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國際交流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UMSL)碩士及大學雙聯學制計畫介紹 本校在2011年5月由曾經在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St. Louis, UMSL)擔任訪問學者之周建新與林楚雄教授牽線努力下,與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St. Louis, UMSL) 簽訂IMBA碩士雙聯學制,凡管理學院與財金學院碩士班(含碩士在職專班)、大學部在學學生皆可申請就讀。 碩士1+1雙聯學制:僅需至密蘇里州立大學再修30學分,包括8門課(24學分)與6學分企業實習課程 (密蘇里州立大學會安排當地企業實習,並給與實習津貼),因此約需一年加上一個暑假,即可取得該校IMBA碩士學位。 大學部3+2雙聯學制:大學部學生於第一科大在學3年期間,本系規定需修滿一至三年級所有必修課程且學分數達110學分以上及修畢實習課程者,即可提出申請至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UMSL)修讀學士學位一年,並於第五年申請修讀UMSL碩士學位,完成相關學程學分與語言認證後即可取得本校學士、UMSL學士及碩士學位。 UMSL碩士雙聯學制給與本校學生比照本州居民身份收費,優待每學分約350美金,因此大約須要1萬美金的學雜費,可謂相當的物美價廉。 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UMSL)是公立的研究型大學,為密蘇里大學系統之一,聖路易分校設於西元1963年,是4所分校中最新成立的大學,以規模來說,現為密蘇里州第3大大學,目前約有16,000名學生,其中國際學生來自近108個國家。2011年MLB世界冠軍紅雀隊(Cardinal)即是以聖路易市為主場。此外,與本校簽雙聯學制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IMBA program,為AACSB認證商學院中排名前10%學校,IMBA全美排名第20名(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10),學術地位崇高,值得本校學生來加入此一碩士雙聯學制計劃。

查看更多資訊:https://md.nkust.edu.tw/pratice.php?item_id=308&item=12&tag=1

公私立學費拉近 輔大校長:選頂大不如選輔大!

政府學費補助政策拉近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老牌私校在少子化浪潮中申請人數不減反增,圖為私立大學龍頭輔仁大學。

私校學費補助政策上路,大幅拉近公私立大學差距,輔大、東吳等老牌私校申請人數均較往年大幅增加,輔仁大學校長藍易振呼籲同學勇敢追夢,輔大無論是國際化程度、頂尖師資、國考通過率、多元跨域學習等各項指標均名列前茅,畢業生更是企業熱門首選,「選頂大不如選輔大」! 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減免政策已於2月上路,學生就讀私校每學年可減免3萬5000元,大幅拉近與國立大學間的學費差距,影響所及,位於臺北的輔大、東吳等老牌私校,今年收到的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報名人數,均較往年多出約3000人,公私立大學恐掀起搶人大作戰。 有豐富國際教育經驗的輔仁大學藍易振校長指出,放眼世界各國,最頂尖的學校大都是私立學校,例如哈佛、耶魯、史丹福、麻省理工學院等,這些學校因為獨立自由的學術風氣、財政資源豐富,再加上靈活的管理制度,在數百年歷史傳承的氛圍下,奠定其不可撼動的地位。

輔大校長藍易振。(輔大提供)

藍校長認為,明年即將慶祝創校100周年的輔仁大學是臺灣最具國際優勢的學校,不僅是全臺少數具有附設醫院的全方位綜合型大學,海外合作的姊妹校亦將近500所,家數高居全臺第三,僅次於臺大及政大。學生只要繳納輔大的學費,即可以申請到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等不同語系國家當交換學生,不僅可增強自身語言能力,也能提升國際觀。 其次,輔大系所橫跨文、理、管理、外語、藝術、醫學、民生等不同領域,學生入學後可針對自己的興趣進行雙主修、輔系或學分學程等的跨域學習;學校教師陣容更是堅強,有高達2000多位的專兼任師資,外籍教師比例更是私校之冠。 再以國考通過率而言,過去五年輔大學生在高普考、司法特考、會計師、醫師、律師等國家考試中,平均通過率高達80%以上,輔大校友在各行業中更已形成根深蒂固緊密的連結,這些優異的表現也勝過不少國立大學。 輔大交通位置優越,學生和教職員上下班以及來校活動都有多元便捷的選擇,不僅能聘請國內外頂尖師資到校授課,同時也能與市區企業合作連結,便利性十足。 藍易振校長強調,輔大的軟硬實力體現在各個領域中,相較於中南部國立頂尖大學毫不遜色,同學申請大學時不要受到排名左右,應從自我興趣出發來選系,依外界口碑選擇輔大,才是明智之舉。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 臺東大學奪冠

