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商業資訊學群 催生南部智慧資訊商業服務聚落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結合三系優勢培育未來人才。由左至右為:資訊管理系蘇國瑋主任、智慧商務系(原高雄工專資訊管理系)張添香主任、商務資訊應用系李哲瑋主任。圖片來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結合三系優勢培育未來人才。由左至右為:資訊管理系蘇國瑋主任、智慧商務系(原高雄工專資訊管理系)張添香主任、商務資訊應用系李哲瑋主任。圖片來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新公布2020年「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台灣躍升為11名,除了受惠於智慧手機普及率、行動寬頻用戶多等因素,在全球排名前三的「高等教育成就」,與全球居冠的「資訊科技與媒體股票市場資本額占GDP比率」,都展現台灣在數位經濟人才培育有成,催生更多數位科技新貴。 在這股數位創新浪潮中,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除以創業型大學定位,在基礎科研部分,更有22位教授被列為史丹佛「全世界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其中2位即來自資管系,為了催化三校合併的優勢,商業資訊學群(智慧商務系、商務資訊應用系、資訊管理系)也積極與更多系所展開跨域合作。


軟體聚落形成,促南部成AIoT重鎮 「在高雄軟體園區的帶動下,台灣資通訊產業有明顯南移的現象,包含最近在高雄設立研發中心的東森集團,和神通資訊科技,都向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提出產學合作需求。」資訊管理系主任蘇國瑋說,三校的資訊管理系在合併後,除了透過系所改名,發展不同特色,更重要的是發揮綜效,協助南部資通訊產業升級。 事實上,有別於南部理工科在生源與就業上,都偏重於南部產業聚落,三校的資管系過去的學生有近半來自北部,畢業後在中北部就業的比例更高達6、7成,除了因資管系已成顯學,學生多半是挑系、挑校,不挑地點,另一個原因則是南部尚缺乏軟體的產業聚落。 而在北部腹地飽和,橋頭科學園區聚焦AI及5G下,南部較低的建置成本與物價壓力,都可望造成產業與人才的磁吸效應,讓南部靠著AIoT產業聚落的形成,真正實現南北翻轉。
跨域學程+產學合作,催生多元數位經濟 因應這股趨勢,鄰近橋頭科學園區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也積極透過跨域學程和產學合作,由商業資訊學群往外輻射,培養更多跨領域人才。 其中,智慧商務系經由專業與跨域學程,培養學生精湛產學實作能力,近幾年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應用榮獲許多大獎,如2017遠傳物聯網應用開發大賽冠軍、2017中油黑客松程式設計第一名、2018台灣車客松冠軍、2019中華電信IoT大平台創意應用大賽冠軍與季軍等,落實智慧商務系技術深耕、學用合一的育才理念。 資訊管理系則攜手南科與諸多大型企業,針對AIOT,區塊鏈,智慧商務及創新應用四大主軸,鼓勵教師跨系所跨國際合作。身為全校國際推動第一名的系所,透過和諸多歐美名校進行雙聯學制、交換學生等合作,更讓師生的前瞻創新能力,展現在科技部計畫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等佳績。 而商務資訊應用系基於過去在資訊科技與國際海運中所累積之眾多產學合作經驗,讓學生結合數位科技與海洋議題,近五年在美國AIT魚客松、經濟部工業局資服競賽、CEO國際電商中心等大型競賽中獲獎近40項。此外,除了獲得多個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近期黃錦祥、劉勇志與王馨葦等三位教授更爭取到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為課程注入創新教學思維。商資系亦進一步切入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投入漁鄉關懷以提升在地產業競爭力,並深化在大數據分析、資訊安全與智慧教學的發展。
以人為本,藉由AI打造美好社會 「網路原生世代的數位力是很強的,但要成為平台建構者,或切入數位商機的行銷、服務各領域,都需要以人為本,才能從創意,走到創新,甚至創業。」蘇國瑋分享,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從大一通識就即重視三創課程,且擁有嫁接哈佛、MIT經驗的創客基地下,都為數位創新提供了紮實,且務實的土壤。 李哲瑋則提醒,未來沒有產業不需要資訊人才,從商務資訊應用系系友遍布電腦大廠、國際貿易、物流、半導體及公部門,就可看出任何產業對資訊科技的仰賴。 「但具備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的科技人,才是新世代人才應追逐的目標。如本系汪素卿老師帶領學生投入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將科技力導入在地農漁業,協助傳統產業升級與創新商業模式轉型,目的是為漁村人口老化注入青春活力,並吸引青年返鄉創業深耕。」 張添香則提醒,智慧商務系近年師生共同的研究成果可以窺知,智慧商務對產業帶來的變革,其實已在發生,如人工智慧海生館魚類辨識系統,物聯網結合AR、VR在智慧家庭,以及智慧讓座孕婦標章設計。另外,在商務設計有無人商店機器人購物輔助系統、i@stock股市投資風險控管系統。最後,醫療大數據應用亦有相當成果,如巴金森氏症及糖尿病的診斷,及腦中風復健成效評估。 當眾多人還在擔憂、坐等AI取代自己的工作時,商業資訊學群卻透過更名、特色發展,並以分競合擊的方式,讓數位科技的發展,除了嘉惠產業、發展多元商務應用,更延伸到健康醫療、社會公衛,引領年輕世代善用數位科技,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出自天下雜誌採訪(https://reurl.cc/MdaxrW) 原文網址:https://www.nkust.edu.tw/p/406-1000-39808,r12.php  

