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者齊聚暨大 探討未來教育新趨勢

2024「教育的韌性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召開,由於全球都面對著環境多變的嚴峻挑戰,今年主題特別鎖定在韌性與教育的主題進行探討,會中發表許多實徵研究與經驗觀察的論文,提出如何建立與培養韌性特質的方法或策略,激盪對未來臺灣教育發展的各種想像和行動。 ———————————————— #世界綠色大學全球前50大 #最新一期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暨大五案全過 #USR第一品牌 #THE新興經濟體大學評比全球前500大 #QS世界大學亞洲地區國立綜合大學第18 #境外生比例全國大專院校排名第3 #就讀暨大前途遠大 原文網址:https://www.ncnu.edu.tw/p/406-1000-23401,r30.php?Lang=zh-tw

智慧揚帆 深耕農業

智慧科技導入傳統農學教育,達到永續農業現代化的願景,是臺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傳承百年的嘉大「農學院」地處雲嘉南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域,擁有嘉義農林、嘉義農專及嘉義技術學院的悠久歷史,傑出校友遍布海內外事業有成。時代變遷,現有農藝、園藝、森林暨自然資源、木質材料與設計、動物科學、生物農業科技、景觀與植物醫學8個學系、1個博士學位學程及農業推廣中心、動物試驗場及園藝技藝中心附屬單位,具有堅實的教學研究基礎,接軌智慧發展的動能,揚帆迎接農業新世代。 結合人工智慧(AI)、大數據(IR)及物聯網(IoT)的智農時代 配合國家新農業政策,嘉大「農學院」與農業相關部會,輔導雲嘉南地區農民,栽種出高品質農產品,利用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提升監測效率;田間機器人替代傳統作業,有效減少人力及提升精準度,除培訓學生強化實務經驗,亦協助農民即時管控農作物生長與健康評估,減少栽培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另外也結合大數據分析(IR)及物聯網(IoT)應用於農業生產、讓政府端及第一線農民有效掌控各類農產栽植總量,減少農產品產銷失衡。 109年嘉大與上櫃公司廣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建置智慧農業戰情中心系統產學合作,初期由嘉大提供草莓溫室,針對室內栽培場域,裝設廣積科技設計的智慧環境監控系統,並搭配IoT網路服務技術,透過廣積AGS100閘道器系統作為邊緣運算設備做資料蒐集,將草莓溫室內栽培作業環境參數,如環境中土壤、溫度或濕度等,上傳至戰情中心伺服器資料庫系統進行研究分析,建置農業資料庫。未來該中心將逐步與農學院各研究領域的實驗溫室及試驗場連線,除蒐集資料建立大數據資料庫外,也可藉由遠端操控作業,進行溫濕度監控、澆水、施肥、飲水及飼料投放等智能化自動作業,節省人力及精準調使用量,邁向智慧農業新世代。 農業為立國之本,新農業發展生態與科技並存 「農學」是一門「顯學」,不但具有「生產、生活、生態」的永續經營目標,更可兼顧理論與實際之「教學、研究與推廣服務」之科學。嘉大「農學院」在永續農業發展的農藝與園藝科學上,講求生態、有機及自然等友善耕作方式,深耕良性循環的生態經營,輔助農民栽培出優質的農產品,並且透過智慧生產與數位服務專業人才之培育能力所需,提供多元的發展及選擇。嘉大農學院又以「學生農場」為基地,推動農村景觀再生與發展規劃,提升休閒農業優化旅遊及跨領域結合區域的產業。而生物技術於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可補足傳統農業科學所欠缺之現代生物技術專長,由生物技術及分子生物學應用於現今智慧/精準農業領域,結合動植物基因轉殖、植物組織培養、農業微生物之開發與利用、DNA疫苗及農業分子檢測等更可減少學用落差,提升學生就業力。 臺灣是世界第二大蝴蝶蘭出口國,全球市占率高達三成以上,年產值超過60億新台幣,而臺灣國際蘭展也是世界三大蘭展之一,舉世聞名。臺灣蘭業有今日的規模其關鍵在於阿里山山下的嘉義大學,更有「撐起臺灣蘭業半邊天」之美名。嘉大園藝學系有國內首屈一指的蘭花生技特色學程及園藝技藝中心,培育出能與產業鏈結並立即接軌的蘭花專業人才,國內不少知名蘭園經營管理者及核心幹部均為該學系畢業校友,堪稱培育蘭花人才的搖籃。 落實資源永續經營教學 強化學生無縫接軌能力 嘉大「農學院」於林業重點上,以新創「精準林業經營技術體系」建立資源經營調查及經營方案規劃之技能;育林領域加強對臺灣保育類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發展;保育方面在石虎及玄彩蝠等研究更是國內生態領域翹楚。木材科學則以技術智慧再創技術巔峰,由木材加工、木材產業經濟、木質產品設計與國際木材貿易等共同推動國際交流夥伴與不同海外實習體驗,瞭解木質家具產業營運之前瞻與未來,達到可帶薪海外實習並取得文憑,順利與國際接軌,贏得產學合一之先機。動物產業專業知識與智慧技術在理論與實務並重原則,著重基礎智能,強化動物營養、生理、遺傳與育種、禽畜生產及牧場經營與動物產品加工利用等更能符合市場所需。 農業公費專班培養現代農業接班人 配合行政院農委會推動的「新世代農業工作者培育方案」政策,嘉大「農學院」率先協助政府建構在學4年農業公費生,畢業後從事農業至少4年的人才培育體系,以教育具現代化農牧場經營管理及行銷推廣專業素養與能力的從業人員,展現教育與政策結合之連貫性,提高年輕人口農業就業比例。國內目前多所大學承接此項培育專才重任,嘉大地處雲嘉南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域,具深厚的農學教育基礎,更是責無旁貸。將智慧科技導入傳統農學教育,達到農業現代化之願景,成為臺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原文網址:https://www.ncyu.edu.tw/newsite/news4.aspx?news_sn=3827&pages=8&d_1=2020-01-01&d_2=2021-12-31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 臺東大學奪冠

