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學陳嘉希 從香港到台灣的逐夢之旅

來自香港的陳嘉希,自小對日本文化與日語有著濃厚興趣,懷抱著成為跨文化溝通橋梁的夢想。在眾多留學選擇中,她決定來到台灣玄奘大學就讀應用日語學系。陳嘉希表示:「選擇玄奘大學的原因不僅在於對台灣的熱愛,更因為學系提供了豐富的實習機會,尤其能夠前往日本的企業進行實習」。陳嘉希認爲實習的機會對未來職涯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嘉希強調,台灣擁有眾多日商企業,是學習和實踐日語的理想地點。在玄大應用日語學系的學習期間,她接觸了專業的日語相關課程規劃,包括:商用日語、日語會話等,這些都為她語言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

寶貴的實習經驗:踏上長野滑雪場的成長之旅

大三時,陳嘉希獲得前往日本長野滑雪場實習的機會,這段經歷成為她人生中最寶貴的經驗。在實習期間,她的主要職責是擔任纜車導覽員,負責滑雪場內的導覽解說服務。這是第一次在全日語的環境中工作,也是第一次與日本人密切合作,讓她對日本人的工作態度與專業精神有了深刻的體會。

她回憶道:「日本人對於工作的態度非常尊重且謹慎,從小細節到大任務,都一絲不苟。這樣的工作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我,也讓我反思如何以更好的態度面對學習與工作」。

實習期間,她與幾位日本同事同住,首次體驗到與日本人一起生活的點滴日常,這樣的文化交流讓她更加了解日本社會的多面性。日常對話和工作中的全日語交流,提升了嘉希的口說與聽力能力,讓嘉希能自信地用日語與他人溝通,也因此日語能力進步神速。她開心的說:「實習是我日語學習的一個轉捩點,它讓我不再害怕開口說日語」。嘉希也格外珍惜及感謝玄大應日系的學習資源,讓她的台灣學習生涯滿載而歸。

結合所學,留台進軍日商企業的職涯規劃

即將畢業的嘉希未來計劃留在台灣發展。她特別修讀了玄大與科技產業合作開設的半導體學分學程,希望藉由技術專業與語言能力的結合,進入日商企業工作。她強調玄大的多元課程與台灣豐富的就業資源,為她提供了實現夢想的堅實舞台。她說:「台灣有很多日商企業,這裡的就業環境對我來說既熟悉又充滿挑戰,我希望能夠在這裡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經驗傳承與分享:提早規劃,專注學習

嘉希強調態度與規劃的重要性。她認為,學習日語不僅需要掌握書本知識,還要多參與實踐,尤其是透過實習來提升口說與聽力能力。此外,她建議學弟妹們提早規劃,培養好語言與專業能力。她說:「玄大應日系的課程設計非常完整」。只要好好學習必能收穫滿滿。最後,嘉希再次分享了自己的實習經驗帶來的啟示:「從細節中學習謹慎,從態度中學會責任感」。這些品質將伴隨我們走向更高的職場舞台。嘉希的學習經驗是玄大應日系教學成果的最好實例。

香港青年羅允琛勇闖台灣媒體產業 玄奘大學培育專業實力

來自香港的羅允琛因對影視製作與大眾傳播懷抱熱情,毅然選擇在疫情期間來台就讀玄奘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四年來,他積極投入各類影視製作與行銷專案,不僅奠定專業基礎,更順利在畢業後獲得中國時報業務企劃的職務錄取,正式踏入台灣媒體產業。

勇敢逐夢:跨海來台鑽研影視製作

羅允琛從小對影視製作充滿興趣,對影像的敘事能力與傳播影響力深感著迷。疫情期間,他決定赴台發展,在學期間,他積極參與各類影視相關實務訓練,從大一開始就投入學校的產學合作計畫,累積實戰經驗。他參與了USR的紀錄片拍攝,與同學共同製作紀錄片並參與競賽,作品獲得肯定。此外,他還加入了玄奘大學的影棚種子團隊,協助系上產學合作企劃案,並在學校推動的運動賽事轉播計畫中擔任重要角色,為自己的履歷添上豐富的實務經歷。

多元學習  拓展影視行銷專業

玄奘大學大眾傳播學系除了培養學生的影視製作能力,亦設有傳播行銷課程模組。羅允琛在大四時,除了深化影視製作專業,亦投入傳播行銷領域的學習,拓展自己在影視行銷、媒體業務企劃等領域的專長。如此領域學習,讓他在畢業前就獲得《中國時報》的青睞,成功錄取業務企劃部門,未來將負責媒體行銷與企劃業務,開啟他的職涯新篇章。