臺灣最具指標性之國際動畫影展 2022關渡國際動畫節正式揭幕

臺灣最具指標性之國際動畫影展 2022關渡國際動畫節正式揭幕紀實照片,共4張

第十二屆關渡國際動畫節(Kuandu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簡稱KDIAF於2022年10月23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文生態館盛大開幕,一連展開為期七天,一系列影片、論壇、講座等精彩活動,並將於10月29日舉行閉幕式與頒獎典禮。 今年的主題為「午夜十二 」,除了代表動畫節邁入第十二屆外,午夜奇幻的氛圍也象徵動畫媒材無限的創意及想像力,期望觀眾跟隨午夜敲響的鐘聲,一同進入動畫神秘奇幻的世界。七天之中,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還有許多不容錯過的精彩活動。 於開幕式短片部分,特別播映了由動畫系全體大一學生所製作的「十秒短片」,以及大二學生群為40週年校慶所製作的「校園動畫」。陳愷璜校長於致詞時表示,看到動畫系與MIT音樂學程師生們的跨域合作呈現,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能製作出這一系列的短片,十分令人驚艷,同時也感謝每一位參與關渡國際動畫節籌劃製作的教職員生,讓這項國際動畫影展越辦越好。

  影新學院史明輝院長則說到,關渡國際動畫節已經堂堂邁入第12屆,每次看到同學們的作品,各自發揮淋漓盡致,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就像是和學齡前的孩童一般,毫無拘束的放手去玩耍,讓他深覺得做動畫是如此地開心:同時他也再次感謝系上所有為動畫節不斷付出奉獻的教師群。 動畫系趙瞬文主任談到,今年的競賽單元「關渡狗動畫獎KuanDog Prize」都是關渡國際動畫節的重頭戲。今年共收到來自94個國家、2230多件作品。在經過初選委員們一個多月的評選後,入圍名單現已正式公布於KDIAF官方網站。本屆共有85部作品入圍競賽片,30部獲選觀摩片,涵蓋各式主題與風格的競賽單元。此外,另在評審團的部分,今年更是規劃了三大類別,共計 18位評審將在影展期間選出最佳動畫獎、最佳學生動畫獎、臺灣特別獎、臺灣學生獎、臺灣配樂獎等多項大獎。

  每年的開閉幕片、特映長片都深受觀眾期待與喜愛,今年則有幸邀請到了榮獲第7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的《繼園臺七號》為動畫節的開幕片,帶領觀眾回到1967年的香港,跟隨楊凡導演追憶似水年華;特映長片邀請到獲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紀錄片和動畫電影三項提名的《漂浪人生》,藉動畫方式紀錄真實人生,及戰火之下顛沛流離的回憶故事。閉幕片則是邀請到入圍2020安錫動畫影展最佳動畫長片、2021 凱薩獎最佳動畫片、2021 蒙特婁奇幻影展最佳動畫長片的《小小吸血鬼》,在主角和朋友們共同冒險、成長的精彩故事中,為動畫節畫下完美句點。 今年延續與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的單元合作,帶給臺灣觀眾精彩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精選單元」。為了促進國際交流,特別舉行「SCHLiNGEL 國際兒少動畫精選單元」,映後將邀請AnimEDU臺灣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汪純煌影展主席與德國SCHLiNGEL 影展主席Michael Harbauer進行線上交流訪談。 此外,為了促進與動畫產業的連結,邀請經典動畫《魔法阿媽》的王小棣導演;以及王登鈺導演分享榮獲法國新影像藝術節特別提及獎的虛擬實境(VR)作品《紅尾巴Ep.1》與各類跨域作品;此外以作品《島影》榮獲第44屆金穗獎榮獲最佳動畫片的余聿導演;長期擔任國家影視聽中心、文化局等專業法律顧問黃秀蘭律師,以及甲尚科技進行多場臺灣動畫產業講座。國際貴賓則邀請了德國知名導演Raimund Krumme及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高級講師及動畫及媒體藝術項學程總監Michael Robinson與我們分享他們在國際動畫產業的工作經歷。