《天下雜誌》2022年5月5日出刊的第747期雜誌,公布了「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國立臺東大學擠下去年冠軍的暨南國際大學,榮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組(6000人以下)第一名。除了獨占鰲頭之外,臺東大學各項積分亦大幅提昇,總分提高了0.4;在「環境永續」項目上,更是獲得4.2的高分,超越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的榜首臺灣大學,顯見臺東大學在「環境永續」上的卓越績效。

該校擁有國際建築網站評為「全球8座最獨特圖書館」,近年更以綠色大學為治校主軸。 ...
該校擁有國際建築網站評為「全球8座最獨特圖書館」,近年更以綠色大學為治校主軸。 臺東大學/提供。

聯合國於2015年底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全球各大學幾乎都將之列為學校發展的主軸。依SDGs概念推出的「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是國內唯一從永續視角檢視大學的指標。2019年起,《天下雜誌》借鏡企業ESG,從環境、社會、大學治理,加上大學最重要利害關係人教職員與學生照顧的教學承諾四面向共38項指標,以問卷回收暨教育部公開指標蒐集方式,均衡檢視大學的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評選出臺灣的大學公民楷模。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臺東大學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第一名。 臺東大學/提...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臺東大學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第一名。 臺東大學/提供。

啟動淨零碳、碳中和策略 除了種樹還要選樹 臺東大學集中資源全力打造綠色大學,以凸出的環境面成績,在今年首度摘冠。本校知本校區樹林面積17.3公頃,佔校區面積59.2公頃之29.2%,主要為欖仁樹、楓香、苦楝樹、水黃皮、樟樹、櫸木和黃連木等碳吸附量高的喬木樹種,每年約吸收全校二氧化碳排放量之7.6%,未來繼續推廣校園種樹,以期能在2030年達成再生能源於全校總能源使用佔比25%。  
唯一設置綠色大學網頁 首創綠色辦公室認證 2021年12月的世界綠色大學評比,臺東大學在參加的全球956所大學中榮獲第74名之佳績,展現本校積極發展綠色國際大學斐然成章的卓效。臺東大學60公頃的知本校區,森林與草坪植被佔總面積61%,依山傍海,走進校園沐浴在森林芬多精,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大學」。2016年起,臺東大學自我定位為「綠色國際大學」,並成立校級單位的「綠色國際大學推動委員會」,由曾耀銘校長親自擔任主委。校方除了每年更新綠色大學白皮書之外,也是全臺唯一有專屬綠色大學中英文網頁的大學,並積極推動綠色辦公室。學生端則每班設置環保股長,擔任節能減廢領航者,師生齊心共同往綠色永續之目標挺進,充分凸顯推動永續發展的決心。 臺東大學於2021年開始推廣實施綠色辦公室認證,共有61個辦公室參加,其中34個辦公室獲得鑽石級、黃金級、銀級與銅級等不同等級之認證,並佔總參選辦公室61間之55.7%,顯示本校具體實踐節能減廢行動,減少校園碳足跡。
