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學校財團法人馬偕醫學大學

馬偕學校財團法人馬偕醫學大學

About the University

校園資訊

Information


地址

新北市三芝區中正路三段46號

學費與住宿費

學費 97,000~122,000 NTD/YR
住宿費 42,000NTD/YR

官方網站

https://www.mmu.edu.tw/

聯絡方式

+886-2-2636-0303
[email protected]

Introduction


學校特色

|享受山海之間| 馬偕醫學大學校區座落於風景優美、民風純樸的新北市三芝區,馬偕紀念醫院是主要的學生實習醫院,教學設備新穎且新進、研究器材最完善,輔以一流的教學師資、最佳的課程規劃、人性化的建築設計、優質的師生比以及豐富的學習資源等,是一間專門培育優質醫事人才的醫學院。

|馬偕偉業薪傳| 馬偕紀念醫院創始於1880年,是北台灣最古老的西式醫院。近年來醫療生技快速進度,由於深切體會到沒有基礎研究及教學的支持,臨床服務有其侷限、傳承不易,因此效法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銹壞」之精神、以基督信仰為基礎,提供學生「身、心、靈完整醫治」之全人醫學教育訓練,設校與學,期望培育出尊重生命、愛人如己的專業醫護人員。

|馬偕紀念醫院是最強後盾| 全台有4大分院(台北、淡水、新竹、台東院區),結合醫院充沛的臨床醫療資源和研究教學能力,提升校內的教學能量,遴選優異的臨床師資到校授課,學生亦可至各院區進行見實習課程。畢業後,更可將馬偕紀念醫院做為您的工作場域首選!

學校資源

各學系擁有新穎的基礎科目實驗教室,包括大體解剖室、標本展示室等,以及護理技能中心、產科護理示範教室、情境教室、視訊創意中心、小型討論室等,還有專業的IAC隔音室、聲學分析儀檢查室、聽力室大型觀察室等,而馬偕紀念醫院斥資30億興建的淡水院區全新醫療大樓亦已完工,特別針對教學設計診間及多間討論室,以符合PBL教學需求。

教學成效

馬偕醫學大學學生歷年國考平均通過率,醫學系第一階段國考89%、第二階段國考96%、護理學系95%、聽語學系聽力師平均通過率97%及語言治療師99%!其中聽語學系學生於111學年度國考聽力師包辦全國前三名;112學年度穩奪聽力師全國榜首,語言治療師包辦全國第四名、第五名;113學年度國考語言治療師全國第三名、第七名;114學年度聽力師全國第六、七名,語言治療師全國榜首及第三名,再次肯定本校辦學成效!

國際交流與合作

醫學系至今已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愛丁堡大學、日本弘前大學等8所國外醫學院及醫學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護理學系與聽語學系亦持續協助學生申請學海築夢計畫,至國外大學進行短期學習、交流,增廣學生的國際視野、畢業後可選擇到海外工作,灌輸學生「醫療無國界」、「世界醫師」的觀念。

生活資源

本校位於風景秀麗的新北市三芝區,背山面海,彷若宮崎駿筆下的可愛小鎮,舉凡白沙灣、淺水灣、三生步道(賞櫻)、三芝四大藝術村、風芝門自行車道等休閒環境,都是提供師生舒緩身心的好去處。本校交通方式可搭乘台北捷運紅線至淡水站,再轉861、876公車;捷運紅樹林站轉乘882、879公車,校門口即公車總站。

學校有校內餐廳,提供早餐、午餐及晚餐,如學生想大展廚藝,亦可至校外超市或菜市場購買食材,與室友一起下廚嘗試夢幻料理!而三芝鎮上也有許多知名餐飲店家,包括中式、西式、南洋料理及下午茶點心咖啡店,都相當有特色。

學生宿舍參採國外知名大學的書院式教育精神,營造家庭的歸屬感。每間宿舍可住宿8名學生(每戶4寢、每寢2人,床鋪、書桌及櫥櫃均為平面設置),客餐廳及乾濕分離衛浴,並備有電陶爐料理台、冰箱、冷氣、烘乾機、及雙層曬衣架等(公共空間另有琴房),採門禁感應管制進出。

社團活動

本校社團分有學藝類、體育類、服務類……等社團,活動空間寬敞、設備新穎,同學們可依興趣申請成立社團,揮灑年輕的青春色彩。  

目前有21個學生社團:

1.自治性7個:學生會、醫學系系學會、護理學系系學會、聽語學系系學會、視光系系學會、醫檢再生學系系學會、宿舍自治會

2.學藝性5個:管弦樂社、熱音社、合唱團、攝影社、吉他社

3.體能性5個:熱舞社、桌球社、羽球社、籃球社、排球社

4.服務性3個:信望愛社、愛加倍社、毛寶社

5.康樂性1個:焙啃社

Alumni


林志恩

傑出校友

香港

代表學校參加正洲醫學生交流計劃AMSEP,遠赴澳洲與其他國家的醫學生進行學術交流

代表學校與來自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的學生交流,帶她們認識台灣並參觀我們醫院的設備

