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馬偕-從眼睛看世界。視光,是光

Part  1-視光在做什麼?以後只能當驗光師嗎? 你認為的視光

視力測試。( 攝影 / 教務處 / Benjamin )

新的學年到來,不曉得有沒有人和我誤打誤撞進了視光系,大多數人應該不太了解視光系在做什麼,身邊的朋友也很自然認為「喔!就是在眼鏡行賣眼鏡的。」「不就是以後去診所和醫院上班一天到晚驗光嗎?」「科大畢業就可以當驗光師,何必來這裡讀書?」你是不是也這麼認為呢?錯!大錯特錯!太早侷限視野可不是什麼好事,請聽我娓娓道來。 首先,本所學校的視光系是歸類在醫學院下面的,所以需要學習的基礎學科也偏多,目的是為了先把基礎打穩,能夠有更多元的發展空間,在基礎和經驗相對多元的情況下,未來可以選擇就業的管道也不同,就讀馬偕視光的同學們未來都會先去考國考取得證照,再配合所修讀的跨領域學程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職務,打了多紮實的基底決定了未來的路可以走多遠,最基本的入職工作是驗光師,如果願意再往上走也可以選擇進入科技產業鏈或是到國外進修成為視光醫師。


Part  2   -  從基礎向上延伸,向各領域發展 視光要上什麼內容?

大一下專業性課程實際儀器操作。(圖片來源 / 廖家欣)

大一上會先上基礎學科的部分,像生物化學、解剖學以及物理,大一下除了生理學之外會開始帶入主科專業領域的部分,為了先建立基礎以及對接之後的專業課程,大四的時候就會分別去醫療院所和驗光所實習16週。上課的時候專有名詞的部分基本上老師們都以講英文為主,試卷題目也是以英文為主要語言,所以專業單字是一定要背的,老師也不會出一些很刁鑽的題目來搞學生,而且老師們都會用自己的簡報來上課,基本上有讀有分,前提是平時有在聽課。 此外,馬偕的師資非常之多,如果對於上課的內容有問題都可以找到老師做詢問,比較害羞內向的也可以使用學校信箱寄信找老師幫忙,不用害怕老師們都非常好。基本上有認真上課考前稍微複習一定是能過的,有空的時候就先背每一科的英文專有名詞,自己安排固定的量來讀,這樣才不會全部都積到期中期末前,壓力會特別大。物理、生化、生理學的上課內容基本上高中都有帶到,且和高三的部分相關度最高,在此建議如果有高三或是考分科的書的最好先留下來。

提早練習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

第一次社區衛教,地點樂天社區。(圖片來源 / 視光系)

從剛入學開始系上就會在課堂上安排出去衛教的機會,不用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上課時都會一步一步的帶大家從檢查的方式到如何衛教去練習,雖然還沒辦法使用比較精密的儀器,但也足夠從現有的知識去帶領民眾進行活動,不過要注意的是,我們未來較長接觸到的群體大部分都是老人家,有一部份的阿公阿嬤是完全聽不懂國語的,如果會擔心無法和他們溝通,可以在第一學期就先選修通識領域裡面的台語一和台語二,可以先稍為的惡補一點相關內容,第一次出去通常都比較緊張,但是機會很多,一定會越來越熟悉的。 Part  3   -  多元性發展未來出路 連接不同知識端創造更大的價值

微學分學程三芝教會第二次義診。(圖片來源 / 廖家欣)

校內和學系上都有開設多元的跨領域學程和微學分模組給大家,校內目前有司法醫學、藝術治療等學程,模組的部分則有文化、藝術和高齡長者相關類型可以選擇,簡單介紹高齡長者的部分,目前開設的兩堂分別是跨領域社區服務模組和社區高齡長者健康賦能模組,其上課內容以進入社區幫民眾進行簡單的檢測及衛教為主,每個人可以體驗到不同科系所學內容。

視光系總共有開設三個學程,分別是視光醫材光學設計應用、視光醫學工程、視光生物醫學,每個都有各自代表的發展出路,跳脫傳統的第一線驗光師,運用原理來結合科技,未來可以進入眼科儀器公司、光學鏡片隱形眼鏡公司、半導體製程等相關產業。目前我們學系的課程規劃是符合美國培養驗光醫師的標準,因此在馬偕讀完四年取得畢業證書後,可以申請對接過去繼續進修,取得當地視光醫生的執照。