《天下雜誌》2022年5月5日出刊的第747期雜誌,公布了「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國立臺東大學擠下去年冠軍的暨南國際大學,榮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組(6000人以下)第一名。除了獨占鰲頭之外,臺東大學各項積分亦大幅提昇,總分提高了0.4;在「環境永續」項目上,更是獲得4.2的高分,超越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的榜首臺灣大學,顯見臺東大學在「環境永續」上的卓越績效。

該校擁有國際建築網站評為「全球8座最獨特圖書館」,近年更以綠色大學為治校主軸。 ...
該校擁有國際建築網站評為「全球8座最獨特圖書館」,近年更以綠色大學為治校主軸。 臺東大學/提供。

聯合國於2015年底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全球各大學幾乎都將之列為學校發展的主軸。依SDGs概念推出的「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是國內唯一從永續視角檢視大學的指標。2019年起,《天下雜誌》借鏡企業ESG,從環境、社會、大學治理,加上大學最重要利害關係人教職員與學生照顧的教學承諾四面向共38項指標,以問卷回收暨教育部公開指標蒐集方式,均衡檢視大學的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評選出臺灣的大學公民楷模。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臺東大學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第一名。 臺東大學/提...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臺東大學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第一名。 臺東大學/提供。

啟動淨零碳、碳中和策略 除了種樹還要選樹 臺東大學集中資源全力打造綠色大學,以凸出的環境面成績,在今年首度摘冠。本校知本校區樹林面積17.3公頃,佔校區面積59.2公頃之29.2%,主要為欖仁樹、楓香、苦楝樹、水黃皮、樟樹、櫸木和黃連木等碳吸附量高的喬木樹種,每年約吸收全校二氧化碳排放量之7.6%,未來繼續推廣校園種樹,以期能在2030年達成再生能源於全校總能源使用佔比25%。  
唯一設置綠色大學網頁 首創綠色辦公室認證 2021年12月的世界綠色大學評比,臺東大學在參加的全球956所大學中榮獲第74名之佳績,展現本校積極發展綠色國際大學斐然成章的卓效。臺東大學60公頃的知本校區,森林與草坪植被佔總面積61%,依山傍海,走進校園沐浴在森林芬多精,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大學」。2016年起,臺東大學自我定位為「綠色國際大學」,並成立校級單位的「綠色國際大學推動委員會」,由曾耀銘校長親自擔任主委。校方除了每年更新綠色大學白皮書之外,也是全臺唯一有專屬綠色大學中英文網頁的大學,並積極推動綠色辦公室。學生端則每班設置環保股長,擔任節能減廢領航者,師生齊心共同往綠色永續之目標挺進,充分凸顯推動永續發展的決心。 臺東大學於2021年開始推廣實施綠色辦公室認證,共有61個辦公室參加,其中34個辦公室獲得鑽石級、黃金級、銀級與銅級等不同等級之認證,並佔總參選辦公室61間之55.7%,顯示本校具體實踐節能減廢行動,減少校園碳足跡。