加袍典禮,帶著期待的心情迎接醫院實習生活

楊明

傑出校友

韓國

導生聚餐活動 馬偕醫學大學是一所小而精緻的學校,導生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每學期定期舉辦的導生聚餐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師生間良好的互動關係,也可以讓僑生更快的適應且融入大學生活,歡迎加入溫馨的馬偕家庭。  

社團幹部訓練活動 馬偕醫學院的社團豐富多元,平均每一位學生的社團參與率相當的高。學校除了文藝、學術、運動型的社團以外,也為僑生設立了僑生社,其宗旨是輔導關懷每一位僑生,解決各項留學事宜,並促進跨國,跨文化的交流。  

AMSEP 亞洲醫學生交流活動 透過亞洲醫學生交流活動,可以和亞洲各所知名的大學進行醫學教育以及文化交流活動。

Highlights


【醫學系】

培育出未來的馬偕博士、優秀醫師,為世人提供最大的貢獻。

系所特色
1.全國最優的生師比(3.48)
2.每年國考高通過率(114年度一階93%,二階100%)
3.強調「臨床場域」的醫學人文
4.學習與就業管道無縫接軌:馬偕醫院目前有台北、淡水、新竹及台東四院區,就業升遷管道暢通。
5.照顧弱勢族群,均衡醫療資源

教學資源
醫學系目前擁有基礎科目實驗教室,包含生物、普通化學、解剖、生理、微生物、藥理、病理、寄生蟲等8科,以及小型討論室6間、大體解剖室、標本展示室等。而馬偕紀念醫院已斥資30億興建淡水院區全新醫療大樓,特別針對教學設計診間及多間討論室,以符合PBL教學需求,另12間最新穎之OSCE訓練教室(含6間討論教室)並已落成使用。

特色課程
1.實地解剖學:大體解剖學是進入醫學專業領域最基礎的學科。 實地解剖學充份體現醫學課程知識性和實踐性兼具的特點。本系堅持以實體解剖操作為基礎的學習方法。一方面訓練學生 觸摸 切割 分離 尋找辨認 人體結構的技能;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解剖學實驗室中通過親身實踐,自主分析和歸納每一結構、每一局部的人體解剖。  

2.醫學人文課程:課程針對醫療、教育、社會相關的倫理新聞議題,舉辦醫學生的辯論會。 依照課程規畫的進度,安排與醫學人文教育相關的老師來和學生對談。 課程包括了解台灣偏遠地區醫療、心理、衛生教育及與原住民地理及流行病狀況,了解醫學倫理、醫療法律、醫學歷史和醫療社會學和現代醫師的關聯。  

3.問題導向學習(PBL):透過臨床醫師所撰寫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案,藉由故事的描述,融入疾病症狀、發展過程等,使學生能夠基於實證提出批判性決策、進而了解疾病之鑑別診斷、症狀、成因、治療原則與預後處理,培養學生解決醫療問題之技能。同時加入醫學人文概念和透過醫學倫理議題等層面做深入探討。  

未來發展
職涯發展:
適合從事醫師、公共衛生人員、病理藥理研究人員,且有馬偕醫療體系作為強大後盾,可至各院區擔任醫師一職。  

進修選擇:
本校已成立臨床醫學碩士班、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長期照護研究所及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醫院亦有完善之出國進修管道。醫學系畢業生可依其志趣選擇以臨床服務抑或教學研究為主之生涯規劃。

【護理學系】

培育能勝任臨床病人照顧工作,能關懷弱勢並具有國際觀之護理人員。

系所特色
本系教師各學有專長,實務經驗豐富,秉持教育熱忱,扮演學生學習典範,融合通識與專業課程,促進學生發展同理心及優質情緒。
本系掌握國內外資源,提供各種學習機會,以激發服務、科技與國際概念,並積極結合馬偕醫療體系之急、慢性及長期照護系統,漸進地揉合理論與實務,充份運用實務案例,培育護理專業能力與學養。

教學資源
學系教學空間包括技能中心、產科護理示範教室、小型討論室等。各項設備均配合臨床情境,管理、維護與更新皆由專屬團隊統籌負責,以維持最佳的功能狀態。

特色課程
1.安寧療護:本校為馬偕醫院秉持馬偕醫師的理念所成立,而馬偕的安寧緩和醫療中心則是全台灣培育安寧療護人員最重要場所,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也需要經常面對病人在疾病末期的醫療與照顧抉擇。修習本課程的學生將具備安寧照護的概念,了解末期症狀處理,及末期病患與其家屬身心靈社會各方面的需求照護方式。