原文網址:https://reurl.cc/VMv3jY

嘉大智慧揚帆 深耕農業

智慧科技導入傳統農學教育,達到永續農業現代化的願景,是臺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傳承百年的嘉大「農學院」地處雲嘉南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域,擁有嘉義農林、嘉義農專及嘉義技術學院的悠久歷史,傑出校友遍布海內外事業有成。時代變遷,現有農藝、園藝、森林暨自然資源、木質材料與設計、動物科學、生物農業科技、景觀與植物醫學8個學系、1個博士學位學程及農業推廣中心、動物試驗場及園藝技藝中心附屬單位,具有堅實的教學研究基礎,接軌智慧發展的動能,揚帆迎接農業新世代。 結合人工智慧(AI)、大數據(IR)及物聯網(IoT)的智農時代 配合國家新農業政策,嘉大「農學院」與農業相關部會,輔導雲嘉南地區農民,栽種出高品質農產品,利用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提升監測效率;田間機器人替代傳統作業,有效減少人力及提升精準度,除培訓學生強化實務經驗,亦協助農民即時管控農作物生長與健康評估,減少栽培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另外也結合大數據分析(IR)及物聯網(IoT)應用於農業生產、讓政府端及第一線農民有效掌控各類農產栽植總量,減少農產品產銷失衡。 109年嘉大與上櫃公司廣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建置智慧農業戰情中心系統產學合作,初期由嘉大提供草莓溫室,針對室內栽培場域,裝設廣積科技設計的智慧環境監控系統,並搭配IoT網路服務技術,透過廣積AGS100閘道器系統作為邊緣運算設備做資料蒐集,將草莓溫室內栽培作業環境參數,如環境中土壤、溫度或濕度等,上傳至戰情中心伺服器資料庫系統進行研究分析,建置農業資料庫。未來該中心將逐步與農學院各研究領域的實驗溫室及試驗場連線,除蒐集資料建立大數據資料庫外,也可藉由遠端操控作業,進行溫濕度監控、澆水、施肥、飲水及飼料投放等智能化自動作業,節省人力及精準調使用量,邁向智慧農業新世代。 農業為立國之本,新農業發展生態與科技並存 「農學」是一門「顯學」,不但具有「生產、生活、生態」的永續經營目標,更可兼顧理論與實際之「教學、研究與推廣服務」之科學。 嘉大「農學院」在永續農業發展的農藝與園藝科學上,講求生態、有機及自然等友善耕作方式,深耕良性循環的生態經營,輔助農民栽培出優質的農產品,並且透過智慧生產與數位服務專業人才之培育能力所需,提供多元的發展及選擇。嘉大農學院又以「學生農場」為基地,推動農村景觀再生與發展規劃,提升休閒農業優化旅遊及跨領域結合區域的產業。而生物技術於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可補足傳統農業科學所欠缺之現代生物技術專長,由生物技術及分子生物學應用於現今智慧/精準農業領域,結合動植物基因轉殖、植物組織培養、農業微生物之開發與利用、DNA疫苗及農業分子檢測等更可減少學用落差,提升學生就業力。 臺灣是世界第二大蝴蝶蘭出口國,全球市占率高達三成以上,年產值超過60億新台幣,而臺灣國際蘭展也是世界三大蘭展之一,舉世聞名。臺灣蘭業有今日的規模其關鍵在於阿里山山下的嘉義大學,更有「撐起臺灣蘭業半邊天」之美名。嘉大園藝學系有國內首屈一指的蘭花生技特色學程及園藝技藝中心,培育出能與產業鏈結並立即接軌的蘭花專業人才,國內不少知名蘭園經營管理者及核心幹部均為該學系畢業校友,堪稱培育蘭花人才的搖籃。 落實資源永續經營教學 強化學生無縫接軌能力 嘉大「農學院」於林業重點上,以新創「精準林業經營技術體系」建立資源經營調查及經營方案規劃之技能;育林領域加強對臺灣保育類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發展;保育方面在石虎及玄彩蝠等研究更是國內生態領域翹楚。木材科學則以技術智慧再創技術巔峰,由木材加工、木材產業經濟、木質產品設計與國際木材貿易等共同推動國際交流夥伴與不同海外實習體驗,瞭解木質家具產業營運之前瞻與未來,達到可帶薪海外實習並取得文憑,順利與國際接軌,贏得產學合一之先機。動物產業專業知識與智慧技術在理論與實務並重原則,著重基礎智能,強化動物營養、生理、遺傳與育種、禽畜生產及牧場經營與動物產品加工利用等更能符合市場所需。 農業公費專班培養現代農業接班人 配合行政院農委會推動的「新世代農業工作者培育方案」政策,嘉大「農學院」率先協助政府建構在學4年農業公費生,畢業後從事農業至少4年的人才培育體系,以教育具現代化農牧場經營管理及行銷推廣專業素養與能力的從業人員,展現教育與政策結合之連貫性,提高年輕人口農業就業比例。國內目前多所大學承接此項培育專才重任,嘉大地處雲嘉南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域,具深厚的農學教育基礎,更是責無旁貸。將智慧科技導入傳統農學教育,達到農業現代化之願景,成為臺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原文網址:https://www.ncyu.edu.tw/newsite/news4.aspx?news_sn=3827&pages=2&d_1=2021-02-01&d_2=2021-04-30  