善用學習資源  提早規劃職涯

對於即將踏入職場的新鮮人以及學弟妹,羅允琛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他認為,玄奘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資源豐富,無論是設備齊全的影視製作環境,還是近期新成立的直播中心,都提供了學生絕佳的學習條件。他鼓勵學弟妹應該主動爭取機會,勇於挑戰產學合作計畫,在學期間就累積業界實戰經驗,提升未來的就業競爭力。

此外,身為僑生的他也特別提醒,希望畢業後留在台灣工作的同學要提早規劃,包括累積實習經驗、建立人脈關係,以及透過學校推薦管道尋找適合的工作。他感謝玄奘大學的推薦機制,使他能順利進入《中國時報》發展,並期許自己未來能在媒體業界持續成長,發揮所長。

從一名懷抱夢想的香港學生,到即將在台灣媒體業界發展的影視行銷人才,羅允琛以實際行動證明:只要勇敢追夢,並善用學習資源與機會,就能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玄奘大學應日系海外實習推動有成 深化語言實力接軌國際

玄奘大學應日系參與日本海外實習的學生於5月28日圓滿舉行實習成果發表會,為這趟跨文化的學習之旅劃下精彩句點。成果發表會的開始,簡紹琦校長特別到場致詞,祝賀實習學生順利完成任務,並表示:「我們鼓勵有志提升語言與跨文化能力的學生勇敢挑戰,這不僅是語言實力的驗證,更是走向國際職場的第一步。」

發表會中,學生分享實習期間的豐富體驗,不僅語言能力大幅提升,更在實際職場中鍛鍊了自信與應對能力,展現出令人驚豔的成長。透過實習,他們不僅提升了日常會話能力,更重要的是,勇於開口說日語的「勇氣」也隨之增強。一位同學表示,從一開始的緊張與不安,到後來能主動與日本同事溝通,深切感受到自己在語言上的突破與進步。

此外,學生們也透過實習深入體驗了日本職場的文化特色。他們提到,日本職場特別強調「報告、聯絡、相談」,以及重視團隊合作與服務細節的工作態度,這些都是在課堂上難以獲得的第一手經驗。在發表會現場,不少尚未出國的學弟妹們聽得津津有味,積極向學長姐請教實習經驗,對未來也充滿憧憬。

系主任池田辰彰也在發表會中宣布一項令人振奮的消息:明年度海外實習的合作機構將更加多元,特別是新增了如「星野集團」等日本高級旅館的實習機會。這些機構對日語能力有更高的期待,也將提供學生更具挑戰性的實習內容,期待更多學生能夠跨出舒適圈,拓展國際視野。

玄奘大學應日系致力於培養具備實務能力與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透過海外實習等實戰機會,讓學生不僅學會語言,更能學以致用,站上世界舞台。

世界廚藝大賽奪雙金 玄奘大學餐旅系學子展現國際專業實力

2025年馬來西亞第四屆世界廚藝大賽於5月29日至31日在柔佛州新山盛大登場,吸引來自全球超過2,000名專業選手參賽,其中包含逾1,0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廚師。本次賽事由60位國際重量級評審共同把關,規模盛大、競爭激烈,被譽為馬來西亞年度最受矚目的國際廚藝賽事之一。

台灣代表隊表現亮眼,共有超過150位選手參與,包括來自16所大專院校與業界廚師。玄奘大學餐旅管理學系此次由湯彩群老師帶領兩位外籍生跨海參賽,成果斐然。馬來西亞籍學生陳可蕙在「杯子蛋糕組」項目中憑藉細膩獨特的創意與精湛技術勇奪金牌;印尼籍學生葉馨涵則在高手如雲的「聖誕彩繪餅乾組」中脫穎而出,同樣榮獲金牌佳績,為校爭光,也為台灣教育與廚藝國際化添上精彩一筆。

玄奘大學表示,此次兩位得獎學生皆為外籍生,能夠在國際大賽中發光發熱,不僅展現個人努力,也體現學校多元文化融合與專業教學的成果。餐旅管理學系長期致力於專業實務教學與國際視野的養成,透過課程訓練與賽事歷練,打造學生面對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此次出賽,指導老師湯彩群更是傾注心力,為兩位選手規劃完整的備賽訓練,包括創意發想、技術訓練、作品調整與實戰模擬等,全程陪伴學生練習與成長,展現出高度的教育熱忱與專業素養。