2.急重症護理概論:藉由課程來引導學生對於急重症護理之興趣、運用批判性思考、協調與合作之能力,使學生具備對急重症病人之基本評估、知識與處理技能,課程結束前以模擬病人急救情境並結合課程學理運用,讓學生實際面臨病人發生急救過程,培養學生面對急重症病人緊急處置之信心與能力。

3.長期照護概論:長期照護是現今很熱門的議題,目前幾乎所有醫學大學皆開設長照學程,故能擴展學生視野,增加未來的就業選擇。

未來發展
職涯發展:
1.臨床護理:參加專技高考獲得護理師執照,服務於各大醫院及長期照護等機構。
2.教學研究:報考國內外醫護相關研究所、教學於學校或各大醫院等機構。
3.行政管理:擔任各大機構行政管理人員、醫護相關產業研發與業務人員。
4.醫護相關產業研發與業務人員。

進修選擇:
本校設有護理學系碩士班,可提供護理師持續進修。

產學合作
馬偕紀念醫院全台有4大分院(台北、淡水、新竹、台東院區)外,並於111年新建新竹市立兒童醫院,結合醫院充沛的臨床醫療資源和研究教學能力,提升校內的教學能量,學生可至各院區進行見實習課程,畢業後,更可直接銜接馬偕做為您的工作場域首選!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培育出優質具愛心的聽力師與語言治療師。

系所特色
馬偕紀念醫院具有優異的小兒科醫護陣容,耳鼻喉科則是台灣新生兒聽力篩檢的先驅,且台北、淡水院區之臨床聽語中心其聽語專業人員及設備完善。因應本學系課程需求,延聘不同專業領域師資,以提供更全面性的聽語專業課程。因此本學系在課程師資、臨床教學師資與設備方面,皆具有深厚完整的基礎,可提供豐富且紮實的聽語專業學理教學。優異的臨床教學師資與優良的臨床訓練與環境設備,是聽語學系之特色。

教學資源
目前學系有一全國設備最完整之聽語教學實習中心、聽語臨床教育中心及聽語研究實驗中心,設有各專業空間(如:專業的IAC隔音室、聲學分析儀檢查室、聽力室大型觀察室、語言聲響研究室等),備有國際化標準之聽力語言設備(如中耳分析儀、純音聽力檢查儀、氣動力學分析儀、鼻音分析儀等多項儀器)及備有專業遠端影音監控之語言臨床教育中心,與馬偕紀念醫院同步線上臨床教學的視訊設備。

特色課程
1.基礎聽力見/實習
本學系規劃大三聽力組學生於馬偕紀念醫院見習,見習場域包含耳鼻喉科門診、平衡/眩暈檢查室以及聽力檢查室。見習目標在使學生了解醫院常規及臨床聽力師工作流程、熟習各項聽力學評估工具學理及其操作方式,爲大四臨床實習奠定必備的實務操作能力。

2.語音聽辨與視讀
本課程為全台首創,結合雲端練習平台,教授如何有效視讀以國際音標(IPA)編寫的語音語料,使用IPA轉錄正常和異常的語音,以發展穩定且專業的華語語音轉錄技術和視讀能力,並應用於語音異常個案的評估和診斷。

3.基礎語言治療實習
本課程為實習課程,學生將在校內聽語中心及校外相關機構實際接觸個案和演練課堂所學,在臨床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學生根據個案資訊能選擇適合的評估工具並進行評估、做出適切的臨床臆測、書寫評估報告、設計治療計畫及訓練溝通表達能力,爲大四臨床實習奠定必備的實務專業能力。

未來發展
⦁ 職涯發展:
1.一般醫院之聽力師及語言治療師等臨床服務。
2.公私立復健醫院從事聽力及語言復健等臨床服務。
3.助聽器公司從事助聽器選配及聽能復健工作。
4.自行開業成立聽力所/語言治療所。
5.協助、參與政府之教育(特教單位)及社會(殘障福利)單位,規劃(及執行)聽障、語障之業務。
6.從事聽力及語言之基礎研究工作,如出國深造、助聽輔具或溝通輔具科技公司研發單位。
⦁ 進修選擇:
本系設有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可提供聽力師、語言師持續進修。

【視光學系】

培育從事臨床視光、產業、視覺科學研究與跨領域等能力之專業驗光師。

系所特色
全國唯一直屬於醫學院體系內的視光學系,在以醫學院為主體的教育體制下,培育具備臨床實務、產業專長及跨域學習能力的專業視光人才。以醫學院為主體,結合基礎科學、基礎醫學、臨床視光及跨領域學習,重點培養具備視光醫學專業、研究創新能力,並兼具生物醫學、醫療工程及光學設計等跨領域專長的驗光師。 