深入社區在地部落 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做為臺東唯一的高等教育學府,臺東大學致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在高教深耕計畫的綠色大學跨領域學習成果轉化,師生深入社區部落,以學術專長提升地方產業,深獲居民喜愛與支持。結合數媒系、文休系與體育系跨域合作的「臺東Y計畫」,以數位行銷、深度旅遊及山海戶外三個主軸,與嘉蘭村、武陵村及杉原社區合作,共同推廣臺東縣原民文化及創新加值部落產業。以產業營運暨推廣教育處為主的「都蘭之蘭調創生計畫」,則扮演智庫、諮詢顧問、研發與共生共學的角色,與都蘭部落合作,生產尤加利酒精噴霧等產品,各項計畫為地方帶來活躍的商機與生機,具體落實大學的社會責任。 而2020年正式營運的「東部生物經濟中心先導工廠」,於2021年10月取得工廠登記證,成為國立大學中唯一具備工廠登記字號的食品生技工廠。除從都蘭的尤加利樹萃取精油,發展出相關產品外,目前部落更提供龍葵、山苦瓜、昭和草等阿美族傳統食材,未來將研發成生技食品,活化地方產業,同時維護國人身體健康。這樣產學合作,不僅與部落共好,亦兼顧土地友善與產業發展,推展綠色經濟。 此外,食品生技工廠歷經兩年的成果轉換與產品化,由臺東野生牛樟芝子實體中分離出高4-AAQB 產量之牛樟芝菌種;有別於液態發酵方式,本校食品生技工廠應用固態發酵技術,將牛樟芝菌培養於臺東優質紅藜中,研發生產出含有高產量4-AAQB的紅藜牛樟芝菌絲體產物;本項產品的問世,不僅為臺東紅藜與牛樟芝產業開發出更健康的高值化產品,亦建立了產業六級化之典範,帶領臺東製造之生技產品邁向新的里程碑。
地熱發電等再生能源 課程導入SDGs觀念 除了讓師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節能減碳之外,亦透過課程深耕永續觀念。臺東大學已全面導入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 SDGs)之連結,教師於課綱中必須勾選與17個SDGs之相關連結,以利學生後續選課;同時修訂獎勵學術研究活動實施要點,若教師學術成果與SDGs相關,就可獲得20%的積分獎勵,讓本校與SDGs連結之課程及研究數量均逐年成長,提升本校師生的校外參與、社會服務與永續教育。本校通識課程中的「社會實踐微學程」,由「社會責任實踐」、「里山倡議與原住民生態智慧」、「適當科技與永續發展」、「社區幸福感」等課程組成。未來更將推出以永續發展與綠色生產為核心的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透過跨領域學習來培育永續人才。 臺東大學擁有包括圖資館在內的5棟綠建築,屋頂裝置太陽能,2021年再生能源使用量佔比高達9.73%,領先同為6,000人以下的公立一般大學。圖資館旁的鏡心湖,蓄集生活污水處理後的中水,不僅是侯鳥棲息地,也供廁所沖洗與澆花用途,水資源採零排放與無限次循環再利用,讓校園處處綠意盎然,生機無限。 綠色與資訊科技學士學位學程朱力民主任依據臺東特有的溫泉地熱,帶領學生開發出可依需求擴充的中小型地熱發電系統,不開鑿大型地熱井,只利用既有溫泉井,即可透過溫泉水與冷溪水的溫差發電,提供停車場、路燈,與女性更衣區照明所需電力。綠色大學要結合在地資源,運用臺東豐富的地熱資源發電,與太陽能或風電差異處,溫差發電24小時都可以用,臺東每家溫泉業者都可以進行。 臺東大學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全體師生以永續發展的素養與行動,發展以支持綠色知識經濟為教研基礎的智慧、健康、永續及美學之大學,積極落實綠色大學發展目標。師生共同努力執行將學術的能量回饋地方部落,在依山傍海、綠意盎然的美麗土地上,創造出美好永續的後山桃花源!

