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學加入「台灣大學AI聯盟」

教育部宣布成立「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wan AI College Alliance, TAICA),整合25所大專校院人工智慧相關教學資源組成「AI聯盟」。聯盟自113學年度起正式運作,大同大學為聯盟學校之一。 目前聯盟共開設4個AI學分學程,內容包含「人工智慧探索應用學分學程」、「人工智慧工業應用學分程」、「人工智慧自然語言技術學分學程」及「人工智慧視覺技術應用學分學程」等4類學分學程,提供聯盟學校同學跨校修習,修習完成後可取得學分學程證書。

因應AI人工智慧發展,本校於七月起將AI研究室提升為校級中心,透過向下札根,培養應用AI解決問題的人才。實務應用方面,例如:橋樑檢測、資訊安全、智慧巡軌、揚聲器品質檢測。在教育方面,除設有AI學分學程,並結合社會設計、大學社會責任、跨校松,培養務實致用人才。 AI聯盟選課說明:https://curri.ttu.edu.tw/p/404-1033-32633.php 原文網址:https://www.ttu.edu.tw/p/406-1000-32669,r12.php

北商大暑期國際行銷課 新加坡學員滿載而歸

1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國際事務處,辦理2024國際行銷暑期課程活動「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hort-term Summer Course」,參加學員是來自新加坡公立大學「新耀社科大學SUSS」的學生,今年度的活動主軸是透過企業參訪,讓學員了解來自台灣四個領先產業的國際行銷策略,包括資訊科技IT、運動用品Sporting Goods、零售Retail,以及健康醫療Health,增進國際學生對台灣文化與商業環境的了解。 課程內容在IT產業的部分,是參訪全球非揮發性記憶體整合元件領導廠商「旺宏電子」,由專業發展中心周順平資深處長接待,周處長為國際學員詳細介紹半導體的製造流程、產業概況以及半導體是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參觀了創新產品與技術展示館,讓學員深入了解台灣IT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運動用品產業則是參訪台灣腳踏車進軍國際舞台相當成功的「愛地雅」,由業務部陳莉莉經理接待新加坡學員,除了探索腳踏車的製造及組裝過程,也了解愛地雅是如何在全球市場中建立品牌,成為腳踏車代工大廠的成功史。 另外,零售產業是參訪成功跨足多領域,以貿易、時尚、生技醫療、投資為核心事業的「高林實業」,由高林實業的李界羲總經理接待,不但帶領學員參觀位於汐止的高林總公司,並到知名百貨Bellavita,參訪旗下店櫃包括DELVAUX、RIMOWA、SHANG XIA、BAIMAIN等大牌。健康醫療產業則是安排參訪「敏盛智醫城」,由盛弘醫藥的何偉光副總接待,帶領學生們參觀位於桃園的台灣第一座智慧醫療城,了解台灣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創新與發展。 此外,國際處也特別為外國學員安排文化體驗,例如到北埔體驗客家文化,學員親手搗麻糬、做擂茶。還到圓山大飯店參加西密道導覽文化之旅,探訪歷史密道,體驗台灣的文化遺產。每天課程結束後,北商大的國際志工們還會帶著新加坡同學到臺北的各個景點參觀,從饒河夜市、西門町、臺北101、大稻埕,到擎天崗等熱門景點,不同國籍的青年學子互相交流,一起體驗不同的文化,探索臺北的人文風情。 除了實地體驗的企業參訪課程之外,在課程教學的部分,也安排北商大國際商務系的凱達西老師、郭俊賢老師、李思壯老師,以及企業管理系的陳意文老師,以全英文教授專業的行銷課程,讓學員們深入學習不同類型的台灣產業是如何在國際上成功行銷,以及怎麼制定市場策略讓世界看見台灣品牌。最後在課堂上的成果發表,新加坡學生們以分組來進行報告,分析台灣各大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經驗與挑戰,學員們表示北商大國際處的課程與活動安排相當多元,這趟台灣之行收穫非常豐富,未來回國後學有所成,希望能相將所學的成功經驗應用在新加坡的產業上。     原文網址: https://sec.ntub.edu.tw/p/406-1003-105899,r413.php?Lang=zh-tw

小藍鵲計畫 伴弱勢學子展翅飛翔 !