教學資源
1.以基礎科學、基礎醫學、及視光專業課程為三主軸,培養視光專業能力,並且提供學生三種跨領域選修學程,包含生物醫學暨視覺科學研究、智慧醫療儀器設計與開發、鏡片材料與光學系統設計,幫助學生成為高階視光跨域人才。

2.臨床教學設有多功能教學實驗室、臨床視光學實驗室、隱形眼鏡學實驗室、眼鏡配置實驗室、低視力評估暨輔具實驗室,提供學生完善的課程規劃及教學環境。 

3.臨床實習方面,整合馬偕醫院四大院區的豐富臨床資源,為學生提供多元且完整的實習機會。涵蓋了視光學領域的專業設備與技術支援,從眼科門診、手術室到驗光所,學生將在實際臨床環境中學習,接觸不同的病例,增進臨床經驗。

4.與國際視光接軌,與美國太平洋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合作,建立師生交流橋樑,拓展學術視野與臨床經驗。

特色課程
本系課程規劃以醫學院教學為方針,強調基礎醫學與臨床視光實務並重,使視光教學與產業緊密結合,全方位考量職場環境及產業脈絡,與國際視光學術界接軌,提供本學系學生優質的環境,培育具專業醫學素養之視光醫事人員。

1.視光全人醫學教育:注重醫學教育與視光實務教育。
2.強化與視光產業之建教合作:積極拓展基礎學術研究與產業界合作。 
3.緊密與國際相關視光學術機構交流:參與國際視光專業領域之研究及服務社群。 
4.打造視光產業多元就業優勢:拓展學生視光醫電跨領域之未來發展。 

融合聽語學系、醫學檢驗暨再生醫學系等相關學系,推動精準視力檢測與再生視覺老化醫學,打造耳聰目明的全方位健康照護體系,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福祉。 

未來發展
⦁ 職涯發展:
1.驗光師:負責視覺檢查、眼鏡處方、及配鏡相關作業。
2.產品專員:擔任光學鏡片公司、隱形眼鏡公司或眼科儀器公司之產品管理規劃,進行市場調查與銷售支持。 
3.教育訓練人員:於光學鏡片公司、隱形眼鏡公司或眼科儀器公司提供產品知識培訓,了解產品特性和優勢,並能有效推廣。 
4.生物科技研發人員:利用動物與細胞研究眼部疾病與相關治療,並將其研究結果運用至視覺科學領域。
5.其他研究人員:配合國家生物產業政策,開創視光醫學與光學相關材料之研發與醫學之研究人員。 

⦁ 進修選擇:
1.從事視覺與生物醫學研究:視光師資、研究員。
2.視光醫師學位:國外視光醫師執業、視光師資、視光產業界。

產學合作
臨床實習除了馬偕醫院在全台四大院區的臨床資源,亦與國內各大連鎖驗光所 (寶島眼鏡、小林眼鏡及得恩堂眼鏡)與眼科醫療機構(馬偕醫院、寶島眼科)合作,提供學生實習及就業機會。 

【醫學檢驗暨再生醫學學系】

「臨床醫學檢驗」、「再生醫學」與「精準醫學」一系三棲能力。

系所特色
本系不同於傳統醫學檢驗學系,除致力於讓學生掌握臨床醫事檢驗的核心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具備再生醫學或精準檢驗的第二專長。不僅鞏固醫檢師的專業,更拓展至未來醫學的前瞻領域,讓學生擁有更多元的專業實力,提升在職場上的競爭優勢。 
完成四年修業後,學生除可報考醫事檢驗師國家考試外,課程規劃中亦設計了與產業趨勢緊密銜接的學習內容,讓同學有機會進一步接觸並培養取得相關資格的能力,例如:精準醫療開發應用、再生醫療研發與應用、GTP實驗室訓練、LDTS實驗室開發 這些課程不僅展現出系所的專業深度,也讓學生能提早接觸生技醫藥產業最關鍵的知識與技能,搶先掌握產業發展趨勢,與精準醫學、再生醫學的國際趨勢無縫接軌。 

教學資源
基礎醫學與專業師資:
本校已具備完整的基礎醫學與基礎科學師資,並積極延攬兼具精準醫學與再生醫學背景的新一代專業教師,形成堅實且前瞻的師資團隊,專責專業課程與人才培育。
高端實驗室與儀器設備:
學校建置完善的研究與教學設施,包括:本學系接軌實務之教學實驗室規劃(包括GTP及LDTS實驗室) 、馬偕醫院臨床實習環境,這些資源提供師生豐富的實作環境,讓學術研究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並大幅提升學習成效。 