  本屆影展除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文生態館進行實體節目,並特別規劃線上放映與專題演講直播等活動,歡迎喜愛動畫的觀眾能到現場共襄盛舉。另同時也將於10月底至12月初至高雄市電影館、嘉義萬國戲院、花蓮鐵道電影館以及全台9所小學合作,舉辦串聯各地的動畫巡迴放映。誠摯歡迎各屆動畫迷一同來參與第十二屆關渡國際動畫節豐富的系列活動。 更多消息及部分節目資訊,歡迎至官方網站 或臉書搜尋活動粉專:關渡國際動畫節 Kuandu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攝影 吳俊諺   原文網址: https://w3.tnua.edu.tw/%e8%87%ba%e7%81%a3%e6%9c%80%e5%85%b7%e6%8c%87%e6%a8%99%e6%80%a7%e4%b9%8b%e5%9c%8b%e9%9a%9b%e5%8b%95%e7%95%ab%e5%bd%b1%e5%b1%95-2022%e9%97%9c%e6%b8%a1%e5%9c%8b%e9%9a%9b%e5%8b%95%e7%95%ab%e7%af%80/

中興大學與瑞思資訊攜手推動印尼、馬來西亞鮭魚返鄉人才培育計畫

簽約儀式大合影
簽約儀式大合影

因應資安專業國際人才需求日益增長,國立中興大學、瑞思資訊股份有限公司9月13日舉辦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攜手推動印尼、馬來西亞國際人才培育,發展中部地區資安人才基地。

中興大學詹富智校長(右)與瑞思資訊郭宏裕董事長(左)簽署MOU
中興大學詹富智校長(右)與瑞思資訊郭宏裕董事長(左)簽署MOU
中興大學詹富智校長(右)與瑞思資訊郭宏裕董事長(左)簽署MOU
中興大學詹富智校長(右)與瑞思資訊郭宏裕董事長(左)簽署MOU

興大詹富智校長表示,資安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全球對於資安專業國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本計畫以南向發展,鎖定印尼、馬來西亞培育國際人才鮭魚返鄉服務,透過與瑞思資訊的合作,帶領學生進入資訊及資安產業的門檻,為業界培養更多具有實戰經驗的優秀資安國際人才,並在資安領域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 瑞思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郭宏裕董事長表示,瑞思資訊提供參與計畫的學生三個月保障之任用期,期間給於工程師發展之充足教育訓練,另協助瑞思資訊對於印尼、馬來西亞等外國客戶之專案支援。計畫結束後,表現優異者,瑞思資訊另提供簽約資格,將實習之職務轉為正職,提供學子返鄉發揮所長的機會,非常感謝興大攜手合作培育國際優秀人才。   興大產學研鏈結中心張健忠主任表示,本中心以臺灣國際產學中心為平台,協助國家發展資安產業,以國際人才實際需求為導向,促進相關技術研發、產業鏈結媒合,培育跨領域人才進行在學、在職訓練及企業解題之產學合作,促成臺灣資安產業接軌國際,奠定產業發展基礎。 簽約啟動儀式由中興大學詹富智校長、國際事務處周濟眾副校長兼國際長、產學研鏈結中心張健忠中心主任、化學工程學系郭文生助理教授及本計畫主持人:產學研鏈結中心黃俊卿營運長,產業代表:瑞思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郭宏裕董事長、袁紹清執行副總、彭睦桓專案經理攜手簽署合作備忘錄。 詹校長表示,將持續結合企業需求,辦理產學合作增長學生職場經驗,提供國際學生實習機會,推動產學合作的具體實踐,強化國際資安人才培訓,鼓勵更多優秀國際人才紮根資安領域,打造興大成為中部地區發展資安人才之核心基地。

學海築夢大放異彩景文科大榮獲補助全國第一

景文科大今年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獲得補助金額高達364萬,為排名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第一。 景文科大為使學生以獲公費補助赴海外實習以拓展國際視野,積極鼓勵學校老師申請計畫,近三年因執行計畫成果獲教育部肯定,補助金額及排名亦年年提升,今年排名更勇奪全國第一。 108年學生獲教育部補助赴海外實習人數達89人,人數屢創新高。去年因疫情關係,海外實習計畫均延緩執行,期待疫情結束後,利用補助經費選送更多學生赴海外實習。 景文科大為優質技職院校,更重視學生專業實作能力,期望將來能夠選送更多學生赴海外實習以強化學生競爭力。 此外,為拓展學生海外實習場域,近年學校除積極尋求更多歐美國家合作外(目前學生海外實習有日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等國家),為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未來亦將鼓勵學生赴該等國家實習,除印證所學專業外,於海外實習期間學習當地語言文化,也為將來進入職場奠定基礎。

展現創新創意行銷力 世新公廣系三大出路介紹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結合了兩大專業優勢,能培養具有創意設計能力和行銷企劃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學生修讀完公廣系後,不僅出路廣泛,且就業競爭能力強。

圖一:「讓碳息終紙:蒲公英環保品牌行銷企劃競賽」-金獎 (由公廣系提供) 前言:很多人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會考慮未來出路及發展前景。世新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評價非常高,它有著兩大專業的優勢特點,學生同時具備有創新創意設計能力和行銷企劃能力,可以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學校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出路,還會安排許多實習項目,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提升專業能力,獲得更強的就業競爭力。 一、世新公廣系是什麼?學系特色

