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優崴策略聯盟 大同將成為全台最有算力大學

優崴超級運算總經理陳武宏日前宣布,將與大同大學成為策略聯盟夥伴。大同師生以及研發團隊,將擁有亞洲最大且算力最快的AI綠能運算服務,也是優崴超算第一所支持的大學。

陳武宏為本校工設系73級畢業、112年傑出校友,現任優崴超算總經理。優崴超算為優必達(獲NVIDIA投資)、正威及森崴能源合資成立的算力公司,預定在今年第4季完成H100 128台AI伺服器、1024張顯卡,2025年再投入建置B100、B200的AI運算基地,預計總建置1萬張以上GPU顯卡,建置台灣最大的AI綠能運算中心。

校長何明果表示,各領域都在應用人工智慧,對於校友的支持和慷慨,表達感謝以及期待。AI發展最重要的是算力、演算法和數據,「算力就是競爭力,對大同師生和研發團隊來說,擁有最高規格的算力,等於是坐上噴射機。」

何校長指出,未來競爭力在於「能源、環境」兩大方向,「如何有效率的運用AI,以最小耗能,發揮最精準應用,就是核心競爭力」。優崴超算強調的綠能運算,與大同大學的理念相符,提升各領域AI應用能力、培養人才,同時兼顧能源永續。

原文網址:https://www.ttu.edu.tw/p/406-1000-32227,r12.php

超酷大學專業—讓車子飛起來

陳坤揚、林愷澤的飛行車試飛成功

設計即生活,設計就是要解決問題」工設系主任朱柏穎說,培養學生「設計思維」、「實作能力」和「跨界學習」是設計教育的宗旨,同時注重國際交流、業界實習,24小時開放的自造者空間(Makerspace),也是「最大且獨一無二」。 大同大學國內最早成立工設系的大學,同步台灣工業製造脈動,領先時代潮流。注重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夠發揮創造力,並為產品設計領域注入新的能量。這些特色不僅是學系的優勢,也是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所需的重要素質。工設系學生創業、創意能量,是設計教育成功的具體表現。2020年在杜拜試飛成功的飛行車,出自工設系校友陳坤揚、林愷澤和黃俞禎之手,以文創商品打入金馬影展,也是系友譚宇辰、李日彥創業之作,各產業都有工設校友擔任要角。不論時代怎麼變,「工設精神」就是永遠讓人眼睛一亮。 在國際化交流方面,工設系與全球知名大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提供國際交流的機會。學生透過海外交換、暑期學校、國際設計競賽等活動,拓展國際視野,學習不同文化和設計思維,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原文網址:https://www.ttu.edu.tw/p/406-1000-22540,r12.php

海大畢業生划獨木舟繞行基隆嶼 展現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

海大畢業生划獨木舟繞行基隆嶼 展現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

   (體育室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5月27日舉辦「畢業生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活動,清晨天氣風和日麗且海象平穩,總計約55名海大學生從海洋大學小艇碼頭出發,包含40名經歷3個月獨木舟集訓的畢業生,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於海面環島一周後成功折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4位游泳隊的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充分展現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

學生們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並環島一周
學生們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並環島一周
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
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

海大「畢業生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活動自2013年開辦,每年吸引超過百名學生爭取報名機會。獲選的40名應屆畢業生,需經歷三個月集訓,除了得具備開放水域的操槳與航行能力,克服暈船等症狀外,還需接受翻船復位與脫離及航行耐力訓練;通過體能測驗後,才能夠獲得上船挑戰來回基隆嶼的機會。

海大畢業生於基隆嶼前合影
海大畢業生於基隆嶼前合影

今年度特別的是有4位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並於活動前2個月,針對海中長泳做集訓,且必須克服對於茫茫大海的恐懼及大自然的阻礙(如洋流、海浪及水母)才能完成這艱難的任務。海大畢業生們透過完整訓練,成功挑戰基隆嶼,展現勇於挑戰自我,積極懷抱大自然的精神,也象徵著海大畢業生向人生下一階段勇敢航行。