兩位學生也分享參賽心路歷程。陳可蕙表示,能回到家鄉馬來西亞參賽並代表台灣玄奘大學出征,是一次非常特別的經歷。她感謝湯彩群老師與學校的全力支持,讓她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創意與廚藝實力。葉馨涵則提到,雖然備賽過程很辛苦,但一步步的學習與進步讓她更加堅定未來走向餐飲專業的信心。

世界廚藝大賽除了是國際廚藝實力的競技場,也是全球廚師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參賽選手之間彼此交流、觀摩學習,促進跨文化的理解與技術融合。

玄奘大學強調,未來將持續鼓勵學生參與國際競賽,並強化專業師資與資源投入,培養更多具備國際移動力與跨文化溝通能力的餐旅專才,讓「玄奘」的名字在世界舞台持續發光。

邁向職志:馬來西亞年輕學子駱家樑遠赴玄奘大學的學習奮鬥之路

玄奘大學餐旅管理學系104級畢業校友駱家樑,是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年輕學子。回想當初來台灣的心情,他露出燦爛的笑容道著:「我來台灣唸書的原因,是在馬來西亞時,我常常看台灣的電視節目,覺得台灣很進步、生活環境也很好,所以很嚮往來台灣」。因循心中對台灣的印象,因此對來台灣求學懷抱著濃厚的渴望,並懷抱積極進取的心態,於是來到玄大餐旅管理學系。至於,選擇餐旅系的真正原因,他靦腆的說:「因為上課可以裝西裝,以後畢業進入飯店也可以穿西裝」。因著如此簡單的原因,家樑開啟了飯店管理的求學之路,也成為現在職涯專業的起點,這其中更充滿著家樑邁向飯店管理專業的奮鬥、成長之學習歷練。

積極進取:充實自我的專業學習歷程

來到玄大餐旅管理學系後,家樑一開始面臨適應問題,想回到馬來西亞的念頭頓時出現,但他堅持並且逐漸克服了這些困難。於是,家樑慢慢地融入了學校的生活,並且認識到台灣的學習氛圍和專業教育資源的重要性。因此,大ㄧ下學期,逐漸找到了自己在餐旅管理領域的興趣和定位,確定朝向飯店管理的方向努力。大學期間,家樑積極參與系上各項相關活動,凡跟飯店管理、服務相關的活動,都可以看到他招待貴賓、餐桌服務的身影。同時,家樑為了充實自己的專業,他修讀了豐富多元的課程,涵蓋了飯店管理、咖啡或飲料調飲、客房服務等領域,技能豐富多樣。由於家樑的努力學習和實踐,他於大學時期,在飯店管理、服務等相關專業已經具備了相當豐富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跨出校園:勇於嘗試的職涯準備

回憶大學的學習過程,家樑感念玄大餐旅系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讓他幾乎是在學校即實踐了職場的專業技能,畢業後就業的同時,他沒有任何銜接的問題。回想大學的實務體驗,家樑說:「當時我們的飯店服務是去雲來會館學習。學校還有飲調教室,也有房務學習教室。我的鋪床和房務擺設整理,還有飲料調配,都是在這些課程中學到的」。學校課程的訓練,幫助家樑在大學期間已經熟捻職場專業。同時,玄大餐旅系大四全年實習規則,更幫助他的專業成熟,並適應不同飯店管理文化。

堅持認真:成為豐富專業的養分

家樑在大四實習期間,爭取到新竹喜來登實習機會,他熟練掌握了包括客房鋪床、櫃檯服務以及整個飯店管理在內的多項技能。家樑也曾在課餘時間,至新竹煙波飯店工作,不僅學會貴賓服務應對,也參與飯店餐廳托盤服務貴賓的工作。這些歷練,讓他的專業技能不僅停留在校園,還在職場實踐。他的學習歷程彰顯了對專業的堅持和對夢想的追求,也為他的未來鋪平了一條光明之路。