圖二:新北廣告人決賽拍攝 (由公廣系提供) (一)世新大學公廣系介紹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是台灣非常知名的一個學系專業,創立至今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教學歷史,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它打破了傳統的專業分組,結合了公共關係和廣告學兩大專業優勢,促進了公關與廣告產業之間的跨界交流。這可以充分發揮公共關係影響力在廣告行銷領域中的優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源源不斷地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二)世新大學公廣系優點與特色 世新公廣系宗旨和傳統廣告學系相比會有較大區別,後者注重設計廣告,而前者則更注重廣告企劃和後續的行銷策略,並且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外,還強調對人文素養的培育。學生在公廣系課程中會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廣告企劃的真實案例,結合公共關係專業的角度來了解品牌形象的建立和成功廣告企劃所具備的要素,培養出敏銳的市場嗅覺。 從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畢業的學生,通常具備更優秀的企劃執行能力和市場所需要的創新創意設計。作為綜合型新傳播人才,他們不僅就業範圍廣,而且就業競爭能力更強。   二、世新公廣系學什麼?三大核心能力 (一)企劃執行 一個專業的傳播人,要具備非常強的企劃執行能力。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會在學生大一入學開始就培養相關技能,您會從廣告學、公共關係基礎概論中了解到社會趨勢和市場規律,並通過實務操作以及實習活動不斷加強市場分析能力和專案企劃書撰寫能力。 (二)創意設計 創意設計是優秀廣告人的必備技能,也是很多學生在廣告產業工作賴以生存的能力。世新公廣系會通過專業課程和產學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和國際化行銷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將自己內心富有創造力的想法通過廣告的形式表達出來。 (三)數位運用 現在社會發展迅速,很多行業都會應用先進的數位工具來輔助工作,提高生產效率。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為了讓學生能具備更好的競爭能力,會在課程中教學生如何充分利用先進的數位工具可以幫助分析數據,讓廣告呈現出更好的視覺傳達效果。

圖三:2022年全國大專校院OTOP地方特色產業故事化行銷競賽」-行銷企劃組金獎 (由公廣系提供)   三、世新公廣系三大出路介紹 (一)公共關係產業 公共關係產業是許多公廣系學生的主要畢業出路之一,不少同學會加入公關公司、民意調查機構等去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很多品牌公司為了能夠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也會設立有獨立的公關部門。世新大學學生不僅有著專業的公關知識,還掌握了廣告宣傳技術,可以幫助品牌做好危機公關和進行良好的品牌廣告宣傳。 1.優秀畢業校友:李香萱 李香萱在公共關係產業中工作有近10年時間,2020-2023在Dcard擔任 Senior Marketing Specialist, 負責Dcard品牌行銷、認知溝通、會員獲取、品牌聯名合作、數據分析與數位行銷思維。

圖四:優秀校友-李香萱 (由公廣系提供) 2.優秀畢業校友:施欣豪 施欣豪現任職利眾公關業務總監,公關經歷10年多,從整合行銷公司到綜合性公關公司,曾獲得2016和2018傑出公關獎。

圖五:優秀校友-施欣豪 (由公廣系提供)   (二)數位行銷與新媒體 除了公關產業和娛樂圈外,數位行銷與新媒體同樣適合世新學生發展。很多廣告公司都需要這類綜合型人才,而公廣系學生則非常合適,他們具備創新創意設計能力和優秀的企劃執行能力,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為客戶更好地量身打造廣告,達到讓客戶滿意的效果。 1.優秀畢業校友:廖苑君 廖苑君從事行銷產業13年,從最初的廣告企劃到「都頡行銷」策略總監,主導了許多個行銷企劃,憑藉豐富的經驗和優質的行銷效果在業內廣受好評。

圖六:優秀校友-廖苑君 (由公廣系提供) 2.優秀畢業校友:劉恆瑞 劉恆瑞現在是電通國華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是行銷創意領域的權威人士,曾經帶領團隊獲得了台灣時報廣告全場最大獎、中國廣告長城金獎、上海廣告獎金獎等多項榮譽。

圖七:優秀校友-劉恆瑞 (由公廣系提供)   (三)影視娛樂圈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出路非常廣泛,在學生上學期間有很多大學實習活動可以接觸到知名的影視公司。因此有不少學生憑藉優秀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順利加入影視娛樂圈,在演員、主持人、經濟人等職位上繼續完成夢想。 1.優秀畢業校友:涂善存 涂善存憑藉高顏值外表和優秀的表演被媒體稱為「世新金城武」,有《飛魚高校生》、《我的未來男友》等多個代表作,是演藝圈當紅明星。

圖八:優秀校友-涂善存 2.優秀畢業校友:王上菲 校友王上菲出演過知名戲劇《台灣X檔案》,以出色的演技詮釋了一名正義的警察角色,深受觀眾喜愛。她還曾擔任毒防關懷大使普及毒品危害,號召學生要樹立正確的防毒觀念。

原文地址: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結合了兩大專業優勢,能培養具有創意設計能力和行銷企劃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學生修讀完公廣系後,不僅出路廣泛,且就業競爭能力強。