特色課程
本系在專業培育上,除了臨床醫檢師的養成,更前瞻性地導入 「精準醫學」與 「再生醫學」課程,目標在於培養具備跨域能力的生醫人才,與產業需求緊密銜接。
四年制課程不僅完整涵蓋 醫事檢驗師專門技術高等考試 所需課程與學分(含 800 小時臨床實習),更將大一課程設計得更加多元化,讓學生開始接觸精準醫學與再生醫學的探索課程,強化未來方向提供啟發與引導。
進入大二下學期,學生可依興趣與職涯規劃選擇「精準醫學」或「再生醫學」領域,透過專業師資授課進行更精緻的分軌訓練,在所熱衷的領域中獲得深入且扎實的培育。
這樣的課程規劃,不僅確保所有學生皆能符合醫檢師國家考試資格,更讓專注於精準醫學或再生醫學的同學,在學期間就能展現出獨特的專業識別度,為未來職涯發展奠定亮眼基礎。 

未來發展
職涯發展:
1. 醫院臨床工作 畢業後可參加醫檢師國家考試,通過後成為醫院臨床實驗室專業人員,進行檢體採集、分析與報告核發,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最關鍵的依據。  
2. 研究人員 規劃之實驗課訓練扎實,為學生未來往研究發展奠下良好基礎。  
3. 公職服務 本學系學生畢業後可通過國家考試進入食藥署、疾管署、衛生局(處)等政府單位,參與公共衛生及檢驗相關工作。
4. 產業界發展 可進入 LDTS 與 GTP 實驗室、生技公司或藥廠,擔任高階技術人員、細胞治療研發工程師、基因檢測技師、研發或產品專員,貼近生技醫藥產業核心。

進修選擇 :
本系訓練涵蓋生命科學、化學原理與分析、微生物學、免疫學、臨床醫學、大數據解析等專業,畢業後可進一步攻讀生命科學、生物醫學或跨域相關研究所,持續拓展專業高度。

產學合作
透過與馬偕醫院及精準再生醫療產業的合作,建構完善的臨床實習與就業接軌制度,不僅提供學生多元的實習場域,更為未來職涯發展鋪設堅實道路。 

【生物醫學研究所】

培育研究生具備分子生物醫學的核心知識,且能應用於臨床發現之研究能力。

系所特色
1.臨床與基礎醫學的整合研究:
研究所與馬偕紀念醫院體系是一脈相承,醫學院與醫院已有緊密的研究合作,以落實生物醫學研究與臨床醫學應用完全結合為最終目標。

2.前瞻性的課程與研究:
本所課程以建立基礎與臨床醫學整合研究為宗旨及開發轉譯醫學,並致力於現代文明疾病的致病機轉;以「培養研究生具備分子生物醫學的核心知識,且能應用於基礎或臨床之研究」為教育目標。

教學資源
本所及校方皆設有貴重儀器中心,配備各種先進及新穎性的儀器設備,如新型confocal microscope、多種 fluorescent microscopes、顯微注射儀、flow cytometry、cell sorter、活體分子影像系統、即時定量PCR、HPLC/FPLC、海馬生物能量測定儀等。 
此外,也設置多個細胞培養室及高級P2實驗室,可供師生們進行各類生醫有關的研究工作。

特色課程
著重基礎與臨床整合 
109學年度起歸納「基礎臨床整合選修課程」供研究生選修,包含:現代分子醫學研究方法、心血管研究的動物模式、臨床生醫研究特論、進階臨床生醫研究特論等。 

未來發展
職涯發展:
每年均舉辦職涯規劃說明會,邀請相關醫院、生技公司及藥廠,以說明在生醫方面的就業需求及須具備的資格。

進修選擇:
本校設有生醫碩士班、博士班,可提供學生持續進修。

【長期照護研究所】

培育從事長期照護相關的實務、管理、教學及研究等能力之跨領域進階專業人才。

系所特色
因應全球人口高齡化,長期照護研究所主張跨領域團隊之健康照護理念及教學、研究、管理與實務並重,協調長期照護產官學界的各項資源,期能培育具國際宏觀之進階人才,投入長期照護產業。

教學資源
本所教學空間包括會議室、小型教室、身心靈活化研究中心、照護創新研究中心、研究生室等,將陸續建置友善環境等研究室,校內已建置多元創意教室及7間完善e化教學設施及跨領域研究設備,並結合馬偕醫院體系高齡醫學、長期照護及國際認證之安寧教育中心等相關資源,提供研究生進行實習及研究工作。

特色課程
整合性的長期照護專業課程
規劃三大課程模組:健康照護、政策與管理、友善環境與科技。 
本所專業師資領域多元,規劃跨領域學習課程,能夠針對學生學習目標提供多元的課程,培育長照專業人才,以因應社會長期照護專業需求。