大放異彩的職涯人生

家樑在玄大餐旅管理系的學習歷程中展現了非凡的積極進取精神,並踏上了令人矚目的成功之路。師長們對他的成長,也備感欣慰。畢業後,家樑選擇留在台灣工作,他先後於新竹喜來登飯店、台北六福萬里飯店到目前遠企飯店等知名集團工作。他在業務和服務接待方面的傑出表現,使他成為了職場中的佼佼者。其中,他的職務專業,從客房業務、接待服務、櫃台服務等,他都駕輕就熟,因為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受主管賞識,目前已經晉身飯店經理的職位。家樑展現了積極進取的態度和專業技能的卓越表現,在職場上取得了優異的成就。面對未來,他以堅定的信念和明確的目標,繼續追求專業發展,為自己的職涯生涯勾勒出了美好的藍圖。同時,他也鼓勵學弟妹:「勇於嘗試,並為自己的未來定下明確的志願」。家樑強調在大學時期要積極地規劃自己的未來,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憑藉著對專業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家樑已在台灣飯店管理領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對未來充滿信心,期待在台灣繼續拓展自己的職涯生涯,繼續為飯店業界帶來更多的驚喜和貢獻。

文化大學舞蹈系快閃熱舞 舞出青春燦爛時分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舞蹈學系於9月25日在曉峰紀念館前廣場帶來驚喜快閃演出,七位同學合力呈現舞作《燦爛時分》,以充滿活力的舞姿、燦爛的笑容與閃耀的燈光,讓青春在旋律與節奏中盡情綻放。現場氣氛熱烈,驚呼聲此起彼落,許多學生表示,在校園廣場能欣賞到如此專業的舞蹈演出,感到新鮮又驚喜。

文/李渼詩 圖/李渼詩   【2025/9/26】
此次演出屬於「校園角落藝術快閃」系列的一環,透過將藝術帶進校園各個角落,讓日常場景轉化為舞台,將藝術融入生活。舞蹈系同學在廣場即興展演,吸引眾多師生駐足欣賞,觀者在不經意間即能感受文化大學特有的藝術氛圍與青春活力。

指導老師施政良是文化大學國劇與國術雙主修的優秀校友。他表示,文化大學的每一處角落都是舞台,只要與校園美景相互映襯,學生就能自在揮灑,展現最純粹的快樂與自信。他鼓勵同學們勇於擁抱當下,讓每一步舞動、每一個揮灑瞬間,都成為青春最燦爛的時光。

參與演出的舞蹈系同學包括邢雅婷、林芷綾、魏伶倢、許芳毓、周心怡、郭靖彤、黃奕潔等七人。她們透過肢體語言傳達無畏與希望,將「快樂」化作最動人的能量,讓觀眾深刻感受青春的奔放與生命的律動。

藝術學院黃惟馨院長指出,除了課堂內的專業訓練,文化大學舞蹈學系更積極呼應臺灣舞蹈教育環境與社會需求。由於藝術學院畢業生多數投身舞蹈教學領域,教師在術科與學科課程中,特別注重滲透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從教學者的角度理解學習者的需求,並於就學期間累積實際授課經驗,為未來職涯奠定扎實基礎。

文化大學舞蹈學系是國內私立綜合大學唯一設有舞蹈相關科系,在競爭激烈的高教環境下,文大舞蹈學系秉持創系精神與教育目標,持續跟隨當代舞蹈教育與藝文發展趨勢,穩健發展專業優勢,培養兼具學術素養、創作能量與實務能力的舞蹈人才,詮釋出獨特的教育特色與堅強競爭力。

黃惟馨院長指出,「校園角落藝術快閃」展露舞蹈系學生的專業與創意,也讓校園增添藝術驚喜與感動,體現藝術融入日常的精神。這場活動只是開始,未來藝術學院將持續規劃系列展演,不定時在校園各個角落帶來驚喜,請全校師生拭目以待。屆時舞蹈、音樂、戲劇等形式將交織呈現,讓藝術以最貼近生活的方式走入校園。正如舞者所傳遞的訊息:「無論世界如何變幻,這一刻,我們選擇閃閃發光!」

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榮耀之戰 文大籃球隊史奪下UBA史無前例第20座金盃

中國文化大學女子籃球隊再次稱霸UBA大專籃球聯賽,在冠軍賽以88比53大勝佛光大學,完美封王,勇奪隊史第20座冠軍,締造UBA女籃前所未見的輝煌紀錄,全校師生同聲喝采!文化大學拿下新人后王逸汝、得分后王玥媞及MVP鄭慧慈最大殊榮。

文/李渼詩   【2025/3/30】
文大女籃從初賽到複賽一路展現驚人實力,各項數據名列前茅,競爭力無可匹敵。隊長鄭慧慈迎來生涯里程碑,在冠軍戰中轟下19分、25籃板,成為UBA公開一級史上首位累積1000分、1000籃板、200助攻、100抄截的傳奇球員,為文化大學再添榮耀。