深入社區在地部落 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做為臺東唯一的高等教育學府,臺東大學致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在高教深耕計畫的綠色大學跨領域學習成果轉化,師生深入社區部落,以學術專長提升地方產業,深獲居民喜愛與支持。結合數媒系、文休系與體育系跨域合作的「臺東Y計畫」,以數位行銷、深度旅遊及山海戶外三個主軸,與嘉蘭村、武陵村及杉原社區合作,共同推廣臺東縣原民文化及創新加值部落產業。以產業營運暨推廣教育處為主的「都蘭之蘭調創生計畫」,則扮演智庫、諮詢顧問、研發與共生共學的角色,與都蘭部落合作,生產尤加利酒精噴霧等產品,各項計畫為地方帶來活躍的商機與生機,具體落實大學的社會責任。 而2020年正式營運的「東部生物經濟中心先導工廠」,於2021年10月取得工廠登記證,成為國立大學中唯一具備工廠登記字號的食品生技工廠。除從都蘭的尤加利樹萃取精油,發展出相關產品外,目前部落更提供龍葵、山苦瓜、昭和草等阿美族傳統食材,未來將研發成生技食品,活化地方產業,同時維護國人身體健康。這樣產學合作,不僅與部落共好,亦兼顧土地友善與產業發展,推展綠色經濟。 此外,食品生技工廠歷經兩年的成果轉換與產品化,由臺東野生牛樟芝子實體中分離出高4-AAQB 產量之牛樟芝菌種;有別於液態發酵方式,本校食品生技工廠應用固態發酵技術,將牛樟芝菌培養於臺東優質紅藜中,研發生產出含有高產量4-AAQB的紅藜牛樟芝菌絲體產物;本項產品的問世,不僅為臺東紅藜與牛樟芝產業開發出更健康的高值化產品,亦建立了產業六級化之典範,帶領臺東製造之生技產品邁向新的里程碑。
地熱發電等再生能源 課程導入SDGs觀念 除了讓師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節能減碳之外,亦透過課程深耕永續觀念。臺東大學已全面導入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 SDGs)之連結,教師於課綱中必須勾選與17個SDGs之相關連結,以利學生後續選課;同時修訂獎勵學術研究活動實施要點,若教師學術成果與SDGs相關,就可獲得20%的積分獎勵,讓本校與SDGs連結之課程及研究數量均逐年成長,提升本校師生的校外參與、社會服務與永續教育。本校通識課程中的「社會實踐微學程」,由「社會責任實踐」、「里山倡議與原住民生態智慧」、「適當科技與永續發展」、「社區幸福感」等課程組成。未來更將推出以永續發展與綠色生產為核心的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透過跨領域學習來培育永續人才。 臺東大學擁有包括圖資館在內的5棟綠建築,屋頂裝置太陽能,2021年再生能源使用量佔比高達9.73%,領先同為6,000人以下的公立一般大學。圖資館旁的鏡心湖,蓄集生活污水處理後的中水,不僅是侯鳥棲息地,也供廁所沖洗與澆花用途,水資源採零排放與無限次循環再利用,讓校園處處綠意盎然,生機無限。 綠色與資訊科技學士學位學程朱力民主任依據臺東特有的溫泉地熱,帶領學生開發出可依需求擴充的中小型地熱發電系統,不開鑿大型地熱井,只利用既有溫泉井,即可透過溫泉水與冷溪水的溫差發電,提供停車場、路燈,與女性更衣區照明所需電力。綠色大學要結合在地資源,運用臺東豐富的地熱資源發電,與太陽能或風電差異處,溫差發電24小時都可以用,臺東每家溫泉業者都可以進行。 臺東大學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全體師生以永續發展的素養與行動,發展以支持綠色知識經濟為教研基礎的智慧、健康、永續及美學之大學,積極落實綠色大學發展目標。師生共同努力執行將學術的能量回饋地方部落,在依山傍海、綠意盎然的美麗土地上,創造出美好永續的後山桃花源!