原文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6290748

文化大學英文系德國及東歐移地學習,學生們滿載而歸

因為疫情關係,停辦了三年的境外移地學習,終於成功啟動。英文系搭上第一波出團的機會,由蔡佳靜老師辦理及規劃的德國及東歐移地學習,於2023年3月15日-3月25日,由英文系張麗香主任及蔡佳靜老師,帶領40位跨科系的學生參加,並已於3月25日安全返抵台灣。 本次的境外移地學習,首先到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由圖書館教授級館長帶領全體同學參觀學習的環境及科技流通服務,也舉辦了德國求學及研究說明講座。而運動科學系的研究生除了舉辦生活講座外,也帶領著大家體驗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學生餐廳及德國地鐵的搭乘。 藉由參觀德國當時的猶太人集中營,從導覽解說中,深度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及德國轉型正義的成功案例。當地學生也帶領文化大學的同學們參觀了在16世紀建造的皇家啤酒屋(Hofbräu),讓學生們在這座陪伴著慕尼黑400多年,連莫札特、列寧、希特勒、奧地利皇后伊莉莎白…等歷史上的名人都曾經造訪過的啤酒廠,體驗德國的啤酒文化及進行歷史解說。蔡佳靜老師提到,慕尼黑工業大學是德國排名非常好的學校,文化大學的學生在和當地學生及教授的交流中,從不同的觀點深度探討與了解了教育及就業的系統,這也是鼓勵台灣學生們走向國際化的一種方式。而在搭乘地鐵時,同學們很自動的靠著手扶梯的右邊站,引來了德國當地人的好奇詢問,也讚賞了我們守規矩的行為表現,這也是另類的國民外交。 在慕尼黑之後,也帶領著學生們前往捷克及斯洛伐克,參觀當地的古堡建築及歷史,並和當地的華人商會進行交流,了解在疫情之後華人在國外的主要營業項目及方法。此外,在抵達維也納時,除了參觀維也納大學外,也帶領學生們參與了以莫札特音樂為主的音樂盛會。本身有在練習小提琴的機械系張同學說到,在進入音樂會時,發現維也納當地人全部盛裝打扮,內容包含了莫札特經典曲目管弦演奏、歌劇演唱,最後也將如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一般,引領著聽眾們一起拍手打拍子,感受維也納音樂會的獨特之處,是一次在音樂之都非常難得的體驗。 蔡佳靜老師指出,在歐洲每一個不同的地方,除了和當地人交流外,每天都會指派不同的學習任務,有些作業也需要由各組利用英文和外國人解釋並共同完成,所有組別在組長的帶領下都能完成這些學習任務,也藉此增加了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們在此次的行程中,學到了獨立、互相關心及照顧的能力。而張麗香主任也提到,這次帶了包含英文系、日文系、機械系、紡織系、國企系、國貿系、勞動系、電機系…等不同專業的學生一起進行境外的移地學習,除了學到了國外當地的文化特色外,在學生之間,也做了無形的跨領域的學習,例如在參觀德意志博物館及BMW Welts時,機械系及電機的同學們會幫忙解說;在需要和外國人溝通時,英文系的學生會幫忙同組不同科系的同學們做更完善的解釋;在古堡中參觀路易二世的寢宮時,紡織系的學生們會進一步地解釋內部所使用的紡織及特殊材料的製作及特性,這些都是跨領域知識交換的一個突破,很非常開心文化大學的學生的表現。 感謝國際處的大力協助,本次的境外移地學習,帶給學生們不同的文化饗宴,除了養成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外,也讓他們了解各國文化及歷史的不同,會讓生活型態及處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更讓學生們互相學習,達到真正跨領域的目的。     原文網址:https://epaper.pccu.edu.tw/?mode=yes&NewsNo=16660