未來發展
職涯發展:
本所畢業生可為長期護照專業之實務工作者、機構管理者及長照教育人才等,畢業後即可投入相關長期照護機構任職。

進修選擇:
報考國內外長期照護、物理治療、環境設計與高齡產業等相關之博士班研究所。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培養學生具備人文關懷、創新研究的核心能力,以及包容多元的團隊合作特質,以成為具分析及解決高齡與亞健康族群生活照護議題之跨領域人才。

系所特色
1.培養具分析及解決高齡與亞健康族群生活照護支持科技議題之跨領域人才。
2.建立聯合現代工程技術、生活科技、長期照護、生命科學、臨床醫學之優質應用研究。
3.致力於應用台灣優勢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產品與服務,發展具全球競爭力之次世代高齡人口照護支持之科技產業。
4.促進本校各學術專業合作,連結馬偕優勢臨床醫療,延伸發展著重社區與在宅老化長期照護支持科技之整合性教學模式與團隊。

教學資源
1.儀器設備:
已建置完整之各類共同儀器實驗室,可供研究所使用。現有各種雲端伺服器、電子開發設備、3D列印裝置、人體動作分析系統等。 

2.實驗室:
設有電腦輔助設計與分析室、高齡暨代間創新設計實驗室、肢體與行動支援實驗室、溝通與資訊互動實驗室、智慧與友善空間實驗室、增能暨健康韌性實驗室。 

3.教學空間與設施:
設有充足之專用教室與研討室及完善e化教學設施,可進行同步或非同步數位教學,並以moodle數位教學平台結合遠端視訊之虛擬教室功能,開設跨越時空限制之各式互動自學課程。 

特色課程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將以人性為本、以科技為用、以高齡福祉為念,著重於發展高齡化人口所需良善環境與生活之支持科技:重點包括高齡暨代間創新、肢體與行動支援、智慧與友善空間、溝通與資訊互動等議題。

1.高齡暨代間創新之科技發展
聚焦於高齡族群與代間互動科技的心理與社會議題,包括
樂齡與代間互動的科技應用與設計
高齡學習/教育的科技應用與設計
高齡身心健康促進與評估

2.肢體與行動支援之科技發展
著重於研發高齡者之行動支持與輔助科技,包括
個體暫態性行動支持技術與建置設計
行動支持與輔助科技和環境融合之應用設計

3.智慧與友善空間之科技發展
著重於研發高齡者之智慧住宅相關技術,包括
友善環境設計與改善:環境需求分析與客製模組化設計
智慧科技應用與監控:以雲端與物聯網技術,建構智慧化住宅網絡

4.溝通與資訊互動之科技發展
重點將集中於發展高齡者之溝通與訊息擷取、交流與應用科技,包括
資訊溝通與應用
高齡數位化應用與健康支持 
多元性資訊分析
資訊應用與人工智慧高齡應用設計

5.增能暨健康韌性之科技發展  
重點將聚焦在高齡者健康機能促進與增能發展之專業實務,包括: 
高齡增能活動設計及健康機能評定 
高齡精準運動計劃擬定與實務 
老化健康管理與預防醫學

未來發展
職涯發發展:
1.參與高齡者生活與照護相關科技產業創新研發,包括智慧與友善空間、肢體與行動支援設計及溝通與資訊互動設計等。 
2.參與長期照護專業醫療與機構之創新科技開發、支持系統設計與營運所需科技技術等,並可從事相關支持科技政策推動之規劃與技術顧問工作。 

進修選擇: 
報考國內外醫學工程、智慧建築、資訊應用、物理治療及各種工程科技博士研究。

產學合作
本所與歐立達股份有限公司、鉝太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康齡聯合健康事業簽訂學術產業交流合作備忘錄。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

培養聽語研究、管理及特色之高階人才! 

系所特色
本學系為善盡社會責任,碩士班辦學理念係以深化聽語科學領域之基礎發展、提升臨床督導教學及管理之專業,並促進新型態整合服務模式之開展為設立初衷,致力培養聽語臨床服務與教育中之高階人才;不論是師資或軟硬體設備等,皆具有深厚紮實的聽語專業教學師資及研究環境,使本學系成為真正「系所合一」、「臨床實務與研究並重」之學系,期能引領國內聽語專業發展之先趨。

教學資源
目前學系有一全國設備最完整之聽語教學實習中心、臨床教育中心及研究實驗中心,設有各專業空間(如:專業的IAC隔音室、聲學分析儀檢查室、聽力室大型觀察室、語言聲響研究室等),備有國際化標準之聽力語言設備(如中耳分析儀、純音聽力檢查儀、氣動力學分析儀、鼻音分析儀等多項儀器),及與馬偕紀念醫院同步線上臨床教學的視訊設備。

特色課程
本碩士班分有語言治療組與聽力組,學生依其入學組別主修,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必修14學分、碩士論文必修6學分及三領域之選修課程至少18學分(核心選修至少12學分、自由選修至少6學分),二組畢業總學分須至少達38學分。