為了激勵和幫助弱勢學子,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學習發展中心特別成立「小藍鵲工作坊」,以安心課業、職能實務、多元跨域的學習宗旨,每個月透過舉辦藝文學習活動,以及專長培訓活動,讓弱勢學子能透過自己的能力,散播溫暖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教務長表示,「小藍鵲工作坊」內容包含企畫撰寫、團隊合作、領導溝通、生命激勵講座、體驗學習等等,培訓課程。日前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加深同學們對於社會關懷的動力,讓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參與的25位同學們表示課程發人省思,不只讓自己思考未來,也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有許多默默付出愛心及溫暖社會的團體,而期許自己未來也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 而活動中除了宣導社會關懷,還安排了手作棉花糖的課程,由本校茶G合作社的成員們指導製作蛋白霜棉花糖,希望能引導同學們從療癒的製作過程及可愛的作品中,真實感受到茶G合作社成員願意分享自身的甜點製作特長,將這份愉悅傳遞給所有參與同學。 特別感謝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佛光大學小藍鵲工作坊,凡符合申請資格之同學參與所有活動,最高可獲得獎一萬元助學金,以鼓勵所有佛大小藍鵲們善用學校資源精進自身能力,回饋社會,營造溫暖、互助的社會氣氛。

 

原文網址:https://gogofgu.fgu.edu.tw/edcontent_d.php?lang=tw&tb=1&cid=478&id=838

小藍鵲計畫 伴弱勢學子展翅飛翔 !

為了激勵和幫助弱勢學子,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學習發展中心特別成立「小藍鵲工作坊」,以安心課業、職能實務、多元跨域的學習宗旨,每個月透過舉辦藝文學習活動,以及專長培訓活動,讓弱勢學子能透過自己的能力,散播溫暖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教務長表示,「小藍鵲工作坊」內容包含企畫撰寫、團隊合作、領導溝通、生命激勵講座、體驗學習等等,培訓課程。日前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加深同學們對於社會關懷的動力,讓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參與的25位同學們表示課程發人省思,不只讓自己思考未來,也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有許多默默付出愛心及溫暖社會的團體,而期許自己未來也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 而活動中除了宣導社會關懷,還安排了手作棉花糖的課程,由本校茶G合作社的成員們指導製作蛋白霜棉花糖,希望能引導同學們從療癒的製作過程及可愛的作品中,真實感受到茶G合作社成員願意分享自身的甜點製作特長,將這份愉悅傳遞給所有參與同學。 特別感謝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佛光大學小藍鵲工作坊,凡符合申請資格之同學參與所有活動,最高可獲得獎一萬元助學金,以鼓勵所有佛大小藍鵲們善用學校資源精進自身能力,回饋社會,營造溫暖、互助的社會氣氛。

 

原文網址:https://gogofgu.fgu.edu.tw/edcontent_d.php?lang=tw&tb=1&cid=478&id=838

小藍鵲計畫 伴弱勢學子展翅飛翔 !

為了激勵和幫助弱勢學子,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學習發展中心特別成立「小藍鵲工作坊」,以安心課業、職能實務、多元跨域的學習宗旨,每個月透過舉辦藝文學習活動,以及專長培訓活動,讓弱勢學子能透過自己的能力,散播溫暖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教務長表示,「小藍鵲工作坊」內容包含企畫撰寫、團隊合作、領導溝通、生命激勵講座、體驗學習等等,培訓課程。日前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加深同學們對於社會關懷的動力,讓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參與的25位同學們表示課程發人省思,不只讓自己思考未來,也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有許多默默付出愛心及溫暖社會的團體,而期許自己未來也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 而活動中除了宣導社會關懷,還安排了手作棉花糖的課程,由本校茶G合作社的成員們指導製作蛋白霜棉花糖,希望能引導同學們從療癒的製作過程及可愛的作品中,真實感受到茶G合作社成員願意分享自身的甜點製作特長,將這份愉悅傳遞給所有參與同學。 特別感謝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佛光大學小藍鵲工作坊,凡符合申請資格之同學參與所有活動,最高可獲得獎一萬元助學金,以鼓勵所有佛大小藍鵲們善用學校資源精進自身能力,回饋社會,營造溫暖、互助的社會氣氛。

 

原文網址:https://gogofgu.fgu.edu.tw/edcontent_d.php?lang=tw&tb=1&cid=478&id=838

小藍鵲計畫 伴弱勢學子展翅飛翔 !