四位游泳隊學生
四位游泳隊學生克服大自然完成泳渡基隆嶼的挑戰

海大冉繁華副校長於致詞時表示,海洋大學受惠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能夠積極發展並推廣各項水上活動。畢業前夕舉辦划獨木舟航向基隆嶼活動,不僅讓畢業生自我挑戰,也充分表現親海、愛海、敢於冒險的海洋精神,冉副校長並給予海大畢業生滿滿祝福,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冉繁華副校長祝福海大畢業生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冉繁華副校長祝福海大畢業生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體育室黃智能主任於學生返航小艇碼頭時頒贈「挑戰成功證書」,並表示畢業生划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是海大特有的傳統,活動能順利舉辦,除了需要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默契以及水域活動能力,還需要天候、海流、漲退潮等諸多要素的配合;本次活動的順利辦理,是海大人與大海共好的展現。黃主任期待划獨木舟挑戰基隆嶼的傳統能夠延續,為一屆又一屆的海大人,留下獨有的海洋記憶。

學生完成基隆嶼挑戰獲得「挑戰成功證書」
學生完成基隆嶼挑戰獲得「挑戰成功證書」

原文網址:https://mprp.ntou.edu.tw/p/406-1017-100683,r1031.php?Lang=zh-tw

海大畢業生划獨木舟繞行基隆嶼 展現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

(體育室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5月27日舉辦「畢業生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活動,清晨天氣風和日麗且海象平穩,總計約55名海大學生從海洋大學小艇碼頭出發,包含40名經歷3個月獨木舟集訓的畢業生,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於海面環島一周後成功折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4位游泳隊的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充分展現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

學生們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並環島一周
學生們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並環島一周
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
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

海大「畢業生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活動自2013年開辦,每年吸引超過百名學生爭取報名機會。獲選的40名應屆畢業生,需經歷三個月集訓,除了得具備開放水域的操槳與航行能力,克服暈船等症狀外,還需接受翻船復位與脫離及航行耐力訓練;通過體能測驗後,才能夠獲得上船挑戰來回基隆嶼的機會。

海大畢業生於基隆嶼前合影
海大畢業生於基隆嶼前合影

今年度特別的是有4位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並於活動前2個月,針對海中長泳做集訓,且必須克服對於茫茫大海的恐懼及大自然的阻礙(如洋流、海浪及水母)才能完成這艱難的任務。海大畢業生們透過完整訓練,成功挑戰基隆嶼,展現勇於挑戰自我,積極懷抱大自然的精神,也象徵著海大畢業生向人生下一階段勇敢航行。

四位游泳隊學生
四位游泳隊學生克服大自然完成泳渡基隆嶼的挑戰

海大冉繁華副校長於致詞時表示,海洋大學受惠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能夠積極發展並推廣各項水上活動。畢業前夕舉辦划獨木舟航向基隆嶼活動,不僅讓畢業生自我挑戰,也充分表現親海、愛海、敢於冒險的海洋精神,冉副校長並給予海大畢業生滿滿祝福,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冉繁華副校長祝福海大畢業生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冉繁華副校長祝福海大畢業生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體育室黃智能主任於學生返航小艇碼頭時頒贈「挑戰成功證書」,並表示畢業生划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是海大特有的傳統,活動能順利舉辦,除了需要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默契以及水域活動能力,還需要天候、海流、漲退潮等諸多要素的配合;本次活動的順利辦理,是海大人與大海共好的展現。黃主任期待划獨木舟挑戰基隆嶼的傳統能夠延續,為一屆又一屆的海大人,留下獨有的海洋記憶。

學生完成基隆嶼挑戰獲得「挑戰成功證書」
學生完成基隆嶼挑戰獲得「挑戰成功證書」

原文網址:https://mprp.ntou.edu.tw/p/406-1017-100683,r1031.php?Lang=zh-tw

海大畢業生划獨木舟繞行基隆嶼 展現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

(體育室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5月27日舉辦「畢業生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活動,清晨天氣風和日麗且海象平穩,總計約55名海大學生從海洋大學小艇碼頭出發,包含40名經歷3個月獨木舟集訓的畢業生,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於海面環島一周後成功折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4位游泳隊的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充分展現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

學生們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並環島一周
學生們乘風破浪航向基隆嶼並環島一周
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
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

海大「畢業生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活動自2013年開辦,每年吸引超過百名學生爭取報名機會。獲選的40名應屆畢業生,需經歷三個月集訓,除了得具備開放水域的操槳與航行能力,克服暈船等症狀外,還需接受翻船復位與脫離及航行耐力訓練;通過體能測驗後,才能夠獲得上船挑戰來回基隆嶼的機會。