原文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6290748

國立體育大學 四大學院定位明確 把握臺灣運動產業榮景

孕育許多奧運選手的「國立體育大學」,副校長黃東治認為,即便面臨少子化、高教人才外流等挑戰,國體大仍秉持培養高等體育人才的定位,「本校定位明確,持續培養學生具備運動科學的專業知識,保持一流體育大學水準,創造難以取代的價值。」更介紹該校競技、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管理等4大學院的特色,使學生在臺灣蓬勃發展的運動產業發光發熱。 黃副校長同時兼任教務長,重視校務研究數據,依據國體大畢業生流向調查資料,校友除了教職和運動員的職業類別外,在行銷、觀光休閒、藝文影音傳播、金融、醫療保健、資訊科技等產業,都可看見國體大傑出校友的身影,「學校積極開拓,與不同領域、企業的跨領域合作,因此職業選擇上,就會如同畢業生流向調查所示,遍布在各行各業。」 目前國體大「競技學院」著重學生運動競技實力的養成,且透過運動指導、科學訓練、技術分析來實踐,使運動員和教練能在大型國際賽事取得佳績;「體育學院」以運動教育、運動社會、運動心理、幼兒體育、適應體育,及運動賽會為重點,更讓學生在賽事舉辦,實踐上述所學,期許學生能發揮在該學院的所長,普及與擴大全民運動的參與,活絡臺灣運動產業。 「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致力於運動相關防護員、指導員、健康管理師,及科學研究員養成,扮演輔助運動員,營造健康生活氛圍的推手;「管理學院」更培養運動行銷、運動媒體、戶外和海洋等休閒場域的就業技能,兼顧學生職涯的多元發展。 長期耕耘運動社會學研究的黃東治,以美國學者Ronald Woods於2021年,提及的運動未來為例,人口高齡化和多元化、職業運動管理與投資、運動訓練與器材研發、運動博弈,及教練專業效能,涉及的相關行業,不但是運動產業熱門職業,也是未來發展重點。 黃東治觀察,臺灣運動產業當前蓬勃發展,中華職棒第六支隊伍「台鋼雄鷹」的加盟,PLG、T1兩大職業籃球聯盟的成立,皆象徵職業運動的榮景,況且全台各地紛紛推出,結合地方特色的馬拉松賽事,也帶動大眾休閒運動,「臺灣得天獨厚,所特有登山、海洋的地理環境,都彰顯運動產業的潛能。」只要學生妥善運用校內外所學,現今國內運動產業將是學生發揮的舞台。 結合運動產業第一現場的實務,和人文社會思辨,及國際化視野,為國體大學生和校友最大優勢,黃東治說:「這種面對問題的科學理論根據、人文關懷 ,和靈活思辨的應對,都是國體人在職場上的優勢。」回歸以人為本的思辨,加強永續發展的關懷,使學生擁有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核心能力,以便因應各種瞬息萬變的考驗。 原文網址:https://admissions.ntsu.edu.tw/p/404-1046-56499.php?Lang=zh-tw

國立體育大學 四大學院定位明確 把握臺灣運動產業榮景

孕育許多奧運選手的「國立體育大學」,副校長黃東治認為,即便面臨少子化、高教人才外流等挑戰,國體大仍秉持培養高等體育人才的定位,「本校定位明確,持續培養學生具備運動科學的專業知識,保持一流體育大學水準,創造難以取代的價值。」更介紹該校競技、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管理等4大學院的特色,使學生在臺灣蓬勃發展的運動產業發光發熱。 黃副校長同時兼任教務長,重視校務研究數據,依據國體大畢業生流向調查資料,校友除了教職和運動員的職業類別外,在行銷、觀光休閒、藝文影音傳播、金融、醫療保健、資訊科技等產業,都可看見國體大傑出校友的身影,「學校積極開拓,與不同領域、企業的跨領域合作,因此職業選擇上,就會如同畢業生流向調查所示,遍布在各行各業。」 目前國體大「競技學院」著重學生運動競技實力的養成,且透過運動指導、科學訓練、技術分析來實踐,使運動員和教練能在大型國際賽事取得佳績;「體育學院」以運動教育、運動社會、運動心理、幼兒體育、適應體育,及運動賽會為重點,更讓學生在賽事舉辦,實踐上述所學,期許學生能發揮在該學院的所長,普及與擴大全民運動的參與,活絡臺灣運動產業。 「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致力於運動相關防護員、指導員、健康管理師,及科學研究員養成,扮演輔助運動員,營造健康生活氛圍的推手;「管理學院」更培養運動行銷、運動媒體、戶外和海洋等休閒場域的就業技能,兼顧學生職涯的多元發展。 長期耕耘運動社會學研究的黃東治,以美國學者Ronald Woods於2021年,提及的運動未來為例,人口高齡化和多元化、職業運動管理與投資、運動訓練與器材研發、運動博弈,及教練專業效能,涉及的相關行業,不但是運動產業熱門職業,也是未來發展重點。 黃東治觀察,臺灣運動產業當前蓬勃發展,中華職棒第六支隊伍「台鋼雄鷹」的加盟,PLG、T1兩大職業籃球聯盟的成立,皆象徵職業運動的榮景,況且全台各地紛紛推出,結合地方特色的馬拉松賽事,也帶動大眾休閒運動,「臺灣得天獨厚,所特有登山、海洋的地理環境,都彰顯運動產業的潛能。」只要學生妥善運用校內外所學,現今國內運動產業將是學生發揮的舞台。 結合運動產業第一現場的實務,和人文社會思辨,及國際化視野,為國體大學生和校友最大優勢,黃東治說:「這種面對問題的科學理論根據、人文關懷 ,和靈活思辨的應對,都是國體人在職場上的優勢。」回歸以人為本的思辨,加強永續發展的關懷,使學生擁有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核心能力,以便因應各種瞬息萬變的考驗。 原文網址:https://admissions.ntsu.edu.tw/p/404-1046-56499.php?Lang=zh-tw