關於東吳?你可能不知道的大小事

 

元智寰宇團隊為罕見病童築起藝術城堡

As part of the “Global Cultur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students and faculty from Yuan Ze University visited the Heng’an Nursing Home in Sanxia to organize the “Global Art Castle” event for 23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rare diseases. The activity began with lively readings of illustrated storybooks, followed by a hands-on clay art session led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 volunteers. Together, they creatively crafted adorable gingerbread figures, showcasing boundless love and care beyond borders. The scene was heartwarming and deeply moving 【本報訊】 元智大學「寰宇文化領航」計畫師生,前往三峽衡安護理之家,為23名罹患罕見疾病兒童舉辦「寰宇藝術城堡」。活動從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導讀,帶入,由外籍大哥哥和大姐姐們陪伴小朋友黏土手作課程發揮創意,同心協力創作可愛的薑餅人,展現愛與關懷無國界,場面溫馨而感人

47600

(元智寰宇團隊為罕見病童築起藝術城堡/照片由本報訊提供) 計畫主持人黃郁蘭教授表示,「寰宇藝術城堡」是專為特教學童設計的課程,這次首次與醫療照護機構合作,將社會責任精神落實到更需要協助的場域。當天來自泰國、印度、史瓦帝尼、土耳其等10位元智外籍學生,耐心地陪伴小朋友完成色彩繽紛的作品,為寰宇計畫開啟醫療關懷的新創舉。元智護理系將於明年招生,未來可跨域合作幫助更多病童,擴大社會影響力。

47599

(大哥哥和大姐姐們陪伴小朋友創作可愛的薑餅人/照片由本報訊提供) 衡安護理之家有23名需特殊照護的孩童,多無親屬或家庭關係疏離,同時患有多重特殊疾病,如結節性硬化症、高位無肛症、萊氏症候群、唐氏症等。他們起居需專人照顧,缺乏親人關懷,在資源相當拮据的環境中,生活非常辛苦。儘管照護罕見病童極具挑戰,衡安仍不遺餘力為孩子們打造溫暖的「家」,只希望他們能平安長大,看見世界的美好。 衡安護理之家陳吟倩主任說,這是第一次開放外籍團體進衡安舉辦關懷活動,孩子們對於訪客的到來感到無比興奮,元智外籍生透過親切的互動和溫柔的引導,讓孩子們感受元智師生的熱情,儘管無法用言語表達,也能從小小的臉龐看到喜悅和滿足的笑容。