海大畢業生於基隆嶼前合影
海大畢業生於基隆嶼前合影

今年度特別的是有4位游泳隊學生選擇以泳渡的方式來完成畢業挑戰,並於活動前2個月,針對海中長泳做集訓,且必須克服對於茫茫大海的恐懼及大自然的阻礙(如洋流、海浪及水母)才能完成這艱難的任務。海大畢業生們透過完整訓練,成功挑戰基隆嶼,展現勇於挑戰自我,積極懷抱大自然的精神,也象徵著海大畢業生向人生下一階段勇敢航行。

四位游泳隊學生
四位游泳隊學生克服大自然完成泳渡基隆嶼的挑戰

海大冉繁華副校長於致詞時表示,海洋大學受惠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能夠積極發展並推廣各項水上活動。畢業前夕舉辦划獨木舟航向基隆嶼活動,不僅讓畢業生自我挑戰,也充分表現親海、愛海、敢於冒險的海洋精神,冉副校長並給予海大畢業生滿滿祝福,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冉繁華副校長祝福海大畢業生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冉繁華副校長祝福海大畢業生鵬程萬里、航向光明未來

體育室黃智能主任於學生返航小艇碼頭時頒贈「挑戰成功證書」,並表示畢業生划獨木舟挑戰基隆嶼是海大特有的傳統,活動能順利舉辦,除了需要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默契以及水域活動能力,還需要天候、海流、漲退潮等諸多要素的配合;本次活動的順利辦理,是海大人與大海共好的展現。黃主任期待划獨木舟挑戰基隆嶼的傳統能夠延續,為一屆又一屆的海大人,留下獨有的海洋記憶。

學生完成基隆嶼挑戰獲得「挑戰成功證書」
學生完成基隆嶼挑戰獲得「挑戰成功證書」

原文網址:https://mprp.ntou.edu.tw/p/406-1017-100683,r1031.php?Lang=zh-tw

畢業即就業 大同學長開優渥條件搶人才-啟碁科技與大同大學合作

啟碁科技與大同大學合作

工程學群的畢業生搶手,企業搶人提早到大三、大四先「預訂」。由電機系校友謝宏波創立的啟碁科技,提供優渥且彈性條件,讓大四學生進廠實習。除實習薪資之外,可抵免學分,並且有預聘制度,同學等於「畢業即就業」。 新學期開始,機材系大四許淳淯、游竑偉同學通過面試,至啟碁科技自動化維護部實習,一周實習四天,一天到校上課。到職場第一線發揮所學,表現傑出即可獲得預聘書,學業就業無縫接軌。 啟碁科技以通訊產品設計、研發與製造為主,所生產的筆記型電腦內建天線,市佔居全球第一。創辦人謝宏波亦為本校名譽博士,將產業與學術結合,率先與機材系老師賴躍仁合作,開設「智慧製造在資通訊產業實務應用」課程,同時開放電資學院、工程學院學生入廠實習。電機系預計下學期也加入課程,讓更多同學參與。 同學入廠實習除了有實習月薪三萬元以及每個月一千五百元的住宿津貼,可依實習時數取得學校的學分,專題可結合實習內容,將所學應用於實務。除了本校學生,下一階段可望擴大到外籍碩士生,以越南學生為優先對象,預計兩年提供二十萬元的獎助學金,亦提供實習、打工津貼,與大同大學共同培育優秀人才。   原文網址:https://www.ttu.edu.tw/p/406-1000-16744,r12.php?Lang=zh-tw

給對「運動」有興趣的你!

如果你喜歡運動,對於選擇運動競技學系來說,是個最好的開始!因為運動競技學系中幾乎所有課程都和運動有關,排斥運動的話,麻煩就大了~ 運技系在學些什麼呢?如果你以為運技系的學生一天到晚都在操場、體育館操練,那就錯了喔~ 每位優秀的選手身後,都有偉大的教練!讓世界級舉重裁判楊素冠老師來告訴您~楊老師在校擔任舉重校隊教練,亦是2020東京奧運舉重比賽裁判之一,以本身經歷、體育運動知識為基礎,結合理論與實務,培養訓練學生在運動科學廣度與深度的學習。 所以除了體能的訓能之外,你還會學習到以下課程: 1.學科課程:如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按摩實務與指導、運動傷害與防護、運動訓練學、健康與體適能、運動教練學、運動指導法、適應體育指導等。 2.術科課程:游泳、田徑、桌球、羽球、有氧運動、重量訓練等。 3.實作課程:如專業實習、職場體驗等。 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學科理論結合術科實務與實習課程建構專業知能,著重實務實習指導課程與專長訓練來提升學生專業技能。以培育運動相關產業指導人才、運動科學研究人員及培訓優秀運動員為目標。 1 首年即奪冠 1 112學年度大專盃橄欖球錦標賽 長榮大學女子橄欖球隊成軍首年即奪冠 https://dweb.cjcu.edu.tw/srm/spotlight/6889 田徑亞錦賽中驚天一跳! 傑出校友林昱堂「跳遠摘金」破30年全國紀錄 https://dweb.cjcu.edu.tw/srm/spotlight/6297 五度全大運摘金 長榮大學陳柏任破舉重全國紀錄 https://dweb.cjcu.edu.tw/srm/spotlight/6094 111全大運長榮大學勇奪8金1銀3銅 總排名第十二 創歷年最佳 https://www.cjcu.edu.tw/tw/news-detail.php?id=FC,5286 破3紀錄 長榮大學陳柏任全大運取得舉重金牌 https://www.cjcu.edu.tw/tw/news-detail.php?id=FC,5273 與長榮大學組成雙打組合 國際網球學院盧彥勳專訪 https://www.cjcu.edu.tw/tw/news-detail.php?id=FC,5191