對於個人成就,鄭慧慈表示:「我不會太在意數據,最重要的是做好學姊的責任。」她坦言,在這八年裡見證了球隊不斷成長,而這次冠軍對於初登小巨蛋的學妹們來說意義非凡。「我希望能照顧她們、為她們加油打氣,讓這份榮耀成為我們共同的回憶。」

本賽季持續火力全開的王玥媞,開季連續14場比賽得分破20分,最終榮膺UBA得分后,並刷新隊史紀錄,成為文化大學隊史得分王,寫下輝煌新頁。她感性地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個賽季,我參與了每一場比賽,收穫的不只是鼓勵與支持,更是滿滿的感動。」

文大女籃總教練鄭慧芸談到球隊的訓練:「我的訓練很殘忍,包括缺課一堂罰五千元,但我們文化大學拿下冠軍了!」她強調,從領隊到教練團,每年都投入大量心力研究對手與戰術,球員們在高強度的訓練下被逼著成長,過程毫不鬆懈。

鄭慧芸說,「今年一起打進冠軍盃的新生未來將進入甲組團隊後,能在這季賽會中展現成熟與穩定,未來將絕對是球隊的一大優勢。」她肯定球員們的表現,並感謝她們在嚴格訓練下仍堅持到底,成就這次輝煌勝利。「我們一路陪伴彼此成長,除了感謝,更是滿懷感恩。」

自1990年代以來,文大女籃便締造輝煌紀錄,成為台灣大專女子籃球最具代表性的傳奇隊伍。自1997年首次奪冠後,球隊迅速崛起,並在接下來的十年間締造「十連霸」偉業,奠定文大女籃王朝地位。

文大女籃的技術層面卓越,球隊文化更深植於紀律與團隊合作精神。球員們在高強度訓練與學業間找到平衡,展現文化大學「學術與體育並重」的教育理念。無論是在場上拚搏,或是在課堂學習,球員們始終維持高標準,展現多方面的潛能。

2025年,文大籃球再度寫下新紀錄,累積20座UBA冠軍,穩居歷史總冠軍數第一,無可撼動。球隊擁有完善的培育體系,歷年來培養出眾多優秀球員,包括台灣女籃代表隊成員、SBL女子超級籃球聯賽(WSBL)明星球員等,為台灣籃球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文化大學校長王子奇表示:「文化大學始終站在培育體育人才的第一線,不僅培養優秀選手,更是台灣大專籃壇的搖籃。未來,學校將持續加強運動科學與籃球專業訓練,提供更完善的資源,助力球員成長,延續輝煌傳統。」

隨著新一代球員的崛起,文大女籃將持續挑戰巔峰,續寫榮耀篇章。在全體師生的支持下,這支傳奇之師將不斷前進,迎向下一個里程碑,開創更輝煌的歷史!

文化大學學術發展亮眼 三位教授入列2025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中國文化大學學術研究亮眼。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與全球最大引文摘要資料庫 Scopus 於2025年10月公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單,本校共有三位教授入選,展現文化大學在學術研究與國際學界的永續影響力。

文/李渼詩 圖/李渼詩   【2025/10/27】
在「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4)」中,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謝劍書(Hsieh, Chien Shu)教授名列其中,顯示其長年於電機工程領域深耕不輟、成果卓著;此外,已退休的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李惠明(Lee, Huey Ming)教授也入選排行榜,並已連續第五年榮登「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足見其研究能量與影響力歷久彌新。

在「2024年度單一年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盧文民(Lu, Wen Min)教授以卓越的研究成果與國際學術能見度脫穎而出,展現文化大學在管理與國際企業領域的堅實研究實力。

「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根據 Scopus 數據庫分析全球學者的學術表現,統計涵蓋1960年至2024年間的研究成果,並依據總引用次數、Hirsch 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 Schreiber Hm-index、單獨作者與第一作者文章引用次數等六項核心指標,綜合評估學者長期與近期的研究影響力。

文化大學表示,三位教授的入榜,不僅是對個人學術成就的高度肯定,更象徵本校在科技、管理與跨領域研究方面不斷攀升的國際競爭力。未來將持續推動研究能量整合、強化國際學術合作,鼓勵更多教師投入學術研究,厚植文化大學深厚的學術底蘊,並以研究成果回饋教學,為學生打造兼具國際視野與學術深度的優質學習環境,培養更多具全球視野的優秀研究人才,讓學術華岡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東吳學子前進大阪萬博 展現國際交流軟實力