圖一:「讓碳息終紙:蒲公英環保品牌行銷企劃競賽」-金獎 (由公廣系提供) 前言:很多人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會考慮未來出路及發展前景。世新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評價非常高,它有著兩大專業的優勢特點,學生同時具備有創新創意設計能力和行銷企劃能力,可以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學校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出路,還會安排許多實習項目,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提升專業能力,獲得更強的就業競爭力。 一、世新公廣系是什麼?學系特色

圖二:新北廣告人決賽拍攝 (由公廣系提供) (一)世新大學公廣系介紹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是台灣非常知名的一個學系專業,創立至今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教學歷史,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它打破了傳統的專業分組,結合了公共關係和廣告學兩大專業優勢,促進了公關與廣告產業之間的跨界交流。這可以充分發揮公共關係影響力在廣告行銷領域中的優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源源不斷地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二)世新大學公廣系優點與特色 世新公廣系宗旨和傳統廣告學系相比會有較大區別,後者注重設計廣告,而前者則更注重廣告企劃和後續的行銷策略,並且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外,還強調對人文素養的培育。學生在公廣系課程中會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廣告企劃的真實案例,結合公共關係專業的角度來了解品牌形象的建立和成功廣告企劃所具備的要素,培養出敏銳的市場嗅覺。 從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畢業的學生,通常具備更優秀的企劃執行能力和市場所需要的創新創意設計。作為綜合型新傳播人才,他們不僅就業範圍廣,而且就業競爭能力更強。   二、世新公廣系學什麼?三大核心能力 (一)企劃執行 一個專業的傳播人,要具備非常強的企劃執行能力。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會在學生大一入學開始就培養相關技能,您會從廣告學、公共關係基礎概論中了解到社會趨勢和市場規律,並通過實務操作以及實習活動不斷加強市場分析能力和專案企劃書撰寫能力。 (二)創意設計 創意設計是優秀廣告人的必備技能,也是很多學生在廣告產業工作賴以生存的能力。世新公廣系會通過專業課程和產學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和國際化行銷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將自己內心富有創造力的想法通過廣告的形式表達出來。 (三)數位運用 現在社會發展迅速,很多行業都會應用先進的數位工具來輔助工作,提高生產效率。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為了讓學生能具備更好的競爭能力,會在課程中教學生如何充分利用先進的數位工具可以幫助分析數據,讓廣告呈現出更好的視覺傳達效果。

圖三:2022年全國大專校院OTOP地方特色產業故事化行銷競賽」-行銷企劃組金獎 (由公廣系提供)   三、世新公廣系三大出路介紹 (一)公共關係產業 公共關係產業是許多公廣系學生的主要畢業出路之一,不少同學會加入公關公司、民意調查機構等去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很多品牌公司為了能夠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也會設立有獨立的公關部門。世新大學學生不僅有著專業的公關知識,還掌握了廣告宣傳技術,可以幫助品牌做好危機公關和進行良好的品牌廣告宣傳。 1.優秀畢業校友:李香萱 李香萱在公共關係產業中工作有近10年時間,2020-2023在Dcard擔任 Senior Marketing Specialist, 負責Dcard品牌行銷、認知溝通、會員獲取、品牌聯名合作、數據分析與數位行銷思維。

圖四:優秀校友-李香萱 (由公廣系提供) 2.優秀畢業校友:施欣豪 施欣豪現任職利眾公關業務總監,公關經歷10年多,從整合行銷公司到綜合性公關公司,曾獲得2016和2018傑出公關獎。

圖五:優秀校友-施欣豪 (由公廣系提供)   (二)數位行銷與新媒體 除了公關產業和娛樂圈外,數位行銷與新媒體同樣適合世新學生發展。很多廣告公司都需要這類綜合型人才,而公廣系學生則非常合適,他們具備創新創意設計能力和優秀的企劃執行能力,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為客戶更好地量身打造廣告,達到讓客戶滿意的效果。 1.優秀畢業校友:廖苑君 廖苑君從事行銷產業13年,從最初的廣告企劃到「都頡行銷」策略總監,主導了許多個行銷企劃,憑藉豐富的經驗和優質的行銷效果在業內廣受好評。

圖六:優秀校友-廖苑君 (由公廣系提供) 2.優秀畢業校友:劉恆瑞 劉恆瑞現在是電通國華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是行銷創意領域的權威人士,曾經帶領團隊獲得了台灣時報廣告全場最大獎、中國廣告長城金獎、上海廣告獎金獎等多項榮譽。

圖七:優秀校友-劉恆瑞 (由公廣系提供)   (三)影視娛樂圈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出路非常廣泛,在學生上學期間有很多大學實習活動可以接觸到知名的影視公司。因此有不少學生憑藉優秀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順利加入影視娛樂圈,在演員、主持人、經濟人等職位上繼續完成夢想。 1.優秀畢業校友:涂善存 涂善存憑藉高顏值外表和優秀的表演被媒體稱為「世新金城武」,有《飛魚高校生》、《我的未來男友》等多個代表作,是演藝圈當紅明星。