為了激勵和幫助弱勢學子,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學習發展中心特別成立「小藍鵲工作坊」,以安心課業、職能實務、多元跨域的學習宗旨,每個月透過舉辦藝文學習活動,以及專長培訓活動,讓弱勢學子能透過自己的能力,散播溫暖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教務長表示,「小藍鵲工作坊」內容包含企畫撰寫、團隊合作、領導溝通、生命激勵講座、體驗學習等等,培訓課程。日前特別請學生自己自發創辦的「培陪社會企業」分享他們進入社區關懷銀髮長者以及互動的心路歷程,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尋找自己未來方向,加深同學們對於社會關懷的動力,讓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參與的25位同學們表示課程發人省思,不只讓自己思考未來,也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有許多默默付出愛心及溫暖社會的團體,而期許自己未來也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 而活動中除了宣導社會關懷,還安排了手作棉花糖的課程,由本校茶G合作社的成員們指導製作蛋白霜棉花糖,希望能引導同學們從療癒的製作過程及可愛的作品中,真實感受到茶G合作社成員願意分享自身的甜點製作特長,將這份愉悅傳遞給所有參與同學。 特別感謝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佛光大學小藍鵲工作坊,凡符合申請資格之同學參與所有活動,最高可獲得獎一萬元助學金,以鼓勵所有佛大小藍鵲們善用學校資源精進自身能力,回饋社會,營造溫暖、互助的社會氣氛。

 

原文網址:https://gogofgu.fgu.edu.tw/edcontent_d.php?lang=tw&tb=1&cid=478&id=838

樹科大產設系 獲2024德國紅點設計獎及A+文資創意銀獎

樹科大產設系 獲2024德國紅點設計獎及A+文資創意銀獎 113.06.14

【高雄訊】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簡稱:產設系)師生創作再度躍上國際舞台,堅強的設計實力備受矚目!由專任教師陳文亮主任及傅首僖老師指導學生創作成果《NESTBEES蜂閣》榮獲2024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Red Dot Award: Design Concept)的肯定,以及《MINI WOODKER桌上型木作四合一工作站》榮獲A+文化資產創意獎【文資產品設計及工藝類】銀獎,獲得國內外評審的高度肯定,再次展現該系充沛創作能量,更讓世界看見臺灣優異的設計實力! 校長王昭雄開心的表示,產設系師生於國內外各項設計競賽表現卓越,顯示學生充分發揮大學四年所學之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透過原創設計作品展現創意巧思,本次與來自各國企業、設計公司及研究機構的頂尖設計好手共同競爭,從全球上千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相當不容易! 榮獲2024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作品《NESTBEES蜂閣》由產設系日間部林恩嫻、林翃鋕、蔡沅展三位同學創作,傅首僖老師與陳文亮老師指導。全球蜂種約有80%以上是獨居蜂,因生態環境破壞與變化,團隊觀察到獨居蜂棲息地備受威脅的問題。《NESTBEES蜂閣》是一款友善獨居蜂的孵育裝置,結合馬賽克拼貼美學、DIY組裝互動及生態觀察之特色,產品導入臺灣六種常見的獨居蜂外型特色,讓使用者親⼿為獨居蜂打造住所,達到產品與使用者之間教育學習及親⼦互動的良好效益,並透過觀察獨居蜂的孵育過程,讓更多人瞭解獨居蜂對生態的重要價值。 同時呼應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優質教育」及「保育綠域生態」兩項指標。 榮獲A+文化資產創意獎【文資產品設計及工藝類】銀獎作品《MINI WOODKER桌上型木作四合一工作站》為產設系日間部楊晶淇、劉益照、粘育綾三位同學創作,傅首僖老師及陳文亮老師指導。工作站體積小巧,同時整合圓鋸、線鋸、鑽孔、修邊四大木作功能,並且具備集塵與降噪等功能,為使用者提供高效率且健康的工作環境,再次獲得評審委員青睞。本件作品已獲得教育部「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10萬元獎勵、2024青春設計節(立體造型暨產品設計類)最佳設計獎,教育部「2024全國技專院校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工業設計群)佳作。本次再度獲得獎項肯定,並獲得獎金4萬元。