仲夏時節,驕陽似火,東吳學子的熱情也在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上綻放光芒。

本校東亞區域發展研究中心攜手日本語文學系吳映璇助理教授,與合作單位日本一般社團法人日本亞細亞教育研究會和株式會社吉壽屋共同合作,帶領本校8名傑出的志工同學,自114年7月1日至7月10日遠赴日本,參與這場難得的國際盛會。

這趟旅程不僅是一次跨國的志工服務,更是一場關於成長、連結與自我突破的精彩冒險。志工們用微笑與語言搭建橋樑,將東吳與台灣的熱情傳遞給每一位來訪者。志工們於本次活動中深刻體會到語言的價值不只是「理解與表達」,更在於「連結人與人」。他們不單是翻譯者或引導員,更是文化的傳遞者。如何運用豐富的知識與說話的藝術,讓觀眾獲得絕佳的觀展體驗,每一位志工都在實踐著「人與人的串聯」。

跨文化的交流對這群東吳學子而言,是挑戰,更是成長的養分。他們不僅在展場上擔任翻譯,更將台灣的溫暖與文化傳遞給當地民眾。來自日文系的志工徐沛涵分享道:「關西人完全不會因為我是外國人就忽略我,反而會非常認真傾聽我說的話,並給予我許多支持與回饋。」這種真誠的互動,大大提升了他們持續學習語言與文化的動力,也讓他們更加堅信「語言真的是連結世界的橋樑」。

從100多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到在日本大阪萬博的舞台上大放異彩,志工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東吳學子的熱情、專業與團隊精神。這段珍貴的經驗,不僅豐富了他們的視野,更是人生中極其寶貴的國際交流里程碑。期待這群勇敢踏出第一步的學子,未來能開拓出更大的世界,將這份熱情與勇氣,傳遞給更多的人。

AI時代的人文引領者,從東吳出發

【人文社會學院】學系特色與發展

在AI世代來臨的關鍵轉折點,誰能駕馭科技浪潮背後的文化脈動,誰就能引領未來。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系,深耕人文底蘊、跨域連結社會科學,在這場全球競合局勢中,最懂得掌握科技與社會、讓你成為歷史與未來的領頭羊。

人文社會學院所屬單位包括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政治學系、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音樂學系、師資培育中心、人權碩士學位學程等九個教學單位。除此之外,尚設有兩個跨領域學程(人權學程、創意人文學程),以及近兩年跨學系、跨領域合作團隊創新推動的人文AI人才培訓『Talent School 才華書院』,有效提升學子提案力、實作力、表達力、以及國際移動力。本院自114年獲得教育部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補助,計畫名稱為『探索者+陪伴家:人文藝術、社會實踐、數位科技的跨域素養導向』,該項計畫以學生為探索者的自主學習,教師為陪伴家的共伴共學。並設置17位跨學系種子教師,全力推動學院大一共同課程Great Problems Seminar(GPS),讓同學透過議題探索自我與定向。

What is in Great Problems Seminar(GPS) 真實世界的大問題探索~Explore yourself. Explore the world

來吧,跟我們一起探索這個真實的世界

★ 三大素養:人文藝術、社會實踐、數位科技。

★ 六大能力:表達力、提案力、實作力、國際移動力、自主學習力、問題解決能力。

★ 跨域種子教師團隊: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政治系、社會系、社工系、音樂系、人權學程。


這門課程中,我們將一起探索「真實世界中的問題」,例如氣候變遷、高齡化、少子化、數位落差、人工智慧衝擊等。這些「Great Problems」中充滿了無數需要理解與解決的小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我們學習的起點。在這裡,你會發現,這並不是傳統的課堂模式,我們不會讓你坐在課桌前死記硬背,也不會讓老師一直滔滔不絕地講解。我們更希望你能成為一個探索者,讓你從日常生活中找到關心的問題,並學會如何用跨學科的視角來思考,學會如何去問問題,並且為解決問題而不斷努力。透過以「Great Problems」為導向,以真實世界中的各種問題為基礎,老師們會扮演你的陪伴者,陪伴你在每次的探索中找到前進的方向。“A project can change your life.”

本學院教學單位,涵蓋人文學科、社會學科及表演藝術學科三個領域。本學院各學系座落於依山傍水的外雙溪校區,鄰近故宮博物院、錢穆故居與林語堂故居等重要人文藝術資產,是個地靈人傑與人文薈萃的絕佳學習環境。歡迎每位卓越的年輕學子進入東吳人社院,探索自我的價值,在一個結合人文、藝術與社會的優質教育環境中,學習培養人的一生中所需要的技藝、能力與人格特質。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