圖八:優秀校友-涂善存 2.優秀畢業校友:王上菲 校友王上菲出演過知名戲劇《台灣X檔案》,以出色的演技詮釋了一名正義的警察角色,深受觀眾喜愛。她還曾擔任毒防關懷大使普及毒品危害,號召學生要樹立正確的防毒觀念。

原文地址:https://www.shu.edu.tw/Spotlight.aspx?from=06&sID=30566  

暨大輔導之新創企業VM-Fi聲麥無線 拉斯維加斯參展驚艷全場

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 CTA) 於美國紐約公佈今年度CES 2022 創新獎得獎名單 (CES 2022 Innovation Awards Honoree)。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創業育成中心輔導的『VM-Fi 聲麥無線 |5G 即時 AI 語音翻譯解決方案』(VM-Fi, Smart 5G Blazing Fast AI Speech Translation System) 榮獲 CES 2022 智慧城市創新獎。日前在2022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展出,其優異的翻譯技術,吸引全場目光。 在全球化之下,資訊、觀光、交通已再無國界之分,而人與人卻仍然受制於與語言之上,VM-Fi 聲麥無線有限公司透過暨大創新育成中心輔導,研發出一套結合AI 人工智慧與5G高速通訊技術翻譯系統,而『VM-Fi 聲麥無線』更獲全球最具科技影響力的『CES 2022 智慧城市創新獎』肯定。VM-Fi 運用智慧城市 5G 以及 AI 提供高速即時的語音傳譯服務,讓台上一人即講、台下百人即聽的即時語音轉譯;達到立即解決語言問題的智慧城市生活。聲麥無線執行長彭德新表示,『VM-Fi 聲麥無線』會持續提供世界跨越語言、距離的商業通訊方案,編織全球智慧城市美好未來生活為願景方向。 暨大校長武東星表示聲麥無線(VMFi)團隊開發的AI即時雲端翻譯軟體,能做到主講者的聲音從麥克風收音後,傳輸到雲端後就可以即時翻譯,觀眾只要下載APP就能聽到翻譯內容,完全不需要任何硬體設備。今年CES新創展區「Eureka Park」,科技部特別以「Taiwan Tech Arena(TTA)」為主題設置專區,在疫情威脅的當下,今年還是有55家台灣的新創企業參加實體展。暨大輔導廠商現場展示的強大AI翻譯實力,也獲得國內外相關媒體,如:國際財經時報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台灣焦點(Focus Taiwan)以及數位時代的專題報導,大幅累積台灣科技新創產業的國際能見度。   原文網址:https://rpage.ncnu.edu.tw/p/404-1000-534-1.php?Lang=zh-tw

十月起邀您共賞 2021關渡藝術節「關渡30」

迎接即將到的光輝十月,由北藝大主辦之2021「關渡藝術節」今年適逢「出蘆(洲)入關(渡)」遷校30週年,特以「關渡30」為主題,藉由13個團隊,50檔多元展演節目,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熱鬧慶典,呈現北藝大紮根關渡30年間,著力於經典傳承,追求創新發展的路程與豐碩成果;同時也讓身處於備受挑戰的疫情時代每位民眾,透過藝術正面能量,支持與豐富日常生活。  

陳愷璜校長表示,在疫情嚴峻的這一年,很感謝各界好友的協助才能促成北藝大如期舉辦今年的關渡藝術節。北藝大依舊保有30年前『出蘆入關』的初衷與勇氣,持續讓藝術在關渡的山頭發光發熱。

為此次「關渡30」,特別設計其中一項活動《風華再現XR虛實互動》,運用了擴增實境技術,將30年前北藝大「出蘆入關」藝術大移動儀式劇場的校史盛事風華再現,讓觀眾能在校園中透過手機遇見「藝院八大仙」,以輕鬆的心情,體驗科技帶來的時空校園 巡禮。而這項活動將持續在校園各地進行,展期長達三年。

而以「舞蹈」演出為主軸的2021「關渡藝術節」,藝術總監-舞蹈學院何曉玫院長說明,除了舞蹈展演外,另也結合不同創新媒材,推出嶄新的演出活動。其中,《舞蹈GPS》,節目以GPS導航為概念,邀請觀眾戴上耳機、穿梭在北藝大校園中,觀賞舞蹈肢體與場域的互動,同時一覽北藝大校園的清幽環境,體驗一場如小旅行的移動式展演。 此外,《舞影繪輯 x 舞動360》結合舞蹈與影像,由舞蹈學院與電影與新媒體學院策動《舞影繪輯》,透過鏡頭語彙,跨頁媒介、重疊視角,打破既定的創作架構;並與臺灣數位藝術中心共同策劃《舞動360》,透過360度攝影機打開新的創作視角,激發年輕世代創作者面對世界、人群時所提出的詰問與感受。另一檔《極東之隅:馬崗故事》,讓藝術與生活更緊密結合,以表演藝術為載體,經由詳實的田野調查與藝術轉化,帶領觀眾認識馬岡地區的故事,並深化對於自身文化的了解與認同。