競技運動揚威東奧 國體培育多元運動人才

在SCI(科學引文系統)發表論文超過一百篇的大數據專家、於世界排名50的義大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擊劍高手同時也是腦科學專家、曾任FOX體育台美國職棒MLB球評、撰寫專欄評論運動時事,研究專長運動、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醫學院畢業的博士教授…,在看似沒有太多交集的專業領域裡,各自表現傑出的高手們有何共通之處? 他們都是國立體育大學臥虎藏龍的各學院教師,也是重要的教學研究與競技運動支援團隊成員。 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台灣選手們展現強大實力,在田徑、體操、舉重、射箭、跆拳道、桌球、網球與拳擊等項目,為沈悶防疫壓力下的台灣民眾帶來久未感受的興奮與驕傲,許多人更驚嘆台灣選手彷彿突然變得如此厲害? 國立體育大學校長邱炳坤直言,選手們的表現與實力絕非朝夕速成,除自身天賦與努力,也來自國家與學校等多方資源常年支持,一如今日的精準醫學,運動競技發展亦更為精確,國體精選了14個項目積極培養,其中即包括上述獲獎或進入決賽項目。 今日台灣運動競技訓練已迎頭趕上國際趨勢,不似過往單打獨鬥,燃燒自我為國爭光,而是更為系統化、科學化訓練,在跨域專業團隊支持下尋求穩定生涯發展。除了教練,針對項目特色與個人特質量身設計營養、體能與心理訓練,國體在近三年已投入近六千萬經費在各項輔助器材與專業儀器上,若須傾全村之力撫育一名孩童(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今日一名運動選手的培養也是傾注團隊與資源的成果。 國體更以運動競技為核心,發展出自選手擴及銀髮族、幼兒、成人等不同族群的運動專業人才,成為全民健康推手。 有心就能成為產業明日之星 如果還以為國立體育大學只招收運動選手,選手退役後只能轉任教練,那就大錯特錯!運動與體育其實大不相同,除競技外,舉凡運動推廣行銷、運動經紀…,這些專業不但帶動饒具各國特色的運動文化,更是一條在歐美大國早已行之有年的高產值產業鏈。 賽事轉播與報導推廣專業人才也屬於運動產業版圖,在東奧期間為國內媒體及民眾提供賽事與選手相關報導的NTSUper體育超人(運動傳播團隊),早於2019年拿坡里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即初試啼聲,由管理學院產經系運動傳播組學生們一手包辧供稿、攝影與影片。 東奧棒球賽裁判紀華文畢業於體育學院體育推廣學系,也是體推系碩士班的校友,因熱愛棒球成為球賽裁判的他重返校園充電,傾囊相授的師長為賽季週末必須工作的他提供最大的協助與支持,不但專業學識獲得滿滿能量,更加入師生感情深厚的國體大家庭,打開廣寬視野。 從運動員、球隊、商品、器材到健身房,紀華文說運動產業產值高,對大眾身心健康有益,是能有效減少社會成本支出的產業,不論是否為運動選手,只要熱愛關心運動,都能在國體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科目,結合興趣與發展專業職涯。 以運動文化養人才,發展產業 邱炳坤指出國體旨在透過國際運動賽事與體育交流,為台灣運動業打下穩固基礎。他更希望推動運動文化來留住好選手,讓產業蓬勃發展。 於東奧勇奪銅牌的跆拳道國手羅嘉翎移地訓練時,須有教練、陪練員、防護員及翻譯隨行,若非國家投注資源經費,很難心無旁鶩,專注訓練。她坦言除了民間企業贊助,對選手持續關注與支持,去比賽現場身歷其境的實質參與,都有助於發展在地運動文化。 羅嘉翎覺得國體在資源、教練團與訓練氣氛都適合自己專心受訓,同時許多學長姐就讀國體大,進入這大家庭倍感親切,考量競技選手生涯短暫,甫升上大二的她已計畫退役後回國體研究所進修,融合學術研究與專業技術,讓她未來在體壇發展的內蘊更加茁壯充實。 「國體是體育運動的高級百貨公司。」邱炳坤表示,國體競技學院、管理學院、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四大學院所構成的專業領域提供多元學科選擇。歡迎來國體一起運動,成就自己,創造共好社會。 原文網址:https://admissions.ntsu.edu.tw/p/404-1046-56501.php?Lang=zh-tw