47602

(外籍大哥哥和大姐姐們陪伴小朋友進行黏土手作/照片由本報訊提供) 活動結束時,一位唐氏症寶寶緊緊抱著泰國籍姐姐不願她離開,依依不捨的畫面令人動容。黃郁蘭教授說,元智師生的愛心已深刻烙印在衡安的每個孩子心中,寰宇團隊將定期探視這群小天使,共同打造璀璨的藝術城堡,陪伴他們快樂的成長。

47601

(一位唐氏症寶寶緊緊抱著泰國籍姐姐不願她離開/照片由本報訊提供)   原文網址: http://yzunews.yzu.edu.tw/rare-disease-children/

大同大學助攻 赴麻省理工學院拿270萬獎學金

麻省理工學院(取自官網)

麻省理工學院(取自官網)
大同大學加持,校友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可優先獲得九萬美金(約新台幣270萬)之「麻省理工學院林挺生獎學金(T.S.Lin Fellowship)」。 九個月九萬美金包含學費、健康保險以及助學金。依照官方網頁條件,大同大學研究生或大同大學推薦的中華民國籍研究生優先。國際處主任姚詠文解釋,大同大學每年會擇優推薦2名校友,提供學生畢業後深造,或是進入職場後想要再進修的校友更多支持。 「麻省理工學院林挺生獎學金」為大同大學首任校長林挺生設立,當時國民所得與美國有相當差距,赴美念書是一筆負擔,這筆獎學金是讓大同校友安心就讀、不受經濟限制發展。當時在MIT求學的大同校友,只要學校推薦,即可獲得獎助。這筆公益獎學金後更擴大到華裔學生均可申請,多年來未曾間斷。 麻省理工學院成立於 1861 年,為全球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至2021年共培養了 97位諾貝爾獎得主。在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   原文網址:https://www.ttu.edu.tw/p/406-1000-23830,r12.php

世新大學特色課程-特殊化妝課

指導學生特殊化妝技巧,包括刀傷、槍傷、瘀青、燙傷,以及西洋電影中常見的喪屍妝等,透過化妝技法訓練,豐富開拓學生舞台,栩栩如生的驚悚妝容,讓學生大開眼界!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_u0_LWvEAu/?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我的興趣成就我的專長

我是吳鎮添Timmy,來自香港,曾在新加坡、日本、台灣三地旅居,目前就讀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班一年級。過去的工作經歷,讓我感受到土地規劃與空間資訊應用的重要性,所以在選擇進修時希望涉獵相關領域,不斷地搜尋適合自己學習的管道,最終找到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我在2017年報讀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並於同年9月加入成為逢甲大學的一員。 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涯中,我學會多種專業與跨領域技能,除了基本的都市土地規劃與地理資訊系統應用外,還有三維模型建置、空拍機實務應用、程式語言等。同時積極融入台灣生活,回饋學校與社會,參與校內招生服務隊、外語中心工讀等,並每年開辦鑽研空間資訊應用自主學習課程,輔導學弟妹學習最新的知識,加強應用實作能力。


假期停課不停學

回顧四年的大學生活,大一上學期初是適應期,修習都市計畫的專業課程,漸漸對學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寒假期間跟著人文社會學院-庶民文化研究中心陳介英老師深入南投魚池,走訪咖啡農的辛酸與甘苦。 寒假除了走訪南投外,更參加中鼎教育基金會所舉辦的「2018探索台灣120h」,同年暑假參與都資系的「日本金澤、京都和大阪的移地教學」,這兩個活動讓我對永續發展及都市計畫有更深入的了解。

自主學習課程活動照
自主學習課程活動照

從日本回來後,我和幾位同學加入都資系與資工系共同開設的PBL課程開發,各有不同領域(三維模型、程式設計與空間資訊)專長我們,以結合虛擬實景與物聯網技術為目標,打造以「校內導覽」為主題的互動式體驗,並在108年的科技與創意研討會發表成果,榮獲第一名。

受到都資系日本移地教學與中鼎教育基金會活動啟發,參加校內PBL課程,獲108年科技與創意研討會,發表成果第一名
受到都資系日本移地教學與中鼎教育基金會活動啟發,參加校內PBL課程,獲108年科技與創意研討會,發表成果第一名