此外,今年的音樂節目,邀請到來自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的雙簧管首席諾拉‧西斯蒙迪(Nora Cismondi)與法國國家管弦樂團的英國管首席洛朗‧德克(Laurent Decker),一同與北藝大教授們演奏多樣風格的雙簧管室內樂作品。而去年備受好評,由新媒系與音樂系共同合作之《後花園》,今年再度推出《後花園II-聲光對位:科技與音樂跨域實驗劇場》,期讓科技、新媒體與音樂的多重融合、產生對話,進行多層次的虛擬與真實之互動,再次震撼觀眾們的感官體驗。 至於在戲劇節目方面,由北藝大戲劇學院帶來《The Passion of Medea 米蒂亞的受難》,取材自希臘神話中,伊阿宋尋找金羊毛、以及其後米蒂亞的故事。劇本圍繞在捕捉這趟孤兒出走伊甸園的旅程,也捕捉人類的情感,在命運的舞台上,所展現的張力與動能。

此外,緊接登場的為影新學院三個學系分別籌辦的第13屆「關渡電影節」(10月7日至15日)、2021「關渡國際動畫節」(11月1日到7日)與 2021「關渡光藝術節」(12月3日至31日)。其中,由電影創作學系主辦之「關渡電影節」除邀請國內大專校院影視相關系所學生投件參展,透過「關渡電影節」這個平台,成為臺灣學生影展的指標和優秀作品展現的平台外,今年也將與姐妹校東京藝術大學交流作品,並在剝皮寮、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展前展」,誠摯邀請各界民眾共同參與。 另由動畫學系舉辦的2021「關渡國際動畫節」,今年不畏疫情影響,共計收到來自100多個國家、逾1200件作品投稿參與徵選競賽,故除了線上辦理影展外,也會在新落成的科技藝術館內進行實體放映。而最後登場由新媒體藝術學系主辦的「關渡光藝術節」,將挑戰在以新媒體藝術介入生活場域,特別設計以「吃」為主題,於達文西廚房進行沈浸式影像演出。 就從10月起到年底,歡迎各界民眾一起跟著北藝大各藝術節的腳步, 一同走進和體驗多元的藝術慶典生活。


● 2021關渡藝術節 時間:2021/10/2-11/28 官網:https://kdaf.tnua.edu.tw/2021/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UANDU 宣傳片:https://youtu.be/mPNOUKAoThc 購票請上OPENTIX購票系統、ACCUPASS購票系統 攝影 王世邦 原文網址: https://w3.tnua.edu.tw/%e5%8d%81%e6%9c%88%e8%b5%b7%e9%82%80%e6%82%a8%e5%85%b1%e8%b3%9e-2021%e9%97%9c%e6%b8%a1%e8%97%9d%e8%a1%93%e7%af%80%e3%80%8c%e9%97%9c%e6%b8%a130%e3%80%8d/ 

清華大學創建全球第一個胜肽設計資料庫

 

本校研究團隊藍忠昱特聘教授(左起)、傅化文教授、楊立威所長開發新型胜肽資料庫

胜肽近年當紅,許多保健食品及保養品都應用了這種短鏈蛋白質,並強調分子小、更好吸收。本校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團隊研發出全球第一個以分子動力學為基礎的新型胜肽設計資料庫,好比高效率的藥物設計google搜尋引擎,可幫助學界、醫界及藥廠設計出更有效、且不傷害人體的新型胜肽藥物。 這個治療用的胜肽設計資料庫由本校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楊立威所長創建,團隊中的清華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藍忠昱特聘教授、傅化文教授應用資料庫,找到了可診斷幽門桿菌、對抗致病性白色念珠菌及大腸桿菌、及抗肝癌病變的胜肽,並投入實驗證實其功效。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胜肽資料庫內不同條螺旋狀胜肽與磷脂層膜作用

胜肽是由蛋白質最小的組成分子胺基酸所組成,由2個胺基酸組成的稱為二胜肽,3個胺基酸組成則稱三胜肽,依此類推,可有殺菌、調控免疫反應等多種功能,並已應用在治療糖尿病等疾病藥物。但過去胜肽藥物的開發就像在成千上萬的胺基酸序列組合中亂槍打鳥,必須逐一實驗才知是否有效或對人體有害。

楊立威所長解釋螺旋狀胜肽插入磷脂質層膜的過程

楊立威所長從已有的蛋白質資料庫裡提取了170萬條的α螺旋狀胜肽,透過分子動力學的電腦模擬,找出其中的規則性;在設計如抗菌功能的胜肽時,只要輸入關鍵字,如AxxBxxC (A、B、C為已知有重要功能的胺基酸,x可為任何胺基酸),數據庫即可預測出最符合研究人員需求結構與功能的胜肽序列。 作為團隊中的微生物學專家藍忠昱老師,進一步以實驗來證明電腦選的胜肽真的有效。結果證實資料庫選出來的殺菌胜肽在對抗白色念珠菌及有害細菌上具有更好的功效,且不易造成紅血球破裂,安全性也因此提昇。 本校生物化學專家傅化文老師指出,應用資料庫不僅能設計出治療效果更好的胜肽,也可應用於疾病診斷,團隊就利用資料庫找到了胃部幽門螺旋桿菌蛋白中的一段胜肽,可被市售抗體辨識,這個抗體因此有機會發展出新的診斷及治療用途。不僅如此,團隊發展的演算法,也找到了具治療新冠肺炎潛力的胜肽。 楊立威所長指出,這套胜肽資料庫研發成果除提供學術界作為設計新型胜肽的重要平台,未來也可提供生技及醫療產業用於藥物、化妝保養品、漱口水、隱形眼鏡藥水、牙膏等產品開發,用途十分廣泛。