嘉大推動跨國雙聯學制成效優異 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高度肯定

嘉義大學積極擴大學生就學資源及職場競爭力,近年與海外姊妹校合作推動跨國雙聯學制,有14位學生取得嘉大及海外姊妹校的雙聯學位,9位學生研修中。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許淳副院長表示,該校已與嘉大企管系、資管系、科管系、行觀系、應數系及資工系簽署碩士雙聯學位協議,財金系等簽署中,對於嘉大推動跨國雙聯學制的積極與成效給予高度肯定。 嘉大林翰謙校長表示,為積極帶動學校國際化,除擴大招收國際學生,更推動一系一院一國際化特色,透過雙聯學位、交換學生、海外實習、文化參訪等措施,建構國際接軌平台,達成共榮永續的國際化發展目標。嘉大有124所國外姐妹校,目前與美國楊斯鎮州立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管理學院、斯托克頓大學商學院及日本尾道市立大學、印尼布勞爪哇大學、泰國湄州大學等校簽訂雙聯學位協議。跨國雙聯學制配合教育部學海飛颺等計畫,學生無需負擔高額費用即可在短期內取得雙學位,同時累積職場及國際競爭力。嘉大每年為成績優異學生提供5~30萬元出國獎助學金,110年度起已薦送84位學生赴海外研修實習,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實務經驗的專業人才。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KSU)管理學院許淳副院長表示,到KSU修讀雙聯學位除修習專業領域最新趨勢,亦透過工作坊或研討會提升學生論文能力及簡報技巧,增進談判、溝通及領導統御能力。許副院長籌組企業諮詢委員會,邀請30多位美國業界CEO或高階主管提供課程諮詢,讓專業知識與實務接軌;雙聯學制學生參與諮詢委員會議與分組研討,實際與美國業界CEO對話,擴大專業涵養與國際視野。企業諮詢委員亦提供實習或工作機會,大學端則協助企業解題,教授鼓勵學生執行業界計畫來精進溝通、問題解決及專案管理能力,教授站在指導角度提供意見與專業技術。許副院長特別強調課外軟知識的重要性,美國多元文化環境提供絕佳的國際化途徑,生活及文化體驗至為重要,課餘他常帶外籍學生到各國餐廳用餐或觀賞音樂劇演出,讓外籍學生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生活。 已取得雙聯學位的嘉大校友鼓勵學弟妹勇於擁抱夢想並付諸行動。取得楊斯鎮州立大學傳播碩士學位、目前創業擔任文教影片製作總監的數位系洪筱暄校友表示,跨出第一步你會發現這些事情比想像的更簡單!取得KSU企管碩士學位的企管系陳家平校友表示,參與雙聯學位是一輩子難得的機會,可以開拓視野;保持開放心胸才能更投入與享受,體驗到更多元、豐富的教育與國際文化。 《普林斯頓評論》最新發布學生最快樂的美國大學排名,KSU榮獲第二名。在KSU修讀雙聯學位的資管系研究生表示,KSU有許多嶄新的體驗,參與諮詢會議獲得新的洞見和觀點,也擴大了職業網絡與未來的合作機會。在KSU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跨文化交流不僅擴大視野,也從中學習並調整生活態度與觀念。參與雙聯的經驗非常寶貴,會改變一生的價值觀,強烈推薦有機會能到國外姊妹校研習交流。   原文網址:https://www.ncyu.edu.tw/ncyu/Subject/Detail/211046?nodeId=835