國立體育大學 四大學院定位明確 把握臺灣運動產業榮景

孕育許多奧運選手的「國立體育大學」,副校長黃東治認為,即便面臨少子化、高教人才外流等挑戰,國體大仍秉持培養高等體育人才的定位,「本校定位明確,持續培養學生具備運動科學的專業知識,保持一流體育大學水準,創造難以取代的價值。」更介紹該校競技、體育、運動與健康科學、管理等4大學院的特色,使學生在臺灣蓬勃發展的運動產業發光發熱。 黃副校長同時兼任教務長,重視校務研究數據,依據國體大畢業生流向調查資料,校友除了教職和運動員的職業類別外,在行銷、觀光休閒、藝文影音傳播、金融、醫療保健、資訊科技等產業,都可看見國體大傑出校友的身影,「學校積極開拓,與不同領域、企業的跨領域合作,因此職業選擇上,就會如同畢業生流向調查所示,遍布在各行各業。」 目前國體大「競技學院」著重學生運動競技實力的養成,且透過運動指導、科學訓練、技術分析來實踐,使運動員和教練能在大型國際賽事取得佳績;「體育學院」以運動教育、運動社會、運動心理、幼兒體育、適應體育,及運動賽會為重點,更讓學生在賽事舉辦,實踐上述所學,期許學生能發揮在該學院的所長,普及與擴大全民運動的參與,活絡臺灣運動產業。 「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致力於運動相關防護員、指導員、健康管理師,及科學研究員養成,扮演輔助運動員,營造健康生活氛圍的推手;「管理學院」更培養運動行銷、運動媒體、戶外和海洋等休閒場域的就業技能,兼顧學生職涯的多元發展。 長期耕耘運動社會學研究的黃東治,以美國學者Ronald Woods於2021年,提及的運動未來為例,人口高齡化和多元化、職業運動管理與投資、運動訓練與器材研發、運動博弈,及教練專業效能,涉及的相關行業,不但是運動產業熱門職業,也是未來發展重點。 黃東治觀察,臺灣運動產業當前蓬勃發展,中華職棒第六支隊伍「台鋼雄鷹」的加盟,PLG、T1兩大職業籃球聯盟的成立,皆象徵職業運動的榮景,況且全台各地紛紛推出,結合地方特色的馬拉松賽事,也帶動大眾休閒運動,「臺灣得天獨厚,所特有登山、海洋的地理環境,都彰顯運動產業的潛能。」只要學生妥善運用校內外所學,現今國內運動產業將是學生發揮的舞台。 結合運動產業第一現場的實務,和人文社會思辨,及國際化視野,為國體大學生和校友最大優勢,黃東治說:「這種面對問題的科學理論根據、人文關懷 ,和靈活思辨的應對,都是國體人在職場上的優勢。」回歸以人為本的思辨,加強永續發展的關懷,使學生擁有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核心能力,以便因應各種瞬息萬變的考驗。 原文網址:https://admissions.ntsu.edu.tw/p/404-1046-56499.php?Lang=zh-tw