圖說二:《NESTBEES蜂閣》榮獲2024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

獲獎學生雀躍地表示,透過前期獨居蜂觀察、專家學者訪談至產品打樣實驗等發展過程,不斷設法瞭解獨居蜂習性,讓自己成為該領域專家,執行期間經歷不少挫折及方向調整,團隊憑藉著不服輸的毅力,善用彼此專長共同努力達到目標,很開心團隊堅持下來,並將產品實體創作完成。感謝老師的悉心指導,以及學校提供的獎助機制,讓作品得以參與國際競賽,很高興能獲得獎項加持,激勵大家未來在設計領域持續深耕。 指導老師傅首僖提到,回顧每件作品創作歷程發現,好的作品需經過反覆檢視與設計優化,調整過程就是最好的學習,考驗學生專業能力及鍛鍊心智強度,本次兩件獲獎團隊與作品即是最佳寫照,感謝評審委員給予作品認可,感謝王昭雄校長、蘇中和副校長、前院長翁英惠講座教授對學生創作支持與勉勵。 產設系陳文亮主任表示,本次學生獲得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紅點設計獎,也是教育部設計戰國策認列的國際第一等獎項,再次為產設系創下佳績。學生透過在校期間習得的各項專業技能,在團隊合作下發揮的淋漓盡致,值得讚許!感謝系上師長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讓全球看見樹德科大與產設系的設計創意。

圖說三:《NESTBEES蜂閣》獲獎團隊(左起)林恩嫻、蔡沅展、林翃鋕
圖說四:王昭雄校長(中)、陳文亮主任(左一)、傅首僖老師(右二)與獲獎學生合影
圖說五: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左)與《MINI WOODKER桌上型木作四合一工作站》獲獎團隊合影(右起)楊晶淇、粘育綾、劉益照

          原文網址:https://www.stu.edu.tw/latestnews_single.php?id=174854

2024僑先部結業生榜單

原文網址:https://www.nups.ntnu.edu.tw/list-year

2024 WCC世界廚藝大賽 玄奘大學

玄奘大學今年由餐旅系的湯彩群老師帶隊,帶領餐旅系的8名同學於5月16日至18日參加「2024第三屆馬來西亞世界廚藝大賽」,本次大賽除台灣外有加拿大、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印度、印尼、寮國、馬來西亞、中國等1790名各國選手參加,大賽共設置210個競賽項目,邀請50位各國名廚擔任大會評委。台灣派出200餘位選手參加,共計10餘所大學共襄盛舉。 玄奘大學去年只有1名同學參加,取得1金1銀的亮眼成績,餐旅系的同學們受到激勵,今年共有陳可蕙(1特金,1金牌),陳慧筠(2金牌),錢慧佳(1金1銀),王浩傑(金牌),許馨予(金牌),黃文俞(銀牌),朱恩慈(銅牌),王姿婷(銅牌)等8位同學報名參加聖誕餅乾屋、自由式點心包、創意月餅、現代式丹麥酥皮麵包、杯子蛋糕、餅乾自由式8款、素食點心、特製炒飯等9個項目。 歷經3天的緊張刺激的比拼,共奪得2特金,6金2銀2銅的佳績。這次參賽的選手在湯彩群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討論設計參賽項目及作品風格,定期開會設定練習的目標及時程,在賽前半個月更是在江勁毅主任及全系老師的配合與支持下展開集訓,簡紹琦校長也在百忙之中關心同學們的練習進展。


這次二年級的陳可蕙和陳慧筠同學是馬來西亞籍的僑生,其中陳可蕙同學獲得聖誕屋金牌以及聖誕彩繪餅乾的特金牌;陳慧筠同學獲得創意月餅金牌以及聖誕彩繪餅乾金牌。其中這次的彩繪餅乾競爭非常激烈,台灣就有8位選手參加,甚至包括其他學校的老師參加,陳可蕙和陳慧筠同學從年前設計好草圖到年後開始練習,幾乎課餘及假日都在結伴練習,隨著密集的練習一步一步的精進作品,到最後奪得1特金1金的佳績。公佈名次的時候陳可蕙同學高興的跳起來,因為看到那麼多人比這個項目,大家又都那麼厲害時,她很沒自信,湯彩群老師一直鼓勵她說她做的超棒的,最後證明只要肯努力總是會有收獲。 陳慧筠同學這學期參加了湯彩群老師參與的USR大學社會實踐計畫-新埔旱坑柿家創新永續計畫,湯彩群老師建議她在創意月餅中融合柿餅的元素,所以她做了非常有特色的柿柿如意酥,另外還有醒獅桃山月餅,以及福袋造型的月餅也很有中國特色,榮獲金牌殊榮。 大四錢慧佳同學去年比完和湯彩群老師說她今年還要參加,她也的確實踐自己的承諾,錢慧佳同學目前正在哈肯鋪實習,幾乎所有的假日都會到學校來練習,這次也挑戰了新的項目取得了1金1銀的好成績。尤其是自由式點心包融合了華人新年的元素做了燈籠、金元寶、萬柿如意包等具有鮮明特色的作品,獲得金牌的榮譽。 許馨予同學從開始報名就目標明確,因為她經常炒飯給家裡人吃,家裡人都很喜歡吃,因此想參賽看看自己的手藝到底怎麼樣。許馨予同學按著老師的安排一直訓練,一直調整口味越做越好,現場比賽時雖然緊張,但是臨場發揮優異,最後獲得金牌的佳績。

