在我們身上的道理。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話事人(主宰)」。平凡人生也可以很幸福美滿,每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各有韻味。

「我沒有訂定終極目標,是以往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決定,以及努力認真地做每一件事,把我放在現在的位置。」

原文網址:https://www.fcu.edu.tw/differentbutbetter/share-detail/?id=34152&lang=zh

eye台灣win兩岸短片賽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奪佳績

【本刊訊】大陸委員會主辦第3屆「eye台灣win兩岸」短片徵選競賽,10/12於台北信義誠品舉行頒獎典禮暨得獎短片首映會,今年共吸引159件作品參賽,僅有20件進入決選,其中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學生作品即有8件晉級,最終奪得貳獎、2個佳作。 競賽以拍攝兩岸(含港澳)人民在台生活經驗、交流互動及情感連結的人文故事。廣電系杜聖聰、黃心怡老師指導,廣電四甲葉志仁(馬來西亞籍)、陳圓美(馬來西亞籍)、譚永業(澳門籍)、周貞伶、林子馨等5人作品《茶緣》,採訪一名來台求學,畢業後留在台灣生活的年輕香港人,藉由其分享經驗及投身到製茶業,帶領觀眾了解台灣傳統製茶過程,獲得貳獎殊榮、獎金新台幣八萬元。 兩件作品獲得佳作:新傳系裴倫老師指導,新傳四甲余品賢、熊湘寧(陸生)、陳怡如、王秉畯、鐘仁佑、廣銷四甲陳銘偉、廣電四甲彭喜華(香港籍)等7位學生組成的「山上優雅製作團隊」,作品《港聲》以香港學生獨白,描述來到台灣陌生的環境,從迷茫、鄉愁到遇見熱情與善良的人們,慢慢喜歡上這裡自由的生活。 廣電系盧瑞均、新聞系胡巧伶老師共同指導,新聞四甲沈怡貝、涂孜意作品《台灣.從「心」出發》採訪一名因為婚變,輾轉來到台灣的福建省福州市姑娘,因緣際會下加入身障街賣者團體,一待就13年,已將台灣視為第二個家,看到身障者對生命堅強的韌性,讓她決定繼續行善付出。 原文網址:https://www.week.mcu.edu.tw/37540/

印尼學生求學心得

我本人覺得大學生活裡,你最珍貴的教訓不是從教授的言語,或微積分課本裡面的程式,而是從你身邊,與你同苦同樂的夥伴們。大學,遇到分組報告裡的寄生蟲,或讓你想著,人言可畏的同學,是一定的,而了解如何與你不配的人相處,是我到宜大之後最重要的一個教訓,如此,我也見了我可信任的好友,不知之後是否可以一直感情都很好,但遇到了這些好人我非常感動,非常感謝,我大學經驗無他們不可那麼幸福的。  待在這兒已滿一年了,一時刻感覺有長大了,感覺我是個負責任,明知的成年人,另一個時刻又感覺沒有,彷如我很微小,無能力的愛哭鬼。大學就是青年與壯年的小橋,而我目前就是在它上面徬徨,可是在宜大徘徊,應該沒事,在這兒有照顧我的教授與教官,心情不好,找個同學旁聽我埋天怨地,不知該如何,找個學長姐求援。我似乎個小萌芽而宜大是我的花盆,我不會選其他地方來看這我開花的。

你所不知道的企業管理系,了解什麼人適合念企管系!

你所不知道的企業管理系,了解企管系如何培養T型人才及了解什麼人適合念企管系~

企管系未來出路只能穿著西裝筆挺當高階管理人才? 企管樣樣都學?樣樣都需要精通嗎?當然不是! 112年2月17日歡迎準時收聽「你所不知道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由企業管理系王崇昱主任帶我們了解企管系如何培養T型人才及了解其實任何人都非常適合念企管系喔~

????????快速認識內容???????? 00:59 企管系常見誤解 02:06 企管系特色亮點 04:04 108課綱下學生如何準備學習歷程檔案 05:35 學習反思PDCA循環 07:03 懵懂時期該如何尋找方向 09:18 如何展現學習歷程的多元表現 11:07 如何申請獎學金及工讀機會 13:42 為何要選擇排名前面的科大 14:46 未來出路 高科大選才專案辦公室 podcast專區: https://acadcj.nkust.edu.tw/p/405-1147-66052,c8655.php Soundon平台「你所不知道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https://player.soundon.fm/……/326749d8-ed53-4e8f…… Spotify平台「你所不知道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1iGfYwJoMHpUakRlvlKuQ KKBOX平台「你所不知道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https://podcast.kkbox.com/tw/channel/9YQXSDEQhuc2Kiv06n   原文網址:https://dba.nkust.edu.tw/zh_tw/News/你所不知道的企業管理系-了解企管系如何培養T型人才及了解什麼人適合念企管系-12349500