製作課程教材,榮獲師長肯定

同年,進行坐標校正、適宜性分析、繪製都市計畫圖、製作三維城市模型及動畫等領域的研究;自行搜集網路資料的過程不易,遇到困難點就向系上師長和學長姊請教,成功改進相關軟體的傳統操作流程,並製作成教材,在師長鼓勵下,帶領同學一同完成專題實作。 從一竅不通到熟練應用,進而研發出便捷的進階技巧,鑽研、攻克新的知識點,使我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和全體同學們共同完成一學年的課程,並且在結束當下得到老師肯定,更是莫大的鼓舞。

二年級期末實習發表
二年級期末實習發表

 


學以致用,屢獲殊榮

除了基礎課業以外,每年也都會積極參與不同的研討會和比賽。從研討會中了解學術領域流行的研究方向、業界關心的議題及最新的技術發展;透過參加各種競賽發揮所學,在逢甲大學四年學習當中,先後獲得「第五屆全國大專院校暨高中職StoryMap校園競賽 – 大專組第三名」、「中華空間資訊學會109年學生實務專題競賽-優等獎」、「第六屆全國大專院校暨高中職StoryMap校園競賽 – 大專組第五名」、「2020國土測繪圖資GIS專題應用競賽-佳作」等獎項。參賽主題從最初的「臺中市中區城市導覽故事」、「青銀共居選址適宜性分析」,到進階的「雲林高鐵站造成環境變遷」及「臺中捷運合理性評估」,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活學活用。

產學雙長,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職場新鮮人

在學習跨領域的同時,掌握嶄新的專業知識點,點燃我對新事物的學習熱忱。在大二短短一年間內,學習並熟練掌握土地使用計畫、交通計畫、環境分析、空間資訊等專業技能。大二下學期開始與班上同學共同承接校外的工作專案,為西堤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辦理中科台中園區生態社區認證(EEWH-EC)推動計畫的實地現況調查與繪圖工作。 就讀大三時,加入都資系徐逸祥副教授的研究團隊,學習衛星影像處理及影像辨識等技術,透過航遙測的各種方法找出不同的參數,進行大面積農作物分類等相關應用。

我的興趣成就我的專長

同年暑假,我進入長豐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擔任實習生,協助辦理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及國土計畫鄉村規劃等專案。實際經歷工作生涯,擁有實戰經驗後,了解自己仍需再精進學習的部分,充分利用大四最後一年時間,補足還不擅長的專業領域,繼續累積知識與技術。 來自香港的我,雖然人生地不熟,但有幸得到師長們、學伴和各位學長姊的照顧,在大學生活的四年裡,走遍臺灣各地、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參加了各種不同的活動、比賽,譜寫了繽紛精采的大學詩篇。逢甲大學的學習讓我把興趣變成專業,相信你也可以在這裡找到與你趣味相投的機會,利用逢甲大學豐富的產學資源,為自己的大學生涯譜出一片新天地。   原文網址:https://www.fcu.edu.tw/differentbutbetter/share-detail/?id=34732&lang=zh

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 靜宜大學馬來西亞僑生徐詠倪

2021年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 靜宜大學馬來西亞僑生徐詠倪
2021年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 靜宜大學馬來西亞僑生徐詠倪