餐旅教育最高規格!弘光禮聘台、日、星米其林主廚聯合開課

教師節前夕,弘光科技大學於27日召開「六星璀璨 米其林大師講座」記者會,高規格禮聘米其林二星主廚黃以倫(Alain Huang)、田原諒悟(Ryogo Tahara)、林恬耀(Jimmy Lim)為餐旅系教授,各自發揮法餐、日義料理、現代新加坡料理等專長,傳授學生星級餐廳的經營哲學和料理技術,並將在2022年6月份舉辦畢業餐會發表,三位名廚從餐廳走入教室,藉由經驗傳承,培育下一代優秀世界級主廚及堅實餐飲團隊。 記者會上,弘光科技大學校長黃月桂表示,這三位台、日、星名廚在台灣獲得米其林指南肯定,是全球化國際就業移動力的最好寫照。弘光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具備國際就業移動力,因此,這學年度特別禮聘三位米其林名廚擔任教授,預計在明年一月份舉辦一場國際廚藝研討會,廣邀產官學界一起和三位主廚探討全球化時代的廚藝菁英教育、後疫情時代的永續美食、跨域結合的廚藝進化,下學期則為畢業生開辦大師講座課程。 促成大師講座課程的弘光科技大學營運行銷中心主任林敬榮指出,近年來弘光與有法國首席烘焙廚藝學校美譽的Ecole Lenôtre(雷諾特烘焙廚藝學院)及日本知名「銀座木村家總本店」技術交流,更每年選送學生前往義大利頂級ALMA廚藝學院研習及實習,其中在義大利米其林一星餐廳「Locanda San Lorenzo」實習的學生牟善麟設計的「雞蛋蔬菜佐台灣肉湯」,受主廚肯定,變成餐廳菜單上的佳餚。 林敬榮說,今年3月餐旅管理系邀請米其林二星主廚黃以倫到校演講,以「台灣的米其林之路」為主題,分享求學、工作經驗,學生反應熱烈。因此,他想讓更多學生在台灣也能接受米其林名廚的教導,正好三位名廚在廚藝界展現成果後,想進一步培養下一代廚師,開設大師講座課程讓畢業生在畢業前學習米其林精煉廚藝及思維的構想,打動三位名廚,點頭同意共同開設講座,這也是台灣餐旅教育史上最高規格的課程!