超酷大學專業—讓車子飛起來

陳坤揚、林愷澤的飛行車試飛成功

設計即生活,設計就是要解決問題」工設系主任朱柏穎說,培養學生「設計思維」、「實作能力」和「跨界學習」是設計教育的宗旨,同時注重國際交流、業界實習,24小時開放的自造者空間(Makerspace),也是「最大且獨一無二」。 大同大學國內最早成立工設系的大學,同步台灣工業製造脈動,領先時代潮流。注重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夠發揮創造力,並為產品設計領域注入新的能量。這些特色不僅是學系的優勢,也是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所需的重要素質。工設系學生創業、創意能量,是設計教育成功的具體表現。2020年在杜拜試飛成功的飛行車,出自工設系校友陳坤揚、林愷澤和黃俞禎之手,以文創商品打入金馬影展,也是系友譚宇辰、李日彥創業之作,各產業都有工設校友擔任要角。不論時代怎麼變,「工設精神」就是永遠讓人眼睛一亮。 在國際化交流方面,工設系與全球知名大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提供國際交流的機會。學生透過海外交換、暑期學校、國際設計競賽等活動,拓展國際視野,學習不同文化和設計思維,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原文網址:https://www.ttu.edu.tw/p/406-1000-22540,r12.php

《默殺》導演柯汶利回母校世新大學 分享商業電影創作歷程

圖說如下
馬來西亞華人導演柯汶利帶電影作品重返母校世新大學
圖說如下
柯汶利難得回到母校世新大學,指出系上專業課程與老師對他影響深遠

榮獲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的話題電影《默殺:無聲之地》終於登上全台院線,畢業於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的馬來西亞華人導演柯汶利,上映前夕重返母校勤跑宣傳,吸引了眾多學弟妹的目光。 看見校內又多了許多專業教學攝影棚,尤其是全台唯一以教學為主的虛實整合攝影棚「LVS智能攝製基地」,柯汶利認為世新始終引領傳播教育發展與關注傳播科技趨勢,對他在觀眾心理及商業電影創作都有深遠影響,他也透露有業者曾與他接洽以虛擬製作模式製作廣告,將來有機會也想回到世新的課堂上,向學弟妹分享業界經驗。


圖說如下
世新校友導演柯汶利到訪LVS智能攝製基地

柯汶利執導的電影《誤殺》(2019)、《默殺》(2024),接連在中國大陸地區創下驚人票房,分別賣破13.33億人民幣與13.51億人民幣,約59.9億台幣與60.7億台幣,締造了屬於他的票房神話。比《默殺》更早拍完的台灣版本《默殺:無聲之地》,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長片,劇本靈感源自他在研究生階段的一則社會新聞,講述了一名女兒放學後失蹤的案件,最終卻揭露了冷漠旁觀的悲劇。 曾以短片《自由人》獲得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的柯汶利,向來擅長處理懸疑題材,對於社會新聞和話題的關注,給予了他許多創作靈感。《默殺:無聲之地》探討了「沉默」的後果,從連環失蹤命案揭開序幕,不安與恐懼宛如陰雨般滲入人心,眾人卻緘默無語,背後竟隱藏著校園霸凌、性侵、家暴、跟蹤偷拍等社會寫實議題。 對於緊湊的懸疑劇情與暴力畫面,柯汶利強調,身為導演的責任就是洞察觀眾的需求,並在電影中引發思考和討論。他特別提及在世新求學時,以四年時間完成了雙主修與雙輔修,對公廣系許安琪教授、蕭湘文教授和口傳系秦琍琍教授留下深刻印象,也影響了他在觀眾心理學的研究與商業電影創作等應用。柯汶利也期許能透過導演的身分,在電影中傳遞社會意識和人文關懷,並在創作中融入社會責任,以引起觀眾的共鳴。 難得回到母校世新大學,柯汶利也特別跑了多個班級宣傳電影,並與公廣系師長,包括賴正能副校長、徐暄淯系主任、楊意菁教授與湯宗翰老師等人相見歡,並藉此了解不少世新大學碩士班的課程設計與新穎的頂尖設備,對於世新廣電碩士班「媒體應用組」增加程式設計等,符合AI傳播科技趨勢的課程大感興趣,他分享當年就是因為輔修廣電系的創作實務課程,才開始走往電影創作的道路,期待未來有機會回饋母校,在課堂上與學弟妹分享國際經驗與產業新知。   原文連接:https://www.shu.edu.tw/Spotlight.aspx?from=06&sID=31457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