本校跨領域團隊蔡政育同學(左起)、傅化文教授、楊立威所長、藍忠昱特聘教授,研發胜肽資料庫
本校研究團隊蔡政育同學(左起)、藍忠昱特聘教授、傅化文教授、楊立威所長開發新型胜肽資料庫

                  原文網址:https://www.nthu.edu.tw/hotNews/content/1073  

玄奘大學「超玄轉日」影片成果發表 產學培育影視新星

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於24日在校內聖印廳首次舉辦「超玄轉日-玄奘大學傳播學院師生成果發表會」,此次活動不但首次播映由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獎助製作的三部學生作品,也將進行玄奘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特別放映《遠方的回憶》。玄奘大學校長簡紹琦表示,此次與影委會的合作非常難得,可見他們對玄大的肯定,也希望雙方能共同培植出未來的影視新星。 本次的「影視產學合作計畫」事實上從去年12月就開始啟動,歷經校內初選及影委會決選過程,共選拔出三件作品給予補助。獲選影片分別為影劇藝術學系學生白興國所導演的《空車》、大眾傳播學系學生楊逸軒所導演的《小雯》,以及大眾傳播學系學生江明安所導演的《這一天 D-Day》。 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學生的作品終於放映,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美國電影學院學者張石雨、紀錄片導演許明淳、傳播學者諸葛俊亦遠道而來給予同學們中肯的建議及鼓勵,期待能將豐富的相關經驗傳承下去。饒紫娟表示,相當期待學生今後的作品,亦希望可以從中找出能輔導參加國內外影展的優秀作品,並透過這些在台北取景拍攝的鏡頭,將台北的獨特同時行銷出去。 此次活動同時也播映了由大眾傳播學系學生張駿生擔任後製導演的《遠方的回憶》,玄奘大學USR計畫所拍攝的這部紀錄片以新竹國泰醫院的癌末病人為取材對象,以VR眼鏡的方式為他們圓夢,讓他們看到在生命末期最想看到的景象。它可能是從未攀爬過的玉山,可能是自己國小的教室,也可能是因為生病而無緣再去的禮拜現場。同學們親自去實景拍攝,在過程中同時也接受了另類的「生命教育」課程,讓他們對未來人生有更多的想像及啟發。 玄奘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邱琪瑄指出,活動「超玄轉日」原本應該為「超玄傳日」,代表了玄奘大學傳播學院,但因期望院上師生都能在此日讓大家看到不同的轉變,而且希望能快速的前進 (車會跑的比人快),因此就改為《超玄轉日》」 原文網址:https://www.hcu.edu.tw/HCU/hcu/zh-tw/-masterhcunews/472A182EF3B9429685008F819411BC30

文藻外大開設半導體課程 為高科技產業培育人才

文藻陳美華校長(前排右二)率領團隊參訪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台南基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315 10:21:48)文藻外語大學攜手國際科技廠商與業界專家,共同打造高科技產業相關課程。首波強推高科技產業行政助理、助理工程師等培訓課程,並提供獎勵金給成績表現優異的學生,協助他們未來與高科技職場接軌。

本校團隊與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張鼎張教授洽談高科技發展及課程。

鑒於許多知名高科技大廠陸續於高雄設廠,文藻外語大學呼應業界需求,投入半導體相關人才培育。從去年12月起,陸續由校長陳美華、副校長施忠賢、副校長林耀堂率領學校行政及教學單位主管,拜會知名科技大廠,包括默克集團高雄廠、新竹英特格集團、國家實踐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新竹及台南基地,以及造訪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張鼎張教授半導體奈米元件及薄膜電晶體平面顯示器實驗室等地。期待藉由引進高科技業界資源,加上文藻學子專精的外語能力,為學生開創就業新局。 文藻外語大學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訓課程,為微學分課程。首波課程為「高科技產業行政助理培訓課程」(初階1學分)、「高科技產業助理工程師培訓課程」(進階2學分)。文藻四技、二技及專科部三年級(含)以上學生,英語程度達B2級,只要對高科技、半導體有學習興趣,願意投注時間努力學習,並能嚴格遵守業師、團隊指導教師要求者,均可報名參加,為自己的未來開創不同的道路。

文藻外大施忠賢副校長(右四)、林耀堂副校長(左二)率領主管參訪默克集團高雄廠,並與文藻校友合影。
施忠賢副校長(左)及林耀堂副校長(中),率領團隊造訪國家實踐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新竹基地。
本校團隊拜會新竹英特格集團

        原文網址: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11404

我的專區 我的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