記者會現場主持人訪問三位從餐廳走進教室的餐廚教育理念,固然學生跟著主廚學習在履歷上會更亮眼,「但是我期許下一代年輕人必須懂得思考、探究原因。」主廚黃以倫建議學生要明白每個主廚及老師的強項是什麼?了解自己為何而學?先立定志向及目標,無論在任何環境、碰到什麼樣的老師都要找到可以學習的東西,在不同環境中去擷取通往目標的資源。至於課程規劃,因為畢業餐會是學生踏入職場前最重要的成果展示,他打算帶領學生從整合所學著手,整理思絮去做出切合主題的畢業餐會。

主廚田原諒悟回憶自己在日本北海道念料理學校,當年曾經選修義大利菜名廚的課,啟蒙他對義大利菜的興趣,因而走上義大利料理這條路。目前講座上課的初步構想是,技術方面學生在學校可以學很多,但是作為一個廚師的心態、心理的思考,這些精神層面,一般在學校比較不容易學到,因此想從這方面分享經驗給學生,帶領他們做出獨一無二的畢業餐會主題。 主廚林恬耀指出,家裡開餐廳從小耳濡目染,為了更清楚烹飪的化學、物理變化,而去念廚藝學校,這一路走來很多老師、主廚影響他很多,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獨特值得學習的特質及風格。上課帶領學生製作畢業成果餐會時,也想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做好當廚師的準備,畢竟廚師假日上班作息將影響未來整個生活步調,因為「能讓你走得久的是你的心智!」

弘光科大宣布一口氣邀請三位米其林二星主廚合開米其林大師講座課程震撼餐旅教育圈,更成為學生間的熱門話題。餐旅系大三學生陳子君說,他記得主廚黃以倫到校演講時說:「沒有慧根,也要會跟。」三位米其林名廚都有國外學習或工作經驗,希望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米其林的廚藝精神。 大三馬來西亞籍學生閔志鴻說,高中畢業出社會工作才發現對廚藝有興趣,但他相信立定目標就不會太晚,來台灣念海青班後插大升大學,非常希望爭取到上米其林講座課程及學校選送學生到義大利ALMA廚藝學院研習的機會。大二學生黃念琦則說:「我想學習大師們的態度。」 私交非常好的三位主廚分別在台灣、日本、新加坡接受正統的廚藝教育,他們指出,雖然過去在廚房帶領過很多員工,但「這是第一次面對學生!要與新世代孩子互動,是全新挑戰。」 原文網址:http://epaper.hk.edu.tw/e_paper/e_paper_c.php?SID=1391

北護大113年應屆畢業生護理師國考及格率創佳績!

北護大113年畢業生護理師國考及格率創佳績

北護大強調專業實務能力培育,鼓勵投入臨床照護工作 自2020年疫情後,臨床護理人力的短缺問題日益加劇,直接影響病患照護品質。護理人員不足導致臨床工作負荷過大,令現有護理師難以提供全面而精細的照護服務,進一步突顯了新畢業學生的護理師證照通過率對改善人力短缺及提升照護品質的關鍵性。護理師證照通過率的提升能有效增加合格護理人員的數量,從而緩解醫療機構人手不足的現況,同時減輕現有護理人員的壓力,有助於提高臨床照護的整體水準。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以實際行動積極回應這一挑戰,致力培育具備專業實務能力的護理人才。自民國83年逐步擴展碩士班、博士班等多層級的學制,培養出眾多專業護理人才。護理系的辦學方針秉持成為「亞太地區護理健康照護標竿大學」的願景,自我定位為全國護理專業實務人才的培育基地,根據不同學制學生的起始能力和經驗,設計了多元且彈性的課程,尤其在學士班著力於培養具實務能力的護理師,強調專業實務能力的培育,並積極推動學生的國際視野擴展與創新教學模式的實施。這些特點使得北護大護理系的畢業生具備強大的專業能力,能迅速投入臨床照護工作。