三領域之選修課程分別為:
領域1:研究主題課程
領域2:臨床督導及教育課程
領域3:創新服務整合課程

本碩士班課程安排是集中於周一~周三上課,方便在職生進修請假並使研究生能有更多時間鑽研研究。

未來發展
職涯發展:
1.基礎聽力語言研究之人才工作:醫學研究部、聽力語言系所之教師、聽力語言相關產業研發人員。
2.聽力語言臨床督導與管理人才工作:各醫療機構、診所。
3.投入多元服務與新創服務之人才工作:走出現有臨床機構,以聽語服務為主軸,促進整合性服務之發展(教育系統、長照、早療、偏鄉服務)。
4.聽力師、語言治療師之臨床工作:包含自行開業、醫院早療系統、學校特教系統、衛福長照系統、醫院復健系統、醫院耳鼻喉系統。
5.聽語溝通增進產業工作:包含溝通輔具、助聽輔具(CI/HA/ALD)、聲音產業、AI產業。

進修選擇:
畢業後對研究(產業)/國外進修(教職)者,就讀完本碩士班後可銜接國內外相關高階聽語博士學程。

【護理學系碩士班】

培育碩士級「專科護理師」,強化護理專業角色價值及臨床照護功能。 

系所特色
本碩士班之成立,旨在創建進階臨床照護實務與專業學術的交流共享平台;產學資源串聯之重點,旨在橫向連結馬偕紀念醫院四大院區及北部醫院之資源,縱向則在運用和延伸馬偕醫學大學各系所現有資源,並據此以訓練出符合台灣社會期待所需學術研究和臨床照護兼具能力的碩士層級「專科護理師」。

教學資源
1.馬偕醫學大學成立護理學系成立多年且通過大專院校委託辦理品質保證認可,具有優良師資群和教學環境,辦學績優,且擁有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淡水、新竹和台東院區)提供的實習場所為後盾。

2.課程規劃將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每週安排2天課程,為了貼近臨床實務教學,除學校上課教室外,也將善用淡水馬偕紀念醫院的教學資源,免除學生在課程與實習同時期間面臨舟車勞頓之苦。

特色課程
本碩士班畢業學生的核心能力為:

本碩士班的課程設計除對應畢業生核心能力外,課程學分規劃將包括專業基礎(含論文6學分,共22學分)、專業核心(10學分)與選修(6學分),總畢業學分為38學分。
尚未有NP證照或受訓證明者,建議加修健康問題診斷與處置、臨床實證照護與專科護理學專論實習等課程,以符合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公告之訓練課程要求(184小時學科課程及504小時臨床訓練),學生畢業後即具有考照之資格。

未來發展
職涯發展:
畢業生角色具備臨床照護專家、管理者、諮商者、協調者、個案管理者、政策參與者等社會功能,畢業後亦可透過馬偕醫療體系相關資源之連結,至台灣各地醫護照顧機構任職。

進修選擇:
進修國內護理系博士班。

產學合作
馬偕紀念醫院長年來耕耘於台北、淡水、新竹和台東地區之醫療臨床照護,是合格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學術涵養和臨床資歷豐富的專業照護人才除可提供民眾優質照護品質外,亦可作為臨床師資協助本系碩士班課程實務訓練之發展,學生畢業後亦可在馬偕醫院相關體系就職,具有相輔相成之效。

【醫學系臨床醫學碩士班】

培育具備研究能力、創新思維、國際競爭力的醫師。 

系所特色
馬偕醫學系(以下簡稱本系)一向秉持「延續馬偕精神,培養明日良醫」的教育目標,培育了眾多優秀醫師,深獲醫界與社會肯定。然而,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未來的醫師將面臨更多挑戰,必須具備掌握最新醫學知識與技術的能力,並在多元、複雜的醫療環境中,展現卓越與創新。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醫療領域對於老化醫學、再生醫學、精準醫學、心血管疾病與預防醫學、慢性病治療、免疫與癌症醫學、神經與精神醫學等課題的關注日益增加,強調了本系培育上述領域臨床人才的重要性。
為配合本系的「醫師科學家學分學程」及畢業後「間隔年(gap year)」的教育理念,提供有潛力的醫學生進一步進修的管道,設立高階臨床醫學教育課程並培育上述領域的臨床專業醫師,已是當務之急,以回應社會需求及因應未來醫療環境的變化。

教學資源
本系設有PBL討論室、病理實驗室、微免暨寄生蟲實驗室、普通化學實驗室、普通生物實驗室、醫學系型態學實驗室等實驗空間,均提供給師生教學使用。 
本系於114學年度申設「醫學系臨床醫學碩士班」,依現有教學、研究之空間與資源,證實教學資源已相當足夠。 
因應未來的成長,擬於114學年度設立「醫學系討論室(Discussion Room)」,新增討論桌及投影幕等需求設施,以提供本系師生上課、論文討論或會議等功能使用。 