巴黎奧運多元影音內容 NTSUper體育超人社群表現亮眼

含金量最高的 Reels」創下高觀看次數
「含金量最高的 Reels」創下高觀看次數 (圖/NTSUper 體育超人)

國立體育大學的「NTSUper 體育超人」由管理學院王凱立院長與江亦瑄副教授輔導學生成立,該運動媒體帳號經營多年,至今已於Instagram與Facebook兩大平台分別累積1.4萬與1.5萬粉絲,這次在巴黎奧運期間透過多元的企劃內容發布,於兩大平台創下近600萬的觸及,粉絲成長超過3000人,讓許多人一起參與運動的熱血與感動,而除了觸及與粉絲人數之外,「NTSUper 體育超人」還有更多的亮眼數據。 觀察發現,國立體育大學的新媒體團隊「NTSUper 體育超人」在巴黎奧運期間的社群貼文表現突出。從2024年7月25日至8月25日,NTSUper 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發布的98則貼文,獲得超過27萬次互動,互動率較前一個週期提升了989%。其中,8月11日發布的Instagram Reels 短片,集合了五組奪牌選手的精彩片段,獲得了5.8萬次互動,被網友譽為「含金量最高的 Reels」;同時於Facebook發布了「拳擊金牌林郁婷的教練曾自強的自創慶祝舞蹈」,獲得近40萬次觀看與76萬次的觸及人數。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透過 Comscore Social 觀察運動行銷傳播團隊社群貼文狀況。Comscore 為國際知名第三方數據監測單位,透過與各大社群平台串接後台數據,取得第一手官方數據後,再經嚴謹的資料處理程序,產出傳播行銷人員與品牌適用的社群分析工具 Comscore Social。 經過分析 NTSUper 體育超人的社群網友喜好,與運動相關的佔據了前十大興趣偏好當中的六項,包括籃球迷、棒球迷、電競迷、球鞋狂熱份子、賽道迷和健身房魔人等。此外,NTSUper 的社群網友也更容易與汽車、工業、運動休閒、零售和出版類的社群互動,也展現了運動傳播社群網友的多樣貌。 原文網址:https://www.ntsu.edu.tw/p/406-1000-55953,r162.php?Lang=zh-tw

雲科榮耀,成果豐碩;雲科印象,豐富多元

校園美景

YunTech為技職教育之高等學府,從創校、紮根、起飛、領航、品牌、典範階段,經過30年的努力,秉承「誠敬恆新」校訓,以YunTech為品牌,期能發展以「產學一體、創新設計」為主軸之國際名校。 ◆全球大學、國內大學排名 1.2021英國泰唔士全球大學排名產業收入指標全球第28名 2.2021英國泰唔士全球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201-250名 3.2021英國泰唔士全球大學影響力排名301-400名 4.2021遠見最佳綜合大學第13名 5.2021全球綠色大學排名第74名 ◆2021年所獲之國際競賽獎項 1.第15屆波蘭華沙國際發明獲10金6銀 2.德國iF設計獎,榮獲1件「視覺傳達設計」獎 3.德國iF設計新秀獎,榮獲1件「winner」獎 4.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榮獲3件「winner」獎 5.德國紅點品牌&傳達設計獎,獲1件「Best of the Best」殊榮、3件「winner」,共4面獎。 6.義大利A’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榮獲鐵獎。 7.金點新秀設計獎,榮獲1金點新秀設計獎&2廠商贊助特別獎。 8.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本校榮獲金牌1面與銀牌2面 9.第23屆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本校榮獲金牌3面與銀牌2面 10.第35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本校榮獲金牌2面與銀牌1面 ◆專利績效、學生創業成功案例