  為鼓勵僑生在臺求學期間優秀表現,僑務委員會首次核發委員長獎給應屆畢業僑生,全國僅核發20位。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比喻各位獲獎僑生是「千挑萬選」,能夠在眾多僑生中脫穎而出獲得委員長獎,可說是非常不容易。童振源感謝葉詩卉心繫僑務,捐贈新臺幣100萬元獎學金獎勵僑生敦品勵學,鼓勵海外僑生來臺求學之外,更對僑委會各項政策的大力支持與協助。童振源叮嚀僑生們銘記這份鼓勵,把握求學期間來打下的堅實基礎,同時持續培養自己與時俱進的能力,以自信、勇敢的態度,繼續在未來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來自馬來西亞的徐詠倪畢業於靜宜大學,首先能夠經由母校的推薦,以及各位評審委員的認可,獲得2021年僑務委員會「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她備感榮幸。 徐詠倪個性較為活潑和開朗,身邊的人總是把她形容成是一個外向活潑的女孩,但其實骨子裡,卻是一名對自己要求甚高的女漢子。在臺灣留學期間,徐詠倪總秉持著「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之心態,在一般人認為不好的「失敗」和「忙碌」,對她來說都是進入職場以前最好的磨練機會。 作為一名境外學生,徐詠倪從不會因為自己的身份而認為自己與臺灣格格不入,而是積極尋找熱情和創造自我定位。因為熱愛説話和主持,在學期間徐詠倪還是一名電臺廣播節目主持人、活動司儀、國中廣播社團指導老師,這當中主持累積超過60集廣播節目以及20場大小型活動。「將興趣轉換成日常,對我而言是件快樂且有成就感的事。」 那麼,是什麼一直驅使詠倪守在熱情的路上?大學有位教授曾經對我説過:「Stand Out For Outstanding」,這句話對她影響深遠。除了主持和說話,大學四年,徐詠倪曾任僑生會副會長,參與和帶領幹部舉辦了各式各樣僑生會的活動,並協助學校進行海外招生事宜;同時也參與了許多校内外的研習活動和志願服務。不管是聼講師們如何傳授和分享經驗,還是帶領國高中同學認識新媒體和製作廣播,每一次的磨練,對她來説都是不一樣的體悟和收穫。此外,為了增加自己的經驗值和賺取生活費,徐詠倪也擔任課程兼任學習助理以及校内行政單位工讀生。


「大學這四年教會我的事情太多,但影響我最大的三件事,不是將課業、社團和愛情,所謂的三大必修學分修好修滿。因為比學分更重要的,是懂得包容自己的缺失、不硬擠不屬於你的圈子、不害怕與別人不一樣。」 蒙受靜宜大學國際處的校内獎助學金,徐詠倪從來不需要擔心學雜費的問題;也因為僑委會的獎勵,自107年度開始至109年度,連續三年榮獲僑務委員會學行優良僑生獎學金,讓她在生活費上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在臺灣留學的這條路上,我遇到了很多貴人。不管是離家兩千9百多公里的第二個家-僑委會、靜宜大學教導我的每位師長,還是陪伴我并肩作戰的幹部和夥伴們」,如果說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那這些人便是指引她前進的明燈。以前她總覺得,和大家說「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是一件很驕傲的事;但後來她發現,還能再附加一句「我畢業於靜宜大學,我是一名留臺生」,這句話更令她自豪。 這份「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對於徐詠倪來說,意義非凡。「我無法確認地說我以後一定會成為多麼偉大和了不起的人物。但此刻平凡的我卻因為有了感恩的心而變得不凡」。僑委會的認可,奠定了她即便面臨疫情當下就業與家人團聚的困難,也讓她更加努力,全面發展,期望不辜負僑委會和葉詩卉僑務委員的用心良苦。「我會將這份獎學金善用於額外增值的課程,還有遠在故鄉的父母和家人」。徐詠倪亦承諾,未來有能力之時,更會把這份愛傳遞,幫助和獎勵更多學弟妹。展望未來,徐詠倪將秉持謙虛態度,期許自己能帶著留學這四年不管是學業、社團還是工作給予的能量,繼續用心學習,挑戰自我。 原文網址:https://www.ocac.gov.tw/OCAC/Pages/Detail.aspx?nodeid=346&pid=29686016&fbclid=IwAR1ep-d_A472qsBuBp9UiJCPoWgR8M3Gx4B53gh75rTjpuV8ZnGyZIwjcso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