護理系學生實務能力檢核(OSCE)為重要的知識統合策略

系統化學習資源與知識統合策略,持續精進知能與專業倫理 北護大護理學院林惠如院長說明,護理系特别重視教育護理師具備愛心與熱忱的特質,培育護理專業實務人才過程中,藉由全系教師共同策劃,在護理專業及基礎醫學課程,融入護理師證照考試輔導的策略,系統化學習資源和個別化的考試準備,幫助學生強化其知識基礎並提高應試能力,學生實務能力檢核,意即透過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為大學部學生的畢業門檻,亦為重要的知識統合策略,此外,護理系採用了護理國考檢測輔導教學平台,通過模擬測驗、老師給予重點知識的分析以及個別輔導等方式,系統化的教學輔導措施,不僅能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具備A+ 的優質競爭力,確保畢業生能在醫護職場上脫穎而出。   北護大護理師證照通過率優於全國平均,醫療機構最愛北護大 護理系林梅香主任指出,113年北護大護理系學生的護理師證照及格率高達93.29%,相較於全國平均及格率49.47%,北護大高出43.82%;另北護大護理系學士後護理113年應屆畢業生考照及格率為100%。2023年在QS世界大學護理學科排名中名列全球百大,遠見雜誌公布「2024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排行榜」,北護大榮獲醫療機構最愛全國第一,充分展現在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方面的成效。北護大一位應屆畢業班導師提供資料顯示:護理師證照考試及格的畢業學生中,扣除等待兵役或繼續就學者,95%將於醫護相關場域就業,其中超過六成以上在醫學中心擔任臨床護理師。這一數據不僅反映北護大護理系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優勢,也呈現通過提高護理師證照及格率,為改善臨床照護人力短缺及提升照護品質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吳淑芳校長表示,北護大教育創新與加值,精進教學品質,全面落實實作制度,每年維持護理考照率90%以上,有效支援醫療體系,確保更多優秀護理人才能迅速投入臨床工作。為提升臨床照護品質,建議投資護理教育、護理科技化、護理職場環境改善、專業進階制度發展等,以提升護理總執業率及健康照護覆蓋率,並擴散精準健康照護服務模式接軌國際照護。

OSCE檢核測驗後進行重點知識分析

原文網址:https://secr.ntunhs.edu.tw/p/404-1008-72637.php?Lang=zh-tw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 臺東大學奪冠

《天下雜誌》2022年5月5日出刊的第747期雜誌,公布了「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國立臺東大學擠下去年冠軍的暨南國際大學,榮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組(6000人以下)第一名。除了獨占鰲頭之外,臺東大學各項積分亦大幅提昇,總分提高了0.4;在「環境永續」項目上,更是獲得4.2的高分,超越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的榜首臺灣大學,顯見臺東大學在「環境永續」上的卓越績效。

該校擁有國際建築網站評為「全球8座最獨特圖書館」,近年更以綠色大學為治校主軸。 ...
該校擁有國際建築網站評為「全球8座最獨特圖書館」,近年更以綠色大學為治校主軸。 臺東大學/提供。

聯合國於2015年底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全球各大學幾乎都將之列為學校發展的主軸。依SDGs概念推出的「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是國內唯一從永續視角檢視大學的指標。2019年起,《天下雜誌》借鏡企業ESG,從環境、社會、大學治理,加上大學最重要利害關係人教職員與學生照顧的教學承諾四面向共38項指標,以問卷回收暨教育部公開指標蒐集方式,均衡檢視大學的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評選出臺灣的大學公民楷模。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臺東大學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第一名。 臺東大學/提...
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臺東大學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第一名。 臺東大學/提供。