YunTech於109年合計有56件專利已核准,其中發明專利共27件(48.21%)、其中包含4件美國專利,設計專利共3件(0.05%),新型專利共26件(46.42%)。 KOLpower(超酷能股份有限公司)109年9月23日設立,為知名Youtuber六指淵(45.7萬位訂閱者所創立、觀看次數:1,049,682次),KOLpower可以免費在線為影片進行自動化粗剪,通過對影片聲音部分的智能分析,自動剪掉無聲片段,大大節省了創作者的時間,深獲好評! 該公司入圍FITI創新創業激勵競賽10強(於創業潛力奬獲25萬元)、入圍S2B新創培育計畫(Startups To Business) 10強。 小時空設計有限公司(Tinco錫器)109年8月25日設立,由傳統職人錫工藝出發,結合數位客製技術,致力打造「抗菌環保、永續循環、生活美學、體驗DIY」的綠色品牌,並開發出全球首創的「錫銀合金」,發展出一系列優化生活、環境的錫器產品。 ◆學術國際化 本校致力於招收優秀國際學生、創新發展多元化,來自20餘國之國際學生約佔全校學生總數 4.8%。亦引進外籍師資,強化教學研究競爭力。 YunTech與全球35國336所著名大學簽訂姊妹校院協定,立足國內頂尖科技大學 躋身國際尖端學術社群,並鼓勵在校學生參與交換學生計畫。 針對來校外籍學生、僑生,國際事務處提供完善國際學生輔導、獎學金支持機制,致力創造國際化友善校園。 ◆各學院特色 工程學院

工程學院建築

配合國家重點科技發展,促進工業升級,工程學院以應用工程與系統整合技術為教育之重點,培育國家經建發展所需之高級科技人才,達成提昇國家競爭力之政策目標。 1.配合經建發展、培育工程人才。 2.加強科技研究、促進學術交流。 3.整合學院資源、增進產學合作。 4.強化專業領域、發展學院特色。 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建築

培養獨立、自主、敬業、樂群之管理人才。 提昇管理學術研究,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 整合管理學院教學及研究資源,提供企業推廣教育、建教合作與諮詢顧問之服務。 設計學院

設計學院建築

提升我國設計教育水準,培育優秀設計人才;並配合校內的院際整合系所間的專業互補,加強教學、研究與服務品質,朝向國際一流的多元化設計學院發展。 1.配合國家發展,培育設計專才 藉由各系所相互的合作與整合,奠定新時代設計師的整體設計觀念,以期發揮設計績效,強化我國設計界的國際競爭能力。 2.加強設計研究,促進學術交流 加強整合性的學術研究,並建立國際交流管道,擴展設計教育、設計學術及設計推廣至國際層面。 3.整合系所師資,落實設計服務 整合各系所師資與人力,從事設計專案研究,並推動各項建教合作計畫與服務。 4.擴充設計領域,發展學院特色 逐步擴充相關設計系所,以期成為多元化的一流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建築

配合國家發展與業界需求,依據本校教育宗旨,在「科技與人文並重」和「理論與實務合一」的理念下,推動人文、數理化、通識教育;鼓勵學術研究並加強交流;進行產學合作與社區服務。 1.培養人文及應用科學領域的專業人才。 2.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觀與奠定紥實學術基礎。 3.推動產學合作提昇師生實務能力。 4.加強國際學術交流開拓師生國際視野與提昇研究風氣。 ◆連結 1. https://www.yuntech.edu.tw/index.php/2019-04-02-07-04-39/1/2019-04-02-07-23-55 2. https://go.yuntech.edu.tw/  

國立中正大學惠燊紀念獎學金

本校設有香港學生專屬「惠燊紀念奬學金」,歡迎就讀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或哲學系的香港籍學生提出申請! 申請資格:具香港永久居民身分,依香港居民來臺就學辦法在本校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入學,修讀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之學生 獎助額度:每學年獎助名額以最多6人為原則,每人獎助金額新臺幣7萬元整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