暨大師生研發替代植物性蛋白,幫助乳糖不耐症國人

健身生肌,雕塑完美的身形,往往要搭配高蛋白飲食,但乳清蛋白一般為動物性蛋白,讓有「乳糖不耐症」的國人卻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艾欣樺團隊,以1 MORE PROTEIN入圍U-start製造技術第二階段創新創業計畫,低糖好吸收植物性蛋白,「肌力」了乳糖不耐症的健身人士。 台灣國健署公布國人的肥胖率居然高達43.9%,1 MORE PROTEIN的成員艾欣樺、呂翊豪、吳啟瑞,因有體態上的問題,開始注重每日攝取的熱量,再配合運動,瘦身成功過程中,了解到為了增加身體代謝率必須長肌肉,必須補充額外蛋白質,但市面上補充蛋白質的產品,比如說健身界常出現的Impact乳清蛋白粉、ALLMAS奧美仕經典乳清蛋白、戰神MARS低脂乳清、美國ON金牌乳清蛋白等等,都是動物性蛋白,且都含有奶的成分,亞洲約有八成的民眾患有乳糖不耐症,團隊中就有人食用後有腹瀉、腹痛的症狀,進而迸發研究低糖低脂的植物蛋白的構想,讓愛好健身又不耐乳糖的大眾能打造美好體態又遠離身體不適。 蛋白質遇高溫容易固化,產品研發階段中,歷經了一次次的失敗,皇天終於不負苦心人,終於找到最佳配方參數。觀餐系艾欣樺提到,在做整個企畫中最困難的是,企畫書與商業模式的架構撰寫,學生比較欠缺市場運作、產品何商業化上的經驗,幸好指導老師黃裕智與育成中心老師的提點、修改下,讓提案書面資料更完善,並提供多方資源與協力,終於讓舒適健康、好身材、美味之間,找到了交集,讓好點子不再是腦子裡的靈光,還是創業圓夢的開端。

暨大觀餐系艾欣樺同學表示,本次計畫在指導老師黃裕智與育成中心老師的協助下,讓好點子不再是腦子裡的靈光,還是創業圓夢的開端。
艾欣樺談及一年來參與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的轉變,一方面是課業繁重的大三生,一方面又是創業家,為了讓時間能充分運用,將事情分批規劃,學會對自己負責,雖然累了點,但她卻很享受過程,「走在實現自己的夢想道路上,辛苦一點不算什麼。」艾欣樺也說到:「市場不會給你犯錯的機會,創業也不一定會成功,也不一定會賺大錢,但我不希望我之後後悔我當初沒做!」艾欣樺也給想創業的學弟學妹建議,「許多想法過了你想做的時間,沒把握到,它就不會再出現了,把握當下勇敢衝一波吧!」   原文網址:https://rpage.ncnu.edu.tw/p/404-1000-538-1.php?Lang=zh-tw

一場與生命的對話

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活著,不僅只是為了生存。 如果期待活出不一樣的生活;創造不一樣的生命,並且從種種框架中開解,建構無限可能的生機,投入生命教育,將是此刻創造「生存、生活、生命之三生有幸人生」的重要時機。 生命教育學程歡迎您!

2023世界大學網路排名 本校仍為非醫學類私校之首

2023世界大學網路排名 本校仍為非醫學類私校之首

【本報訊】「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 WRWU)於2023年2月初公布最新排名(2023.1版),本校排名全球第1,054名,亞洲地區第273名,國內第13名,國內私校第4名,次於中國醫藥大學、高雄醫學大學、臺北醫學大學,為非醫學類私校第1名。 相較於2022年7月排名,國內進入全球前1,000名的大學的國立大學8所、私立大學3所皆與去年相同。但在國內排名上,本校上升了1個名次。 「世界大學網路排名」是由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the 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網路計量研究中心(Centr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CINDOC-CSIC)的網路實驗室(Cybermetrics Lab)每年分別於1月及7月發表「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 WRWU),針對全球超過3萬1千所大學網頁進行評比,檢核各校知識產出品質以及知識轉移程度。排名包含Impact、Openness、Excellence等3項指標,其中Impact指標顯示學校網站「能見度(Visibility)」;Openness、Excellence等2項指標反應學校網站「活動力(Activity)」。指標權重最高為Impact指標,占50%;次高為Excellence指標,占40%;Openness指標權重為10%。 原文網址: https://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55893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