啟動淨零碳、碳中和策略 除了種樹還要選樹 臺東大學集中資源全力打造綠色大學,以凸出的環境面成績,在今年首度摘冠。本校知本校區樹林面積17.3公頃,佔校區面積59.2公頃之29.2%,主要為欖仁樹、楓香、苦楝樹、水黃皮、樟樹、櫸木和黃連木等碳吸附量高的喬木樹種,每年約吸收全校二氧化碳排放量之7.6%,未來繼續推廣校園種樹,以期能在2030年達成再生能源於全校總能源使用佔比25%。  
唯一設置綠色大學網頁 首創綠色辦公室認證 2021年12月的世界綠色大學評比,臺東大學在參加的全球956所大學中榮獲第74名之佳績,展現本校積極發展綠色國際大學斐然成章的卓效。臺東大學60公頃的知本校區,森林與草坪植被佔總面積61%,依山傍海,走進校園沐浴在森林芬多精,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大學」。2016年起,臺東大學自我定位為「綠色國際大學」,並成立校級單位的「綠色國際大學推動委員會」,由曾耀銘校長親自擔任主委。校方除了每年更新綠色大學白皮書之外,也是全臺唯一有專屬綠色大學中英文網頁的大學,並積極推動綠色辦公室。學生端則每班設置環保股長,擔任節能減廢領航者,師生齊心共同往綠色永續之目標挺進,充分凸顯推動永續發展的決心。 臺東大學於2021年開始推廣實施綠色辦公室認證,共有61個辦公室參加,其中34個辦公室獲得鑽石級、黃金級、銀級與銅級等不同等級之認證,並佔總參選辦公室61間之55.7%,顯示本校具體實踐節能減廢行動,減少校園碳足跡。
深入社區在地部落 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做為臺東唯一的高等教育學府,臺東大學致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在高教深耕計畫的綠色大學跨領域學習成果轉化,師生深入社區部落,以學術專長提升地方產業,深獲居民喜愛與支持。結合數媒系、文休系與體育系跨域合作的「臺東Y計畫」,以數位行銷、深度旅遊及山海戶外三個主軸,與嘉蘭村、武陵村及杉原社區合作,共同推廣臺東縣原民文化及創新加值部落產業。以產業營運暨推廣教育處為主的「都蘭之蘭調創生計畫」,則扮演智庫、諮詢顧問、研發與共生共學的角色,與都蘭部落合作,生產尤加利酒精噴霧等產品,各項計畫為地方帶來活躍的商機與生機,具體落實大學的社會責任。 而2020年正式營運的「東部生物經濟中心先導工廠」,於2021年10月取得工廠登記證,成為國立大學中唯一具備工廠登記字號的食品生技工廠。除從都蘭的尤加利樹萃取精油,發展出相關產品外,目前部落更提供龍葵、山苦瓜、昭和草等阿美族傳統食材,未來將研發成生技食品,活化地方產業,同時維護國人身體健康。這樣產學合作,不僅與部落共好,亦兼顧土地友善與產業發展,推展綠色經濟。 此外,食品生技工廠歷經兩年的成果轉換與產品化,由臺東野生牛樟芝子實體中分離出高4-AAQB 產量之牛樟芝菌種;有別於液態發酵方式,本校食品生技工廠應用固態發酵技術,將牛樟芝菌培養於臺東優質紅藜中,研發生產出含有高產量4-AAQB的紅藜牛樟芝菌絲體產物;本項產品的問世,不僅為臺東紅藜與牛樟芝產業開發出更健康的高值化產品,亦建立了產業六級化之典範,帶領臺東製造之生技產品邁向新的里程碑。
地熱發電等再生能源 課程導入SDGs觀念 除了讓師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節能減碳之外,亦透過課程深耕永續觀念。臺東大學已全面導入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 SDGs)之連結,教師於課綱中必須勾選與17個SDGs之相關連結,以利學生後續選課;同時修訂獎勵學術研究活動實施要點,若教師學術成果與SDGs相關,就可獲得20%的積分獎勵,讓本校與SDGs連結之課程及研究數量均逐年成長,提升本校師生的校外參與、社會服務與永續教育。本校通識課程中的「社會實踐微學程」,由「社會責任實踐」、「里山倡議與原住民生態智慧」、「適當科技與永續發展」、「社區幸福感」等課程組成。未來更將推出以永續發展與綠色生產為核心的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透過跨領域學習來培育永續人才。 臺東大學擁有包括圖資館在內的5棟綠建築,屋頂裝置太陽能,2021年再生能源使用量佔比高達9.73%,領先同為6,000人以下的公立一般大學。圖資館旁的鏡心湖,蓄集生活污水處理後的中水,不僅是侯鳥棲息地,也供廁所沖洗與澆花用途,水資源採零排放與無限次循環再利用,讓校園處處綠意盎然,生機無限。 綠色與資訊科技學士學位學程朱力民主任依據臺東特有的溫泉地熱,帶領學生開發出可依需求擴充的中小型地熱發電系統,不開鑿大型地熱井,只利用既有溫泉井,即可透過溫泉水與冷溪水的溫差發電,提供停車場、路燈,與女性更衣區照明所需電力。綠色大學要結合在地資源,運用臺東豐富的地熱資源發電,與太陽能或風電差異處,溫差發電24小時都可以用,臺東每家溫泉業者都可以進行。 臺東大學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全體師生以永續發展的素養與行動,發展以支持綠色知識經濟為教研基礎的智慧、健康、永續及美學之大學,積極落實綠色大學發展目標。師生共同努力執行將學術的能量回饋地方部落,在依山傍海、綠意盎然的美麗土地上,創造出美好永續的後山桃花源!

原文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6290748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