王浩傑同學是馬來西亞的僑生,這次參加的是現場製作的素食點心項目,王同學去年參加菩提杯,獲得了銀牌的好成績,因為他從小就是吃港式飲茶長大的,所以很喜歡港點。湯彩群老師建議他延續之前菩提杯的理念,為這次比賽設計了3款的素食港點,幾個月來不斷的調整口味,最終取得好成績。 此外,黃文俞同學參加現代式丹麥酥皮麵包的比賽項目,結合了台灣在地的水果和自己家裡種的桑葚作為麵包的內餡,非常有台灣特色,榮獲銀牌。朱恩慈同學參加聖誕屋的項目,這是她第一次畫糖霜,取得銅牌佳績,而王姿婷同學參加了杯子蛋糕的項目,亦獲得銅牌。 同學們都很開心的表示,這次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增廣見聞,也很感謝學校提供這麼優質的師資和教學環境給他們,他們會更加珍惜在校的學習時間,希望之後有機會再和老師出來觀摩學習交流。

    教師:迷你水果塔特金牌 學生:6金2銀2銅 陳可蕙 聖誕彩繪餅乾 特金牌 陳可蕙 聖誕屋 金牌 陳慧筠 創意月餅 金牌 陳慧筠 聖誕彩繪餅乾 金牌 錢慧佳 自由式中式點心包 金牌 錢慧佳 餅乾 銀牌 許馨予 特製炒飯 金牌 王浩傑 素食點心 金牌 原文網址:https://www.hcu.edu.tw/HCU/hcu/zh-tw/-masterhcunews/D5C8A41E63204193922FF9D3F6B909CC

玄大藝術設計學院再創佳績!2024新竹美展獲獎14人

2024新竹美展為鼓勵更多藝術人才投入創作,今年特別擴大徵件對象,凡出生或曾經設籍、居住、就學、就業於新竹縣、市之藝術創作者皆可報名參賽。徵件比賽分為西方媒材、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立體暨造形藝術、東方媒材、書法篆刻、工藝設計等六大類,整體參賽作品水準逐年提升。

日前,新竹美展公佈了得獎名單,玄奘大學藝術學院表現優異,共有十四件作品獲獎,成績斐然。其中,碩士班畢業生康興隆連續兩屆榮獲東方媒材類的「竹塹獎」。在東方媒材類中,范天送紀念獎由李美宜獲得,同時優選有彭碧鈴,佳作則由陳孟環等四名同學獲得。在西方媒材類中,許文昌榮獲優選獎,佳作則有張晉霖、楊茜伃、張家豪和何文高,入選的有張懷容、汪倩玉、黃孟玲和許庭皓。立體暨造形藝術類方面,沈佩萱佳作。 這些獲獎作品來自在校生及近期畢業的同學,展現了玄奘大學藝術學院的實力與創新。新竹美展不僅是藝術創作者展示才華的平台,也為新竹縣市的文化藝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未來有更多優秀的作品和人才湧現。 玄奘大學簡紹琦校長表示,新竹市不僅是科技重鎮,近年來更以新思維積極發展文化建設,迅速翻轉了整座城市的樣貌。「新竹美展」作為新竹縣、市合辦的重要在地指標性競賽,展示了新竹在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 玄奘大學位於新竹市香山區,對於在地的文化鏈結,尤為重視。學校積極投入資源,包括編列高額預算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競賽,並加發師生學術表現獎勵金。近期公布的「新竹美展」中,玄奘大學學生再次獲得佳績,充分顯示出學校在藝術教育上的深耕動能。 簡校長強調,玄奘大學不僅致力於科技的發展,也積極推動新竹在地藝術的跨域創作風氣,為這座古城注入了豐富的科技與人文氣息。學校將繼續與在地社群共同努力,提升新竹的文化品味與藝術氛圍,讓這座城市更具魅力與活力。【本報導來元:工商時報】   原文網址:https://www.hcu.edu.tw/HCU/hcu/zh-tw/-masterhcunews/067D4B19CE3A4DAB968EB118D21F7A69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