特色課程
本校重點發展領域為「老化醫學、再生醫學、精準醫學」。 
本系臨床醫學碩士班將配合此方向,並積極推動其他領域如心血管與預防醫學、免疫與癌症醫學、神經與精神醫學等,進一步延伸至藥物研究、介入治療、幹細胞、基因與細胞治療研究,以及大腦與行為心理研究等應用性醫學領域。

未來發展
職涯發展:
1.畢業後可從事臨床專科醫師、偏鄉或基層醫療服務、臨床研究人員以及醫學教育者相關職業。 
2.已具專職身分者畢業後可強化醫療專業能力,在醫院或醫療機構內更具競爭力 

進修選擇:
未來將爭取設立「醫學系臨床醫學博士班」,進一步培育碩博士級的臨床醫師,落實「培養明日良醫」的教育使命。

Departments


學校招生系所

Photos & Videos


Photos


Videos


【學士班】教授說給你聽

醫學系
鍾鏡湖 教授

護理學系
陳怡亨 教授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蘇珮甄 教授

醫學檢驗暨再生醫學系
趙巧瑄 教授

視光學系
林克亮 教授


【學士班】學長姐說給你聽

醫學系
連薪甯

醫學系
劉凱碩

醫學系
彭偉倫

護理學系
陳芳君

護理學系
盧苡萱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江岱璉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施惠薰


【碩士班】教授說給你聽

長期照護研究所
鄭方瑜 教授

生物醫學研究所
林正勇 教授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林宜穎 教授

護理學系|碩士班
沈淑芬 教授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
謝麗君 教授

Scholarships


學雜費

學院名稱

學雜費(NTD/年)

醫學系

NTD 122,000

護理學系

NTD 97,000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NTD 97,000

視光學系

NTD 113,000

醫學檢驗暨再生醫學學系

NTD 118,000

護理學系(二年制)

NTD 115,000

生物醫學研究所

NTD 98,100 (碩士班&博士班1-2年級)
NTD 55,500 (碩士班&博士班3年級)

長期照護研究所

NTD 98,100 (碩士班1-2年級)
NTD 55,500 (碩士班3年級)

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

NTD 98,100 (碩士班1-2年級)
NTD 55,500 (碩士班3年級)

長期照護研究所(在職碩士班)

NTD 117,000 (在職碩士班1-2年級)
NTD 55,500 (在職碩士班3年級)

醫學系臨床醫學碩士班

NTD 110,000(碩士班1-2年級)

NTD 55,500 (碩士班3年級)

護理學系碩士班

NTD 98,100 (碩士班1-2年級)
NTD 55,500 (碩士班3年級)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碩士班

NTD 98,100 (碩士班1-2年級)
NTD 55,500 (碩士班3年級)

獎學金

獎學金

獎學金金額

申請資格

書卷獎

獎助項目:
一、受獎者可獲獎狀及獎學金。獎學金金額為:第一名20,000元、第二名15,000元、第三名10,000元。

二、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分組後每組各取其二名,第一名及第二名各頒發獎學金12,500元、10,000元。

獎助對象:
一、本校大學部一至四年級在學學生均適用,休學、退學、延畢及交換學生等不適用。    

二、領有新生入學獎學金者及四年級下學期畢業生不適用本辦法。  

獎助條件:
一、學生修業情形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前學期學業成績全部及格,且操行成績達80分(含)以上未有記過懲處。
(二)前學期修讀學分數至少9學分,且須達本校學生選課規定之最低學分數。
(三)修讀學籍所屬班級前學期規定之必修學分數比例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前述必修學分比例由教務處及各學系共同審定。   

二、以班為單位,受獎名額為每班學業成績前三名。若學業成績相同(至小數點以下第二位)時,則一併獎勵。    

三、學生學籍及班級歸屬以教務處之學生名冊為依據。

學生宿舍圖文介紹

一學期

一學年

其他説明

A、B棟:NTD 20,740
C、D棟:NTD 19,095

A、B棟:NTD 41,480
C、D棟:NTD 38,190

宿舍名稱:A、B棟/C、D棟
住宿對象:全校學生
房型:每戶入住8位學生,每戶設有4間臥室,每間臥室可供2人使用。
宿舍內的床鋪、書桌和櫥櫃等基本設施皆為平面配置,並且配備了電陶爐料理台、冰箱及雙層曬衣架等生活用品,學生在宿舍可享受自行烹調的樂趣。此外,宿舍還有客餐廳和乾濕分離的衛浴設施。

※請參考馬偕醫學大學簡介影片(3分30秒-3分46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MCjmegregA&t=6s

Pathways